李芳
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教材上冊《百年孤獨(節(jié)選)》一文中,最具魔幻色彩的情節(jié)是麗貝卡·布恩迪亞(以下簡稱“麗貝卡”)吃土和失眠癥傳播。麗貝卡是誰?從哪里來?為什么吃土?她的人生結(jié)局如何?帶著這些疑惑,我們可以去《百年孤獨》全著中尋找答案。
麗貝卡原非布恩迪亞家族成員,據(jù)說,其父母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烏爾蘇拉·伊瓜蘭的遠房親戚,麗貝卡由皮草商人帶著從馬納烏雷跋涉而來,被何塞和烏爾蘇拉收養(yǎng),成為何塞·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的妹妹和阿瑪蘭妲的姐姐。她過了很久才融入這個家庭,但一直心驚膽戰(zhàn),偷吃濕土和石灰墻皮,家人想方設(shè)法遏制,逼迫她服用苦藥,外加皮鞭抽打,才使她逐漸康復(fù)。但隨即被發(fā)現(xiàn)其身染失眠癥并致使馬孔多失眠癥蔓延,很多人逐漸失去了記憶,后來在梅爾基亞德斯的幫助下,人們才重獲記憶。麗貝卡長成少女后,愛上了來自意大利的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克雷斯皮,但婚禮被阿瑪蘭妲數(shù)次阻撓破壞,后麗貝卡被野獸一般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吸引,迅速與其結(jié)婚,但被視為“失禮”而趕出烏爾蘇拉家單獨生活,槍殺(大概率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后,麗貝卡過起了活死人的生活,閉門不出,孤寂而亡。
《百年孤獨》十余次寫到麗貝卡吃土,有的是正面描寫,有的是側(cè)面描寫,有的是實際行動,有的是心理活動。其吃土的主要目的是果腹、獲得安全感、釋放情緒和滿足欲望。
麗貝卡來到馬孔多時,皮膚呈青綠色,完全不同于蕾梅黛絲“膚色如百合”的美麗芬芳,不同于奧雷里亞諾·何塞“膚色黝黑”的強壯健康,應(yīng)是常年忍饑挨餓導(dǎo)致的病態(tài);她穿著漆皮脫落的短靴,是在《百年孤獨》多次提到的“漆皮靴”中,唯一強調(diào)了“漆皮脫落”的,作家非常巧妙地寫出了麗貝卡原生家庭的貧困;麗貝卡所帶的行李僅有一個小衣箱、一把小搖椅和一個帆布口袋,口袋里裝著父母的骨殖,沒有任何錢幣和貴重物品。父母早亡,麗貝卡的世界是孤單、寂寞、寒冷的,她的神經(jīng)是敏感、脆弱、多疑的,可以推想,她曾勉力維持生存,以泥土果腹充饑,初到馬孔多時,“吃院子里的濕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墻皮”,喜愛甚至依賴這一原生礦物,以獲得從外界不可多得的安全感。
綜觀《百年孤獨》,我們發(fā)現(xiàn)麗貝卡常常在情緒激動的狀態(tài)下偷偷吃土。比如懷念皮埃特羅·克雷斯皮時“又開始吃土”,在等待情書未果時“自戕般饑渴地吞下一把把花園里的泥土”,在和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的戀人關(guān)系永遠停滯不前、方向迷失、希望破滅時“又開始吃土”,在何塞·阿爾卡蒂奧夸她很有女人味時,“失去了自制力,又開始以往日的狂熱吃泥土和墻皮”……麗貝卡在痛苦、憤怒、迷惘、瘋狂、幸福的強烈情緒中,以吃土來釋放情緒、滿足欲望,這或許是她轉(zhuǎn)移注意力、消解情緒的唯一安全措施。
或許有人會問:晚年寡居的麗貝卡還吃土嗎?吃土是她一生始終堅持的行為嗎?有人說,從麗貝卡去世時的屋舍環(huán)境來看,她應(yīng)該是吃土的,要不然作家為何會寫“房子已破敗得無可挽救,墻皮剛抹好即紛紛脫落,刷上再厚的灰漿也無濟于事”呢?在這里,重點強調(diào)的是墻皮無法刷上灰漿,按常理推斷,沒有一面墻是不能被刷上灰漿的,為什么麗貝卡屋舍的墻是一個例外?結(jié)合之前麗貝卡喜歡吃墻皮的行為,這是否是作家在暗示,寡居數(shù)十年的她吃掉了每一寸每一分墻皮。對此,我的想法是,此處描寫應(yīng)是作家超越現(xiàn)實的魔幻筆法,就像最后馬孔多被颶風吹走一般,所有的墻皮也和她的主人一起消失,不再出現(xiàn),亦無須再出現(xiàn)。那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法刷上灰漿不足以證明其寡居時還在吃土,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百年孤獨》第八章中發(fā)現(xiàn),作家寫到麗貝卡“曾經(jīng)在泥土的味道”等事物中尋覓安寧,“最終卻在這個家中找到了安寧”,由此推知,寡居的家,給了她靈魂的寧靜,使她不需要再通過吃土來獲得安全感。此后,《百年孤獨》便無任何正面描述麗貝卡吃土的文字了。大概可以斷定,晚年的麗貝卡沒有再吃土,她苦心經(jīng)營了一個不被打擾的晚年,持守著自己好不容易贏得的孤獨特權(quán)。吃土的麗貝卡是過去,她最終在苦難、屈辱、狠辣、封閉中找到了寧靜的自己。
一起讀
盧 東:如果將于孤島度過余生而只選一書傍身,我會選擇《百年孤獨》。初中初讀,我眼花繚亂于那絢麗繽紛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和聞所未聞的異域神話傳說;高中再讀,我看見那魔法般文字下拉丁美洲民族的血與淚;大學又讀,這書里藏著的是最深刻的人性、情感和我們的共同命運。此書似洋蔥,穿上了無數(shù)件華服,等待讀者層層剝落、慢慢探索。
王振宇:《百年孤獨》是這樣一本書:只有當你閱讀它時,當你的心靈在意象的迷宮中穿梭跳躍時,在那些進行著的時刻,你才能擁有它。在那些時刻,在那些瞬間,彌漫于未明的意義間的,彌漫于顏色、聲音與氣味間的,徘徊在船只的廢墟間的,流連于連綿的大雨中的,隱現(xiàn)于晶瑩的冰塊上的,是文字世界給人的緊張與無限的驚奇,是文學之美的原初沖動。《百年孤獨》是永遠屬于瞬間的書,是永遠屬于此刻的書。能閱讀這樣一本書,是一個人莫大的幸運和滿足。
張澤熙:在回形針式的敘述中,我們往往驚嘆于這部巨作的意象、詞匯、視角、比喻之豐盈,在久久縈繞的奇妙數(shù)字與悲涼熱烈夐絕的宇宙上升、飄浮,升到人類不斷拓展的想象空間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