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牛青麓
春意融融,百草吐芳。在山西陽泉這座礦山圍繞的城市里,有這么一群女性,身著潔白大褂,閃爍在煤海中,這個礦山的春天,由她們來代言,她們就是美麗的化驗女職工。
如果說,礦工是用粗壯的雙手捧起黑色礦石的“淘金使者”,那么煤質化驗員則是給這些礦石賦予閃亮顏色的“鑒寶專家”。這些來自深深井巷的“寶石”是否能發(fā)出能量、點亮萬家燈火?這些掩埋在深土中億萬年的煤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這一連串問題只有美麗的化驗員能一一解讀。從這個角度來看,煤質化驗員就是“鑒寶專家”,是破譯礦石密碼的解碼人,而解讀這一切,靠的是兩顆心——“公心”和“匠心”。
在選煤質量管理中心,最容易失眠的當屬煤質化驗員。煤質化驗是煤炭企業(yè)生產的終端環(huán)節(jié)。在天成站,采樣工白天采樣,化驗員晚上化驗。遇到進出廠運煤量大的時候,一晚上測定上百個煤質指標也是家常便飯,做上百次運算更是常規(guī)操作。這樣的夜晚,對于她們來說,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當化驗員從采樣工手中小心翼翼地接過一瓶瓶叮當作響的煤樣瓶和一袋袋沉甸甸的全水分煤樣袋的時候,汗水與煤灰交織、速度和力量交融的比拼就此展開。
漫漫長夜,只聽到狹長的走廊里傳來化驗員一趟趟匆忙的腳步聲,因為她們面對的是十幾臺化驗設備齊聲轟鳴,她們要時刻關注儀表盤上的時間、溫度,哪怕偏差一秒或者一度,都有可能造成重大的質量事故。
“她們一會兒鉆進天平室稱量煤樣,一會兒聽到馬弗爐、干燥箱急切的催促聲后,又跑到高溫室,取出那些滾燙甚至燒得通紅的器皿,一會兒又沖進熱量室,舉著沉甸甸的氧彈做彈筒實驗……”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對《科學導報》記者說。冬季里,問到她們冷不冷,她們總會輕描淡寫地說:“跑跑就熱乎了!”是啊,與時間賽跑的化驗室,彌漫著煙塵的空氣中,唯有額頭滲出的汗水,能讓她們忘卻寒冷。
這些還不是最較勁兒的!當她們拿起手中的筆,鋪開一本厚厚的記錄本,最終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她們纖細的指尖在計算器和報表上飛舞,鍵盤的敲打聲和沙沙的書寫聲在夜里尤為悅耳,確保檢測結果萬無一失,是對心理和視力的一次次磨煉。
這就是化驗員再尋常不過的一晚。在記者看來,化驗員寫得一手好字,算得一筆好賬,磨得一個好性子,練得一身好力氣,卻鮮有一個好視力??蓯劭删吹幕炁毠?,她們雖外表柔弱,卻信念堅定,用對檢測工作的敬畏之情和不變初心書寫著每一張報表。這成千上萬張報表,記錄著華陽產品最真實的品質。
他們是一群“小女人”,卻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特有的方式彰顯著“小女人”的精益求精,渲染著時代的五彩繽紛,她們以飽滿的熱情、執(zhí)著的追求,為華陽新材的明天譜寫著新篇章,創(chuàng)造著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