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毅
摘 要:引導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引導并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升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知識應用。文章圍繞體育引導教學過程中的言語語言引導策略、肢體語言引導策略、游戲比賽引導策略和問題任務引導策略等進行了剖析。研究認為,不同的引導教學策略具有其獨特性,在實際運用中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同時也要加強多種引導策略的融合運用,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引導式教學;語言引導;實物引導;情境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1-0001-04
在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推動下,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優(yōu)化體育教學模式、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以及健康的體魄,教師需要對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全面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教學策略。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日常體育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很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學生喜歡體育課而不愿意上體育課的現(xiàn)象。近年來,引導式教學成為體育教師教學“新寵”,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所謂引導式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不同的引導策略加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提升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實踐證明,引導式教學的合理運用改變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中的單項知識傳授與技能傳輸,諸如情境引導策略、問題引導策略、語言引導策略、游戲引導策略以及實物引導策略等,在實際教學中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了學生學習思維的深度構建。為此,文章基于文獻的深入研讀和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對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同引導策略加以剖析,旨在與同行交流與共勉。
一、 言語語言引導策略
語言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元素,語言可以分為言語語言和肢體語言兩類,體育教學中兩種類型的語言運用都非常頻繁。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體育課堂教學分為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例如,在開始部分的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上,我們就可以利用言語語言引導策略加以完成。以技巧項目中的前滾翻技術為例,如果直接向學生告知課上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參與興趣就不會得到有效激發(fā)。而是通過言語語言進行生活情境的描述,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中產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欲望。為此,教師可以在整隊后,組織學生想一想,如果教室發(fā)生火情,而門又無法打開,只能從窗戶跳出。那么,落地后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同時,再提示一下在影視作品中是否看到過類似的場景。在落地后的一個滾動動作后,學生會迅速站立起來。實踐證明,運用語言導入的引導式教學法,能夠達到很好的導入的效果。類似的言語語言導入策略運用還有許多,但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加以設計。特別是在語言內容上一定要做到精練、有感染力,語言過多會導致時間過長,反而影響了導入效果。同時,在語言導入上也可以結合其他媒介,如掛圖、視頻等。
言語語言的功能不僅體現(xiàn)在事物的描述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以質疑為指向的言語引導。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運用言語語言以質疑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對所操練過程中的錯誤加以糾正。以“前滾翻”教學為例,體育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項體育技能,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塊形的物體和球形的物體,在相同大小的作用力下,哪一個可以滾動得更遠?提出問題后,體育教師不要馬上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通過自身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想,在深入思考后加以表達。教學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質疑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有利于促進學生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和動作技術。另外,學生在問題的思考與解答過程中,思維上也得到了有效激發(fā),學習的效率也會得到提高。當然,體育教師運用質疑引導教學需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凝練知識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還要把握提出疑難問題的時機。
二、 肢體語言引導策略
體育是以身體參與為主體的學科,所以課堂上更多的時間需要學生用身體對知識與技能加以操練。為此,課上體育教師除了利用語言進行引導學生之外,還需要通過肢體語言加以引導。例如,在新動作技教學或已教技術動作鞏固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糾正動作上的問題。這時,就需要發(fā)揮教師的肢體語言引導作用。例如,在教學跨越式跳高技術動作中的起跳后過桿動作時,如果教師僅僅是利用言語語言加以講解動作技術內容及相關要點,學生的參與興趣很難被激發(fā)。而這時,體育教師通過自己的動作示范,就可以完成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從而快速引導學生參與新技術的學習。同樣,在立定跳遠動作的鞏固練習中,學生對技術動作掌握得不穩(wěn)定導致出現(xiàn)相關錯誤動作,而這時教師可通過其錯誤動作的再現(xiàn),從而引導其對錯誤動作進行針對性糾正。當然,肢體語言運用于引導教學上的形式多樣,并不局限于示范動作。例如,在肯定或激勵學生練習態(tài)度時,教師可以通過豎大拇指、擊掌等手勢加以引導,還可以通過擁抱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練習中遇到的挫折。再如,在學生練習中通過教師的揮手臂或腳步移動等肢體語言,向學生傳遞信號,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運用肢體語言進行引導教學時,教師需要把握運用的契機和肢體語言內容的針對性。不是所有的肢體語言都具有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功能,有時不恰當?shù)剡\用或不合適的肢體語言內容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 游戲比賽引導策略
(一)利用游戲進行引導教學
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過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是體育教師教學設計的重點。相關研究認為,趣味游戲的合理設計與運用,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掌握相關運動項目的知識與技術動作要點,同時在心理活動上也能對相應的活動、任務等做到有準備、有判斷、有應對,從而保證參與者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始終。例如,在田徑運動項目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繞障礙跑”熱身游戲,構建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并結合情境適當融入技術訓練的重點內容,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在圍繞“繞障礙跑”構建的趣味情境中,教師首先對場地進行安排,場地中A點和B點相距10米,用箭頭指示方向,路程中擺放若干錐桶、小欄架等障礙物,擺放方向與學生跑動方向一致,避免學生絆倒受傷。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明確游戲要求。即要求A點和B點各站4名學生,A點的第一位學生持球準備;要求A點的第一位學生向B點傳球,傳球后迅速按場地中的箭頭指示線路進行無球跑動繞過錐桶,雙腿跳過小欄架,之后跑到B點隊尾等待;B點的第一位學生接球,隨即回傳至A點,然后按箭頭指示線路無球跑動繞過錐桶、雙腿跳過小欄架,跑到A點隊尾等待;A點的第二位學生接球、回傳,無球跑動繞過錐桶和小欄架,跑到B點隊尾;A點和B點的所有學生按上述方式,形成銜接,繞障礙跑進行循環(huán)練習。最后,對各組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根據(jù)結果評出最佳小組。
上述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完成動態(tài)的跑、跳、滑步等動作,實現(xiàn)了靜態(tài)的腳內翻、外展、提踵拉伸,達到了循序漸進熱身的目的;同時,也明確了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提高了學生控制運動空間的意識。通過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他們積極參與熱身、反應靈敏、動作到位,且思想集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并表現(xiàn)出對運動的興趣。由此可見,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趣味游戲,能夠在運動項目與學生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降低學生對運動鍛煉產生的抵觸心理,進而利用開放有趣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接下來的訓練任務。當然,在游戲設計與運用上,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現(xiàn)有知識儲備出發(fā),創(chuàng)設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知識背景且精準把握學生關注點的學習情境。不同的游戲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興趣,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加以設計和運用。
(二)利用比賽進行引導教學
根據(jù)體育核心素養(yǎng)要求,提升學生的運動實踐素養(yǎng)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當前,學生參加體育競賽的機會較少,導致學生對運動的熱情不高,且難以從真正的比賽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升自我。針對此,在體育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運動項目的特點,采取情境教學方法,設計比賽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競賽能力,提升學生的運動實踐素養(yǎng)。足球、籃球、排球等球類運動項目強調團隊合作,對隊員的配合程度有著較高的要求。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組織比賽活動,構建教學情境,對各組的隊員提出有針對性的戰(zhàn)術要求,引導隊員之間的協(xié)作配合,達到快速有效的技戰(zhàn)術目標,從而提升戰(zhàn)術訓練效果。
例如,在籃球教學中,學習了盯人戰(zhàn)術以及“二過一”戰(zhàn)術后,教師組織了一場足球比賽,在比賽中學生(5人對5人)根據(jù)常規(guī)比賽規(guī)則展開對抗,最終得分多的一組獲勝。在比賽過程中,教師對各組學生的選位與盯人進行安排,并給予組長一定的自主權,引導其根據(jù)比賽實際安排組員選位,并不斷調整防守位置,確保防守隊員始終站在對手與本方籃下所構成的直線上;在盯人過程中,適當調整戰(zhàn)術,在不給對手從容活動的余地的確保隨時可以上前搶斷對方的球,同時避免犯規(guī)。在“二過一”戰(zhàn)術的指導中,要求組員能夠在積極防守的情況下基本掌握傳球時機,保證傳球方向準確、力量適當,且能夠有意識、主動與隊員配合及時傳球后插上,掌握傳球、插入的機會,獲得控球權。
在體育比賽中,技戰(zhàn)術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再現(xiàn)訓練中比賽片段的情境,引導球員在真實比賽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有效交流,形成針對性的技戰(zhàn)術講授并及時反饋,讓學生在比賽中有意識地解決問題,實現(xiàn)戰(zhàn)術教學目標。體育教學中將課堂訓練內容轉化到實際比賽中,在競技場上進行練習是必要且重要的。通過比賽訓練可以讓隊員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戰(zhàn)術要點上,并根據(jù)比賽過程調整心態(tài)保證戰(zhàn)術運用的準確性。在案例中,教師根據(jù)籃球的盯人戰(zhàn)術和“二過一”戰(zhàn)術的運用要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比賽情境;學生在賽場上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拼搏競爭意識,同時在團隊成員的配合下,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運用戰(zhàn)術,進而鞏固教學效果,提高競賽意識。
四、 問題任務引導策略
問題與任務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能否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一個良好的問題或者任務,對學生課堂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等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實踐證明,好的問題或任務能夠讓體育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同時,好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對課堂上的每一項活動、每一個瞬間都有較為深刻的印象。
通常情況下,體育課堂教學在完成教學導入之后,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掌握主要知識,把握學習的重難點。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難免出錯或者陷入學習的誤區(qū),教師的糾正和引導是必不可少的。這時采取問題或任務設計,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學習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自我糾正、自我完善的動機,深化學生的課堂參與,提高教學效果。以足球運動中腳內側運球技術為例,教師在講解技術要點的過程中,利用掛圖為學生展示規(guī)范動作以及解析常見的錯誤,并針對不同的圖示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如針對運動員傳球的圖示:支撐腳與足球之間的距離太遠。教師向學生提問:請分析途中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根據(jù)規(guī)范動作說一說其動作存在哪些錯誤?可能造成怎樣的結果?學生經(jīng)過思考與討論后,得出答案:這樣的動作可能會導致無法用腳弓準確觸碰到足球的后方,在傳球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xiàn)球傳歪了或者是傳高了等情況。再如內容:傳球中,運動員的膝部沒有完全伸展且腳尖處于平直狀態(tài),教師向學生提出加以技術分析的要求。經(jīng)過討論分析,學生回答:這樣的動作腳弓無法接觸到足球,因此在運球的過程中依然會出現(xiàn)不準確的情況。通過對不同運動員技術動作的分析,教師結合問題讓學生對腳內側運球技術要領有了更加準確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則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并根據(jù)動作要求進行演示,看一看學生是否會犯的錯誤。在學生練習期間,教師對各組的訓練情況進行巡視,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及時糾正,并要求學生對比進行強化練習。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教學資源構建了問題任務,其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根據(jù)他人的錯誤回顧足球腳內側運球技術訓練的要點,并反思自己在傳球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在解答問題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活躍思維,對腳內側運球技術動作的細節(jié)進行準確把握,同時在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下完成對比訓練,主動反思并糾正錯誤,強化了對規(guī)范性技術動作的影響,形成了扎實的運動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體育教師在問題任務設計與運用時,需要根據(jù)體育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身心特征,恰當設置問題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產生迫切學習的心理,形成問題意識,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在問題情境的運用上,需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原則。
五、 結論
綜上所述,文章所述的言語語言引導策略、肢體語言引導策略、游戲比賽引導策略和問題任務引導策略等,在實踐中得到了有效性驗證,提升了體育教學的質量,為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了保障。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也需要合理地加以運用。為此,體育教師要深入研讀相關引導式教學文獻,通過不斷實踐加以完善與優(yōu)化,從而在踐行中發(fā)揮其功能的最大化;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及多種引導策略的融合設計,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海棟.六策略提高高中體育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J].新體育,2022(2):110-112.
[2]王書奇,吳成霞.如何引導初中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教學[J].山東教育,2021(50):47.
[3]陳歐.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反思性評價引導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80):91-93.
[4]華剛.中職體育教學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引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6):236-237.
[5]王輝.在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J].江西教育,2021(6):37.
[6]戴寶軍.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J].智力,2020(34):5-6.
[7]吳麗群.引導式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9,36(3):120-122.
[8]劉必群.中學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的探討[J].安徽體育科技,2013,34(1):89-91.
[9]徐崔華.“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理論和實踐研究[J].運動,2014(11):87-88,131.
[10]趙云鵬.堅持問題導向的體育教學實踐[J].教師博覽,2023(2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