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萍
儒家推崇“修齊治平”,隨著儒者為官越來越普遍,儒家的一些優(yōu)秀思想得到了較好發(fā)揮,比如在個人修身上強調(diào)“慎取”。孫承恩《文簡集》中寫道:“慎取與重然諾者,其誠信也。”“慎取”,意為不接受不正當?shù)腻X物。歷史上有很多為官“慎取”的例子,包括慎取公款、慎取官物,甚至慎取俸祿等,可以成為為官之鑒。
《資治通鑒》記載:五代時期后唐李存勖做晉王時,四處征戰(zhàn),將藩鎮(zhèn)晉陽的所有軍政大事都委托給監(jiān)軍使張承業(yè)。張承業(yè)在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去世后,受命輔助李存勖,一直忠心耿耿、勤勉為政,注重發(fā)展經(jīng)濟,積累糧草軍備,并且在征稅行法上對貴戚士民一視同仁,“由是軍城肅清,饋餉不乏”,為晉王軍隊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使得晉王軍隊屢獲大勝。李存勖為了感謝他,就在晉陽錢庫辦了場宴會。酒喝得高興,李存勖讓張承業(yè)的養(yǎng)子張繼岌為父親跳了個舞,按照當時規(guī)矩,張承業(yè)要當場給養(yǎng)子以酬謝,所謂“纏頭”,于是,他就解下了自己的腰帶,外加自己的馬送給養(yǎng)子。這時,李存勖大聲說:“和哥(指張繼岌)年輕,正是花錢的時候,七哥(指張承業(yè))您應該將這里錢庫里的一個錢倉送給他才好,只給他一條腰帶和一匹老馬,太少了!”張承業(yè)立即回答:“郎君纏頭皆出承業(yè)俸祿,此錢,大王所以養(yǎng)戰(zhàn)士也,承業(yè)不敢以公物為私禮!”意思是說,我給養(yǎng)子跳舞的酬謝,都應該出自我的個人俸祿,這錢庫里的錢是公家的,是大王您用來開疆拓土的軍餉,我絕不能將所管理的公物當作私禮來送人情!
北宋有很多名臣,杜衍即為其一。他居官清廉耿介,歐陽修的《歸田錄》中記載著杜衍的一段佳話。鄧州蠟燭聞名天下,杜衍在擔任鄧州知州時,在官衙從來不使用價格昂貴的公家蠟燭,而是用煙多光暗、價格便宜的油燈照明。晚上,油燈一炷,熒然欲滅,昏昏暗暗中,作為地方最高長官的他依然能與客人相談甚歡。
《歸田錄》中還將杜衍與北宋另一位名臣寇準作了一個比較??軠试诙叛苤耙矒芜^鄧州知州,他對住所照明極其講究,特地改進過當?shù)氐南灎T制作,官衙內(nèi)都是點著制作精美的大蠟燭,“不點油燈,尤好夜宴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連廁所里的蠟燭油,也是落在地上成堆,在官燭一項用度上就花費很大。從取用官物的態(tài)度上,就可以看出杜衍和寇準的不同風格,這個細節(jié)也預兆了他們各自的不同結局,“二公皆為名臣……祁公(杜衍)壽考終吉,萊公(寇準)晚有南遷之禍……雖其不幸,亦可以為戒也?!币娢⒅?,從怎樣用蠟燭的生活小事上,就反映出官員是否謹慎自律的為官修行,也為其仕途走向埋下了伏筆。
《石林燕語》中有這樣的記載:“杜祁公(杜衍)居官清介,每請俸,必過初五。家人有前期誤請者,公怒,即以付有司劾治。”杜衍的家人想提前幫其支取應得的俸祿,杜衍也絕不允許,可見其“慎取”之嚴格。
北宋初期,地方官員普遍廉儉自律、公私分明。宋人朱弁的《曲洧舊聞》中有記載:“祖宗(指北宋前期君主)時,州郡雖有公庫,而皆畏清議,守廉儉,非公會不敢過享,至有‘滅燭看家書之語。”但是,北宋元豐時期之后,宋代官場妄取濫饋之風漸起,“廚傳漸豐,饋餉滋盛,而于監(jiān)司特厚”。此后,北宋政局逐漸奢靡紊亂,國力也一步步走向了衰敗,內(nèi)憂外患之下,最終北宋滅亡。可見,古代官場風氣與古代王朝命運也密切相關。
(作者單位: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紀委) 責任編輯:張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