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
李先念在1983年6月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是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長達26年,長期主管財經工作。陳云說,他是將軍管理經濟,但他能很快精通當時的經濟工作,這是十分難得的。
勇挑重擔,邊干邊學成專家
新中國成立后,李先念曾擔任湖北省委書記、政府主席、省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武漢市委書記兼市長等職。他一上任就遇到“黑(煤炭)白(大米和布匹)之戰(zhàn)”,一些不法資本家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李先念采取有效措施,很快穩(wěn)住了市場,湖北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從戰(zhàn)爭狀態(tài)到經濟建設的過渡。
1954年4月,黨中央決定撤銷大區(qū)一級黨政機構,并抽調具備財政經濟管理能力的干部來北京工作。當時,陳云向毛澤東與周恩來推薦李先念出任財政部部長。他說:李先念45歲,這個年紀,在當時的高級干部中是比較年輕的;同時,李先念愛學習、愛鉆研,頭腦清楚,對許多經濟數字,都能印在腦子里而不忘記;而且他在過去各方面工作中都有成績,也有開創(chuàng)精神。
5月,李先念來到北京后,陳云直接找他談話,開門見山地說:“中央的意見,是調你到北京,出任國家財政部部長?!崩钕饶盥牶笳f,我過去長期打仗,文化不高,希望中央另外考慮人選。陳云接著說道:“中央是經過慎重考慮的,相信你一定能勝任。”李先念的推辭,并不是推卸責任。戰(zhàn)爭年代下,他操心最多的是前線打仗的事兒,現在讓他出任財政部部長,李先念確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6月,毛澤東聽說李先念到北京后,專程邀請他到中南海談話,鼓勵他適應新環(huán)境,干好新工作,李先念聽后點頭表示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
1954年9月,李先念任國務院副總理,配合周恩來、陳云搞經濟建設,主要分管財政、金融、貿易工作。為了盡快掌握專業(yè)知識,一方面,李先念制定了學習計劃,要用一年的時間看完馬克思、恩格斯以及毛澤東有關經濟學的論述著作,再用一年的時間掌握財政、經濟方面的相關知識和熟悉有關的政策以及法規(guī)。另一方面,他積極請教那些財政經濟專家,每次召開財經會議時,都很注意傾聽專家的意見,總是讓專家們把意見說完講透,自己仔細聽,認真記,反復琢磨,不懂就反復請教。李先念還經常找一些司長、處長和有業(yè)務專長的一般干部了解情況,碰到問題力求弄通弄透,研究對策,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負重前行,找準企業(yè)改制突破口
李先念非常欽佩陳云在領導國家財經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卓越才能,經常去找陳云匯報情況、請示和研究問題,向陳云學習做經濟工作,尤其注重學習陳云在困難關頭,面對重大問題能抓住要害,及時拿出解決問題有效辦法的能力。
在國家三年困難時期,黨中央提出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在貫徹這一方針的過程中,李先念和陳云幾乎每周都要長談幾次,有時是二人單獨談,有時是二人一同到周恩來處,商談如何調整經濟,如何提高生產力,如何做好糧食、外貿、財政等工作的問題?!拔幕蟾锩敝?,李先念多次受到批判,他在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中,忍辱負重,盡最大的努力協(xié)助周恩來處理國務院的日常經濟工作。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決策前后的一段時間里,李先念負責主持國務院日常全面工作,一面撥亂反正,狠抓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一面按照周恩來提出的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積極探索實現這一目標的新路徑。當時,全國共有大中小企業(yè)40多萬個,原有的經濟體制導致許多企業(yè)高投入、低產出,高積累、低效益。李先念反復考慮,決定把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選在擴大企業(yè)自主權上。他說,經濟要搞好,首先是企業(yè)要搞好,要擴大企業(yè)自主權,要改變過去那種政企不分、統(tǒng)得過死、吃大鍋飯、企業(yè)負擔過重等問題。
1979年初,李先念指示國家經委要認真研究擴大企業(yè)自主權的問題,搞出一個文件來,進行試點。經過調查研究,國家經委搞出了“擴權十條”。之后,財政部與國家經委反復研究,搞出了五個文件,圍繞放權讓利、搞活企業(yè)作出了新的規(guī)定,兼顧了國家、企業(yè)、職工個人三者的利益,調動了企業(yè)和職工的積極性。1979年下半年,國務院將這五個文件正式下發(fā),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企業(yè)體制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與時俱進,提出經濟發(fā)展新方針
李先念長期分管財政、金融、貿易等工作,為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79年元旦剛過,一份報告就擺在了李先念的辦公室。報告是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寫來的,報告的內容就是關于在深圳市蛇口半島開辦工業(yè)區(qū)。對特區(qū)建設十分重視的李先念,立即召見袁庚,并詢問他的看法。準備充分的袁庚為李先念展示了一張地圖,在充分聽取袁庚的匯報后,李先念拿起了鉛筆,十分果斷地在地圖南面半島上畫了一條橫線,并對袁庚說:“給你們一塊地可以,就給你們這個半島吧?!?/p>
隨著改革開放的加速推進,李先念很快發(fā)現,在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中,出現了急于求成的問題,特別是1979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安排偏大,資金和材料都有缺口,財政上出現赤字。于是,1979年3月,李先念、陳云聯名致信中央,明確指出:前進的步子要穩(wěn),不要再折騰,避免出現大的“馬鞍形”;國民經濟做到按比例發(fā)展就是最快的速度;現在的國民經濟沒有綜合平衡,比例失調的情況嚴重;要有兩三年的調整時期;鋼的指標必須可靠,發(fā)展方向不僅要重數量,更要重質量;借外債必須充分考慮還本付息的支付能力,考慮國內的投資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漸進。信中還建議成立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作為今后研究制訂財經工作方針政策和決定財經工作重大事項的決策機構。
4月5日至28日,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討論經濟形勢和對策。李先念代表中央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分析了經濟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強調了調整國民經濟的必要性,提出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應遵循“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新八字方針。此后,李先念、陳云為貫徹實施新八字方針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到了年底李先念卻發(fā)現,1979年國民經濟計劃還是安排過大,隨即再次調整了國民經濟發(fā)展計劃。這次國民經濟計劃調整,為80年代中國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張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