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表現(xiàn)形式不同,其內在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古代詩人常常將自己關于書畫、人、事的感受以詩歌的形式題寫于壁柱、書畫、文物等上,稱為“題跋”,其中題寫于書畫上的詩作被稱為“題畫詩”,這是一種連接不同藝術門類的詩歌體裁。
考題呈現(xiàn)
(2016年高考語文全國Ⅱ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① (節(jié)選) 杜甫
先帝天馬玉花驄②,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③下,迥立閶闔④生長風。
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斯須⑤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注]①曹將軍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畫家,官至左武衛(wèi)將軍。②玉花驄:唐玄宗御馬名。③赤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④閶闔:傳說中的天門,這里指宮門。⑤斯須:一會兒。
1.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5分)
2.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做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6分)
考題詳解
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被譽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曹霸是與杜甫同時代的畫家,為三國魏曹髦的后人,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已經聞名,天寶年間多次應召畫御馬與功臣圖。安史之亂后,曹霸流落蜀中,此時杜甫也避居蜀地。杜甫作此詩贈給曹霸,借曹霸畫馬的回憶來懷念開元盛世的景象,因而此詩不僅是一首題畫詩,也是一首帶有今昔之感的酬贈詩。
題目中的四聯(lián)詩節(jié)選自全詩的高潮部分,即“曹霸畫馬”一事。首聯(lián)寫曹霸所畫的對象——御馬“玉花驄”,所謂“畫工如山”是說在曹霸之前,眾多畫工都曾以玉花驄為創(chuàng)作題材,“貌不同”則說明他們各自畫出了御馬不同的樣貌,然而都不盡如人意。這里一方面表現(xiàn)畫馬者眾多,想要超越前人是不小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說明御馬的形象超凡,尋常的俗手難以捕捉其神韻。頷聯(lián)寫真馬,但并非正面描寫,而是以“赤墀”“閶闔”等華麗、宏偉的建筑襯托御馬奕奕生風的神氣。杜甫擅長寫馬,在《房兵曹胡馬》中他稱胡馬“風入四蹄輕”。“生長風”是說馬的迅捷輕快,放在此處,足以見得玉花驄的精神風貌。人們常說“畫虎畫皮難畫骨”,內在的氣骨與神采是最難描畫的。由此可得出第二題的答案:詩人分別從畫工眾多卻未能成功作畫、御馬神采不凡兩個角度說明曹霸畫馬面臨的困難,制造懸念,為后兩聯(lián)寫曹霸的高超畫技做了鋪墊。
頸聯(lián)開始寫曹霸畫馬的過程,“意匠慘淡經營中”是成語“慘淡經營”的出處,句中指畫家繪畫時精心構圖,后引申為艱苦地從事某種事業(yè)。曹霸的苦心布局與尾聯(lián)中的“斯須”形成對比?!八鬼殹闭f明作畫時間之短,從側面反映出曹霸的嫻熟技藝。蘇軾稱善于畫竹的人“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技藝高超的人往往能胸有成竹、揮筆立就。曹霸技藝高超,先精心思考構圖,而后一氣呵成,這正是曹霸做到“一洗萬古凡馬空”的過程,由此可得出第一題的答案。在尾聯(lián)中,曹霸畫的馬才顯露真容,詩人將曹霸畫的馬與“真龍”作比,以突出其驚人的氣概與脫俗的風格。所謂“一洗萬古凡馬空”,其實與前兩聯(lián)呼應,既說明曹霸畫的馬使普通畫工畫的“凡馬”黯然失色,也說明他準確地畫出了“天馬”的意態(tài)。
總而言之, 詩人先鋪墊了御馬難畫,再寫曹霸畫馬過程中的大匠之風,最后盛贊曹霸所畫之馬。此詩被后人稱為“古今題畫第一首”,詩中的御馬神采奕奕,畫家畫馬的過程行云流水,反映出詩人細膩敏銳的藝術感受力。
作為一首酬贈故人之詩,《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全詩在寫完曹霸當年作畫的場景之后,轉到其如今的潦倒境遇:“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贝藭r我們才發(fā)現(xiàn),“一洗萬古凡馬空”的豪邁自信,不僅是對曹霸所畫之馬的狀貌,也是對曹霸其人意氣風發(fā)的寫實,更是對盛唐藝術風格與社會風貌的呈現(xiàn)。杜甫從個人遭際,尤其是藝術家的生命經歷中挖掘出一種共同的心境,正如后來他在湖湘所作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其中飽含對過往的追思?!兜で嘁洸軐④姲浴返慕Y尾正是盛唐的故人們在“落花時節(jié)”共同的生平寫照,杜甫作此詩贈給曹霸,也有與故人一起追憶往昔的意味。
知識拓展
清代詩人、學者沈德潛說“唐以前未見題畫詩,開此體者,老杜也”,這種說法雖不盡準確,但杜甫確實深刻地影響了后世題畫詩的寫作技法。杜甫題畫詩的特色是將實景與想象之景相結合,化虛為實。例如《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云“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畫中的山水、樹木、煙云與真實的房屋、器具結合,使賞圖之人沉浸其中,如夢如幻。又如《畫鷹》一詩,金圣嘆稱“句句是鷹,句句是畫”,末聯(lián)“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用細膩的筆觸描寫想象中蒼鷹捕獵的場景,表現(xiàn)出畫中之鷹點睛欲飛之勢,也寄寓了詩人疾惡如仇的豪情。
此外,杜甫詩中很少有對馬、鷹等動物以及山水景色直接、正面的描寫,這反映出中國古代藝術的審美風格。詩與畫具有共性,中國的詩、畫特別強調“寫意”,關注所表現(xiàn)事物的精神氣象,而非單純追求形貌的相似。王維畫物不問季節(jié),如雪中有芭蕉,這就是一種“寫意”。詩與畫又有不同的趣味,《文心雕龍》以為詩文“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相較于“有形”的畫,“無形”的文字似乎更能激發(fā)想象,表現(xiàn)出抽象的神采與情貌。
唐代以前很少有題畫的風氣,宋代以后,隨著文人畫的興盛,人們好用題畫詩來增加畫作的詩情,題畫詩不僅成為文人畫的一部分,也成為文人墨客之間的交往方式。例如蘇軾曾為詩僧惠崇的畫《春江晚景》創(chuàng)作了一組詩,題為《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詩中的江南春景具有動態(tài)美與自然理趣,風格清新雅致。
北宋畫竹大師文同也是蘇軾的友人,蘇軾曾向他請教畫竹之法,而傳世的文同所畫《墨竹圖》上也有蘇軾題詩:
若人今已無,此竹寧復有。
那將春蚓筆,畫作風中柳。
君看斷崖上,瘦節(jié)蛟蛇走。
何時此霜竿,復入江湖手。
當蘇軾見到《墨竹圖》并作此詩時,文同已經故去,詩中不僅寫出了文同所畫墨竹的情態(tài),也表達出詩人對故友的懷念,以及對物是人非的感慨——甚至物也不能長久,有“復入江湖手”的可能。詩人在題畫之時不滿足于畫面本身,而是有所寄托、寓意,這些題畫詩同時承載了人情、世情,可以說“詩言志”的傳統(tǒng)決定了題畫詩不僅是傳神之詩,也是達情之詩。
此外,“題跋”行為不限于畫作,碑刻、壁柱與書籍等都可成為詩人題寫的對象。李白在黃鶴樓寫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說明唐人有“題寫名勝”的傳統(tǒng),且風景古跡成為許多詩人同臺競技的場所。在蘇軾之后,南宋楊萬里、劉克莊等詩人又有大量為書籍所作的題跋詩、題跋詞,這種現(xiàn)象在明清時期更加普遍。
通過題寫詩歌,詩人希冀用不朽的古跡與偉大的作品使自己的聲名永遠留存,也為沉寂的山川、碑壁、書畫增添了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