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勝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教學理念,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各個學科中都有所滲透、應用。本文將圍繞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音樂大單元教學進行分析和論述,希望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音樂這門課程中的作用與價值,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音樂;“大單元教學”
音樂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在音樂這門課程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和品格,其不論是對學生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yǎng),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均有著較為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生的年齡小,尚未形成全面學習的意識,其價值觀、世界觀等還未真正形成。因此,教師就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發(fā)揮好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與價值,做好音樂大單元教學,其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和發(fā)展,展現(xiàn)音樂這門課程的魅力。
一、音樂學科“大單元教學”概述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育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化、層次化。該教學模式應用的前提是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解讀,如果教師對教材的分析和解讀不深入,那么就會出現(xiàn)“大單元教學”設計不夠科學合理的情況發(fā)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大單元教學實施過程中各個課時之間的連貫性更強,知識之間有著較強的邏輯性,其通常是圍繞單元內某一個或者是多個主題統(tǒng)一展開的。同時“大單元教學”模式下各課時并非毫無關聯(lián)的,各個課時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緊密,歌唱、音樂鑒賞等彼此之間是高度統(tǒng)一的。
當然在音樂課堂上要真正應用好“大單元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那么教師就應當厘清“大單元”應用的核心要義,要明確該模式應用是為了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哪些問題,做好單元知識的整理與歸納,科學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以保證“大單元教學”設計的作用與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偟膩碚f,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有著多方面的作用與價值,其可以更好地發(fā)散學生思維,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音樂知識體系,在各類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進行實踐、練習、應用,這樣的學習目標能夠更好地落地,師生之間也能夠更加和諧融洽相處。
二、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的特征
在對小學音樂教材的編寫進行分析時,可以發(fā)現(xiàn)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包含有多方面的內容,教材的編排也并非盲目隨意的,每個單元的主題都十分明確,以蘇少版的教材為例,其包含有多方面的知識,如音樂基礎知識、音樂欣賞、樂器表演等,單元的側重點不同,對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要求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比如蘇少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主題為“歡聚與期盼”其主題與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qū)緊密相關,澳門與香港回歸我國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這兩個地區(qū)回歸中國是無數(shù)民眾的期盼,在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期盼著手,圍繞歌唱技巧、樂理知識、音樂風格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進行課堂教學,增強知識的連貫性。在進行大單元教學時,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教學能力,要對“大單元教學”概念、應用技巧及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提前進行分析和預設,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探索音樂知識。如果說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不佳,對大單元教學的內容理解認識不夠準確,在教學模式具體推進環(huán)節(jié)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同時“大單元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其所涵蓋的也并非某一個領域的知識,在該概念下基本與音樂相關的各類知識都會涵蓋其中,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體系也有一定幫助。
相較于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來說,“大單元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其可以構建一個完整、豐富的教學體系,既有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也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探索活動,其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音樂思維,讓學生真正感知音樂學習的魅力。比如說在“梨園英秀”這一單元的《誰說女子不如男》是京劇《花木蘭》的選段,在過去的傳統(tǒng)單課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的是這一部分選段的學唱,沒有關注到知識的整體性特征,從大單元教學角度出發(fā),則可以多層次解析這首作品。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這幅作品的由來,作品的類型、特征等,讓學生對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對許多學生來說,學生對傳統(tǒng)戲劇是相對陌生的,他們對戲劇的了解和認識相對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急急忙忙安排學生學唱,而是要先從興趣著手,讓學生感受到所學音樂知識的魅力,然后再開展大單元教學工作,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教師也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圍繞大單元長線教學目標,思考分析如何有針對性地提升各個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保證學生在目標范圍內能夠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深入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能夠明確自身在音樂學習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積極改進自身,這樣可以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融洽,可以更好地展現(xiàn)大單元教學模式的作用與價值。
“大單元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育人價值。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教師不僅可以挖掘音樂知識中的審美元素,還可以挖掘音樂中的情感元素,借助情感達到育人目的,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和滲透知識。比如《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這是一首懷念外婆的歌曲,學生在學唱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回憶自己與外婆相處的片段,在真實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情義與內涵,在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發(fā)散學生的音樂思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背后的深層次情感。
三、音樂學科“大單元教學”實踐
(一)做好教材研讀工作
大單元教學的實施是以教材為依托的,教師在教學期間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因為音樂這門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較為廣泛,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其所傳遞的情感、展現(xiàn)的知識內容有著較大的差異,如果教師對教材的各項內容把握不夠準確,那么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要對教材中的作品分布、知識構成等都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在此基礎上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比如,教師要準確辨別音樂作品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素養(yǎng)時的著力點,明確同類型或是不同類型音樂作品之間有哪些關聯(lián)性,可以挖掘哪些知識點,教師需要提前進行教學規(guī)劃設計,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大單元教學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理念,但是即便如此,知識也不可能脫離課時展開,課時依然是教學的基礎。但是大單元教學模式下更加關注課時之間的關聯(lián)性,更加注重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因此,在教學工作正式實施之前,教師還需要做好教學引導工作,梳理好大單元的核心教學目標與要求。同時,教師可以積極大膽地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比如將思維導圖與教學有機融合,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自主構建思維導圖,厘清大單元的學習脈絡,進一步強化學習深度。比如“五彩民歌風”這一單元的核心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民歌的音樂特色及表達形式等,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單元主題提前預習,繪制思維導圖,然后明確該單元知識的特征,強化自我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二)深入透析音樂作品
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其歌唱技巧、音樂元素、調性、音樂風格、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等有著顯著性的差異。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開展音樂大單元教學時,需要深入透析音樂作品,每首音樂作品都要有多個知識點進行連接和鞏固,教師不能將自己的思維拘泥于某一個單元、某一首歌曲的教學內容,而是要做好各項資料整合工作,盡可能結合音樂作品內容,為學生提供情境體驗的機會。比如說,在學習《金孔雀輕輕跳》這首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樂教學視頻,讓學生感受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有哪些特點,如可以從旋律著手,讓學生說一說在學習這首歌曲時感受到了作品的旋律之美,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自身為何會被這首歌曲所吸引,在教學中積極發(fā)散學生思維。當然,教師也應當認識到并非所有的作品都適合進行發(fā)散學習,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理性篩選作品,并對學生的聲樂學習水平、作品調性的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品作用。在大單元教學實施過程中雖然是以教材為依托的,但是教材所涉及的音樂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其對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素養(yǎng)還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拓寬教學的邊界,發(fā)揮好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價值盡可能多地收集音樂素材,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加深學生的音樂認知,進而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
(三)創(chuàng)設真實性的教學情境
音樂是感性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理念則是理性的,雖然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時培養(yǎng)其音樂能力與邏輯思維至關重要,但是如果教師過分關注相關領域的內容,不注重學生音樂感受和體驗的發(fā)散,這樣就會對教學效果產生消極負面影響。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當做到“魚與熊掌兼顧”,要學會結合音樂作品的特征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感受和創(chuàng)編音樂。音樂可以傳達多種類型的情感,教師從情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可以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切實有效降低學習的難度。比如在學習《誰說女子不如男》時,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扮演音樂中的角色,引導學生體驗唱、念、做、打、強調文學、音樂、美術、舞蹈、詩歌等視覺與聽覺元素的融合所帶來的音樂感受,將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喚醒。當然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時,教師還需要科學篩選作品,因為并非所有音樂作品都適合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音樂作品并不適合創(chuàng)設情境,就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慎重。
總之,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應用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音樂學科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并非否定傳統(tǒng)教學中的單課時教學,而是建立在吸收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點、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的基礎上一種全新的教學創(chuàng)新,對教師來說,其應當積極主動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素養(yǎng),掌握大單元教學的精髓,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靈活應用相關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所帶來的快樂,為后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居愛君.大單元教學模式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J].文理導航(下旬),2023(9):40-42.
[2]李卿.指向新課標的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分析[J].教育界,2023(22):68-70.
[3]肖勰.基于情境教學的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3(27):34-35.
[4]徐麗麗.淺析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實踐性設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7):43-45.
[5]劉贇.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體裁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3.
[6]黃琳瓏.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J].文理導航(下旬),2023(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