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
眼前的河流名為浉河,從城西的南灣湖而來,蜿蜒穿過信陽市區(qū),一路東行,而后北折,匯入淮河。浉字便只為這條河而生,為這條河而長。浉河不如長江的奇險,也不似黃河的壯闊,但她自有其剛烈或婉約的個性。在她長不過200千米的生命歷程中,最寬處不足500米,最窄處不過100米,無論寬狹,都自有其清麗坦蕩的風采。
滄海桑田,地老天荒,浉河流淌了多少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斗轉星移,我在浉河畔生活了21個春秋,除了其間北漂了四五年之外,其余時間都是與她朝夕相伴,早已相濡以沫,把她看成了我的河流。
人們對于司空見慣的事物,往往熟視無睹。浉河于我,即是如斯。
站在辦公樓上,即可面南俯瞰浉河。河的南岸群山逶迤,北岸都市繁華。白天,河水悠悠,碧波蕩漾,漁舟徜徉,白鷺翩飛。到了傍晚,兩岸的路燈漸次亮起,根根燈柱倒映河中,波光粼粼,加上河濱路上往來的車燈,不遠處的斜拉橋流光溢彩,直是覺得眼前綿延著一條燈光的河流,美麗妖嬈。
五六年前,北漂歸來,正趕上市里整治浉河,兩岸很快修建起了寬闊的河濱路,景觀帶毗連成片。行走其間,猶如置身一條蔥蘢盎然的花木長廊。一幢幢高樓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倒影河中,猶如海市蜃樓;因了浉河,兩岸的房價翻著跟頭往上漲,開發(fā)商說,這是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具有極高的升值潛力。確實,生活在這座小巧玲瓏的城市里,真的有人在城中、城在水中之感,+分愜意。
不記得多少次漫步河邊,飄帶一般的浉河水中,留下了我的多少身影,無以計數(shù)。我能記得的,是與親人徜徉河邊的三兩次普通時光。
前年春天,將母親從鄉(xiāng)下老家接來城里小住,閑暇時分,便與妻陪母親去河邊散步。那日艷陽高照,春和景明,我們從中橋開始,一路西行。我們在岸上走,一艘游船在河中行,船舷上掛著紅色條幅,上書“申城纏玉帶,浉水賽瑤池”10個金色大字,如畫中一般。我告訴母親,這河的源頭是南灣湖,湖水來自大別山特別是桐柏山一帶的茶山,匯于一起便煙波浩渺,風光旖旎。母親眼中露出向往的目光,額頭的皺紋里溢滿了喜悅。
行不遠,遇一公園,名浉河公園。這便見得信陽人深深的浉河情結了。公園里游人如織,歡聲笑語,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母親說,公園早白勺人真多,好多花樹都是頭一次見到,孩童般的欣喜汨汨流淌,盈滿了咫尺之外恬靜的浉河。
公園里新建了一座閣樓,名申伯樓,為浉河新八景之一。浉河新八景是相對于信陽老八景而言的。歷史上,信陽的賢嶺松風、奎樓晚照、龜山晴雪、長臺古渡、浉河泛月、雷沼噴云、龍?zhí)镀俨肌⑸晁瘯煱舜缶坝^聲名遠播,它們中有一半景觀與浉河有關,如今早已湮滅于歷史的煙塵中,我們只可遙想它們當年無窮的魅力,卻不能近睹它們滄桑的姿容。為重塑浉河勝景,市里決定修建新的八大景觀,即望湖軒、聚賢祠、茗陽閣、申伯樓、龜山亭、琵琶臺、河洲榭、平山塔,從浉河源頭南灣湖到震雷山北麓的安橋,沿浉河兩岸依次呈現(xiàn)。新八景中,除了申伯樓,我只去過茗陽閣和琵琶臺。
登臨琵琶臺是在2023年春末夏初,與妻一起抱著兒子小魚兒去的。那是一個周日的中午,烈日當空,我騎著新買的電動車,載著妻兒,從民橋匝道下去,沿浉河北路一路東馳。小魚兒一開始似乎很興奮,在電動車的后座上蹦跳了一陣,而后漸漸安靜下來,還未到地方,就睡著了,待至琵琶臺,仍是酣睡不醒。妻把他抱在懷里,坐在臺子的石塊上,目光隨我上上下下,四處觀望。
琵琶臺延續(xù)了信陽老八景之一的長臺古渡的文化遺風,其平面呈“土”字形,取五行“土”之居中之意,與信陽在江淮之間的地理位置相契合。古人登臺望遠,念天地之悠悠,感古今之愴然;今琵琶臺承前人古意,昭時光如梭,更令人撫今追昔,感慨萬端。佇立臺上,近觀漁舟漂于河面,遠眺河南的龜山亭和下游山間的平山塔,心中激情難抑,一首題為《登琵琶臺》的詩隨口吟出,最后一節(jié)如是:
孤鶩歸隱,落霞滿江
誰在臺上輕彈琵琶
裊裊茶香之外
我兩手空空,如我空蕩蕩的心
幽臺早已沉入塵埃
誰的喟嘆,隨發(fā)酵的晚風一起
在江淮之間彳亍,駐足
因了這詩,我的心情陡然低沉起來,仿佛流落于蒼茫的野外,面對滔滔流水,萋萋荒草,頓生曠古蒼涼之幽情。直至小魚兒從睡夢中醒來,露出純真的笑容,我才神歸現(xiàn)實,回到陽光下的浉河。
浉河穿城20余千米的河面上,修筑了不少橋梁,從南灣到平橋,細數(shù)起來,竟有八九座之多。彩虹橋、紅門橋、燈橋、斜拉橋、琴橋等等,單看這些橋名,便可知其造型各異,精致美觀,浉河因之而增添了無窮魅力。
每天上班下班,都要從民橋北端匝道上下,走過河邊。只要不下雨不飄雪,河邊樹蔭下總會擺著一個個牌桌,人們悠閑地打牌喝茶,安享時光。另有一只只漁竿伸至碧波蕩漾的河面,悠然垂釣。民橋北端橋下的空地,被修整為一大塊平坦的場地,一年四季,每天早晨都舞曲飛揚,舞步翩翩,其他時間則成為年輕人的溜冰場??粗粋€個飛身而過的年輕身影,慨嘆時光飛逝,我已不再青春年少。
仍記得兩年前的早春,騎自行車帶女兒去更遠的河邊尋賞春的情形。河水緩緩流淌,河面上漂浮著零碎的枯草,河風微涼。有老人在橋頭下的空地上抖空竹,抖技高超,頗為稀奇。抖的人起勁忘情,看的人也興趣盎然。而后,我們便去看河。女兒似乎從沒沿河跑過那么遠的路,見到跟印象中不一樣的河與橋,連聲贊嘆,流連忘返。
那次的經歷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她在作文中寫道:“爸爸帶我去的河邊,那里有橋,白色的欄桿;河面上漂著草屑,一浪一浪的,浮萍一般,似乎還散發(fā)著新鮮的泥土的氣息。景色真美,我還想去,”
夏天的一個月圓之夜,我獨自騎著自行車,沿著剛剛修筑的河濱路,往下游方向奔去,而后駛過震雷山北麓大橋,從河的南岸折返回來,一口氣跑了20多千米,只為看一看我的河流在黑夜里的姿容。行至南岸山腳,明月隨之在黑黢黢的山峰間緩緩游走,隱現(xiàn)不定;待到開闊地,又皓月當空,盡現(xiàn)一副皎潔安謐的面龐。此情此景,刻骨銘心。
每年汛期,一向溫馴的浉河都會驟然發(fā)怒,咆哮幾次,洪水裹挾著枝葉和泥沙,曾吞噬過脆弱的生命;可一旦暴虐消退,波平浪靜,心底里對她的那種愛依然奔涌,泛濫成災。
時光荏苒,轉身已是經年。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騎車跑在河濱路上,迎著融融的陽光和清爽的風,身心異常舒暢,腦海里立時涌出了潺潺的詩句,題為《我的河流》:
風挨著風,抬起我的黑發(fā)
陽光擠著陽光
與我接踵擦屑
一團一團的綠洶涌而來
我深陷其中,淋漓,酣暢
這是我的河流,云朵暢游
我的目光郁郁蔥蔥
河中的倒影,一尾尾圓潤的聲音
郁郁蔥蔥
我張開雙臂,像一只飛鳥
一路歌唱著,在河面上飛翔
洪水退去
對岸的瞭望恬淡而飽滿
誰在涉水而過
輕輕一抬手,即將我的河流
舉上了天
是的,我的河流一直流淌在我心的天空,綿綿不絕。直到今天,直到此刻。她該是鮮紅的血液,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我如花的生命里,奔騰、流淌;她該是母親,哺育著我,和如我一樣的萬千市民。
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雨還在下,風還在飄。浉河兩岸亮起了燈光,一團一團,暖暖的,猶如一朵朵盛開的花,泛出霧一樣的暈。我突然覺得,浉河的面容是那么親切,那么熟悉,日里夢里都是俊美的模樣。
望著蒼茫的河面,我的眼前漸漸幻化出了母親的面容,妻兒的笑靨,心中汨汨涌出一股暖流。此刻,妻兒遠在千里之外的東北,而我,已給母親打了電話,說我將在幾天后回鄉(xiāng)下老家,陪母親過節(jié)。我能感覺到電話那端漫溢出的喜悅。
雨點漸稠漸密,行人漸稀漸少。默默地走了一程,感覺有些寒冷,便悄然轉身,沿來時的路走向民橋,很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而浉河,一如先前的模樣,在我身后濕漉漉的時光中,靜靜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