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 徐林
說到花兒,也許你最先關聯(lián)的是“嬌弱”“呵護”這種字眼,而有種花卻很另類,甚至令人血脈僨張,這就是中國年必備的熱血項目之一——打鐵花。
鐵水,你要怎么變成花?
作為一種大型民間傳統(tǒng)焰火,打鐵花是中國古代工匠們在鑄造器皿過程中發(fā)展出的一種民俗表演技藝。鐵花在“盛放”之前,是生鐵經(jīng)過不低于1600 攝氏度高溫熔化而成的鐵水。
我國的打鐵花分為多個不同的打法和流派。一種是以河南確山、河北井陘地區(qū)為代表的打鐵花,這種需要架設花棚,并鋪上新鮮的柳樹枝,表演者手拿新鮮柳樹棒做的打火棍,敲擊盛有鐵水的操火棍,讓鐵水沖向花棚后分散,形成絢麗的鐵花。
第二種是以鐵水潑灑在城墻上形成鐵花,俗稱反彈法,從墻上反彈炸裂開的鐵花如同潑天的焰火,極為壯觀,這種打法在河北張家口一帶多見。
第三種是一人舀起鐵水抖入空中,另一人用木板像擊打棒球般將鐵水打向空中,鐵水瞬間散成漫天的鐵花,此種打法在重慶銅梁可以看到。
第四種則是由打鐵花演變而成的掄鐵花,表演人員把木炭和鐵屑按照比例一層一層地碼放到鐵籠里,將鐵籠懸掛在花架上,點燃木炭之后,表演人員轉動花架,從鐵籠中甩出的鐵水呈現(xiàn)出旋轉造型的鐵花,造型十分搶眼。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以前靠人力轉動的花架,開始被機器代替,鐵籠也變得更大,效果更炸裂。
鐵花好看,背后挨了什么樣的打?
要將滾燙的鐵水化為漫天的鐵花,這可不只是一場勇敢者的游戲,表演者必須還得有一身“快、準、狠”的真功夫。
鐵作為金屬,不僅導熱快,冷卻的速度也很快。打鐵花手藝人有句“打白不打紅,打快不打慢”的秘訣。鐵水的顏色反應著它的溫度,當鐵水溫度達到1700 攝氏度左右時,就會呈白色,表演者此時擊打鐵水,它才能“四濺”成花。一旦鐵水開始呈紅色時,則表示它已經(jīng)變得比較黏稠,此時很難被打散,甚至會變成火熱的鐵塊。把鐵水往空中擊打的過程中,出手一定要干脆利落,并且精準,一旦拖泥帶“水”(這可帶的是1600 多攝氏度的“鐵水”),后果不敢想象。
為什么要“狠”?從一團鐵水到漫天鐵花,表演者必須要集中力量把鐵水打到高空中,給鐵水和空氣留出更長的接觸時間和接觸面積,從而讓鐵水得到充分冷卻,落到地面時才會不傷人。當然,作為觀看者,你必須在安全距離外欣賞。
細心的科學少年應該會好奇,表演者經(jīng)常裸露著上半身在火樹銀花之中穿行,不怕燙嗎?答案就在身上的汗水之中。汗水在極度炙熱的環(huán)境下,會化成一層絕緣的氣態(tài)防護層,減緩了鐵花與皮膚的直接接觸,就像為表演者穿上一層護甲,讓從天而降的鐵屑不能傷害到表演者,這就是神奇的萊頓弗羅斯特效應。當然,最初的表演者并不知道這個原理,勇氣成為他們最原始的防護。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今天打鐵花不僅是熱血的焰火表演,星火之間,還有人們共同期許的美好未來。
化學啟蒙
·九年級化學下“金屬材料”
·目前世界年產(chǎn)量最高的金屬——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