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獨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學檔案在文化建設中的教育、塑造、存儲、傳播的功能,認為中學檔案賦能存在著理念、資源、制度、技術的困境,需要從加強要素整合、檔案資源建設、強化檔案開發(fā)利用、拓展文化建設陣地、提升育人能力水平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檔案;優(yōu)化路徑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fā)展的靈魂和根基,具有鮮明特色、濃厚文化底蘊、統(tǒng)一和諧的校園理念形象,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塑造、無聲的熏陶和感染[1]。在提升育人質量、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方面具有獨特作用。檔案是學校歷史的真實記錄,能夠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打造富有特色的建設模式。在新形勢下,需要發(fā)揮充分發(fā)揮檔案賦能作用,提升校園文化治理效能。
1 中學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定位
1.1 中學檔案具有文化教育功能
中學是學生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要抓住學生思想形成的重要節(jié)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2],引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中學檔案蘊含國家大力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初心和使命、蘊含教師無私奉獻和紅燭精神,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鍵素材。有的圖片檔案記錄教育設施的更新?lián)Q代、校舍面貌的煥然一新和教育資源的日益豐富,反映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將這些檔案資源展示出來,以其真實性、客觀性為依托,能夠激發(fā)青少年的責任感、使命感,更好地做社會主義接班人。
1.2 中學檔案具有精神塑造功能
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悅性等特點。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優(yōu)美的物質環(huán)境給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3]。中學檔案中記載著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彰顯著學校的辦學和人文精神,能夠通過打造校史館、檔案文化長廊等,成為塑造啟迪智慧、陶冶心靈的精神文化陣地,在潛移默化中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和正確的人生選擇。
1.3 中學檔案具有知識傳承功能
檔案資源中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養(yǎng)分,而且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知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資源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著學校的教學、管理、科研取得成績,是彰顯學校軟實力、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的載體。有的學校將知名校友的讀書筆記、考卷等檔案進行展出,通過這些檔案元素的挖掘、闡釋和組合,形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為學生營造無聲的課堂,從而使學生自覺主動地見賢思齊,激發(fā)學習動力。同時,這些資源也是幾代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結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貴檔案資源。在傳承優(yōu)良教學方法與內容、發(fā)揚優(yōu)良教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優(yōu)良師德師風接續(xù)傳承,推進學科專業(yè)與教師隊伍建設。
1.4 中學檔案具有存儲傳播功能
為了更好地留存學校歷史,人們通過文件、照片、音視頻等元素,將這些記憶保存下來,形成了珍貴的學校檔案資源。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這些檔案以數字形式得到深度存儲,更好地保護了文化遺產。檔案是中學教書育人的富礦,是校園文化的關鍵依托。傳播功能是中學檔案的生命力,檔案資源只有從“幕后”走向“前臺”,發(fā)揮其育人功能才能實現(xiàn)價值。在新階段,隨著互聯(lián)網等新技術新媒體的發(fā)展,中學檔案的傳播更加便利、方式更加多樣,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體驗檔案文化的獨特魅力,使中學檔案在無聲無息中煥發(fā)時代光芒。
2 校園文化建設視野下中學檔案的困境
2.1 理念困境
目前中學在檔案資源賦能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著思想上的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在:中學的主要任務是教學育人和提升教學成績,在檔案資源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是輔助性措施,費時費力,無法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認為檔案資源開發(fā)利用是綜合檔案部門的事情,中學檔案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管理好資源,為學生和教學提供查詢服務;校園文化建設是軟實力建設的范疇,按照上級的部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進行規(guī)劃,檔案資源很難提供必要的素材。同時,檔案利用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中學難以有精力、有師資完成。以上這些思想上的偏差,造成了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重視力度不夠,無法釋放檔案活力,影響了校園文化質量提升。
2.2 資源困境
檔案資源在數量增長的基礎上面臨著質量困境,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歸檔范圍較窄。中學歸檔范圍未能及時擴展,比如,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應用,重要的新媒體檔案、視頻檔案、口述檔案等收集不夠及時。歸檔多以文書檔案為主,素材較為單一,無法為校園文化提供多樣元素。二是檔案價值鑒定不到位。數字檔案已成為檔案管理的基本缺失,但是數字檔案的價值決定長期存儲計劃的重點和方向。有些數字檔案可能是歷史上的珍貴記錄,需要長期保存;有些數字檔案可能是學校的業(yè)務記錄,需要在一定時間內保留,這方面缺乏鑒別能力,造成數字資源存儲的混亂,致使有效地信息被埋沒。
2.3 制度困境
從現(xiàn)實來看,部門中學的組織領導體制不健全、工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檔案賦能校園文化建設的質量和力度。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領導機制不健全。大部分學校的檔案開發(fā)利用工作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開發(fā)利用工作只是臨時性工作,很難形成長久的推動力。二是缺乏有力的制度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脫離學校實際、與學校管理不協(xié)調、流離于學校目標之外、缺乏有效行動以及對教育教學的融合和滲透不夠等方面的問題,這影響了檔案資源參與文化建設的空間和切入點。三是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檔案賦能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的展示類型能夠提升文化建設的層次,但是這需要學校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但是受思想認識和資金狀況的限制,中學在資金支持上缺乏力度,部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質量不高、同質化程度高,不能有效發(fā)揮文化對學生思想熏陶的作用。
2.4 技術困境
檔案賦能手段較為落后,檔案對文化建設作用處于提供資料參考的低級階段,尚未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形式支撐。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賦能手段單一。傳統(tǒng)的檔案開發(fā)形式主要有建立校史館、展示墻等,新穎度、沖擊力不強,難以吸引青少年,教育效果不足。二是宣傳引導不足。線上校園文化宣傳成為新的渠道,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VR展廳進行思想教育引導,易于激發(fā)青少年的思想共識和情感價值,但是部分中學對線上宣傳重視不夠,單純的說教難以達到教育目標。
3 校園文化建設視野下中學檔案的優(yōu)化路徑
3.1 整合檔案管理基礎要素
一是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自覺。要樹立賦能文化建設的大檔案意識,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檔案工作的責任感,深刻體會到檔案在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的獨特性,著力提升思想認識,更新檔案管理理念,增強做好檔案工作的使命感。二是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自覺。要加強對檔案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橫向聯(lián)系,提升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加強組織領導,設立常態(tài)化的溝通聯(lián)系機制,使檔案資源的價值活力更好地體現(xiàn)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質量上。要堅持學校特色,避免同質化和一刀切,因地制宜建設獨特檔案元素和符號,增強學校文化的軟實力和厚重性。三是持續(xù)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文化不僅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而文化已經成為生產力,是提高學生成績、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重要推動力。中學要將文化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設置專項檔案保護與開發(fā)利用資金,解決好檔案管理動力不足的問題。要積極爭取橫向課題項目,加強與專業(yè)部門的聯(lián)系,以科研帶動檔案文化開發(fā)與利用提質增效。
3.2 強化檔案資源建設
一是細化檔案歸檔范圍。要改變以文書檔案為主的收集方式,明確制定檔案的歸檔范圍和收集重點。尤其是在大數據技術前提下,要做好自媒體檔案、新媒體檔案等特色檔案的收集歸檔,確保重點檔案資源應歸盡歸。二是加強重點檔案征集。要對學校發(fā)展歷史上重大事件、知名人物等開展征集和建檔工作,可通過上門征集、發(fā)布公告、有償購買等形式,打造文化檔案矩陣,為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素材。有的學校搜集整理80余件黃大年同志生前用品,向學生更加生動講述“黃大年故事”,成為傳承科學家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打造成為特色校園文化品牌。三是加強口述檔案采集??谑鰴n案采集是搶救和保護學校歷史記憶重要渠道,也是彌補資料缺失的方式。學校要摸排走訪,制定“口述”檔案采集方案,開展搶救保護在學校建設、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中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通過“口述”檔案保存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活歷史”“活檔案”。四是加強電子檔案收集。要對教育教學電子檔案進行專門收集,打造專題數據庫,比如團活動檔案、精神文明建設檔案、名人檔案等,為開發(fā)利用奠定堅持的數據基礎。
3.3 強化檔案開發(fā)利用
中學檔案只有從沉睡狀態(tài)喚醒,才能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一是檔案資源進課堂。要結合學校歷史上的典型事件和模范人物,打造特色視頻或讀本,使學生近距離感受厚重的校園傳統(tǒng)。如某中學還原一位著名校友的資料,編寫《校友錄中的杰出校友》,展示校友的才華橫溢和光輝成就,激發(fā)學生追求卓越的信心。二是編撰檔案讀物。理想信念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方面,檔案資源中的愛國情懷和敬業(yè)精神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素材。深入挖掘檔案中人文精神,通過讀物的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精神的力量。某中學結合校友、在校師生的親身經歷和勵志故事,組織編寫《奮斗者的成長之路》案例匯編,收錄在各行各業(yè)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先進典型,弘揚一代代建設者的拼搏精神和奮發(fā)向前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形成不懈追求、努力奮斗的人生態(tài)度。三是利用好新媒體。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為傳播校園文化提供廣闊平臺,特別是短視頻以其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受到青年人的喜愛。要選取有價值的檔案樣本,發(fā)揮好校園文化的宣教功能。有的學校拍攝了“影像中的學校記憶”,以照片和影像相結合的方式,展示學校文化的發(fā)展歷程,視頻一分多鐘,滿足了青年人閱讀習慣,校園文化的內涵更加多元豐富。
3.4 拓展文化建設陣地
一是加強檔案數據化建設。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成果,著力加強電子檔案共享利用機制建設,讓學生能夠自主瀏覽和下載相關文化內容。在學校的網頁或者內容開辟檔案文化專欄或者校園文化體驗館,將數字人文技術融入專欄,以VR為核心,將優(yōu)秀檔案文化和校園文化通過可看、可聽、可感知、可交互的形式,進行展示與傳播。二是著力打造網絡平臺。“互聯(lián)網+”沖擊著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通過信息技術與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學校品牌打造,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水平[4]。要建立學校特色微信公眾平臺,拓展校園文化廣域,面向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的全方位綜合文化服務平臺。可在微信公眾號開設檔案專欄,將主題展覽進行線上展示。三是著力建設高水平校史館。打造校史文化品牌是彰顯校園特色及文化精神、增強學生愛校榮校情感和對母校文化認同的有效手段。要將檔案史料置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時代背景中,通過“大背景、小切口、當下語言”,構成敘事線、故事核、駐足點,形成入腦入心、共鳴共情、催人奮進的觀展體驗。
3.5 提升育人能力水平
學校檔案工作要將服務好文化建設作為工作重心,在提升育人實效上取得實效,推進新時代檔案事業(yè)服務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一是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分析檔案管理隊伍結構特點,查找在人才建設和培養(yǎng)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及時研究破解,著力打造高素質檔案人才梯隊。二是加強檔案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要對檔案編研、開發(fā)利用、數據化、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開展重點培訓,精心設置培訓課程,著力提升檔案人員的服務能力。要加強交流合作,探索長期協(xié)作機制,在檔案開發(fā)利用等領域開展深度聯(lián)合,凝聚校園文化建設合力。三是加強機構建設,夯實檔案服務能力建設的組織基礎。有條件的中學可以設置綜合檔案館,統(tǒng)籌推進檔案服務工作。要加強與圖書館、博物館等綜合性文化機構聯(lián)系,開辟協(xié)同育人新模式,聯(lián)合舉辦展覽,共同研究、編輯出版有關史料,提升檔案服務校園文化建設的便利性和覆蓋面。
參考文獻
[1]劉青敏,崔海燕.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社交禮儀合并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影響力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03):12.
[2]石海燕.立德樹人視野下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實踐[J].新課程,2021(04):21.
[3]王建明.勞模精神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7(01):20.
[4]劉鑫,謝紹群,王向富,陽夢怡.“互聯(lián)網+”背景下如何構建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J].中國培訓,2016(09):01.
作者簡介:陸小妹(1981— ),檔案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南寧市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館員,主要從事中小學檔案管理工作、中小學設備檔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