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寶 馬洪明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廣州 510630
Lambert-Eaton 肌無力綜合征(LEM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肌肉接頭障礙性疾病[1],常被誤診為重癥肌無力、腦梗死等疾病。本文報道1 例以LEMS 為首發(fā)表現(xiàn)的小細胞肺癌(SCLC)病例,以提高對該病的認識。
患者男性,62 歲,因“ 全身乏力2 個月”于2023-06-05入院?;颊?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持續(xù)性全身乏力,若進食時間長則會咀嚼無力、行走200 米即感無力、若說話時間太久則言語不清,伴雙眼瞼下垂、眼球轉動不靈活、體位性頭暈,晨輕暮重,休息不能緩解;至當?shù)蒯t(yī)院查顱腦磁共振成像(MRI):多發(fā)缺血腦梗死,治療后未見好轉。至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進一步就診,門診擬“重癥肌無力”收入院。既往患腎病綜合征(膜性腎?。? 年,給予2 周期利妥昔單抗500 mg×2 d(間隔20 d)治療后疾病緩解。長期吸煙(45包/年)、少量飲酒史。查體:神志清,言語欠清晰;復述正常;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雙眼對光反射靈敏,上眼瞼下垂,眼球上下活動受限,向下受限明顯,雙側鼻唇溝對稱,伸舌稍偏左;頸部活動自如,無抵抗感,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界無擴大,心率78 次/min,律齊,腹軟,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肌力Ⅴ-級,四肢感覺對稱存在,四肢近端肌力弱,四肢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輔助檢查:血、尿、糞常規(guī)、血生化、肝腎功能、心肌酶譜、肌鈣蛋白、血沉、血漿D 二聚體、腦鈉肽(BNP)及血清腫瘤標志物均陰性。心臟彩超、肝膽胰脾及泌尿系彩超均無異常。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新斯的明試驗陰性。重復神經電刺激檢查:(1)雙側尺神經、雙側腋神經、雙側副神經、雙側面神經重復電刺激低頻3 Hz 刺激可見波幅遞減;(2)左側尺神經大力收縮后波幅明顯增高;(3)左側尺神經50 Hz 刺激可見波幅遞增超過100%。胸部增強CT(圖1)對比2021-12-03 胸部CT:新見左側肺門區(qū)占位(大小約5.3 cm×4.0 cm),考慮中央型肺癌可能性大。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左上葉固有支黏膜肥厚并閉塞,取活檢,病理符合SCLC(圖2)。顱腦MRI:雙側額頂葉、雙側腦室周圍腦白質及半卵圓中心腦白質疏松。診斷為SCLC(T2N3M0 ⅢB期),副癌綜合征,LEMS。予2個周期免疫+化學治療(斯魯利單抗300 mg d1+順鉑40 mg d1~3+依托泊苷150 mg d1~3)。復查胸部增強CT(圖3):左側肺門腫塊(大小約4.5 cm×3.3 cm),較前減小。因肌無力癥狀改善不明顯,加用溴吡斯的明60 mg bid,醋酸潑尼松10 mg qd。在第3、4周期化療(依托泊苷150 mg d1~3+順鉑30 mg d1~3)基礎上進行同步調強放射治療(IMRT),經4次綜合治療后,患者的上瞼下垂、眼球活動、構音功能、四肢肌力較前明顯好轉,但仍存在腱反射消失。繼續(xù)治療隨訪中。
圖1 左肺小細胞肺癌伴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患者治療前胸部CT(A為肺窗,B為縱隔窗)
圖2 左肺小細胞肺癌伴Lambert-Eaton 肌無力綜合征患者左上葉固有支活檢物病理及免疫組化[HE 染色 ×4;免疫組化:細胞角蛋白(CK)(核旁點狀陽性)、CD56(彌漫,+)、突觸素(Syn)(彌漫,+)、胰島素瘤相關蛋白1(INSM1)(彌漫,+)、嗜鉻粒素A(CgA)(-)、CK7(-)、CD3(-)、CD20(-)、生長抑素受體2(SSTR2)(少許,+)、細胞核增殖抗原(Ki-67)(+,90%)]
圖3 左肺小細胞肺癌伴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患者2個周期免疫+化學治療后復查胸部CT(A為肺窗,B為縱隔窗)
本文符合《世界醫(y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的基本原則要求。
本例患者以全身乏力、言語不清、上瞼下垂等癥狀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診斷考慮為多發(fā)腦梗死,治療后癥狀未緩解。至本院就診時,因上瞼下垂、肌無力晨輕暮重,初步考慮為重癥肌無力,新斯的明試驗陰性,肌無力經休息后不能緩解,神經電生理檢查提示突觸前膜病變。胸部增強CT 提示左肺中央型肺癌,完善支氣管鏡取活檢,病理符合SCLC,最終明確左肺SCLC、LEMS,經過2個周期免疫+化學治療后復查胸部CT 提示左肺門腫塊較前減小。但肌無力癥狀改善不明顯,加用溴吡斯的明聯(lián)合醋酸潑尼松治療,第3、4 周期在化療基礎上加入同步IMRT,患者上瞼下垂、眼球活動、構音功能、四肢肌力較前明顯好轉,但仍存在腱反射消失。結合患者病理診斷和治療反應,可確診為左肺SCLC伴LEMS。
LEMS 是一種針對突觸前神經末梢電壓門控鈣通道(VGCC)的自身免疫性疾?。?-4],85%~90%患者存在針對突觸前膜P/Q 型VGCC 抗體,這些抗體可引起神經末梢乙酰膽堿(Ach)釋放減少,從而導致肌無力[5-8]。LEMS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近端肌無力、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腱反射減弱或消失[5,9-10]。目前,LEMS 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iàn)、P/Q 型VGCC 抗體和電生理改變,中國的VGCC 抗體臨床檢測未完全普及[8],電生理檢查結合臨床表現(xiàn)仍是LEMS 的確診手段。LEMS典型的電生理改變三主征是:靜息時復合肌肉動作電位(CAMP)波幅遞減大于50%、低頻遞減大于10%、高頻或運動易化試驗波幅遞增大于100%[11-13];高頻或運動易化試驗波幅遞增大于60%可用于替代遞增大于100%,診斷LEMS 的靈敏度為97%,排除重癥肌無力的特異度為99%[14]。在運動易化試驗使用的運動持續(xù)時間中,10 s的診斷靈敏度明顯高于30 s[15]。本例患者以重癥肌無力入院,但神經電生理檢查表現(xiàn)為LEMS 的特征性改變。LEMS 分為副腫瘤性(T-LEMS)和非腫瘤性(NT-LEMS),大約50%LEMS 伴有腫瘤,在T-LEMS 患者中SCLC 占50%~70%[5,7,16]。Titulaer 等[17]研究顯示,T-LEMS 患者第3、12 個月篩查分別能發(fā)現(xiàn)92%、96%的SCLC 患者。荷蘭-英國LEMS 腫瘤相關預測評分(DELTA-P)可以預測LEMS 患者的SCLC 發(fā)生率,在發(fā)病時或發(fā)病后3 個月內存在以下每項得1 分:發(fā)病年齡≥50 歲、診斷時吸煙、體質量減輕≥5%、延髓受累、勃起功能障礙、Karnofsky 功能狀態(tài)評分低于70 分[18];本例患者的DELTA-P 評分為3 分,發(fā)生SCLC 的概率為83.9%。此外,有研究表明,體質量減輕≥5%、診斷時吸煙、發(fā)病年齡≥50 歲是LEMS 患者發(fā)生SCLC 的獨立預測因素[19]。因此,對于LEMS患者,首先應通過胸部CT對肺部進行篩查,本例患者就是在診斷為LEMS 后行胸部CT 篩查發(fā)現(xiàn)左肺門占位,再行支氣管鏡檢查取活檢,確定SCLC診斷,但患者并沒有任何呼吸道癥狀。LEMS 患者的治療首選3,4-二氨基吡啶[20],可聯(lián)合使用溴吡斯的明,療效不佳時應給予免疫抑制治療,最常見的是聯(lián)合使用潑尼松和硫唑嘌呤,其他治療方法包括血漿置換、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對于T-LEMS 患者,抗腫瘤治療尤其關鍵,積極控制腫瘤可緩解患者的癥狀[5,7,9,21-22]。本例患者2年前確診腎病綜合征(病理示膜性腎?。?,經利妥昔單抗治療后病情緩解,這些是否增加或加速肺部腫瘤的發(fā)生或進展,以及是否會增加SCLC 患者發(fā)生LEMS 的概率,目前尚未清楚[22]。Lee 等[23]報道在10 年研究期間,101 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為10.9%,提示腎病綜合征的患者合并腫瘤的機會較高,需要進行腫瘤篩查或隨訪觀察。
本例患者以肌無力為首發(fā)表現(xiàn),當?shù)蒯t(yī)院曾考慮腦梗死,從發(fā)病到確診歷時2 個月,導致LEMS 延誤診斷的原因有:(1)LEMS 的發(fā)病率極低,很多醫(yī)師對該病的認識不足,荷蘭、日本的全國大規(guī)模調查及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大規(guī)模研究中,LEMS 的患病率為(2.5~2.7)/百萬人[24-26],目前中國尚未進行LEMS 患病率的大規(guī)模調查;(2)LEMS 癥狀進展緩慢,患者未及時就診;(3)未及時進行神經電生理檢查和VGCC 抗體檢查。LEMS 作為副癌綜合征的一種表現(xiàn),一旦確診應立即篩查腫瘤,但本例患者首診于基層醫(yī)院,由于基層醫(yī)生對此認識不足,思維局限,對肌無力的診治局限于腦血管疾病,且患者沒有任何呼吸道癥狀,未能及時行肺部影像學檢查,從而導致肺部病變漏診,延誤了診治。
因此,對于以肌無力為主要表現(xiàn)的患者,除常規(guī)考慮重癥肌無力外,需關注有無LEMS 可能,積極完善神經電生理和VGCC 抗體等檢查,并及時通過胸部CT 篩查肺癌,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改善預后。相關研究指出,LEMS-SCLC 患者的生存時間明顯長于單純SCLC 患者(中位生存時間17~18 個月比7~10 個月)[27-28]。本例患者肺癌治療有效后LEMS癥狀逐漸減輕,如肌無力癥狀加重是否能夠作為預測肺癌惡化或復發(fā)的征象,我們還在隨訪觀察中。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周天寶: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shù)據(jù),起草文章;馬洪明:醞釀和設計試驗,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