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wǎng)山東省電力公司青島市即墨區(qū)供電公司
女島,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田橫鎮(zhèn)東南海域,是一座原始生態(tài)保護極好的小海島,因俯瞰島形似女子而得名。女島與陸地之間本來沒有路,只有在退大潮時,才會出現(xiàn)一條神奇的“海路”。
今年56歲的“海島電工”王軍浩,是國網(wǎng)山東省電力公司青島市即墨區(qū)供電公司田橫供電所員工,他經(jīng)常通過這條“海路”登島巡檢供電設(shè)備,守護島上12戶居民的光明。
以電相連、用心相通,這條兩公里的“海路”,見證了“電力服務(wù)改變生活”的點點滴滴。
一條“海路”走了20年
受地理特點影響,經(jīng)過長時間潮汐沖擊,女島與陸地之間自然形成了一條“積石堤”。每到退大潮時,陸海之間便會閃現(xiàn)出一條“海路”,不過這條路會隨著潮起潮落很快消失,最長時間能持續(xù)兩個多小時,最短時剛露出一條小路,又很快被海水淹沒。
趁著退大潮,“海路”正是較寬的時候,王軍浩提著工具包,在海底電纜入海處開始“搶灘”登島。由于常年在濕滑的礫石上行走,老王走出了經(jīng)驗,如同陸地行走一般,兩公里的路程,僅用了20分鐘就到了對岸的女島,其他人得一個小時才能到。
作為田橫供電所的一名電工,王軍浩守護著女島光明已經(jīng)整整20個春秋,而這條“海路”也走了整整20年。
2002年第二批農(nóng)網(wǎng)改造工程中,王軍浩同上百軍民一起,拉著一條長約1750米、重達11噸的電纜跨海入島,為女島人家送去了光明。島上記載通電事跡的功德碑承載著王軍浩的驕傲,回憶通電那天,島上居民歡呼雀躍、燃放鞭炮,就像過年一樣。20年過去,這份來自居民的褒獎見證了女島通電多年來的變化。
進島巡線像走親戚
得知王軍浩進島了,女島的幾名居民立即迎了出來,開啟“搶人大戰(zhàn)”,拉著老王的手就往自己家里拽,非讓他喝口水再干活。居民黃曉林還特意準備了田橫灣大鱸魚,要好好招待一下王軍浩。在外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不像是電工進島巡線,倒像是走親戚一般,讓人感覺心里熱乎乎的。
王軍浩說:“海島與陸地不一樣,潮濕的氣候條件、常年的海風(fēng)侵蝕,供電線路和設(shè)備更容易腐蝕氧化、縮短‘壽命?!币驗榻?jīng)常上島檢查供電設(shè)施,島上12戶居民,哪一戶遇到用電問題,只要一個電話,王軍浩一定“隨叫隨到”。所以,每次上島都會遇到這種讓人感動的場面。
“女島一共更換過三次變壓器,現(xiàn)在12戶居民不僅日常用電沒問題,而且還發(fā)展起了養(yǎng)殖和加工產(chǎn)業(yè),如果不經(jīng)常巡檢,特殊氣候造成的小毛病就會積累起來,影響穩(wěn)定可靠供電?!毖刂u上的線路巡檢一圈后,王軍浩又對變壓器進行了全面“體檢”,確定一切正常后,這才松了一口氣說道。
海島上的“光明衛(wèi)士”
“剛通電那幾年,島上供電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多,那個時候一個月至少要進島10次以上。”王軍浩說,有一次島上的電力設(shè)備巡檢工作沒完成,大潮就漲上來了,那條“海路”沒有了,島上的居民就爭相駕駛漁船把他送回碼頭,讓他一直很感動。
“島上居民非常熱情,總是嚷嚷著想開船接我們進出女島,但是這一出一進也是開銷,我們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本職,但絕不能給居民添麻煩?!爆F(xiàn)在,王軍浩每次上島,都會特意做好時間規(guī)劃,在島上停留1個半小時,趕在“海路”消失前完成所有工作。
除了正常巡線外,他還要到島上每戶居民家走一遍,需要解決的用電問題現(xiàn)場辦,用電安全隱患當場糾正。得知居民黃曉林開了家漁家宴,生意很不錯,王軍浩十分高興。他說,黃曉林比他小一歲,從小生活在女島上,一直靠養(yǎng)殖海參為生,島上通電后不僅養(yǎng)殖業(yè)壯大了,而且還和妻子開起了漁家宴,搞起了海參加工。因為平時需要安裝調(diào)試機器,王軍浩經(jīng)常到黃曉林家里幫忙,現(xiàn)在看著黃曉林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王軍浩打心眼里高興。
20年間,王軍浩已經(jīng)記不清上了多少次海島,解決了多少次難題。同事說他已經(jīng)成了女島的“編外村民”。從18歲開始從事電力工作,如今56歲的他仍堅守在小島上,女島居民都把他當成了親人,親切地稱他為海島上的“光明衛(wèi)士”。
經(jīng)常被礫石劃破鞋
女島面積只有0.237平方公里,居民之間居住的距離也不遠,但要趕在“海路”出現(xiàn)的兩個小時內(nèi),進島出島并完成島上所有的工作,每次登島工作的時間都需要提前規(guī)劃好,否則,哪怕只差一刻鐘,出島的“海路”上就會有危險。
沒有親身體驗“海路”,不會知道這條路的艱險。千百年來的潮汐,將海底大量的礫石推到了中間,許多堅硬的野生海蠣子,密密麻麻寄生在礫石上,堅硬的外殼如刀一般鋒利。行走在這條艱險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就會被“刀石”劃破鞋子,甚至傷到腳。
特別是在女島剛通電那幾年,由于對進島“海路”還不是很熟悉,劃破鞋是常有的事。記得有一次上島排除故障,還沒等大潮完全退下,王軍浩就急著登島,一腳踩在濕滑的礫石上,不慎摔倒,鞋劃開好幾道傷痕,手上也被蠣子皮劃出兩道血口子,他忍痛堅持上了島,居民看到這種情況,心里也是十分感動。由于常年行走在堆滿礫石的“海路”上,王軍浩已穿破了近百雙鞋。
“每當看著島上夜晚燈火長明時,我的心里就感到特別自豪,為了這份自豪,我也要一直堅持下去……”王軍浩十分篤定地表示,還要繼續(xù)將這條“海路”走下去,因為這么多年來,他已經(jīng)和海島的每一名居民成了“親戚”。談笑間,王軍浩將原本充滿艱險的進島“海路”,說得十分輕松有趣,而且還有幾分浪漫。
電纜最怕大風(fēng)天氣
對于王軍浩和島上的居民來說,這條埋在“海路”下的跨海電纜,是島上供電的“光明線”,而保護好這條海底電纜,是王軍浩等供電人重要的任務(wù)之一。
為及時了解海底電纜的安全情況,王軍浩每次上島前,都要特意查看一下裸露在海岸線上的十幾米電纜。讓王軍浩擔(dān)心的是,被浪潮長年累月不斷沖擊造成的損壞,加上海水腐蝕氧化作用,即使加固在電纜周圍厚厚的混凝土,時間長了也會被海水沖掉。
“最害怕大風(fēng)天氣,大浪沖擊對電纜破壞很大?!蓖踯姾普f,有一天晚上,剛吃完晚飯的王軍浩發(fā)現(xiàn)外面突然刮起大風(fēng),他立刻想起了海底電纜入海口會不會被損壞。于是,他叫上同事打著手電筒來到海邊,幾個人冒著狂風(fēng)搬開電纜周圍的礫石,以減少大浪沖擊礫石對電纜的磨損破壞。
海島上的電工,說來簡單,可是技術(shù)含量并不低,作業(yè)條件也艱苦,更讓人難以忍耐的,是日常的瑣碎與單調(diào)。從青年到如今的中年大叔,一走就是20年,也難怪女島的居民每當提起王軍浩,總會豎起大拇指說:“不是一般人!”
隨著潮水逐漸退去,海上便出現(xiàn)一條S型“海路”。記不清多少次,王軍浩提前來到海邊,先是擦掉覆蓋在海纜上面的綠藻,清理掉附近帶有尖銳棱角的石頭,隨后踩著這條“海路”走向深海中的女島。如今,更多年輕的電工也加入到了守護海島光明的隊伍中,讓女島燈火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