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天實驗學校 朱晶晶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重視管理理念的創(chuàng)新,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從學生的實際發(fā)展角度出發(fā),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初中班主任應明確相關的管理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目前,在初中班級日常管理教學中,班主任的角色局限于管理者,學生則成為實際上的服從者,傳統(tǒng)的班級教學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課程教學及發(fā)展趨勢,對初中學生自律習慣的養(yǎng)成不利。在新課改和社會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這一模式需要進行調整,在解決初中班主任管理方式問題方面,應重視并加強管理服務工作。在推進班級管理建設過程中,班主任應堅持以生為本,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性化教育指導,尊重學生獨立的主觀思維和合理權益,幫助他們培養(yǎng)各種良好的道德習慣和民主意識?;诖?,本文對初中班主任“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探究。
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下,“以師為本”的管理理念逐漸被轉變?yōu)椤耙陨鸀楸尽钡男履J?。部分班主任“以師為本”的觀念已經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學的發(fā)展進程,也不符合學生個性解放和知識需求的現(xiàn)實情況?,F(xiàn)代教育理念指出,課堂主體應該是那些獲得知識的學生,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因此需要探索更高效和優(yōu)化的模式。
班主任不僅是教學工作的參與者,更是班級管理的核心,要“以生為本”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需要相應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和理念來組織和管理不同的學生。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在于促進每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長遠發(fā)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同時關心學生的成人和成才,避免本末倒置,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和管理目的。
不同時期的教學都強調了教師作為榜樣的重要性,在中國的很多諺語中強調了教師作為榜樣的重要性,例如“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對于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引導作用。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與教師接觸的時間最多,因此,教師應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并展現(xiàn)自身的榜樣作用。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尚未成熟,學科教師和班主任對樹立優(yōu)秀行為榜樣以及強調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至關重要。盡管在當今信息爆炸時代中,教師有可能在某個領域上已經落后于學生,但作為教師,除了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之外,還應努力成為他們最好的良師益友,積極傾聽每名學生的建議和意見,鼓勵并給予適當指導。
在我們的校園里,會有一些這樣的現(xiàn)象:一位老師非常認真地要求學生不要遲到,但自己經常遲到十分鐘后才進教室;要求學生寫作業(yè)時要整齊規(guī)范,自己卻潦草地寫每日字板書的作業(yè)。對于學生來說,學生的言行舉止通常深受教師榜樣效應的影響。因此,班主任應對自身的處事、人際交往等形成高度關注,重視自身的品行修養(yǎng),只有讓班主任自身先做到這一點,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將來,學生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以更高的標準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在同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具有各自的個性特點,對于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要求也不盡相同。在一個班級中,會有部分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會受到教師以及家長的特別關注以及關愛,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的攀比心較重、自我主義以及團隊合作意識較差等,雖然這部分學上的學習成績較好,但是教師仍需要對他們的思想、行為等進行積極的、正向的引導;部分學生對課外知識學習的認知理解和應用能力較弱,然而他們具有個性發(fā)展的特點,例如學生的動手能力強、思考能力也較強以及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協(xié)作能力較強等,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他們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更多具體的文化知識。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同時為每名學生安排幾個不同類型的學習方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進行交流互動和引導批評,采用多種思維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
每逢期中、期末考試結束,那些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可能會認識到自己的學習表現(xiàn)不佳,這時候班主任應該根據(jù)學生本次成績來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習積極性較差等原因。班主任應對學生做好充分的關注與剖析,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薄弱點,引導學生在自身不擅長的學科中積極努力,多投入一些精力,尋找那些在各學科都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來幫助他們。如果學生確實有一些知識掌握得不好,班主任可以建議學生在課后主動向任課老師尋求輔導,鼓勵學生及時提問,讓他們知道自己在其他方面也有優(yōu)點和不足,并且告訴學生不要放棄,勇敢面對,這樣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成長發(fā)育期,學生會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自尊心也較強,因此,班主任教師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心和輔導這些學生。在新課改實踐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同時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班級氛圍,有助于形成良好和睦的班級環(huán),能夠及時了解每名學生的具體家庭情況,教師應進一步與學生建立友誼,進行交心,真誠有禮地對待他們。同時,同其他教師共同構建良好穩(wěn)定的校園師生關系,讓學生以更加寬松、友好的心態(tài)學習相關知識。在教學以及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以寬容、友好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強化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
在開展班級教學管理中,教師可以積極開展相關的小組合作制度,為學生組織開展相關的座談會,班主任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發(fā)展狀態(tài)等,讓學生意識到自身是班級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班級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相關的班級集體活動,讓學生形成集體意識。每個班級學生都應主動參與,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為實現(xiàn)學生的美好未來一起努力。
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育計劃。初中班主任應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心理表現(xiàn)等情況,要克服片面觀念,綜合考慮不同的教育方向和思維方式以及學生的心理和發(fā)展趨勢。目前,大部分中學生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這些學生往往被父母溺愛,導致他們的性格和行為過于個性化。同時,初中階段是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心理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急劇變化。因此,在班級管理方面,班主任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引導學生逐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高效。
當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于教育領域中。這些問題源于社會和生活的多個方面,如家庭沖突、負面網絡影響、人際交往問題以及對虛擬世界的沉迷等,對學生心理產生潛在的影響。合格、優(yōu)秀的初中班主任需牢記班級管理責任,加強個人心理知識儲備,耐心與學生深入交流,實施有針對性的家訪、談心、個別輔導等措施,用行動溫暖學生。
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從宏觀角度考慮、從微觀層面入手,以生活中生動的案例來啟發(fā)學生,如身邊的人或事情。當講述這些案例時,學生會對其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時候,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僅能夠借鑒其中主人公的行為來評估自己,還能夠建立自己的心理標準,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糾正自身心理發(fā)展中的問題。這對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驟,能夠推動學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
在新課標指導下,學校應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將所有學生視為班級活動和教育日常工作的主要責任主體,尊重學生的成長差異,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及中心。在開展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時,班主任應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個人潛能以及特長等進行研究,將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作為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及時與學生展開相關的交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初中生在此階段對自身的認知并不清晰與完善,獨立意識就較強,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因此,班主任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和提高初中生班級的管理工作。
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可能會多次面臨學生投訴問題,這是班級學生管理過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解決這些矛盾問題時,班主任應認識到學生主體的重要性,當一名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班主任不應盲目地對其進行嚴厲批評和懲罰。相反,班主任應根據(jù)學生的日常心理表現(xiàn)進行初步分析,然后進行細致的調查,以了解事情的全貌,尊重學生,針對學生在這件事情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充分以及多維度的分析,確保在思想心理層面直接影響學生行為,促使所有學生都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錯誤并積極反思改正。在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細心觀察每名學生,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并進行指導和鼓勵,協(xié)助他們進一步培養(yǎng)堅定的自信心,增強對班級的歸屬感和職業(yè)責任感,引導和激勵他們積極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以更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
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多數(shù)學生都愿意將自身視為班級團體的一部分,然而也有個別學生表示,班級規(guī)范管理只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責任,自身與班級建設沒有太多的利益相關。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班級管理意識,班主任需要摒棄過度權威的角色,不能隨意批評學生,讓學生在正常的班級環(huán)境中自主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真正擁有自我約束的意識。只有學生擁有主體意識,從被動管理轉變?yōu)樽晕夜芾?,才能在與班主任或同學的互動中逐漸成長。
在制定班級管理規(guī)定時,班主任應該讓學生參與,賦予其投票權,以決定是否將該提議變?yōu)榘嗉壒芾硪?guī)定。學生可以主動提出建議。為了提高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班主任應將一部分管理權限交給學生,讓學生對班級管理產生興趣,并在參與中獲得成就感。這種互動機制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有效,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我規(guī)范行為,進而促進整個班級的學風逐漸向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以生為本”,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分析與評價,對學生在班級中的表現(xiàn)進行及時總結。對于性格較為內向、敏感的學生,班主任應及時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困境,及時做好管理方案的優(yōu)化。對于中學生的近期表現(xiàn)進行總結,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營造學生自主管理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和管理思維。
與此同時,班主任也應積極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形成多學科、多教師共同參與的民主化班級管理,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近期表現(xiàn)進行客觀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形成集體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以生為本成為初中班級管理的重要原則。在班級管理中,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更好地認識班級管理工作和自我地位,對推動班級管理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