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朝
老君山, 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 這高度, 是山水的境界, 更是人文的造化。
因為有老子的傳說。
書卷間的老子, 走出柱下史的光環(huán), 跨上青牛, 徑往西去。他要舍棄功名和溫暖, 相約天下。
前方是未來, 是順其自然。
出了函谷關(guān), 便是山的靜候, 路的相挽。
命運的安排, 老子的慧眼, 更是大自然的收留。 這鬼斧神工的精致, 注定仙風神韻, 注定選擇高人。
從此, 老子便在這里修煉布道, 勸人向善, 導人守信。
從此, 修身天下, 成就一世人生傳奇。
從此, 原本的景室山, 便成了老君山。
民心的膜拜, 與日月輝映。 雄奇秀美, 與三山五岳比肩。
臨近山門, 便有清新的草木氣息撲面而來——是訊息, 更是幻象。
沿青石臺階, 邁向夢中的久仰。
腦海里是老子駕騎青牛的畫面, 身周邊的云霧來回纏繞, 鐘聲敲打耳際, 香火和虔誠低語。
穿過十里畫屏, 將經(jīng)典的勝景收藏。
腳下是天空, 細雨延展人生。 是來回環(huán)繞向上的懸空棧道,給了我驚奇的陪伴。
舍身崖、 馬鬃嶺、 朝陽洞、 仙人橋、 悟道石、 亮寶臺……每一處都是傳說, 都是文化, 是歷史, 是歲月。
那些石刻與碑文, 顯示了建筑的古老, 文化的深厚。
那些殘石與斷垣, 記載了時光天地, 風雨閱讀, 星月互映。
鐘樓楹聯(lián): 鐘道回音入舊夢, 仙風吹衣去凡塵。
至此, 我是不是慢慢在骨肉中歸隱——過程或目標已定, 向上走, 每一步都是走向內(nèi)心。
煙和雨, 互相纏繞著, 成就曠世的戀情。
山腳下的人家, 和日月相伴, 炊煙是他們的歌謠。 山巒間的細雨, 攜帶上天的信物, 傳遞大自然的永恒。
此刻, 我在煙雨之中; 此刻, 我在回味多年種植的文字。
我曾歌頌與贊美, 抒情與悲傷, 為理想, 為生活, 為夢幻中的舞臺, 為現(xiàn)實中的存在。 是老君山的神韻清新, 凈化我曾經(jīng)的焦慮, 覆蓋我嶄新的追求。
此刻, 我只想被煙雨融化, 連同我的過去和未來。
也許, 此刻的我, 抱樸守拙, 返璞歸真, 能夠成為一草一石,進入最美的存在。 那么, 我便是永恒, 便是本真。
輕輕呼喚我腳步的, 是那些默默的小草。
秋天正在守候——或青或黃的野草, 已經(jīng)醞釀好最美的神情,迎接每一個腳步。 這些日月和風雨雪霜的存在, 喂養(yǎng)著老君山,溫暖著南來北往的膜拜。
靜靜的松木, 記憶了曾經(jīng)的旅程, 它們試圖拴住那頭青牛的尾巴, 或者方向, 延續(xù)那段美好的故事。
更多的是, 互相擁抱的枝丫, 掛滿了游人的目光。
問自己: 要去找尋什么?
在天界五宮, 行走超越經(jīng)歷。 在《道德經(jīng)》 的墨香里, 我將目光種植在字里行間。
是文化的經(jīng)典, 也是天下雄奇的永恒。
《道德經(jīng)》 和老君山輝映閃現(xiàn), 在中華文化的長河里, 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 是最亮的星辰。
指導我們?nèi)绾螢槿耍?如何做事。 在自然界的胸懷里, 老君山告訴我們山石的恒信與堅韌。 在索道之上, 在氣勢恢宏的金殿廟宇群間, 我似乎看到了老子碩大的身影, 文化的精粹與神圣。
在追夢谷, 觀九曲碧水, 聽泉中龍吟, 極目千年玉蘭, 靜候幽谷蛙鳴。
感受竹林被山風偷聽, 擁抱溪水跳動……這些, 是現(xiàn)實, 也是人生。 而那夢中的向往, 卻一直在前行, 生與死, 來與回, 在心靈中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那是夢想, 是方向。
走出都市的喧囂, 走向靈魂的歸隱, 是一種怎樣的過程?
也許, 自己的言行才是答案, 對錯啟迪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