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映君
(煙臺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5)
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作為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獨特的價值與意義。將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內在的契合點,通過茶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傳遞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并與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共通點。本文旨在探討茶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效果,以期為高校教育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實踐路徑,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傳說中,神農氏發(fā)現了茶樹,并將茶葉作為草藥使用,這標志著中國茶文化的起源[1]。茶文化在唐宋時期達到鼎盛,成為文人雅士的追求和社交交流的重要載體。歷經千年的發(fā)展演變,茶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茶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包括禮儀、和諧、自然、靜心等。在品茶過程中,人們注重禮儀和儀式感,表達了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懷。茶文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將茶葉與自然景觀、四季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此外,茶文化也注重內心的靜心與冥想,倡導心靈的寧靜和平和。
茶文化具有深遠的價值和意義。首先,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表現和傳承。它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和情感體驗,有助于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2]。其次,茶文化蘊含了人文關懷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激發(fā)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茶文化還具有健康、養(yǎng)生的價值,茶葉被譽為健康飲品,有助于身心的放松和調節(jié)。此外,茶文化也具有社交的作用,通過品茶、賞茶的活動,人們得以相聚交流、增進友誼。
茶文化與核心價值觀有著緊密的契合關系,可以通過茶文化的融入來傳遞和弘揚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茶文化強調禮儀和儀式感,體現了尊重和關懷他人的價值觀。品茶過程中,人們注重禮節(jié),如煮茶、斟茶、敬茶的環(huán)節(jié),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注。這與核心價值觀中的“禮貌、尊重、關懷”相一致[3]。通過茶文化的傳承和實踐,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關心社會的意識,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良好品質。其次,茶文化強調和諧與自然的關系,體現了生態(tài)文明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價值觀。茶文化將茶葉與自然環(huán)境、四季變化相聯系,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與核心價值觀中的“生態(tài)文明、綠色發(fā)展”相一致。通過茶文化的融入,可以引導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的生態(tài)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維方式。此外,茶文化注重內心的靜心與冥想,體現了心靈修養(yǎng)和個人素質的核心價值觀。品茶過程中,人們需要專注、靜心地感受茶的香氣、口感,這有助于放松心情、調節(jié)情緒。這與核心價值觀中的“內涵修養(yǎng)、心理健康”相一致。通過茶文化的實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情緒管理能力,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內在修養(yǎng)。
茶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天然的聯系,將二者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加強他們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首先,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明。通過學習和體驗茶文化,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從中感受到民族的驕傲和自豪。茶文化中的禮儀、尊重、謙和等價值觀念與愛國主義的核心要求相契合,能夠引導學生培養(yǎng)崇尚民族精神、熱愛國家的情感[4]。其次,茶文化弘揚的“和諧”理念與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茶文化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這與愛國主義強調社會和諧、國家統(tǒng)一的精神相契合。通過茶文化的教育,學生能夠體驗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增強對國家統(tǒng)一、社會和諧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此外,茶文化還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獨特魅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精神追求,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并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為實現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茶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信仰之間存在著一些共通點,通過將二者聯系起來,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信仰,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茶文化與馬克思主義都強調了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價值追求。茶文化強調和諧共生,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而馬克思主義強調消除社會階級和貧富差距,追求社會公平和正義。茶文化中的和諧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公正觀念相契合,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公平正義意識,進而認同和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念[5]。其次,茶文化與馬克思主義都倡導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自由解放。茶文化追求人的內心寧靜與冥想,注重個體的精神追求和自我實現。馬克思主義提倡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自由解放,強調個體的自由和自主性。茶文化中的靜心與冥想與馬克思主義關于個體自由解放的理念相呼應,能夠引導學生追求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自由解放,增強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認同。此外,茶文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而馬克思主義倡導人與自然的科學關系。茶文化中的自然觀與馬克思主義的生態(tài)文明觀相契合,能夠引導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的生態(tài)意識和責任感,進一步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理解。
茶藝表演作為一種將茶文化形象化展示的方式,可以通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成為一種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首先,茶藝表演可以突出茶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表演者可以通過煮茶、斟茶、品茶等環(huán)節(jié),展示尊重、關懷、禮儀等價值觀念,并結合相應的講解,引導觀眾深入理解和領會。同時,可以選擇一些富有思想內涵的茶道故事或詩詞,配合表演,激發(fā)觀眾對思政教育內容的興趣和思考。其次,茶藝表演可以通過互動與參與,增強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觀眾可以參與到茶藝表演中,學習如何煮茶、品茶,體驗茶文化的精髓。同時,表演者可以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引導他們思考與茶文化相關的價值觀念,加深對思政教育主題的理解。另外,茶藝表演還可以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影像、音樂等多媒體元素,創(chuàng)造出更豐富的表演形式。例如,在表演中加入視頻片段,展示茶葉的種植過程、制作工藝等,使觀眾對茶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時,可以選擇富有思想性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營造出更具藝術感和感染力的氛圍。
在實施茶藝表演與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茶藝表演項目和內容,確保能夠準確傳達茶文化的精髓和思政教育的主題。二是注重互動與參與,讓觀眾有機會親身體驗茶藝表演,增強教育效果。三是精心策劃表演形式和多媒體元素的運用,使表演更具藝術性和感染力。通過茶藝表演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可以將抽象的思政教育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化表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增強他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理解。同時,茶藝表演也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思政教育方法,豐富了教育手段,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提供了有益的途徑。
茶道講座是將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形式,通過專題演講和交流互動的方式,傳達茶文化的精髓和思政教育的主題。首先,茶道講座應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茶道專家或研究者作為主講人,確保專業(yè)性和權威性[6]。主講人可以從茶文化的歷史淵源、精神內涵、價值意義等方面進行講解,并將茶文化與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等進行關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討。其次,茶道講座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輔助講解與展示。主講人可以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示茶道的具體過程和精美器具,使學生對茶文化有更直觀的了解。同時,可以選取一些與茶文化相關的經典詩詞、故事或茶道名家的經驗分享,豐富講座內容,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另外,茶道講座應注重互動與參與,創(chuàng)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主講人可以設立提問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和發(fā)表觀點,促進講座的互動交流。還可以組織茶道示范或茶藝體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茶道的實踐中,體驗茶文化的魅力,并與主講人進行交流和探討。
在進行茶道講座與思政教育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受眾特點和目的確定講座的內容和形式,確保與思政教育主題的緊密關聯。二是語言表達清晰準確,結合具體實例和案例,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論更具體、更易理解。三是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和深入討論,激發(fā)他們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茶道講座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可以提供一個深入學習茶文化、理解核心價值觀的平臺。茶道講座不僅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也能夠增強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和對思政教育主題的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和綜合素質。
茶文化體驗是將學生直接參與到茶文化中,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來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做法和方法。
一是組織茶藝體驗活動:組織學生參與茶藝活動,讓他們親自操作煮茶、斟茶、品茶的過程。這樣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并了解茶藝中所蘊含的禮儀、謙和、自然等價值觀念。同時,可以通過引導和討論,讓學生將茶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與思政教育的內容相聯系。
二是安排茶文化參訪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茶園、茶葉加工廠或茶文化展覽館等地,讓他們近距離了解茶葉的生產過程、茶文化的歷史和發(fā)展。通過觀摩和參觀,學生可以親眼目睹茶文化的魅力,了解茶葉產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并從中領悟到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
三是組織茶文化交流活動:安排學生之間的茶文化交流活動,可以是小茶會、茶藝比賽或茶文化展示等形式。學生可以展示自己對茶文化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分享茶文化的故事和心得。通過互相交流和分享,學生可以加深對茶文化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將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相關的核心價值觀。
四是開展茶文化主題活動:組織茶文化主題的講座、演講比賽、茶文化作品展等活動,鼓勵學生以茶文化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和表達。學生可以撰寫茶文化相關的文章、詩歌、繪畫等,展示他們對茶文化的理解和思考。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促進了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擁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因此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茶文化的融入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帶來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多樣化的教育形式。例如,通過茶藝表演、茶道講座和茶文化體驗等活動,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參與思政教育。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可以親身體驗茶文化的美妙,探索其中的價值觀和思想內涵。這種親身參與的體驗方式,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內容。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形式豐富多樣,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性,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因此,茶文化的融入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趣味,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和體驗,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并逐漸形成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心。茶文化的融入讓學生接觸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美好。學生通過茶文化的傳承與實踐,逐漸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意識和責任感,意識到自己作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的重要性。茶文化的融入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自豪感,使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身份的價值和使命。這種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將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yǎng)。茶文化強調禮儀、和諧、自然等價值觀,通過茶藝表演、茶道講座和茶文化體驗等形式,學生不僅可以欣賞到茶藝的美感和藝術性,也能夠體驗到茶文化對個人修養(yǎng)和品德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通過茶文化的融入,學生的審美情趣得以培養(yǎng),使他們對美的追求和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同時,茶文化注重內心的靜心與冥想,可以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律、謙和、寬容等品德修養(yǎng)。
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精髓。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價值觀。通過茶文化的融入,可以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更加了解和熟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與思政教育的核心價值觀相契合,通過茶文化的體驗和實踐,學生能夠深入領會馬克思主義、愛國主義等思想精髓,增強對國家、社會、個人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通過將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在豐富和深化教育內容方面的巨大潛力。茶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還承載著豐富的思想和價值觀。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傳統(tǒng)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yǎng),同時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精髓。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使教育更具多樣性和趣味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成長平臺。通過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