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紅 李琪
(商洛市山陽縣人民醫(yī)院五官科,陜西 商洛 726400)
干眼癥是指因淚液分泌不足或蒸發(fā)過多導致淚液的質、量及淚液自然流動性出現異常,其中任何一項出現異常都可導致淚膜不穩(wěn)定或眼表損害,出現眼部不適癥狀,如干澀、瘙癢、眼疲勞、異物感及視功能障礙[1]。據臨床數據顯示[2],白內障手術患者術后1周內出現干眼癥的幾率為30%左右,其中約20%的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逐漸恢復。干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質量。目前臨床治療白內障干眼癥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人工淚液,最為常用的是玻璃酸鈉滴眼液,其可在眼表形成規(guī)則、穩(wěn)定、長效的水膜,達到治療干眼癥的目的[3]。但對于不同類型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來說,療效并不穩(wěn)定。本方案采用玻璃酸鈉滴眼液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rhEGF)滴眼液治療白內障干眼癥,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以期望能為臨床此類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更多更優(yōu)的選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86例,根據所采用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單眼35例,雙眼8例;年齡(68.81±8.25)歲;病程(2.46±0.13)周。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單眼36例,雙眼7例;年齡(67.78±8.32)歲;病程(2.42±0.15)周。納入標準:(1)均為在我院行白內障手術后出現干眼癥臨床癥狀,并經臨床醫(yī)師根據《干眼的定義與分類的研究現狀》[4]中干眼癥的診斷標準確診為白內障術后干眼癥;( 2)年齡≥18歲;(3)確診為干眼癥前未采用其它藥物治療;(4)對本方案中所用藥物無禁忌癥、過敏史;(6)臨床資料收集完整。排除標準:(1)其他類型干眼癥患者;(2)白內障術前即出現干眼癥癥狀者或確診為干眼癥者;(3)白內障術后并發(fā)其它眼部并發(fā)癥者;(4)既往有眼部手術史者;(5)合并其它眼部疾病者;(6)先天性無淚癥者;(7)近3個月有其它手術治療史者;(8)因客觀原因無法配合獲取完整研究方案所需數據資料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給予兩組患者干眼癥的常規(guī)治療,如清潔眼部,抗感染藥物等措施。對照組患者予以玻璃酸鈉滴眼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33263,濃度0.1%~0.3%,5~6次/天,1滴/次,初始治療采用0.3%濃度,待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后改用濃度0.1%的滴眼液)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玻璃酸鈉滴眼液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桂林華諾威基因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20016,2 mL 20 000 IU,2滴/次,5~6次/天)治療。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淚液質量指標檢測:患者治療前后,于裂隙燈下將 2% 熒光素鈉滴入患者結膜囊內,觀察結膜囊內淚膜破裂時間(BUT),根據5 min濾紙濕潤長度計算基礎淚液分泌實驗( SIT)。臨床療效:完成6周治療后,由同一位資深眼科醫(yī)師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估,根據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裂隙燈檢查數據綜合評估干眼癥癥狀評分,根據評分判定療效。痊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裂隙燈檢查結果均正常;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裂隙燈檢查出現明顯好轉;有效:患者臨床癥狀、裂隙燈檢查均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裂隙燈檢查均無出現好轉或改善情況;總有效率=100%-無效率。不良反應觀察:收集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有結膜水腫、眼瞼腫脹、瘙癢等。
2.1 臨床療效完成6周治療后,對照組痊愈11例、顯效14例、有效1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70%;觀察組痊愈14例、顯效15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67%。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17,P<0.05)。
2.2 治療前后BUT、SIT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前BUT及SIT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完成治療后,兩組患者BUT及SIT均較治療前上升,且觀察組上述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024、7.0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UT、SIT水平比較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出現結膜水腫1例,發(fā)生率為2.32%;觀察組患者出現瘙癢1例、眼瞼腫脹1例,發(fā)生率為4.6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18,P>0.05)。
目前臨床治療干眼癥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病因及病理表現選擇相應的藥物及物理措施進行治療[5]。干眼癥的病理表現常見的有三種:淚液質量、淚液分泌不足及淚液自然流動性差。人工淚液是臨床治療干眼癥的常規(guī)方法,其通過補充淚液量,增加淚液流動性,補充淚液中缺失成分達到綜合改善淚液質量、數量從而改善干眼癥臨床癥狀的目的[6]。目前最為常用的人工淚液為玻璃酸鈉滴眼液,其主要成分為玻璃酸鈉,該物質屬天然物質,存在于眼睛及身體其他部位,滴入眼內后,其可與纖維連接蛋白相結合,可有效提升上皮細胞的連接和伸展性,發(fā)揮保水及促進角膜損傷愈合的作用,達到治療干眼癥的目的[7]。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安全性高。但對于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來說,手術創(chuàng)傷對眼表的傷害帶來的干眼癥僅僅采用玻璃酸鈉滴眼液進行治療,耗時長,容易使病情加重,故還應增加促進眼表損傷愈合的治療方法[8]。
rhEGF滴眼液的主要成分為蛋白因子,其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可與細胞膜上表皮因子受體特異性結合,促進細胞新陳代謝,使細胞內信號傳導系統(tǒng)激活,達到修復角膜的目的,促進細胞再生,從而達到恢復淚液分泌[9]。對白內障術后的眼表發(fā)揮促進愈合、改善臨床癥狀的效果。同時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中富含甘油、甘露醇,這些物質對眼球起到滋潤作用,提升淚液質量[10]。
本方案采用玻璃酸鈉滴眼液聯合rhEGF滴眼液用于白內障干眼癥患者治療,相較于單純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完成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上升,指示淚液質量的BUT及SIT指標上升幅度也更為明顯,且并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示采用這種滴眼液聯合治療方案對白內障干眼癥患者的綜合療效優(yōu)于單純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方案。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過商洛市山陽縣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