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靜 施如意 程潔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上海 200433)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85.0%以上[1]。有研究[4]顯示,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靶向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發(fā)現(xiàn)為NSCLC的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特別是免疫抑制劑治療使NSCLC患者獲得了更長久的生存期,以及部分患者獲得持久的臨床療效。不過一些免疫治療方案可導致患者的出血風險增加,并且由于其驅動基因突變罕見,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低氧血癥、肺不張等情況,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3]。預防管理護理模式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其應用目的是提高護理質量與改善患者的護理結局,應用措施通過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加強對患者風險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從而促進患者康復[4]。本文旨在探討預防管理護理模式對NSCLC免疫治療患者不良反應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依據(jù)護理方式不同分為預防組與對照組,各50例。預防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59.87±1.68)歲;體重指數(shù)(20.11±1.19)kg/m2;臨床分期:ⅢB期25例,Ⅳ期25例;受教育年限(15.09±2.11)年。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9.22±2.09)歲;體重指數(shù)(20.48±1.47)kg/m2;臨床分期:ⅢB期26例,Ⅳ期24例;受教育年限(15.87±1.57)年。納入患者均為經(jīng)病理組織確診為NSCLC,具有免疫治療的指征;不具有手術治療指征;卡氏評分(KPS)>60分;臨床診斷為ⅢB期或Ⅳ期的NSCLC;意識清晰,預計存活期≥3個月。排除合并語言交流障礙、溝通障礙、精神障礙的患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合并有高危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臨終患者;失聯(lián)患者;本身有皮膚疾病和免疫聯(lián)合化療的患者;臨床資料大量缺失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免疫治療,包括帕博麗珠單抗(批準文號:注冊證號S20180019,Merck Sharp &Dohme Corp公司)單藥治療,治療觀察2個周期(每個周期為4周),兩組的治療方案與治療藥物在整體上一致。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預防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預防管理護理,具體如下:(1)建立預防管理護理模式小組,其中2名循證護理導師負責項目指導,1名醫(yī)生負責醫(yī)療指導,1名護士組長負責人員培訓,3名成員負責與患者及照顧者溝通,同時參與臨床審查與整改措施,2名成員負責證據(jù)應用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數(shù)據(jù)匯總與分析等。(2)教會患者使用自我監(jiān)測手冊,積極對手冊內(nèi)容進行宣教與培訓,在接受免疫治療前停止使用化妝品;積極進行認知干預,并以小組形式進行集體宣教,每周1次,每次30~60 min,干預內(nèi)容包括肺癌基礎知識、肺癌家庭護理、肺癌疼痛管理、免疫治療知識、心理護理等。(3)指導患者進行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訓練時要摘取佩戴物品、關閉通訊設備,在訓練過程中積極進行流程講述,督促檢查患者訓練的效果,訓練每天2次,每次45 min左右,從而獲得理想的放松效果。(4)積極進行團體心理干預,每組8~12人,每次45 min左右,每次制定一個主題及詳細的計劃,促使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患者介紹團體心理干預的形式,與患者積極進行溝通,以抗癌標兵的實例向患者說明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的影響,并對患者的負性情緒給予充分理解。
1.3 觀察指標護理后對患者進行總體療效評價,客觀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病例數(shù)]×100.0%。在護理期間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皮疹、皮炎、瘙癢、免疫性肺炎等。在護理期間采用自制依從性量表對患者進行依從性調(diào)查與計算,依從性=(完全依從+一般依從)/組內(nèi)例數(shù)×100.0%。在護理前后采用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的QLQ-C30生活質量核心問卷進行生活質量評價的評價,包括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等維度,每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2.1 客觀有效率對比預防組患者完全緩解30例、部分緩解12例、疾病穩(wěn)定5例、疾病進展3例,客觀有效率為84.0%;對照組患者完全緩解20例、部分緩解12例、疾病穩(wěn)定10例、疾病進展8例,客觀有效率為64.0%。護理后,相比對照組,預防組的客觀有效率更高(χ2=5.198,P<0.05)。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預防組患者出現(xiàn)皮炎1例、瘙癢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皮疹2例、皮炎3例、瘙癢2例、免疫性肺炎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0%。預防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5.005,P<0.05)。
2.3 生活質量評分變化對比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預防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n=50]
2.4 依從性對比預防組患者非常依從40例、一般依從10例、不依從0例,依從性為100.0%;對照組患者非常依從30例、一般依從11例、不依從9例,依從性為82.0%。護理期間預防組的護理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χ2=9.890,P<0.05)。
腫瘤的免疫循環(huán)包括腫瘤細胞釋放特異性抗原、抗原提呈細胞提呈抗原、激活T細胞、T細胞識別并殺死腫瘤細胞,有許多免疫檢查點參與這些過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阻斷上訴通路,激活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從而發(fā)揮抑癌作用[5]。但是免疫治療的周期比較長,治療費用比較貴,且受眾人群也會得到限制,為此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預防組的客觀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期間預防組的護理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預防管理護理模式在NSCLC免疫治療患者的應用能提高客觀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從機制上分析,預防管理護理模式能對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完善護理方案,從而阻止患者病情進展,可在早期對患者病情的發(fā)展進行阻止,從而提高護理質量[6]。
預防管理護理模式是臨床比較現(xiàn)代的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護理期間,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加強對患者風險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對導致不良反應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有效的預防,從而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7]。生活質量是評價NSCLC免疫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也是現(xiàn)代醫(yī)學的重要預后標志物。預防管理護理模式能夠從患者的需求與實際情況出發(fā),降低內(nèi)外在負面因素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刺激,持續(xù)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8]。本文結果顯示,預防組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預防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預防管理護理模式以加強分析患者危險因素為主,可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預防管理護理模式在NSCLC免疫治療患者的應用能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提高患者的客觀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過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