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嫻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腎病綜合征患者護理中采取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1—12月?lián)嶂菔信R川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8例腎病綜合征患者,采取隨機分組形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則開展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干預,比較2組患者的自護能力、用藥依從性、健康行為、腎功能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2組自護能力(exc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ESC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健康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2組腎功能指標(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尿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腎功能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腎病綜合征患者護理中,采取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護能力及用藥依從性,進而強化患者健康行為,改善其腎功能,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獲得患者認可,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建議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腎病綜合征;護理效果;自護能力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6-0117-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5
腎病綜合征是一種以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癥為典型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屬于常見腎內科病癥,病發(fā)后以水腫、蛋白尿、低蛋白癥、高脂血癥等為主要表現(xiàn)[1]。該病癥具有病癥復雜、復發(fā)概率高等特點,病發(fā)后一般需予以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療,且需長期服藥[2]?,F(xiàn)階段,臨床上針對腎病綜合征的治療主要以血液透析為首選療法。長時間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不僅會導致患者家屬承擔極大的經濟壓力,還會導致患者承受較大的身心痛苦,進而對患者遵醫(yī)行為產生影響,不利于其疾病治療與預
后[3]。因而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提升服藥依從性、強化自護能力十分重要。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則是基于現(xiàn)階段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制定的一種新型臨床宣教途徑,能夠在患者離院后持續(xù)予以優(yōu)質的健康指導,幫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抵御疾病。此次研究以撫州市臨川人民醫(yī)院2020年1—12月間收治的68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為例,分析予以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的臨床作用,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2月?lián)嶂菔信R川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8例腎病綜合征患者,采取隨機分組形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43.22±4.38)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5±0.68)年。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42.97±4.57)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7±0.72)。2組患者間基本信息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經查體、病史詢問、實驗室檢查等診斷為腎病綜合征;生化指標檢驗顯示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值>109.6 μmol/L;雙腎長徑>100 mm;24 h尿量<400 mL;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神志清醒。
排除標準:合并肝臟、心臟、造血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合并惡性腫瘤;預期生存期<6個月;合并抑郁、躁狂等精神系統(tǒng)疾??;存在肺部感染或近期有抗病毒治療經歷。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在患者入院后需及時了解其基礎病情和個人身心狀態(tài)等基本信息,進而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對應的口頭健康宣教及用藥、生活、飲食指導等。
觀察組基于前者實施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干預。(1)建立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護理小組。腎內科主治醫(yī)師、專業(yè)護士、營養(yǎng)師組建成臨床護理小組,并在接受系統(tǒng)的護理培訓后參與健康教育指導干預。(2)結合患者的基礎信息為其建立對應的健康管理檔案,其中需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病史、檢驗及診斷結果、用藥情況等內容,并保留患者及其家屬的聯(lián)系方式。(3)建立微信群,將科室收治患者均加入至微信群中,由護理小組組長擔任群主,并由小組成員負責腎病綜合征相關知識的推廣普及。安排組員值班,以便及時回復患者存疑的問題。(4)定期通過多人實時視頻或語音聊天的形式開展集中的健康教育宣教及答疑工作,從而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及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視頻和語音的形式進行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健康情況及實際感受,并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及恢復情況指導合理用藥、科學飲食等,鼓勵患者積極治療,保持樂觀心態(tài)。
1.3 觀察指標
自護能力。比較2組患者經6個月護理后的自護能力,以ESCA進行評估[4],其中包含自我概念(8個條目,得分0~32分)、自我護理責任感(11個條目,得分0~44分)、自我護理技能(14個條目,得分0~56分)、健康知識(10個條目,得分0~40分)4個方面,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劃分為5級,評分0~4分,總計172分,評分越高則顯示患者自護能力越好。
用藥依從性。以患者能夠自覺服藥且明確藥物應用劑量及藥效、不良反應等相關知識為完全依從;以患者能夠自覺遵醫(yī)囑服藥,明確用藥重要性,且對用藥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為依從;以不能遵醫(yī)囑服藥且不了解用藥目的、藥效及不良反應為不依從??傄缽亩?(完全依從例數(shù)+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健康行為。對比2組患者護理后6個月的規(guī)范用藥、遵義行為、科學飲食、生活習慣,每項評分0~10分,評分越高則健康行為越理想。
腎功能指標。護理前后分別采血3 mL,血清分離(3 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后,取上層血清進行檢測,檢測指標包含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Scr和尿蛋白水平。其中,BUN正常值為1.69~8.34 mmol/L,Scr正常值為30~110 μmol/L,尿蛋白正常值為0~150 mg/L。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2組發(fā)生血栓栓塞、感染、腎功能衰竭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護理滿意度。在末次隨訪時,發(fā)放科室自擬問卷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填寫,問卷評分總計100分,設置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對應評分為>80分、60~80分、<60分??倽M意度=1-不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自護能力
護理前,2組ESCA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ESCA評分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用藥依從性
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較對照組提升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健康行為
2組患者護理后6個月的健康行為評分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腎功能指標
護理前,2組腎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6 護理滿意度
2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3 討論
腎病綜合征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一種復雜病癥,其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包含微小病變型、系膜增生型和局灶節(jié)段硬化型等多種。該類病癥的共同機制為異常的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對腎小球正常濾過功能影響所致[5]。腎病綜合征誘因較多,主要病理表現(xiàn)為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該病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高脂血癥等臨床表現(xiàn)為主的一組臨床癥候
群[6]。在該類病癥治療中,現(xiàn)階段一般采取免疫抑制療法、血液凈化療法和激素序貫療法等。其中,激素序貫法療程較長,患者后期恢復緩慢[7];免疫抑制療法則是當下臨床中最常用且可靠的療法之一,但需要患者堅持服藥治療,以控制病情的發(fā)生[8]。對于腎病綜合征患者而言,患者出院后的自護能力和用藥情況對其病情改善及預后具有重要影響。
本研究主要結合網絡技術在腎病綜合征患者護理中開展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干預,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自護能力和用藥依從性比常規(guī)干預下的對照組均出現(xiàn)了明顯提升(P<0.05)。分析表明,在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實施下,能夠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多樣化健康宣教,進而指導患者正視自身疾病,明確疾病治療方法及自護措施,使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強化自護能力。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健康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護理6個月后的腎功能指標、護理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通過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的實施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健康行為,更好地進行疾病管理,從而改善病情,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也有顯著提高(P<0.05),提示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的實施能夠發(fā)揮積極價值,獲得患者認可。在既往的臨床研究中,患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認知能力、家庭支持、經濟能力、心理健康狀態(tài)均會對其自護情況及用藥依從性產生直接影響[9]。結合患者實際需求開展對應的健康教育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強化用藥治療依從性。尤其在社會科技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下,社交軟件及網絡平臺逐步完善,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在臨床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中逐步發(fā)揮重要作用[10]。在臨床護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借助微信等不僅能夠通過語音、視頻、圖片、幻燈片等多種形式靈活開展多樣化健康知識宣教,還能夠通過護患之間的實時溝通、交流促進患者對自身病癥的了解,有助于提升患者自護認知和治療主動性,使患者用藥依從性、健康行為和自護能力均得到明顯提升,達到改善腎功能指標、預防疾病并發(fā)癥、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效果。
綜上所述,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在腎病綜合征患者護理中有積極作用,有助于促進患者提升其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患者健康行為和腎功能指標,減少并發(fā)癥,獲得患者認可,使患者主動配合臨床治療,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娟,祁秀麗,張海桃.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477(9):88-90.
[2] 王文靜,秦甜甜.腎病綜合征患者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法及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50):341,343.
[3] 舒若男.健康教育干預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yī)藥實踐,2020,29(8):632-634.
[4] 任博環(huán).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腎病綜合征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效果[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3(18):165-166.
[5] 謝薇,尚進,趙占正.網絡互動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在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8):759-762.
[6] 劉雪.基于跨理論模型指導的健康教育對腎病綜合征患者腎功能及不良情緒的改善價值[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2):64-66.
[7] 王沙平,郭小麗,劉小肅.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在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5):2757-2759.
[8] 黃春燕.基于賦能模式的健康教育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21,21(1):293,295.
[9] 劉云.健康教育路徑在腎病綜合征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5):2365-2367.
[10] 潘娟,盛蓉輝,齊愛華,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對腎病綜合征患兒激素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2,7(1):182-185.
(編輯:張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