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鎮(zhèn)九年制學校
本文旨在探討“生長性”評價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英語學科中的應用。其中,介紹了“生長性”評價的概念以及與“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緊密關聯(lián),闡述了“生長性”評價的種類開發(fā)與評價描述,根據對學習任務、測評量表和學生興趣的不同考量,最終分析“生長性”評價在英語學科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并提出解決方案,同時展望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與趨勢。
在當前教育領域,“生長性”評價作為一種全新的評價理念逐漸引起了廣泛關注。在英語教學中,“生長性”評價是一種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體進步的評價方法。與傳統(tǒng)的單次測評不同,“生長性”評價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發(fā)展和持續(xù)的學業(yè)進步。具體而言,“生長性”評價并非簡單地強調學生的知識水平,而是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它超越了傳統(tǒng)評價中對“對錯”或“及格不及格”的簡單判斷,更強調學生在錯誤中的學習和在反思中的進步。
此外,“生長性”評價擴展了評價的維度,將焦點從結果轉向了學習過程,強調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正因此,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框架下,“生長性”評價找到了與之協(xié)同發(fā)展的契機?!敖虒W評一體化”強調教學和評價相輔相成,二者應當形成有機的整體,共同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吧L性”評價與此理念關聯(lián)密切,突破了傳統(tǒng)評價的邊界,強調了評價與教學的緊密銜接。因為傳統(tǒng)評價常常是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單一評判,而“生長性”評價則更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因此,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觀察和分析,“生長性”評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難點和擅長之處,為教學提供更精準的方向。不僅如此,“生長性”評價在“教學評一體化”中的關聯(lián)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充分尊重。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有著不同的學習路徑和節(jié)奏?!吧L性”評價的理念契合了這一觀點,通過強調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體現(xiàn)了個體差異。這使得教育者能夠更具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差異化的輔導方案。因此,“生長性”評價與“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共同構建起了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生態(tài)。在這一框架下,評價不再是單純地考查學生能力的工具,而是促進學生學業(yè)進步的有效手段。
“生長性”評價的有效性在于其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在各個學科領域的發(fā)展情況。在這一評價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特別關注英語學科,認為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開發(fā)多樣化的評價量規(guī)是至關重要的。首先,“生長性”評價的關鍵在于適應性。因此,評價量規(guī)的設計應該靈活應對不同的學習任務,以確保它們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意義。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根據課程目標、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設計評價量規(guī)。比如,對于口語表達任務,教師可以設計能夠評估學生表達流利度、詞匯運用和語法正確性的評價方式;而對于書面作業(yè),教師可以重點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法運用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其次,評價量規(guī)的設計應該涵蓋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等多個方面。在英語學科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還要考查他們的語言運用技能以及對語言學習的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因此,評價量規(guī)不僅要包括對學生在口語、寫作、聽力和閱讀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評估,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動機、合作意愿等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表現(xiàn)。最后,評價量規(guī)需要更準確地反映學生在英語學科中的“生長性”進展。例如,在教學Lets eat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評價學生是否能聽懂、會說“Here you are.”“Have some French fries.”來回應對方的點餐要求,并能在實際情景中進行運用,要求模仿正確,語調自然。通過對學生多個方面的評價,教師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強項和需改進之處。這種全面性的評價也為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反饋和支持奠定了基礎。
綜合而言,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開發(fā)多樣化的評價量規(guī)是“生長性”評價的關鍵策略。在英語學科中,這樣的評價量規(guī)應當既適應不同任務的需求,又涵蓋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等多個方面,以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在這一學科中的“生長性”進展。同時,這種評價方式也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反饋和支持,推動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持續(xù)發(fā)展。
在制作“生長性”評價的測評量表時,教師已經考慮到了英語學科中多層次、多維度的特性。為此,根據測評量表,教師還可以設計不同的評價描述,以確保全面覆蓋英語學科的多層次、多維度特性。這不僅有助于全面了解學生在不同語言技能上的表現(xiàn),還能為深入分析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依據。
首先,聽力技能的評價描述應當注重考查學生對不同語音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評價描述中強調學生是否能夠聽懂基本詞匯、簡單句式以及在真實語境中的應用情況。評價描述可以是:“小明能夠明確聽出聽力中的對話,但是難以迅速理解對話的含義?!薄霸谶@個階段,我們注意到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基本的英語詞匯和簡單的句式?!薄盀榱诉M一步提升聽力技能,我建議大家多參與日常英語對話,如與同學或老師進行簡單的交流。這樣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適應真實語境中的語音和表達方式?!边@樣的評價描述既具體又貼近實際,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聽力技能。其次,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描述應聚焦于學生的流利表達和運用學過的詞匯和句式進行簡單對話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評價描述中強調學生是否能夠自如地運用學過的表達方式,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評價可以描述學生能否理解和回答關于日常生活的簡單問題。以“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這個問題為例。教師在得到了學生的回答之后可以說:“你在回答問題時表達得非常流利,能夠迅速、自如地組織語言,使得對話過程非常順暢?!薄爱斘以儐柲阕钕矚g的顏色時,平平你不僅回答得非常明了,而且用了一些我們在課堂上學過的表達方式,這顯示出了你對課程內容的深入理解?!蓖ㄟ^這樣的評價描述,教師可以更具體地評價學生口語表達的發(fā)展狀況,為個性化的口語培訓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閱讀能力方面,評價描述應考查學生對不同類型文章的理解水平。例如,在評價描述中,教師可以描述學生是否能夠閱讀并理解圖畫書、簡短故事等不同形式的文本。具體而言,評價描述可以是:“在閱讀方面,小明同學展現(xiàn)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理解水平。他能夠準確地閱讀圖畫書和簡短故事,并且能夠理解其中的主要內容。在學習動機和合作意愿方面,小明同學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他對學習充滿熱情,總是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他在態(tài)度方面的表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樂于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生形象。同時,在最近的一次小組閱讀活動中,小明不僅仔細觀察圖畫書中的細節(jié),而且能夠通過敏銳的觀察理解故事情節(jié)。這種對不同形式文本的深刻理解為他今后的閱讀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边@樣的評價描述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為教學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此外,寫作能力的評價描述同樣應該注重細節(jié),關注學生是否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書寫日常場景。在評價描述中,教師可以強調學生在寫作中是否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進行書寫,如:“在寫作方面,小明展現(xiàn)了很好的表達能力。他能夠用簡單、清晰的語言書寫日常場景,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上周的寫作任務中,小明通過生動的描述展示了對于所學語言知識的靈活運用。他的文字表達清晰、觀點鮮明,展現(xiàn)出較高的寫作水平。這種表現(xiàn)不僅反映了他對寫作的熱情,也展現(xiàn)了他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通過這樣的評價描述,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評價描述的設計應當注重細節(jié),具體且有深度,結合測評量表、理論依據和實際課程內容,以確保全面覆蓋學科學習的各個方面。通過這樣的評價描述,教師能夠更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在英語學科中的發(fā)展情況,為個性化的教學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需求,個性化的評價內容能夠促進他們在英語學科中的“生長性”發(fā)展。同時,這一策略旨在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科偏好、學習風格和個性差異,并將這些因素融入評價中,為他們提供更具體的實質性反饋,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科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投入度和積極性。首先,對于小學英語教學的評價,了解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可能有著不同的喜好,比如有些學生可能對故事、游戲、音樂或者科普知識更感興趣。因此,在評價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教材內容,設計相關的評價任務或題目。例如,在教學We love animals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主語+like(s)+某物的句型來表達他們的喜好或有關的故事,同時也可以通過設置和故事相關的口語表達任務,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然后教師再據此評價他們對英語語言和文化的理解。
當然,針對學生的學習風格個性化設計評價內容也很重要。有些學生可能更偏好視覺化學習,而另一些則更喜歡口頭交流或實踐性的學習方式。因此,評價內容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來設計。例如,對于喜歡視覺學習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繪畫或圖片描述題目,讓他們通過繪畫展示對單詞或場景的理解;對于偏好口頭交流的學生,可以設計口語表達任務或小組對話評價,鼓勵他們展示口語流暢度和表達能力;對于喜歡實踐性學習的學生,則可以設置實踐性任務,如角色扮演或小組合作任務,來評估他們的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此外,個性化評價內容也應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評價內容應該尊重并適應這些差異。例如,有些學生可能更具創(chuàng)造性,喜歡通過創(chuàng)作故事、編寫詩歌或設計游戲來展示自己的英語能力,評價內容可以側重于這些創(chuàng)作性的任務。而對于一些更喜歡邏輯性思維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更注重語法或邏輯推理的評價內容,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得到更深入的評價。
“生長性”評價在英語學科中仍然面臨多方面的困境,其中之一是評價工具的標準化難題。由于英語學科涉及語言、文學、文化等多個層面,因此,傳統(tǒng)的標準化評價往往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而語言又是一種復雜的交際工具,“生長性”評價更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因此,采用刻板的標準化評價工具容易忽略學生在實際語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此外,另一個困境是評價過程中的主觀性和公正性問題?!吧L性”評價強調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認知和觀察難免會受到個體經驗和偏見的影響。這可能導致評價不夠客觀,使得一些潛在的問題和進步可能被忽視。此外,“生長性”評價要求教師在評價中發(fā)揮更多的專業(yè)裁量權,但如何確保這種專業(yè)裁量在評價中的公正性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生長性”評價中的問題,一種可能的途徑是多元化評價工具。其中,引入多元化的評價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師生面談、生生互評、問卷調查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發(fā)展。同時,“生長性”評價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即既注重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又通過量化指標來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另外,培養(yǎng)教師的評價專業(yè)性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提供系統(tǒng)的培訓和資源支持,能夠使教師更準確、客觀地進行“生長性”評價。此外,為確保評價過程的公正性,建議引入同行評教機制。教師間的互相觀摩和交流,可以減少主觀偏見,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同時,學校要建立學生參與評價的機制,讓學生參與到自身評價和目標制定的過程中,從而更好地反映他們的真實水平和需求。
未來的“生長性”評價在英語學科中的發(fā)展有望朝著更個性化、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首先,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分析工具,更全面、客觀地捕捉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軌跡。通過個性化的數(shù)據分析,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其次,將“生長性”評價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可以促進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通過及時的“生長性”反饋,教師可以更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環(huán),提高教學效果。此外,跨學科的合作也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之一?!吧L性”評價不僅要關注語言技能的發(fā)展,還應該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形成更全面的評價體系。這樣的跨學科合作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更綜合、全面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