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珍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晉中 030619)
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一定程度上直觀影響著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在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寶庫中,茶文化作為其中的核心構成部分,一直以來都被相關人員所重視和研究。茶文化中的哲學概念和文化底蘊,能夠深化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隨著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持續(xù)發(fā)展,大多數(shù)高校都在逐步將茶文化與思政教學相融合,借助茶文化中的思想內涵,為思政教學的創(chuàng)新工作提供更多的新方向和新角度,引導大學生樹立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高校教師應該自主樹立茶文化的融合教學理念,并逐步摸索出符合自身教學風格的茶文化思政教學模式,全面推動思政教學工作與茶文化的融合發(fā)展進程。
我國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茶葉種類,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茶通過在熱水或冷水中進行浸泡,為人體提供豐富的微量元素。部分具有特殊功效的茶,還能夠減少人體的疾病隱患,為人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幫助。除此之外,立足于思想認知層面,茶也可以被當作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借助于多樣化的形式載體得到廣泛傳播和應用,并拓展和延伸出更多的物質文化、藝術文化等等。茶文化作為我國的核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夠與其他文化進行有機融合,持續(xù)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在種茶、采茶、制茶的過程中,不同的茶類也存在不同的歷史特色,從而形成多樣化的茶文化綜合體系。茶文化以茶作為各類拓展延伸事物的核心,而這些衍生物又無法脫離于茶文化的本質和哲學理念?!恫杞洝分邪覈糯诓枞~制作、生產、烹調、飲用過程中的相關詳細記載,并基于此闡述“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1]茶文化的飲茶和烹茶能夠將茶與禮進行充分融合,構建其自身的獨特茶文化。而茶文化除物質和思想之外,還含有相關的價值觀念。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結構的持續(xù)革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禮”經由不同觀念的多元影響也發(fā)生相對應的變化。而茶文化可以與其他思想文化進行融合,將茶文化的本質在多角度下全面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高校應該對茶文化的教學價值和教學意義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并將其進行深入研究和發(fā)掘,合理應用在高校不同的教學活動當中。尤其是對于大學生思政教學工作,應該充分結合茶文化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拓展更多的思政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思政教學渠道和教學形式,針對性提高茶文化同高校思政的融合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茶文化視角下,人們對茶進行品味和領悟,深化自身的認知理念和自我價值,將茶文化中的儒釋道思想與個人精神相結合,進而推動茶文化在構建社會道德修養(yǎng)體系方面的持續(xù)發(fā)展。在茶文化的綜合內涵中,人們更側重于對自身存在問題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與“吾日三省吾身”“修身養(yǎng)性”等茶文化理念相結合,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反思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進行自我約束。[2]在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中,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學術研究和討論,但同時也可能會使部分自制力比較差的學生,出現(xiàn)散漫、懶惰等問題。茶文化內涵中的修身思想,可以引導大學生加強自律性,深化大學生的綜合道德素質和思想品質。
茶在進行采摘、調制的過程中,對相關步驟極為講究。不能將制作的步驟順序打亂,在進行不同步驟的過程中也有相對應的標準。尤其是在茶葉的品質、茶具的使用、水質的種類等方面,都要有嚴格的選擇和控制,更需要品茶人能夠付出耐心和細心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也要進行自我感悟和參悟,將自我精神和茶道文化知行合一,緩解自身的焦慮情緒。在時代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難免會受到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學習的影響,而茶文化能夠幫助大學生保持冷靜,將煩躁、急躁的情緒和心態(tài)進行轉變,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學體系中,有利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茶文化在我國的起源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但究其傳統(tǒng)文化對中華民族的重要作用影響,則是在漢代興起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絲綢之路的經濟發(fā)展,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因此,將茶文化與高校思政教學進行有機融合,能夠強化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認知,改善學生的個人主義問題,嚴防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蝕和干擾,強化大學生的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將茶文化中的思想精神深入學習和理解。高校是培養(yǎng)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傳承者的重要教學場所,將茶文化合理融入到思政教學中,可以將多元文化中的優(yōu)秀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應用,實現(xiàn)茶文化與思政教學的積極價值傳導。大學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自主維護和傳承。
茶文化在我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具有豐富的價值思想內涵,與其他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相輔相成。而將茶文化與高校思政教學進行有機融合,能夠使陳舊、固化的思政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將思政教學內容在茶文化視域下進行豐富和完善,有利于推動高校大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效率和效果。[3]與此同時,茶文化作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可以為高校思政教學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比如,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人物事跡、思想品質等,都是能夠合理利用的思政教學元素。相比起單調、乏味的思政教材理論內容,能夠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高校茶文化思政教學工作的內涵底蘊可以得到充分發(fā)揮。
茶文化中還包含諸多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學工作在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提供一定的幫助,全面強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數(shù)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借助于融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傳播,使大學生在日常的互聯(lián)網交際中,可以瀏覽各個領域和類型的短視頻內容。但是,其中的新潮流、新思想也會影響大學生自身的認知體系和價值觀念。部分尚未樹立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學生,可能受諸如此類信息內容的誘導,不利于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而茶文化中的修身、養(yǎng)性、靜氣等文化內涵,也可以幫助大學生將心態(tài)保持平穩(wěn),培養(yǎng)大學生沉著、冷靜的心態(tài)和性格,對不同的思想文化進行全方位的辨別和批判。[4]除此之外,茶文化中的美育教學資源也能夠為高校思政教師所運用。大學生在品茶、烹茶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會不同種類茶的特點和美味,深化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
將茶文化與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相融合,要求思政教師要自主樹立常態(tài)化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融合教學能力和茶文化素養(yǎng)。但是,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高校思政教師在對茶文化進行深入解讀和學習的過程中,僅僅浮于表面和形式。只是將茶文化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記憶,缺少對茶文化思想內涵和現(xiàn)實價值的深入發(fā)掘,無法充分收集和整合相關的茶文化思政教學元素,不能與日常的思政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結合。大學生在對茶文化與思政課程融合學習的過程中,也不能進行全面的理解和思考,導致茶文化與思政教學的融合進程產生一定的阻礙和滯緩。高校思政教師的職能,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優(yōu)秀道德品質。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思政教師就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模范和榜樣作用。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合理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樹立終身學習和自主反思的工作理念。將茶文化進行細致解讀,以科學的、恰當?shù)乃颊虒W方法講授給學生。部分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yè)教學能力較強,但缺少對茶文化的綜合認知。究其原因,是因為高校沒有對思政教師進行系統(tǒng)、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學習,導致教師對茶文化一知半解。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無法準確、全面的解答,影響思政與茶文化的融合教學效果。
在將茶文化與思政教學工作的融合教學過程中,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不充分,也是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大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含義和內涵,沒有進行自主傳承和深化理解。尤其是對于茶文化的相關內容,大多數(shù)大學生更傾向于對短視頻平臺的使用,認為傳統(tǒng)文化單調、乏味,致使思政教學與茶文化的融合工作效果不佳。尤其是隨著信息網絡在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的廣泛傳播和應用,已然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要運作模式之一。而多元文化的侵入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來說,也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各類音樂、電影、電視劇和西方節(jié)日的傳入,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在大學生的內心占比中越來越少。新青年更熱衷于追求時尚和潮流,不能正確理解茶文化,甚至部分大學生對茶文化幾乎毫無了解。基于此,高校應該創(chuàng)新融合思政教學模式,使大學生能夠自主對茶文化產生學習興趣。
高校思政教師要將茶文化與思政教學工作的融合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拓展,更多地融合教學載體渠道,加強融合教學的效果,充分發(fā)揮出茶文化的育人教學價值。首先,高校要對茶文化中可利用的思政教學資源進行廣泛收集和整合,借助于高校的融媒體中心、校園刊物、社團活動等形式,開展茶文化科普、茶文化座談會、品茶等活動。能夠引導高校在校師生對傳統(tǒng)文化有初步和正確的認知,加強對茶文化的深入了解。思政教師還要借助于學生常見的校園基建,來傳播茶文化的相關內容。比如,圖書館宣傳欄、宿舍樓電梯掛畫、食堂多媒體屏幕宣傳、教學樓走廊海報等形式載體,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師生的茶文化認知理念,充分激發(fā)大學生對茶文化的探索興趣,維護和傳播相關的茶文化思想。[5]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的茶文化社團組織,借助于多樣化的社團活動,引導大學生能夠自主感受和學習茶文化。其次,高校還要開展相關的茶文化實踐教學活動。將茶文化從思政課堂教學,拓展到線下教學活動中。高??梢耘c當?shù)氐牟钑M織和茶園進行合作,組織大學生分批進入到茶園中,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對茶葉進行實際采摘和調制,體驗茶文化的實踐工作。在實踐教學活動結束后,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總結,將茶文化的內涵更進一步傳輸給學生,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深入理解。最后,高校還要結合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線下茶文化思政教學轉移到線上教學。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學,在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可以豐富更多的茶文化思政教學內容,充分滿足大學生日益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思政教師要靈活調整多媒體思政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平臺。比如,在進行茶文化的種類和發(fā)展過程講解時,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借助于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為學生展示相關的視頻資料,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茶文化經過歷史沉淀之后的豐富內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系統(tǒng)、科學的思政線上學習平臺。在騰訊課堂、釘釘、學習通等學習平臺上,向學生實時傳遞更多的茶文化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與其他人進行茶文化話題的相關討論,隨時隨地開展茶文化思政教學,提高融合教學的效率。
高校還要提高思政教師的茶文化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引導思政教師自主樹立茶文化融合教學理念。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已然意識到將茶文化與相關教學工作相融合的教學價值和積極意義。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也逐步著手進行探索和構建。但由于大多數(shù)思政教師缺少相關的實踐教學經驗,不能將茶文化與思政教學進行充分、合理的有機融合。部分思政教師對茶文化只是簡單的了解,對茶的種類和特點更是缺少正確的辨認能力,嚴重影響融合教學的順利開展?;诖?,高??梢匝埐栉幕I域的專業(yè)人士,對思政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茶文化教學指導,提高思政教師對融合教學的重視。[6]還可以將茶文化教學納入到思政教師的綜合教學考核體系中,鼓勵思政教師自主提高茶文化的教學能力,強化思政教師的綜合茶文化教學素養(yǎng)。除此之外,高校還要定期開展思政教師的茶文化教學能力培訓,與其他高校共建人才交流機制,針對思政教學與茶文化的融合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深入調研,切實提高融合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高校思政教師還要將茶文化教學內容與思政課堂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合理融入茶文化,引導學生對茶文化進行自主分析和探索。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思政教師可以廣泛收集大學生對茶文化的學習需求,并結合思政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針對性的茶文化思想教學活動,將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與茶文化相結合。在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的有關于茶文化的學習問題,可以借助于學生身邊常見的實例進行解答,深化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和印象。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夠逐步滲透茶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思政課堂教學后,思政教師也要總結和分析學生在進行茶文化思政融合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在下一次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將茶文化融合進教學內容,提高思政課堂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將茶文化合理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學體系中,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高校思政教師要創(chuàng)新融合教學形式,豐富和完善茶文化教學內容,樹立自主結合茶文化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出茶文化的思政育人作用。高校也要創(chuàng)設濃郁氛圍的茶文化學習情境,引導大學生傳承和發(fā)展優(yōu)秀茶文化,強化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文化自信,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