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娥,張海英
(濰坊市中醫(yī)院腦病三科,山東 濰坊 261041)
急性腦梗死(ACI)也叫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突發(fā)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腦組織局部供血障礙,導致神經(jīng)功能受損,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在中醫(yī)學看來,ACI 是由正氣虧虛,陽氣不足,血脈郁結,無法溫通四肢及頭部導致的。中醫(yī)采用頭皮針治療ACI,可對頭部穴位產(chǎn)生刺激,發(fā)揮行氣活血、平衡陰陽的作用[2]。艾灸具有很好的溫補效果,能夠輔助治療ACI。本試驗分析了頭皮針結合艾灸神闕穴治療ACI 的療效。
擇取ACI 患者74 例進行研究試驗,時間2021 年7月至2023 年2 月,樣本均來自我院。入組標準:(1)滿足《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診斷標準,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2)了解研究內容,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伴有皮膚感染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隨機分為兩組,參考組37 例中女16 例,男21 例,病程最長者26 h,最短者1 h,平均(14·19±4·58)h;年齡最大者75 歲,最小者50 歲,平均(61·64±4·68)歲。研討組37 例中女17 例,男20 例,病程最長者28 h,最短者1 h,平均(14·24±4·61)h;年齡最大者75 歲,最小者51 歲,平均(61·59±4·65)歲。兩組臨床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1 參考組 抗感染、抗血小板、營養(yǎng)神經(jīng)、調脂、降顱內壓等常規(guī)治療。調脂藥使用阿托伐他汀,口服,1次/d,20 mg/次;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使用阿司匹林,口服,1 次/d,100 mg/次,持續(xù)治療8 周。
1·2·2 研討組 在上法基礎上加用頭皮針聯(lián)合艾灸神闕穴治療。(1)頭皮針:選擇癱瘓肢體對側的顳前斜線、額中線、頂中線三條直線,從百會穴透刺3 cm,然后在顳前斜線上,自上而下以3 cm 的距離、3 cm 的深度沿著皮下的蓋狀腱膜下層進行針刺,如果感到銀針有被吸住的感覺,則快速拔出、刺入3 次。每次留針30 min,每天1 次,每周治療6 d,間斷休息1 d,持續(xù)治療8 周。(2)艾灸神闕穴:神闕穴在小腹正中的肚臍處,艾灸使用的是“雷火灸條”和竹制成的“單孔雷火”灸箱。露出神闕穴,打開灸盒,在灸盒的孔中放入備用的大頭針,將雷火灸條固定。點燃灸條,在距離神闕穴3 ~5 cm 處懸灸,每次艾灸的時間為20 ~30 min。艾灸過程中,注意患者對熱的承受能力,以皮膚發(fā)紅、皮下組織發(fā)熱為宜,避免燙傷皮膚,每日1 次。治療期間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同時要做好保暖工作,另外不能在餐后1 h 內艾灸。艾灸治療時間與頭皮針一致。另外,在艾灸后,還可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通過點、按、推、揉等手法,使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肌肉得到放松。
(1)比較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及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ADL 總分100 分,評分與生活自理能力成正比;NIHSS 總分42 分,評分與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成正比,評估時間為治療前與治療后。(2)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以NIHSS評分減分率判定療效,NIHSS 評分減分率>90%、46%~90%、18%~45%、<18%分別記為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其中除無效外均納入總有效范疇,計算總有效率并予以組間比較。(3)比較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及生長因子水平,前者包括紅細胞比容、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檢測;后者包括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5-羥色胺(5-HT),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檢測時間為治療前與治療后。
兩組治療前ADL 評分、NIHSS 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研討組的上述指標更好(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ADL 評分、NIHSS 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ADL 評分、NIHSS 評分對比(分,±s)
組別 治療前NIHSS 評分 治療后NIHSS 評分 治療前ADL 評分 治療后ADL 評分參考組(n=37) 16.89±2.72 12.31±2.05 51.68±5.23 65.82±7.13研討組(n=37) 17.03±2.35 8.67±1.63 51.31±5.92 77.91±8.74 t 值 0.237 8.454 0.285 6.520 P 值 0.813 <0.001 0.777 <0.001
相較于參考組的81·08%,研討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7·30%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兩組治療前血液流變學指標、生長因子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研討組的各項指標更好(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生長因子對比(±s)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生長因子對比(±s)
指標 時間 研討組(n=37) 參考組(n=37) t 值 P 值紅細胞比容(%) 治療前 0.61±0.12 0.58±0.14 0.990 0.326治療后 0.24±0.06 0.41±0.11 8.253 <0.001血漿黏度(mPa·s) 治療前 3.01±0.69 3.06±0.62 0.328 0.744治療后 1.99±0.52 2.51±0.45 4.600 <0.001纖維蛋白原(g/L) 治療前 4.96±0.71 4.93±0.67 0.187 0.852治療后 3.84±0.53 4.48±0.48 5.444 <0.001 bFGF(pg/mL) 治療前 22.04±3.12 22.43±3.04 0.545 0.588治療后 36.53±4.63 28.36±4.22 7.933 <0.001 VEGF(pg/mL) 治療前 220.96±49.87 223.81±52.63 0.239 0.812治療后 317.67±58.31 272.73±55.18 3.405 0.001 5-HT(ng/mL) 治療前 75.74±19.88 76.00±19.45 0.057 0.955治療后 136.44±40.54 108.47±32.89 3.259 0.002
ACI 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致殘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本病是由多種因素(如動脈粥樣硬化、微循環(huán)紊亂等)引起局部腦血管急性閉塞,造成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引起一系列神經(jīng)功能損傷的疾病。近年來,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領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逐步被運用到各種疾病的治療中,尤其是在康復醫(yī)學方面。ACI 屬于中醫(yī)學中“中風”的范疇,其病位在大腦。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五臟之精,都在頭部,頭部與人體各器官的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頭皮針可通過對頭部的特定區(qū)域進行針刺,運行氣血、疏通經(jīng)絡、調和陰陽,從而對大腦的生理狀態(tài)進行改善,并對其他器官的功能進行調整[3-4]。艾灸可以刺激經(jīng)絡,調節(jié)人體失調的生理機能,起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行氣的作用。《神灸經(jīng)綸》認為,艾灸具有溫經(jīng)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滋養(yǎng)骨骼和肌肉,改善肢體功能。李玲等[5]研究指出,艾灸是一種行氣活血、舒筋活絡的治療方法,能夠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氧供應,刺激神經(jīng),有助于受損神經(jīng)的修復。在反映血液流動性和凝固性指標中,血液流變學指標較為常用。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可導致全血黏度升高,腦部血流減少,引起腦梗死。本研究中,研討組治療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更優(yōu)(P<0·05);研討組的NIHSS 評分為(8·67±1·63)分,比參考組的(12·31±2·05)分低,而ADL 評分為(77·91±8·74)分,比參考組的(65·82±7·13)分高(P<0·05);研討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7·30%顯著高于參考組81·08%(P<0·05)。說明頭皮針結合艾灸神闕穴治療ACI 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減輕神經(jīng)功能損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療效顯著。
頭皮針是一種用針刺的方式對頭部的穴位、線、區(qū)進行刺激,從而治療腦部疾病的方法?!夺樉拇蟪伞分姓f:“頭部為陽氣匯聚之地?!闭f明頭顱經(jīng)絡、穴位密集,與脊髓、臟腑和氣血都有緊密的關系,是臟腑、氣血和經(jīng)絡之氣匯聚的關鍵所在[6]。通過針刺頭部的某些特定位置,可疏通經(jīng)絡、運行氣血、調和陰陽。顳前斜線貫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三條經(jīng)脈,在該部位進行針刺可對大腦皮質的功能進行調控,促進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jīng)脈[7]。有研究表明,針灸可促進腦梗死后早期血管再通,縮小病灶范圍,改善神經(jīng)功能。在ACI 早期進行針灸,能抑制腦組織中Ca2+的遷移,減輕其對腦細胞的損害[8]。本研究對研討組患者進行艾灸時使用的是“雷火灸”?!袄谆鹁摹痹邳c燃時,溫度可達240 ℃,能夠利用熱能和紅外輻射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滲透進入皮膚,從而達到活血理氣、調節(jié)陰陽、疏通經(jīng)絡、調節(jié)微循環(huán)的作用。《針灸資生經(jīng)》曰:“中風昏厥,當以艾神闕為佳?!蔽墨I報道,艾灸神闕穴可作為腦卒中后失眠的治療手段[9]。西醫(yī)認為,肚臍是人體皮膚最薄的部位,此處的藥物穿透力強,并且具有很好的感覺和傳導能力,刺激肚臍可激活周圍的神經(jīng)末梢,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神經(jīng)功能[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討組的bFGF、VEGF、5-HT水平均高于參考組(P<0·05)。說明頭皮針結合艾灸神闕穴治療ACI 能改善患者的生長因子水平。bFGF 是一種具有促血管生成功能的神經(jīng)生長因子,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并誘導其向管腔的方向遷移,從而促進血管的生長。VEGF 可促使局部微血管生成及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提高微血管的滲透性,進而可改善腦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bFGF、VEGF 通過協(xié)同作用能夠促進缺血腦組織的血管新生,增加血供,促進大腦功能的恢復[11]。艾灸神闕穴有助于促進藥物的滲透、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5-HT是神經(jīng)遞質的一種,雷火灸可通過高溫刺激活化細胞膜上的大分子物質,引起細胞膜滲透性變化,從而增加血液中5-HT 的含量,促進血腦屏障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針對ACI 患者,采用頭皮針結合艾灸神闕穴方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調節(jié)生長因子水平,減輕神經(jīng)功能損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