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鈞
2024年1月8日,法國巴黎愛麗舍宮宣布,馬克龍總統(tǒng)接受了現(xiàn)年62歲的女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nèi)的辭呈,總理府馬提翁宮的新主人將是年僅34歲的加布里埃爾·阿塔爾,他也將成為法蘭西共和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理。
博爾內(nèi)是法國史上第二位女總理,是堅定的改革派,政壇伙伴評價她是“非比尋常、出類拔萃、充滿人情味的女性,極棒的工作伙伴”,她為馬克龍立下赫赫戰(zhàn)功,在執(zhí)政黨失去國會絕對多數(shù)席位的情況下推進艱巨的改革,“啃下”數(shù)代法國領(lǐng)導人束手無策的“硬骨頭”,拿下了養(yǎng)老金改革法案和新移民法案。雖然手法簡單粗暴,直接動用憲法“49.3”條款,繞過國會,通過行政命令成為法律,并引發(fā)全國性抗議及一片叫罵聲,但法案的落地,實現(xiàn)了馬克龍的競選承諾。在職不到一年,博爾內(nèi)背負一身罵名,也拉低了馬克龍的民意支持率。
老將黯然離場,新手披掛上陣,法國政壇刮起“青春風暴”。
“史上最年輕”紀錄的橫空出世,背后支撐的就是法國歷來的國民性歷史淵源。少女貞德17歲就成為拯救法國的精神旗幟,不到25歲的拿破侖已升為準將,正準備開辟法蘭西第一帝國。法國有“英雄出少年”的文化土壤,這也可以很好地解釋2017年大選中,時年39歲的馬克龍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tǒng)”。如今有人說“共和國最年輕的總統(tǒng),任命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是對年輕人擁有信心的象征”,此話非虛。
在阿塔爾之前,1984年洛朗·法比尤斯被任命為總理,那年他38歲。在充斥著老氣橫秋的政要圈子里,一個不到40歲的年輕人的出現(xiàn),意味著有多少“老同志”要在一個年輕人的指揮下忍氣吞聲地工作?現(xiàn)在,34歲的阿塔爾也將在馬克龍總統(tǒng)的授意下,圈入一大批有著“閱歷豐富”標簽的“老人”進入內(nèi)閣,如果沒有信任的土壤,長幼秩序?qū)o法打破,論資排輩將成為捆住活力的繩索。
法國政壇上重用新人之風,與法國政治傳統(tǒng)中不斷有革新的“守正出奇”大有關(guān)聯(lián)。大革命后,法國在帝國與共和國,甚至是公社之間輪番試錯,中間還短暫淪為殖民地,但其國家一直是歐洲大陸的燈塔式存在。它的政體也是各種嘗試后的復合體,一種叫“半總統(tǒng)半議會制”的戴高樂主義形式,既沒有盲目地照抄美國的總統(tǒng)制,也沒有簡單模仿英國的議會內(nèi)閣制,它的特立獨行保證它是歐洲大陸的法國。當英國在機會主義逐利驅(qū)使下退出歐盟之時,法國捍衛(wèi)了歐盟。隨著今年6月歐洲議會選舉期的到來,為阻止極右翼勢力在歐洲的擴張,馬克龍舉起了變革與年輕人的旗幟。
2024開年之際,法國這一番強力運作,使其雖然并非處在大選年,卻聞到了大選已然上演的味道。2024年是全球“超級大選年”,至少有78個國家和地區(qū)將完成政權(quán)交替,法國不在其中,卻開了第一聲槍響,而且別出心裁,“少年”阿塔爾走上法國總理之位,成為巴黎左岸馬提翁宮的新主人。尤其在美國還處于兩位年邁老人競爭白宮主人的背景下,法國格外引人注目。
現(xiàn)在我們來談談加布里埃爾·阿塔爾本人。阿塔爾與馬克龍的成長之路幾乎是一模一樣:都出生在名門望族,父母都是中產(chǎn)精英階層,人生一開始接受教育就在名校私校,不曾與“窮苦大眾”有任何交集,但也不是花天酒地的紈绔子弟,他們雖然多少有點“何不食肉糜”的脫離底層大眾的天真,但大都從小負有社會責任感,有從政報國的使命思想,大都在青少年時代就與政治活動有相當程度的接觸。僅憑他們年少,就說他們一定是“政治白癡”是絕對不成立的。
接受名校私校教育并不一定意味著進入人生的溫室。阿塔爾說,在名校私校里,他不僅面臨激烈的競爭,還受到霸凌,他的人生第一次“出柜”也是在私校生活中發(fā)生的。他是法國第一個公開自己同性戀性取向的政府高級官員,大膽地講出來,坦誠反而贏得信任。這使他在從政之后,能與反對黨的人士頻繁一起喝咖啡,凡是接觸過他的人都對他的溝通能力印象深刻。他從國家公共衛(wèi)生部的部長助理秘書做起,起步于左翼的社會黨,當上了國會議員,后改投于馬克龍的“前進運動”,立場也由左調(diào)右,往中間派靠攏。2017年馬克龍成功當選總統(tǒng)后,受到賞識的阿塔爾在政壇上作為“明日之星”冉冉升起,29歲就成為部長級的內(nèi)閣閣員,后成為教育部部長。在法國,教育部長之位是個重活,地位顯赫,這一重擔落在青年阿塔爾身上,引發(fā)諸多關(guān)注。
阿塔爾就職時,離任總理博爾內(nèi)一臉慈祥地注視著他。
阿塔爾和馬克龍都是典型的“法蘭西美男”,他們一樣擁有法蘭西式的棕色卷發(fā)、俊朗的面孔、活力而堅定的舉止。馬克龍并非個人偏好年輕內(nèi)閣而重用年輕人,他的政府成員同樣有“老人”,有女性。從他當初任命60歲的博爾內(nèi)的舉動便可明白,他重用阿塔爾,絕非為打造一個年輕內(nèi)閣而使幸運球砸到了阿塔爾的頭上。
阿塔爾在教育部長任上,成功解決了一直爭議不斷的“宗教服裝能否入?!钡膯栴}。這一敏感問題,令法國長年陷入相互撕裂的意見斗爭中,甚至還發(fā)生了教師在校園里被宗教狂熱分子斬首的事件。除宗教服飾問題之外,他也著手解決法國面臨的“老師荒”問題。2023年入職的新教師獲得了升薪等諸多待遇,這使長期以來因公私教育系統(tǒng)資源不均衡導致的社會緊張得到緩解。阿塔爾很快成為馬克龍內(nèi)閣中最受歡迎的高級官員,支持度甚至超過了他的人生導師馬克龍。
在1月9日的馬提翁宮權(quán)力交接儀式上,阿塔爾和離任總理博爾內(nèi)雙手握在一起,一頭白發(fā)的博爾內(nèi)慈母般地注視著阿塔爾,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34歲的阿塔爾看起來也是一頭灰白發(fā)。有人甚至懷疑阿塔爾故意染成灰發(fā),以使自己看起來成熟老成。據(jù)說馬克龍也是當選總統(tǒng)后,一夜之間似乎白發(fā)多出不少,看起來有些滄桑。
1月11日,新一屆內(nèi)閣名單出爐,經(jīng)濟、內(nèi)政、司法、國防四個主要部門部長留任,總體比以往更加右傾。阿塔爾贊揚內(nèi)閣部長們“有活力”,會“200%致力于滿足法國人民的期望”。對于自己的新職務,阿塔爾表示深感榮幸,誓言將“帶著決心、謙卑,不帶政治禁忌地為法國人民服務”。
在阿塔爾快速崛起之時,在反對黨陣營里,也有一個“政壇金童”顯山露水,風頭正勁。他就是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lián)盟”(原“國民陣線”)的主席喬丹·巴德拉,他的年齡比阿塔爾更小,今年才28歲。
在法國,時下有一句流行語:“母親們希望他成為女婿,女兒們希望他成為男朋友,男人們則希望長得像他?!闭f的就是巴德拉。天生阿塔爾,又何生巴德拉?“瑜亮情結(jié)”,自古以來人不風流枉少年!
“國民聯(lián)盟”的原領(lǐng)袖是老勒龐,后來其女兒瑪麗娜·勒龐接棒。勒龐家族是法國政壇中真正的“無冕之王”,能把法國政壇攪出一池風暴的也是這極右翼政黨“國民聯(lián)盟”。隨著“國民聯(lián)盟”從極右立場向右翼靠攏,“國民聯(lián)盟”的勢力如日中天。2022年4月的大選,是勒龐家族離法國總統(tǒng)寶座最近的一次,瑪麗娜·勒龐差點把馬克龍拉下馬。這之后,瑪麗娜·勒龐果斷地推出她的門徒——年輕的巴德拉,而她則隱身于后,輔佐于旁。
有人指責阿塔爾只是馬克龍的“替身”,“總理之位消失了”,這只是“一個人的樂隊”,馬克龍推翻了“半總統(tǒng)制”;而巴德拉,他沖鋒在前,即便是“替身”,也是獨當一面。巴德拉對阿塔爾構(gòu)成強烈的全方位形象競爭之勢,甚至兩人迥然不同的身世,也成為政治號召力的標簽。巴德拉來自巴黎貧窮的移民區(qū),他喊出“不再讓人們經(jīng)歷他那樣糟糕的童年生活”的口號,確實抵達人心。
阿塔爾有過多次機會與巴德拉同臺辯論,在馬克龍陣營里,人們普遍認為,只有阿塔爾才可以在巴德拉的口才攻勢面前平分秋色。人們預計,如果馬克龍不采取行動,不起用阿塔爾,那么在今年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馬克龍領(lǐng)導的政黨聯(lián)盟會輸給巴德拉領(lǐng)銜的“國民聯(lián)盟”至少10個百分點。有人說,正是巴德拉,觸發(fā)了馬克龍大膽把阿塔爾推到前臺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