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龍,羅紫玉,陳志松,夏燕婷,吳瓊,廖良
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青光眼類型,全球發(fā)病率高且致盲性大[1-2],同時本病是以房角關閉導致急性或慢性眼壓升高,伴有或不伴有視盤的凹陷,以視野損傷及相應的視力喪失為特點[3]。目前,臨床上應用毛果蕓香堿作為一線用藥治療PACG[4],當藥物治療不能達到足夠的眼壓標準,則需要進行激光周邊虹膜切開術或小梁切除術[5-6]。據相關研究[7-8]報道,長期使用此類藥物會出現不良反應,同時小梁切除術可能引發(fā)眼內炎及其他并發(fā)癥的風險。中醫(yī)藥治療PACG 的療效確切,尤其在提高視力[9]、改善視野缺損及平均光敏度[10-11]等方面。即使中藥干預青光眼的療效顯著,但方藥信息浩如煙海,難以整體把握諸多醫(yī)家臨證的用藥規(guī)律,故本研究挖掘國家專利數據庫關于治療PACG的專利處方,總結臨床用藥的組方規(guī)律,希望能夠為臨床提供更多的診療思路[12]。
納入建庫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專利公布公告網站中治療PACG的中藥復方專利。
(1)治療PACG 的中藥復方專利;(2)專利項目名稱中提到PACG 或專利項目名稱未明確說明治療PACG,但其摘要或詳情頁中說明可治療PACG 的專利項目。
(1)研究對象為人以外的中藥復方專利;(2)食品、飲品、保健品類的專利;(3)干預途徑為外用。
將“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綠風內障”“黑風內障”“黃風內障”“中藥”“草藥”作為關鍵詞在中國專利公布公告網站進行高級檢索,并將初步檢索結果進行合并整理,在此基礎上復篩得到最終數據結果,使用Excel 軟件對中藥復方進行錄入與整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3](2020年版)對藥物名稱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如“黑丑”改為“牽牛子”,“粉防己”改為“防己”。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未收入該藥物則參照《中藥大辭典》[14]《中華本草》[15]進行規(guī)范,并且規(guī)范后的藥物根據《中藥學》[16]進行功效歸類。
運用R 語言(v4.2.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運用summary 和item Frequency 函數將事務型數據中的中藥、功效和性味歸經進行統(tǒng)計描述,獲取頻數及頻率;使用ggplot 函數對性味歸經進行可視化;運用 Apriori 函數進行關聯(lián)分析;利用pheatmap函數進行聚類分析,計算Pearson 相關性系數,并以熱圖進行結果展示。
共納入專利160 項,公布時間為1989年—2020年,發(fā)布數量從2010年起逐年增多,在2014年和2015年達到高峰(31 項),之后又逐年遞減(圖1)。共涉及藥物510味,藥物累計頻次2,055次。
圖1 1989年—2020年中藥復方治療PACG的國家專利公布情況
四氣為寒性藥最多(圖2A),共27 味(49.10%),其次為溫性藥(16 味,29.09%)、平性藥(9 味,16.36%)、涼性藥(3 味,5.45%);五味以甘味藥最多(圖2B),共71 味(47.97%),其次為辛味藥(38 味,25.68%)、苦味藥(28 味,18.92%)、咸味藥(5 味,3.38%)、酸味藥(4 味,2.70%)、淡味藥(5 味,1.35%);歸經以肝經最多(圖2C),共38 味(24.85%),其次為脾經(23味,15.03%)、腎經(21味,13.73%)、肺經(18 味,11.76%)、心經(18 味,11.76%)等。
圖2 國家專利中藥復方治療PACG的中藥性味歸經雷達圖
使用頻次>10次的中藥(高頻中藥)有55味(表1),使用頻次最高為枸杞子(46次,28.75%),其次為熟地黃(42 次,26.25%)、菊花(41 次,25.63%)、甘草(39次,24.38%)、決明子(38次,23.75%)。
表1 國家專利中藥復方治療PACG的高頻中藥使用頻次統(tǒng)計
對高頻中藥進行功效歸類(表2),功效排名前5 位為清熱藥(14 味,25.45%)、補虛藥(12 味,21.82%)、解表藥(8 味,14.55%)、平肝息風藥(5 味,9.09%)、利水滲濕藥(4味,7.27%)。
表2 國家專利中藥復方治療PACG的功效分類
對高頻中藥進行關聯(lián)規(guī)則分析,設置置信度≥50%,支持度≥10%,提升度≥1[17]將所得藥對以提升降序排列(表3)。關聯(lián)規(guī)則分析顯示,關聯(lián)度較高的組合分別為:菊花-枸杞子、茯苓-枸杞子、澤瀉-菊花。由關聯(lián)規(guī)則網絡圖可見,菊花-熟地黃、菊花-澤瀉關聯(lián)性較強(圖3)。高頻藥對排名前5 位(表4)分別為:菊花-枸杞子(21 次,9.21%)、茯苓-枸杞子(20 次,8.77%)、決明子-菊花(20 次,8.77%)、澤瀉-菊花(18 次,7.89%)、熟地黃-菊花(18 次,7.89%)。
表3 國家專利中藥復方治療PACG的關聯(lián)規(guī)則統(tǒng)計表
表4 國家專利中藥復方治療PACG的高頻藥對
圖3 國家專利中藥復方治療PACG的關聯(lián)規(guī)則點狀圖
對高頻中藥進行聚類分析,共得到6 類有效組合。第Ⅰ類功效為清熱瀉火,疏肝解郁:決明子、車前子、梔子、龍膽草、赤芍、蟬蛻、薄荷、柴胡、白術、陳皮;第Ⅱ類功效為祛風解表,涼血解毒:知母、玄參、大黃、桔梗、防風;第Ⅲ類功效為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沙苑子、青葙子、遠志、密蒙花、紅花、丹參、細辛、白芷;第Ⅳ類功效為滋腎養(yǎng)陰,平肝潛陽:熟地黃、菊花、澤瀉、夏枯草、檳榔、甘草、當歸、白芍、川芎、珍珠母、香附、車前草、鉤藤;第Ⅴ類功效為滋補肝腎,化痰瀉火:牡丹皮、茯苓、枸杞子、五味子、石決明、山萸肉、生地黃、羚羊角、牛膝;第Ⅵ類功效為滋補肝腎,祛風化火:女貞子、谷精草、木賊、蒺藜、石斛、人參、菟絲子、山藥、黃連(圖4)。
PACG 發(fā)作有急有緩,以頭痛眼脹、視物模糊甚至失明、惡心嘔吐、胸脅脹痛為主要癥狀,多歸屬于“綠風內障”“黑風內障”“黃風內障”等范疇[18-19]。類似PACG 癥狀的描述也散見于歷代醫(yī)家著作中,如《目經大成·五風變》[20]云:“此癥乃風、火、痰疾烈交攻,頭目痛急,金井先散,然后神水隨某臟而現某色,本經謂之五風?!爆F代醫(yī)家在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對其病因病機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李翔[21]認為此病主要由風、火、痰、郁及肝的陰陽失調等因素,導致目中玄府閉塞,神水排出不暢。彭清華[22]指出,除了風、火、痰、虛、郁等因素外,“血瘀水?!币嗫蓪е卤静〉陌l(fā)生,則出現目中脈絡瘀滯、玄府閉塞、神水瘀積等病機。由此可見,本病病因復雜,主要涉及風、火、痰、虛、郁、瘀等六類病理因素,由此導致頭部玄府、肝系竅道及經脈等閉塞不通或失于濡養(yǎng),神水排出受阻,停于眼內。
功效分類發(fā)現藥物以清熱藥、補虛藥、解表藥為主,輔以平肝息風藥、利水滲濕藥,助以活血化瘀藥等,反映當前治療PACG 多從息風、清熱、化痰、補虛、散瘀等角度臨證用藥,其治療思路分別針對風、火、痰、虛、郁、瘀等致病因素。中藥頻數分布結果顯示現代醫(yī)家治療PACG 的藥物主要為枸杞子、熟地黃、菊花等。枸杞子味甘性平,為補陰藥,功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其有效成分枸杞多糖可通過下調視網膜中的晚期糖基化終產物受體、內皮素-1和β-淀粉樣蛋白及其相關信號通路來減少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的損失、免疫球蛋白G 的滲漏及緊密連接破裂,遏制視網膜厚度變薄的趨勢,起到保護視神經的作用[23]。熟地黃味甘性微溫,為補陰藥,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效;熟地黃中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改善血液流變學的作用,可治療各種誘因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的慢性疾病,可能對改善眼球微循環(huán)及減輕視神經缺血具有促進作用[24]。菊花味甘苦性微寒,為清肝明目藥,可達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主要含有黃酮、萜類及有機酸等化學成分[25]。有效成分綠原酸與金合歡素刺激SB203580 酶并作用于PC12細胞,可有效促進神經軸突的增長,從而起到視神經保護作用[26]。
從藥物性味歸經分析,其藥物以寒、溫性為主;以甘、辛、苦味居多;與肝、脾、腎等臟腑密切相關。甘能補、能和、能緩,即補益和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辛能散,能行,即祛風、行氣、行血;苦能泄、能燥,即清熱瀉火、燥濕化痰。PACG 初期多為實證,亦可為本虛標實,本虛為肝腎陰虛或脾胃虛寒,標實為氣滯、風火、痰濁、瘀血等[18]。在初期患者多由情志不舒,肝郁氣結,氣火上逆;或由于肝膽火盛,熱極生風,風火攻目;或由于嗜食肥甘,脾虛生痰,痰火郁結;或由于肝胃虛寒,清陽不升,陰邪上逆,均可致目中玄府閉塞,神水瘀滯,罹患本病。病程日久,臟腑損傷,真陰虧耗,水不涵木,陰不制陽,陰虛陽亢,上擾頭目,則神水壅塞目竅,反復發(fā)作。故藥物之性、味、歸經,與PACG的基本病機高度吻合。
專利復方關聯(lián)規(guī)則顯示,枸杞子-菊花為關聯(lián)規(guī)則中置信度與使用頻次最高的藥對,其配伍應用歷史已逾千年,枸杞子以補為主,菊花以清為要;“枸杞子滋腎養(yǎng)肝明目治其本,菊花清肝泄熱治其標[27]。《本草匯言》[28]載:“俗云枸杞善治目,非治目也”,其意為枸杞子治目,并非直接作用于目,而是通過補腎養(yǎng)肝,使得人體“壯精益神,神滿精足”,從而達到治目之效;《醫(yī)級》[29]云:“菊花陽明燥金涼降之氣而開放,得秋金涼降之氣足?!薄侗静菡x》[30]曰:“凡花皆主宣揚疏泄,獨菊花攝納下降”。五臟皆開竅于五官,其中“肝開竅于目”,“肝虛則目晃晃無所見”,為PACG 肝之陰陽失衡所表現在外之象[21]。養(yǎng)陰之枸杞與清肝明目之菊花相配,使其在滋補腎陰的基礎上加以平肝、滋水、明目之功。兩藥合用,功可滋補肝腎、平肝明目。
聚類分析共得到6類新方,第Ⅰ類新方中梔子、龍膽草、車前子、赤芍清熱瀉火,利水滲濕,涼血止痛;蟬蛻、薄荷、柴胡、陳皮、白術疏風清熱,疏肝解郁,益氣健脾,全方重在清熱瀉火,加減后適用于初期火邪攻目的PACG 患者。第Ⅱ類新方中防風、桔梗祛風解表,宣肺化痰,知母、玄參、大黃清熱涼血,降火解毒,這組藥物以祛風為主,加味后適用于初期風邪偏盛的PACG 患者。第Ⅲ類組合中紅花、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沙苑子、青葙子、密蒙花、細辛、白芷清熱養(yǎng)肝,退翳明目,通竅止痛,此類新方重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化裁后適用于目中脈絡瘀滯、玄府閉塞、神水瘀積,表現為瘀血水停的PACG 患者。第Ⅳ類中熟地黃、澤瀉、當歸、白芍滋陰補腎,養(yǎng)肝明目;再加夏枯草、菊花、鉤藤、珍珠母、車前草清熱平肝,滋陰潛陽,息風定驚;香附、檳榔、川芎疏肝解郁、行氣利水,活血止痛,甘草調和諸藥。此類新方多應用于本病后期,真陰虧耗,水不涵木,陰不制陽,陽亢于上,表現為陰虛陽亢證的患者。第Ⅴ類中茯苓益氣健脾,利水滲濕;鉤藤、牡丹皮、生地黃清熱平肝,養(yǎng)陰生津,加以枸杞子、五味子、山萸肉、牛膝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適用于肝腎陰虛為本,痰火為標的PACG 患者。第Ⅵ類中谷精草、木賊、蒺藜、黃連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瀉火解毒;女貞子、菟絲子、山藥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人參、石斛大補元氣、滋陰清熱;適用于肝腎陰虛為本,風火為標的PACG患者。
本研究擬通過挖掘調治PACG 的國家專利中藥復方,運用R語言對方藥信息進行整合優(yōu)化,發(fā)現現代醫(yī)家治療PACG 多從息風、清熱、化痰、補虛、散瘀等角度臨證用藥,主要針對風、火、痰、虛、郁、瘀等六類致病因素。PACG 初期多為實證,亦可為本虛標實;后期多表現為陰虛陽亢之證。故性味多用苦寒之品以瀉實、甘溫辛之品以補虛,多從肝、腎、脾等臟腑論治。原則上注重分期論治、虛實兼顧、標本兼治。臨證用藥主要分為補虛和瀉實2 個方面,補虛注重滋腎補肝健脾,瀉實注重清熱瀉火,活血散瘀,疏風祛痰,行氣解郁。此外,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PACG 還可分為急性發(fā)作期與慢性期等,而專利詳情中未說明具體的分期。故結合臨床,急性發(fā)作期當以降眼壓為導向,及時利用激光[31]或手術[32]等作為控制眼壓的首要治療措施,圍手術期及非急性期可酌情辨證施治。另一方面,本研究旨在初步探求現代醫(yī)家治療PACG 的用藥規(guī)律,但難以靈活凸顯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髓,故后學者臨證實踐仍需審慎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