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國卿
中國獨有之二十四節(jié)氣,每個節(jié)氣十五天,其中又以五日為一候,全年共七十二候。逐候均以一個物候現(xiàn)象相應(yīng),稱候應(yīng)。植物候應(yīng)如幼芽萌動、開花結(jié)實等,動物候應(yīng)如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yīng)如始凍、解凍、雷始發(fā)聲等。七十二候候應(yīng)之依次變化,生動反映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之基本情形。沈陽地區(qū)之候應(yīng),谷雨之前略晚,立夏之后則與中原基本對應(yīng)。余以沈陽地區(qū)之候應(yīng)入詩,成七十二候詠,以紀(jì)此時代沈陽之物華也。
東風(fēng)臘后送初春,沈水冰開卻凍人。
陽氣陡升標(biāo)歲始,萬泉垂柳泛青筠。
按:立春開始,陽和至而堅凝散,沈陽及遼寧諸地漸冰消雪化,民間遂有“凍人不凍水”之說。
春來榮謝遞相催,紫陌紅塵仁氣回。
昭動蟄蟲萌草下,小河沿上待驚雷。
按:立春二候,地下冬眠之蟲開始蘇醒。沈陽城中小河沿一帶柳塘冰開,期待春雷一聲。
水中魚已陟浮冰,殘雪陂堤繞瘦藤。
澹碧一泓光鑒暗,臥龍湖上散漁燈。
按:立春三候,陽氣已動,魚漸上游而近于冰也。湖上冰層漸化而不再明亮,康平臥龍湖冬捕不再,漁燈熄散。
迢遞城郊暫寄居,觸云石洌益清虛。
桃花水漾峽西谷,忽見河邊獺祭魚。
按:雨水初候,渾河西峽谷水激石畔,魚肥而出。時見水獺于此捕魚數(shù)條排列河灘,如陳列供品祭祀一般,過后食之。
衡陽別卻過南州,猶帶瀟湘云水儔。
嘹唳長空呼侶過,雁行斜拂鳳凰樓。
按:雨水二候,大雁自衡陽回雁峰由南而北,沈陽故宮鳳凰樓上空時有雁陣嘹唳經(jīng)過,頗可入畫。
天氣沉沉地氣騰,四圍郊野不含冰。
綠蒲白芷芽萌動,莫子山中草木興。
按:雨水三候,草木萌生。渾南莫子山中菖蒲、白芷嫩芽挺土而出,生機(jī)悅?cè)恕?/p>
綻蕊無心畏雪衙,早春二月染輕紗。
蒲河一望桃花島,照水蕾枝紅影斜。
按:驚蟄初候,陽和生發(fā),桃花綻蕾。蒲河于洪段河心一島,盡種桃花,花枝紅蕾一片,遠(yuǎn)遠(yuǎn)望之,燦若晚霞。
冷煙輕澹傍幽叢,雨打桃花半樹紅。
東望福陵殘照里,又聞黃鳥憶豳風(fēng)。
按:倉庚,黃鸝也。《詩經(jīng)·豳風(fēng)》有《黃鳥》一篇。
三農(nóng)著眼事田疇,阡陌芳畦舊沈州。
潢水鷙鷹難化雨,永安橋畔響春鳩。
按:驚蟄三候,沈陽西郊永安古橋至舊稱“潢水”之遼河兩岸,因鷹躲育子,遂空中少見。而蟄伏之鳩則鳴叫求偶突然增多,古人以為此時鷹化為鳩。見明劉基《郁離子·鷹化為鳩》。
燕燕于飛玄鳥至,渾南沈北日晴初。
銜泥不必問王謝,是處門庭盡讀書。
按:玄鳥即燕子。民間素有“燕子不住愁人家”之說,故讀書門庭多燕巢。
新晴新樂柳蔭斜,塔影塔灣浮晚霞。
已入春分雷始動,門前驚落遼梅花。
按:重瓣杏花20世紀(jì)80年代發(fā)現(xiàn)于遼西北票地區(qū),命名為“遼梅”,今已大量栽培,為城市綠化景觀樹。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至塔灣公園一帶時見遼梅,春來盛開,一樹繁花,如梅若櫻,燦若彩云。
積雨云荷正負(fù)能,輕雷落后霽光騰。
恒隆極頂金蛇舞,樓舍長街盡掌燈。
按:雷鳴電閃之時,電光掠過沈陽最高建筑恒隆大廈,如金蛇狂舞。霎時天地昏暗,長街樓宇,照明燈如夜晚般亮起。
輝山槲葉覆松葉,蒲水蘆芽并蓼芽。
南國已知春欲盡,沈陽始見白桐花。
按:清明時節(jié),沈陽山中槲樹新芽頂落舊葉,蒲河水岸蘆葦與紅蓼綻出新芽,城中街路桐花始放。
棋盤山頂舊巖扉,中寺松蘿入翠微。
郊野倏然田鼠跡,荒疇淺草野鶉飛。
按:清明二候,陽氣漸盛,棋盤山至森林公園中寺村一帶田鼠如鵪鶉一類小鳥見多。
日穿雨影臥虹腰,大鉆石連罨畫橋。
賽艇之都爭矚目,輕舟并駕映丹霄。
按:清明三候,渾河之上,彩虹始見。以河岸鉆石形璀璨奪目之盛京大劇院為背景,波平如鏡,世界最好之賽艇水道,數(shù)艇競槳,如箭齊發(fā)于虹腰之下。此一壯美景觀遂使沈陽嬴得“賽艇之都”之美譽。
遠(yuǎn)山近野踏新晴,三月三時牽袂行。
不見南湖菱角泊,臥波萍散鹿?fàn)庿Q。
按:谷雨初候,時值農(nóng)歷三月三前后,仲春之沈陽,春光最好。恰三月三又為伏羲女媧造人、王羲之寫《蘭亭序》、虢國夫人游春、努爾哈赤遷都沈陽之日,乃中國最古老之“情人節(jié)”。沈陽城中南湖公園舊稱“菱角泊”,早年園內(nèi)蓄有梅花鹿。時湖中臥波橋下,春來青萍點點,游船如織;園中游人牽袂而行,盡享萋萋芳草、淡淡春光。
工農(nóng)橋上迎朝陽,長白島濱看海棠。
猶有渾河爭晚渡,斑鳩拂羽促春忙。
按:早年沈陽以渾河“工農(nóng)橋”為界,橋北為城市工人區(qū),橋南為鄉(xiāng)村農(nóng)業(yè)區(qū),故稱“工農(nóng)橋”。今立橋上可一覽沈陽八景之一“渾河晚渡”,亦可至長白島萬株海棠公園,聽暮春斑鳩之啼。
谷雨三朝冠羽鳥,飛來飛去秀湖西。
一頭戴勝花蒲扇,桑柘陰中?啼。
按:戴勝鳥因其有如古代女人頭上戴“勝”一般之頭飾,故名,又稱為花蒲扇、山和尚、雞冠鳥、臭姑鴣。啼時為連續(xù)之“?”聲,民間遂稱其為“煳?”,并演繹出童養(yǎng)媳因貼煳餑餑,被婆婆虐打致死所化之傳說。沈陽谷雨之時輝山秀湖周邊多有此鳥,“?”之聲,此起彼伏。
立夏時聞布谷鳴,遼河兩岸盡春耕。
農(nóng)家不誤搶墑種,何意螻蛄恨費聲。
按:螻蟈又稱螻蛄,俗名耕狗、扒扒狗等,沈陽及東北地區(qū)又稱之?蛄。立夏之時于土中出入,專吃播下之種子。東北民諺:“聽?蛄叫,還不種莊稼了?!币饧床荒芤虻乩镉泻οx?蛄叫喚就誤了農(nóng)活兒,引申為不聽雜音不信邪,一如既往做好該做之事。
潢南犁垅短鋤斜,蚯蚓感時趨物華。
食飲泥泉鉆地出,只因雨水亂如麻。
按:沈陽新民古稱“潢南”,立夏二候,農(nóng)家搶墑播種,時見蚯蚓感陽氣而出。民諺“蚯蚓往上爬,雨水亂如麻”,即指此也。
清蔭涼夏映花枝,一望樂郊尚有詩。
十里河邊青杏小,王瓜盈翠未紅時。
按:遼時沈陽設(shè)有樂郊縣,位置在今沈陽城東北部,今尚有“樂郊路”。立夏三候,沈陽城南十里河,家家花褪殘紅青杏小,河邊草叢中王瓜盈翠,未及紅熟之時。
蕨薇蒲筍西甜谷,野薤山芹味外餐。
水洞踏青天過午,歸來苦菜入春盤。
按:冬麥籽粒漸滿之時,謂之小滿節(jié)氣。此時游沈陽白清寨唐王、白虎、藏軍三水洞,踏青采摘野蔬,最常見者為莧菜與野薤,鄉(xiāng)人俗稱西甜谷、小根蒜者。
圣跡林深石徑斜,綠楊葉茂已藏鴉。
客心靡草先花謝,春在枝頭刺嫩芽。
按:靡草乃葶藶之屬,先春爭發(fā),夏初而枯,為一季之草。當(dāng)是時,圣跡山葉茂臺一帶遼東?木生機(jī)一片,野蔌至味刺嫩芽采摘上市。
巨流河畔西行遲,夏熟幾多誰復(fù)知?
卻憶寇翁有好句,輕寒微雨麥秋時。
按:百谷成熟謂之秋。小滿三候,冬麥欲熟,故曰麥秋。東西遼河于昌圖福德店匯流形成遼河主干,遂河寬水浩,古有“巨流河”之稱。沈陽巨流河以西,有冬麥夏熟,亦如宋人寇準(zhǔn)《夏日詩》“輕寒微雨麥秋時”之意境。
犁鋤芒種十間房,破?螵蛸見小螳。
所謂當(dāng)車堪笑典,飄飄原是綠衣郎。
按:芒種初候,法庫十間房山中多見小螳螂于螵蛸中感陰破殼,化生而出。
細(xì)柳青蒲映落暉,羅裙蟬鬢采荷歸。
珍珠湖畔西洲曲,日暮伯勞巢向飛。
按:?乃伯勞鳥,東北俗稱“胡不拉”。芒種時節(jié),沈陽西郊珍珠湖、仙子湖沿岸伯勞歸來,成雙入對,款款而飛。
棲霞堡里弄新晴,柳樹屯邊竟柳鶯。
任是舌靈翻百囀,亦隨春盡寂無聲。
按:反舌鳥又名烏鶇、烏鴣、百舌鳥,立春始鳴。因其聲數(shù)轉(zhuǎn),故名反舌。芒種時節(jié),遼河右岸棲霞堡至柳樹屯一帶已啼聲漸止。
疏林無影日?,猶煦梅花白樺中。
翻脫八叉鹿角椅,赫然沈水舊皇宮。
按:夏至初候,陽氣盛極而衰,鹿角開始脫落。沈陽故宮有皇太極所制鹿角椅,天下獨絕。
門對桐蔭午夢驚,隔窗清響漸分明。
老觀坨度伏羊節(jié),聽得新蟬第一聲。
按:蜩即蟬,俗稱蟬猴、黑老哇、知了。蒲河下游老觀坨鄉(xiāng)間有農(nóng)歷六月六入伏吃羊肉過“伏羊節(jié)”之說。此時天氣炎熱,蟬聲驟起。
茨榆坨北葦蒲蒼,鴨戲荷風(fēng)染綠裳。
偏堡舊壕花已老,邊墻半夏日初長。
按:半夏乃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藥用植物,又稱藥狗丹、老鴉眼、小天老星,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時一陰生成,天地間不唯純陽之氣,九十天之夏季亦已過半,故名半夏。沈陽茨榆坨、偏堡子古邊墻處時見半夏叢生,見此始知盛夏之時伏天已到矣。
燒天炙烤水云間,雪藕冰桃意等閑。
猶有紅犀裁冷露,西瓜當(dāng)屬小梁山。
按:小暑初候,熱浪來襲,再難覓得一絲涼風(fēng),故溫風(fēng)不至??釤嵯?,唯沈陽小梁山西瓜最為難得,紅犀冷露,勝似雪藕冰桃。
通幽萬柳曲塘清,積雨苔痕上牖欞。
蛐蛐藏階還未語,慈恩寺壁自聽經(jīng)。
按:蟋蟀又名促織,俗稱蛐蛐。小暑二候,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以躲暑熱,當(dāng)是時,萬柳塘北盛京慈恩寺中偶見其影。
盤旋天際欲超群,獵獵凌空得氣?。
老鷂授雛擒攫技,繞陽河上始?云。
按:小暑三候,季夏之月,鷹感陰氣而生殺心,始領(lǐng)幼鷹騰空,教習(xí)搏殺獵食之技。沈陽新民有繞陽河,古稱“鷂鷹河”,即因此景而得名。
年年枯葉總依然,星散復(fù)明三面船。
誰信莊周迷蝶后,何來腐草化螢前。
按:螢火蟲產(chǎn)卵枯草之上,繼之潛伏土中,次年草蛹化為成蟲。古人因之誤為螢火蟲由腐草于大暑季節(jié)化成。暮行法庫三面船鎮(zhèn),見路邊枯草猶在,螢火蟲星點倏忽。所謂腐草化螢,猶如莊周夢蝶,虛幻之典也。
感時盛伏花蔭墻,暑潤炎蒸金翠?。
沙地溝中人影沸,醇香紅杏艷盈筐。
按:大暑二候,雨多天熱,土壤浸潤,空氣蒸郁,濕度飽和,作物瘋長。此時沈陽南郊沙地溝滿山紅杏,累累枝頭,金黃如翠?,東北甜杏王迎來大暑收獲季。
潑水跳珠送晚風(fēng),田禾草木盡蔥蘢。
林梢初斂經(jīng)宵雨,馬耳山中歐李紅。
按:大暑三候,濕氣驟聚而致大雨滂沱。沈陽東南郊馬耳山中歐李正熟,雨露之中,串串殷如紅豆,嬌艷欲滴。
淺秋疏雨暗紅蕉,遠(yuǎn)樹青山四望遙。
一枕新涼玄菟月,清暉斜照馬官橋。
按:節(jié)令入秋,北風(fēng)漸多,天氣轉(zhuǎn)涼。渾河左岸上伯官之玄菟郡城舊地月明如水,照在右岸馬官橋上,愈發(fā)古意融融。
每見荻花思舊游,白云嵐岫兩悠悠。
虎皮驛道青苔露,城里人家未覺秋。
按:立秋二候,漸入日短夜長周期,日夜溫差始大。城南虎皮驛之古驛道上青苔結(jié)滿水珠,白露始降。
綠暗紅稀水檻清,梧桐兼雨暮痕生。
寂闌獨有山門寺,一任寒蟬秋樹鳴。
按:立秋三候,天氣漸涼,知了感陰而鳴。沈水灣中山門寺前寂靜清幽,唯樹上寒蟬之聲愈發(fā)響亮凄切。
秋山澹蕩益?,波上寒煙隱樹遙。
且眄青云催祭鳥,看鷹時立富民橋。
按:處暑意即夏天暑熱終止,此時五谷豐登,過往候鳥眾多,鷂鷹爭相獵殺,捕而不食,如祭然。時立渾河富民橋上,東望遠(yuǎn)山,偶可見祭鳥之鷹。
蒲茸蓼穗滿汀洲,石佛孤舟野渡頭。
聽盡秋聲熙古里,花箋翠墨好詩留。
按:處暑二候,天地始蕭條,山川漸寂寥。然此時沈陽地區(qū)秋光正好,沈北熙古里園區(qū)一如江南,小巷幽幽,藤蔭裊裊,一脈書卷秋爽之氣。
刀鐮初動刈嘉禾,又是豐年黍稷多。
稻夢空間浮世畫,紫芒金粒勝綾羅。
按:禾乃谷類作物之總稱,成熟曰登。處暑三候,沈北錫伯族稻區(qū)一片金黃,稻夢空間稻田畫驚世亮相,仿佛仙界。
凝煙露重帶清霜,云樹?斜盡莽蒼。
又見石人峰上雁,半拖秋色赴衡陽。
按:白露時節(jié),陰氣漸重,露凝而白,鴻雁南飛,南方地區(qū)則謂“鴻雁來”。此時于沈陽市內(nèi)最高峰森林公園石人峰上望南歸雁陣,唳聲清切,思緒窈緲。
秋風(fēng)拂影舊宮扉,翹角重檐繞翠微。
燕語無聲文溯閣,始知玄鳥已南飛。
按:白露二候,露重風(fēng)涼,沈陽故宮文溯閣前不見常時之燕影差池,嘰嘰叫聲,玄鳥南歸也。
誰謂百禽無識見,秋來早蓄解冬愁。
蒹葭度影遼濱塔,崖洞枝巢各養(yǎng)羞。
按:“羞”同“饈”,食物也。白露時節(jié),群鳥感知冬來,儲食以備,謂之“養(yǎng)羞”。此一時,遼河兩岸,或蒹葭叢中,或遼濱塔上,紛紛可見養(yǎng)羞之鳥。
秋分雷自始收聲,露滴蟲吟萬籟聽。
桐影空蒙明張府,月華如水灑中庭。
按:秋分之際,空中水汽漸少,對流平緩,雷聲平息。城中張氏舊居,月華桐影,只聽秋蟲唧唧,寂如太古。
蟄豸歸巢坯戶屈,容身霜雪各儔匹。
當(dāng)陽雁陣十王亭,四壁蟲聲不唧唧。
按:“坯戶”乃昆蟲入地后封塞巢穴之土。秋分之時,天氣變冷,蟄居之蟲始藏穴中,又以土封洞,以防寒氣侵入。至此季,舊宮十王亭畔蟲聲不再。
坡岸?根不著塵,長堤荒徑少行人。
清溪水涸郎家堡,停棹灘頭問古津。
按:秋分三候,降水減少,水汽蒸發(fā),天氣干燥,湖泊河流趨于干涸。渾河郎家堡古渡一帶水淺石露。據(jù)沈陽檔案館藏民國時期《沈陽縣警察隊分配防守渾河渡口圖》,時渾河沈陽段有八大渡口,自東至西分別為陵街渡、王灣子渡、楊官屯渡、張官屯渡、黃泥坎渡、渾河渡、夾河渡、郎家堡渡。
云山縹緲夕陽斜,草樹輕霜菊未花。
目送飛鴻巴爾虎,南遷作客到天涯。
按:鴻雁于北方繁殖,北地自為故鄉(xiāng);寒露秋深,最后一批大雁帶著小雁南遷,南國則視為“來賓”。寒露時節(jié),于沈陽最高峰巴爾虎山上望南飛鴻雁告別故鄉(xiāng),作客天涯,心中遙祝,南國眾生當(dāng)善待鴻雁佳賓也。
天宇禽飛蜃潛水,從來遼海渭涇分。
何言蜊蛤雀由化?千載誤人為說文。
按:寒露之季,雀鳥不見,而海中則蛤蜊大量出現(xiàn),其殼之紋色與雀相似,古人誤為雀入海中而化蛤。此誤緣自《說文解字》:蛤“有三,皆生于海。蛤蠣,千歲鳥所化也;海蛤,百歲燕所化也”。
老圃芳馨細(xì)蕊時,霜裁金拆綻幽姿。
游園世博研朱露,盡賦東籬靖節(jié)詩。
按:寒露三候,菊灼其華,獨盛深秋。沈陽世博園菊圃獨放,或雪白金黃,或姹紫嫣紅,詩情畫意,令人遂發(fā)陶淵明式東籬南山之思。
曾經(jīng)姚堡見惺惺,禽厲狼威亦性靈。
鷹鳥獺魚豺祭獸,捕生作態(tài)任頑冥。
按:秋入霜降,天地肅殺,豺捕獵物,儲以過冬。早年秋經(jīng)醫(yī)巫閭與小松嶺接壤之新民姚堡山中,見鷹狼捕獵之情景,頑冥之意象,頗可入詩也。
楓果蘆花秋水痕,輕煙老樹野鴉昏。
嵐光舊徑白清寨,兩兩三三黃葉村。
按:霜降二候,沈陽東南長白山緣之白清寨青龍山一帶,天高云淡,水瘦山寒,銀杏黃、楓葉紅,荻花飄雪,秋光正好。
古木號寒霜似雪,蟄蟲穴地寂無鳴。
舊宮墻北中心廟,裊裊香煙萬籟清。
按:霜降三候,寒氣肅凜,蟄蟲于地下進(jìn)入冬眠狀態(tài)。城內(nèi)中心廟周邊壁間不絕之唧唧蟲鳴亦已不聞,只有縷縷香煙在晚秋的清寒里寂闌飄散。
牛心坨傍柳河繞,凌凍無嫌采摘遲。
猶有枝頭寒富果,脆甜最是雪霜時。
按:初入立冬,水可成冰。遼中牛心坨寒富蘋果種植區(qū),猶見未摘之果,碩大紅艷。果農(nóng)言經(jīng)寒霜輕凍之果,易于保鮮,最是脆甜。
立冬不懼風(fēng)霜凍,餃子茶煙迎日熏。
沈水之陽皆供暖,家家春意共氤氳。
按:立冬之時,土氣凝寒而凍。此日北方習(xí)俗吃水餃,沈陽開始供暖,家家暖意融融,一室皆春氣也。
又見立冬雉變蜃,亦如寒露雀成蛤。
遼河入海辨虛無,猶佩古人神作答。
按:蜃是大蛤,雉為野雞。立冬三候,野雞蟄伏,海岸大蛤多現(xiàn),故古人以為野雞俱入水中化為大蛤。遼河入海自太古洪荒,未見有雉入大水為蜃之現(xiàn)象,古人之想象雖浪漫如神話,實乃辨證自然現(xiàn)象之局限。
雨收霰凝無折光,失卻津梁虹盡藏。
小雪初晴山弄影,臥牛石上立殘陽。
按:小雪初候,陰勝陽弱,雨遇寒而凝霰,霰以微粒而成霏雪,雪不似雨滴成折射之光,故冬季彩虹不見。法庫城郊有臥牛石,小雪過后,殘陽斜照,遠(yuǎn)山倩影映襯,比之雨后之虹,又別具景致。
大荒碧落郁蒼冥,氣降氣騰寒愈泠。
東部關(guān)山仍黛色,松陰天柱自排青。
按:小雪二候,陽氣升空,陰氣降地,陰陽不交,閉塞成冬,天地遂歷嚴(yán)寒之冬,萬物失去生機(jī)。沈水之陽,唯有東部青山半入城,天柱山古松蘊黛,排青蒼穹。
冰封樹杪雪盈墀,今世冬無閉塞詞。
人滿中街聲鼎沸,逛城猶似仲春時。
按:小雪三候,天氣閉固而成冬,古時此季大雪封山,道路閉塞,世人靜以少出,謂之“貓冬”。今世已無冬來閉塞之俗,如沈陽中街,冰雪中也如仲春之時,仍然人頭攢動。
丁香湖窈哆羅羅,數(shù)典人譏奈若何。
期待不鳴寒號鳥,經(jīng)行且過去營窩。
按:?為夜鳴求旦之鳥,又稱寒號鳥。沈陽丁香湖時見此鳥,大雪時節(jié),則深藏不出,“哆羅羅”之聲窈無可聞也。
難為虎石臺情綣,史上行藏百獸王。
但得意深多妙趣,冰床雪帳戲鴛鴦。
按:大雪初候,陰氣盛極,陽氣漸趨萌動,老虎開始求偶。沈北虎石臺地區(qū)舊傳為老虎出沒之地,大雪之時,求偶之虎,亦溫情脈脈,禮避于世。
時臨冬至亦芳華,披雪凌寒綻綠芽。
荔挺出塵何物許,原為庭畔馬蓮花。
按:荔,又稱馬藺、馬蓮、馬蘭、馬蘭花、馬韭、旱蒲,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生命力極強(qiáng),于大雪三候之時尚能破冰而萌芽。余早年曾植庭前一叢,年年花開淡紫,其葉葳蕤如蘭,頗可觀也。
難覓凍泉蚯蚓結(jié),始添九九去寒圖。
庭前垂柳春風(fēng)待,點遍梅花聽鷓鴣。
按:冬至初候,陽氣未動,蚯蚓于地下屈曲而如繩結(jié)。冬至之日亦即數(shù)九第一天,民間始描《九九消寒圖》,每日一筆,或點九十九瓣梅花,或填“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fēng)”九字九十九筆。最后一瓣或最后一筆完成,即九九過盡,庭前已是垂柳鵝黃,鷓鴣聲聲也。
麋鹿原稱四不像,澤池葦海聚群之。
鹽城觀后才歸沈,珍獸正逢解角時。
按:麋鹿又稱“四不像”,原產(chǎn)長江中下游沼澤之地,漢時幾近絕跡,清時只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nèi)尚有一群,后被八國聯(lián)軍捕捉到英國。1983年,部分個體送回中國,并在江蘇鹽城建國家級大豐麋鹿自然保護(hù)區(qū),今已有麋鹿近兩千頭。友人自鹽城歸來,曾親見麋鹿冬至?xí)r節(jié)脫角之事。謂古人言冬至二候麋角解,誠不虛也。
時交陰極轉(zhuǎn)陽繁,冰下泠泠潛隰原。
沈水遺泉三疊動,騰挪速滑各飛翻。
按:時過冬至,陰極則陽生,地下溫度高于地面,泉水開始萌動。沈陽城中渾河歷史上兩次向南改道形成沈水三疊。此時豐沛之地下泉水涌動,河上溜冰與山中滑雪者絡(luò)繹不絕,爭相領(lǐng)先。
三九風(fēng)寒吹雪花,晴窗細(xì)乳自烹茶。
遙迎北望欲歸雁,蒲水春多?草芽。
按:小寒初候,即入一年最冷之“三九”?!把惚编l(xiāng)”,多釋為此時大雁開始北歸故鄉(xiāng),實則不然?!夺屆罚骸班l(xiāng),向也,眾所向也。”胡震亨《唐音癸簽·評匯七》評殷遙《友人山亭》“游魚逆水上,宿鳥向風(fēng)棲”言:“最詩之識物理者。魚逆水鱗順,鳥向風(fēng)羽順也?!睘槊舛毂眮砗L(fēng)逆襲羽毛侵入肌體,棲鳥俱頭朝北方,以圖羽順,大雁亦自然“北鄉(xiāng)”而居,以避寒風(fēng)。沈陽城中蒲河多?草,早春發(fā)芽,大雁喜食,故蒲河亦為歸雁之鄉(xiāng)。
經(jīng)年歡悅與人逢,相傍喳喳不畏冬。
花喜鵲邀灰喜鵲,新巢卜筑昭陵松。
按:小寒二候,性靈之鵲感知陽氣之息,沈陽昭陵松林中時見花喜鵲與灰喜鵲開始悄然筑巢,其無聲忙碌之影,甚為可人。
草掩林遮隱凍溪,渾南郊野唱山雞。
桃仙雪跡板橋路,逐影同儔?啼。
按:雉俗稱野雞、山雞。?為雄性山雞之叫聲。小寒三候,渾南桃仙近山之處,山雞感陽氣微轉(zhuǎn)而鳴叫,春之氣息已近。
抱窩猶似乳孩孵,二十一天傾殼呱。
不見春來游鳥島,珍珠雞母帶群雛。
按:大寒初候,雞感陽氣而卵育,故云乳,又俗稱“抱窩”。經(jīng)二十一天旋孵出小雞雛,此時已是立春二候,蟄蟲始振也?;蚩梢姕喓峪B島之上珍珠雞率群雛而出,動人風(fēng)致,盡染春溫。
翱逐朔風(fēng)如閃痕,鷙鷹疾眼半驚魂。
七星殘塔擊凡鳥,攪雪排云日色昏。
按:征鳥即鷹隼等遠(yuǎn)飛之鳥。大寒二候,沈北七星山之鷹隼為抵御極寒天氣,以超強(qiáng)之厲疾狀態(tài),迅猛捕獲食物,盡顯殺氣,遂成山中一奇觀也。
彌池冱凍澤無空,沈水凝冰厚且隆。
春色氤氳渾不遠(yuǎn),再經(jīng)一候解東風(fēng)。
按:大寒三候,陽氣未達(dá),東風(fēng)未至,故水澤結(jié)冰至中央處隆厚而堅。渾河之上,覆冰堅厚,時見凸裂隆起。而此時已是一年歲尾,寒極而時轉(zhuǎn),五天之后即為立春,東風(fēng)解冰也。
初稿于2023年1月,修訂于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