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群
讀寫一體化即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分析閱讀文本,設計寫作任務,從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層面優(yōu)化寫作教學。本文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深入分析讀寫一體化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一、以讀促寫,促進素材積累
根據以往的寫作教學經驗可以發(fā)現,有的學生寫的作文往往缺乏“靈魂”。所謂的缺乏靈魂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其一,缺乏點睛之筆。其二,缺乏真情實感。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知識輸出能力,教師應基于讀寫結合理念優(yōu)化素材積累。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有限,所以,教師在設計素材積累任務時需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首先,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意識。素材積累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內容帶領學生整理金句表達,同時借助閱讀任務鼓勵學生按照某一主題搜集閱讀文本,提煉具體的素材。其次,示范素材的應用方法。素材積累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素材的遷移和應用。根據小學生的能力水平,教師要做好閱讀引導,有意識地展示如何將閱讀素材應用到寫作中。
以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從單元特色來看,本單元的文章均與“童話故事”相關。為了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為了鍛煉他們知識輸出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主題為“閱讀童話故事”的任務。根據任務要求,學生將獨立搜集符合要求的閱讀文本,自主解決“童話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如何推進故事情節(jié)的?”“你從童話故事中學到了什么?”等問題。圍繞上述問題,學生嘗試著從寫作的角度閱讀文本,從知識輸出的角度梳理故事情節(jié)。在后續(xù)的成果展示階段,教師設置主題讀書分享會。接下來,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閱讀了什么”以及該文本有哪些特色。這時,如果有其他學生閱讀了相同的書籍,教師會引入互評任務,并通過生生互動來完善學生的知識架構。
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同的,他們積累的素材也有所不同?;趥€性化和差異化的學情,教師應科學設計素材積累任務,教授學生積累素材的方法,憑借形式多樣和內容豐富的訓練內容讓學生既能將閱讀素材與寫作相結合,又能從多個角度理解文本內容。
二、以讀促寫,設計學習任務
學生在面對寫作任務時經常會存在畏難情緒,一般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寫作任務通常冗長且難度較高;其二,寫作訓練的方式更注重于“寫”。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將寫作視為一項枯燥乏味的任務。為了實現讀寫一體化,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需要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插入微寫作任務。與完整的大作文寫作不同,微寫作注重趣味性和生動性。通過與閱讀內容息息相關的微寫作訓練,學生不僅可以鞏固已學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及其應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相對有限,因此,教師在設計微寫作任務時需要考慮到教學的重難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以三年級下冊《趙州橋》一課為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教師提出問題:“作者是如何介紹趙州橋的?”根據問題,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并展開分析。從學生的反饋來看,他們能夠找到符合要求的句子,并嘗試分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接下來,教師從句、段分析的角度提出問題:“作者是按照哪些邏輯順序講述趙州橋的?”當學生掌握文章的邏輯架構后,教師再設計寫作任務。由于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生活經歷不同,所以他們選擇的寫作對象也有所不同,這時,教師需采用個性化、差異化的方式展開引導。
基于讀寫一體化的寫作任務具有多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設計仿寫、續(xù)寫和擴寫任務。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文本框架設計總結歸納任務,通過多種形式的寫作任務,讓學生逐步產生寫作的積極性。
三、以寫促讀,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適合的閱讀文本,提取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寫作技巧,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同時教師可以結合之前學習的內容布置寫作任務。一般來說,學生可以在讀寫一體化中復習寫作技巧并嘗試應用,逐漸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例如,在點評學生的作品時,教師將他們的文章當作范文,并利用批注的方式展開師生互動。學生在互相交流的同時可以借助批注理清范文的架構,指明其中的問題。
以三年級下冊的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為例。在作文點評階段,教師隨機選擇兩名學生的作品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來?!斑@兩篇作文有哪些優(yōu)點?又有哪些缺點?”為了提高學生的互評效果,教師展示寫作的注意事項及點評標準:“實驗順序是什么?實驗時有哪些心得?實驗中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根據點評標準,學生嘗試著主動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從后續(xù)的反饋來看,學生可以發(fā)現作文中出現的表述和邏輯等層面上的問題。這時,教師不要急于分享自己的觀點,而應記錄他們存在的問題,在后續(xù)的課程講解中逐一解決。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長期的訓練。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寫作教學為基礎設計豐富的互評任務,通過高效的生生互動促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并將學習到的閱讀方法應用于后續(xù)的學習中。
四、以寫促讀,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寫作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文字輸出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生的知識積累相對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設計豐富的閱讀任務,并以單元主題為核心指導學生自主搜集閱讀文本。通過前期的閱讀積累,學生可以在后續(xù)的課程學習中積極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紤]到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借助信息技術適時地干預與引導。
以三年級下冊的習作《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為例,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主題閱讀任務。根據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和整理符合要求的閱讀文本?!盀槭裁磿x擇這樣的一篇文章?文章描寫了哪一個人物?該人物有哪些特點?”接下來,各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從后續(xù)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小組成員可以主動搜集和討論文本內容。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觀察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通過互動提升學生的文字分析和整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往往會將閱讀與寫作聯系起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其知識運用的意識與能力。
總之,讀寫一體化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策略,旨在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在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以及循序漸進的引導之下,學生能夠逐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體會到語文學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