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汗 丁海彬 崔巖崗 春 蘭 李冬冬 沈承研 谷振濤 魏建明 李立剛 孫志波 田淑華
(1 興安盟農牧科學研究所,內蒙古烏蘭浩特 137400;2 扎賚特旗佰東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扎賚特旗 137600;3 內蒙古興安盟農牧技術推廣中心,烏蘭浩特 137400;4 內蒙古興安盟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烏蘭浩特 137400;5 內蒙古扎賚特旗魏佳米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扎賚特旗 137600;6 內蒙古扎賚特旗好力保鎮(zhèn)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扎賚特旗 137600;7 內蒙古扎賚特旗農牧業(yè)綜合執(zhí)法大隊,扎賚特旗 137600)
興安盟地區(qū)由于地理氣候條件優(yōu)越,水資源豐富,成為東北地區(qū)高端米原料出產地,也是蒙東地區(qū)稻作主產區(qū)[1]。在洮兒河和綽爾河流域遍布著超過6.67 萬hm2水田,是內蒙古地區(qū)公認的魚米之鄉(xiāng)。多年來,該地區(qū)水稻品種主要以引進為主,選育為輔。但是近年來,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眾多國有、私立企事業(yè)單位對品種選育的重視,興安盟地區(qū)自主選育的品種逐漸嶄露頭角,市場占有率穩(wěn)步提升。其中興粳8 號、烏蘭105、興育13A04、保農105、烏蘭207 等品種深受農戶的青睞。
高端米的收購從僅僅考慮粒型到保證理想出米率的轉變,影響了種植戶對適合品種的選擇。本著從種植戶需求供給出發(fā)的理念,扎賚特旗佰東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對育種目標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以提高品種的出米率,并在原有的育種目標基礎上,展開在品種選育的低世代材料當中選擇出米率良好的品系進行穿梭育種、異地選育等工作,通過數年的努力,選育出數個代表性品系,保農105(烏蘭6 號)即為其中之一,兼具高產、優(yōu)質、抗病、抗倒伏性強、高出米率等特點。
1.1 母本母本松93-9 苗期葉片淡綠色,干物質轉化較快,出苗整齊,耐寒性較強。株型垂直收斂挺拔,主莖13 片葉,株高110cm,具有保證高產所需的生物量,分蘗能力強。穗部籽粒較密,穗長22cm,穗粒數130 粒,籽粒細長、有芒,千粒重24g。生育期適中,為135d,所需≥10℃活動積溫2600℃左右。
1.2 父本父本松粳12 苗期葉片淡綠色,干物質轉化較快,出苗一致,耐寒性強。莖稈粗壯堅韌挺拔,分蘗能力強,抗倒伏性強。主莖14 片葉,株高98cm。穗長18cm,穗粒數115 粒。籽粒細長、無芒,千粒重25g。全生育期137d,所需≥10℃活動積溫2650℃。
1.3 選育過程保農105 是扎賚特旗佰東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 年以松93-9 為母本,以松粳12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2009 年F1各方面綜合性狀優(yōu)于雙親;2010 年F2出現分離,嚴格按育種目標選拔分離的優(yōu)良株系;2011 年F3、2012 年F4選種圃繼續(xù)選優(yōu)去劣;2013 年F5、2014年F6鑒定圃對入選株系進行鑒定選樣;2015 年F7、2016 年F8種植入選株系并進行米質分析及綜合性狀表現篩選,其中代號105 號表現突出,各方面均優(yōu)于其他株系;2017 年(F9)、2018 年(F10)對105 號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及異地多點次同一生態(tài)試驗,田間表現豐產性好,適應性強,綜合性狀好,各方面表現均優(yōu)于對照。2019-2020 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ū)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2021 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ū)水稻中熟組生產試驗。2022 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qū)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蒙審稻20220006。
2.1 農藝經濟性狀保農105 在其適應范圍地區(qū)全生育期136d 左右,需≥10℃活動積溫2550℃。大棚出苗整齊一致,根系粗壯發(fā)達,生長勢強,抗寒能力較強,分蘗能力強。植株半直立型,株型緊湊收斂,株高112cm,主莖12 片葉,葉片淺綠色,基部葉葉鞘綠色。莖稈直徑5.1mm,長(不包括穗)70.0cm,包裹型莖稈基部莖節(jié),莖稈節(jié)花青甙不顯色。劍葉不卷或微卷,初期姿態(tài)為直立到半直立,后期姿態(tài)為平展;長35.1cm,寬1.4cm。倒二葉綠色程度淺到中;葉片花青甙不顯色,姿態(tài)為直立到半直立,茸毛密度無或極疏,葉耳花青甙不顯色;葉舌長度短,形狀為二裂;穗部無芒,小穗外穎穎尖花青甙初期和后期均為不顯色或顯色極弱。小穗柱頭白色,外穎茸毛密度中等;穗部姿態(tài)為輕度下彎,二次枝梗數量中等,穗分枝姿態(tài)為半直立到散開;穗抽出度較好,穗長18.7cm;每穗粒數中等,為131.7 粒;結實率極高,為97.57%;小穗護穎長度中等。谷粒外穎淺黃色,無修飾色。千粒重28.1g,粒長8.8mm、寬2.7mm,橢圓形;糙米長6.7mm、寬2.4mm,紡錘形,淺棕色,無香味。
2.2 品質2021 年由區(qū)域試驗主持單位隨機取樣、統(tǒng)一送樣,經農業(yè)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出糙率82.3%,整精米率72.8%,堊白粒率1.0%,堊白度0.1%,粒型長寬比2.7,粗蛋白質含量(干基)7.54%,直鏈淀粉含量18.78%,膠稠度78mm,食味評價79 分。
2.3 抗性2021 年由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綏化分院進行抗性鑒定。經苗期人工接種、田間自然誘發(fā)鑒定結果得出,保農105 對苗瘟、葉瘟和穗頸瘟表現等級均為3 級;耐冷性鑒定空殼率為16.4%,比對照品種綏粳18 空殼率低4.0%。
2019 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ū)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608.1kg,比組均值(587.7kg)增產3.5%,比對照品種綏粳18(534.4kg)增產13.8%,4 個試點3 增1 減;2020 年續(xù)試,平均產量536.9kg,比組均值(527.0kg)增產1.9%,比對照品種綏粳18(490.3kg)增產9.5%,5 個試點4 增1 減。2021 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ū)水稻中熟組生產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552.7kg,比組均值(555.2kg)減產0.5%,比對照品種綏粳18(504.7kg)增產9.5%,5個試點全部增產。
4.1 種子處理3 月20 日左右將種子進行晾曬[2],鹽水選種。浸泡4~5d 后利用種子消毒劑對種子消毒2d。利用催芽設備恒溫26℃進行催芽,當種子露白后撈出陰干,準備播種。
4.2 秧田管理3 月末對大棚進行深翻,旋耕后鎮(zhèn)壓壓實,采用甲醛熏蒸法消毒24h,通風24h 后關棚提溫。4 月初播種,底土薄鋪,上土較厚,但厚度不超過1cm,利于盤根,每盤種子用量控制在150g以內,以實現稀植壯苗目的。播種完成后覆蓋無紡布澆一次透水,棚內溫度保持在30~32℃,不能超過35℃。在種子破土出苗前采用毒土法均勻揚施封閉除草劑。出苗后及時撤掉無紡布,去除頂蓋的土層防止出現白苗。出苗至1 葉1 心期保證每天清晨一定的通風量,棚內溫度在28℃以下,進行煉苗;1 葉1 心至2 葉1 心期逐步加大通風量,棚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防止徒長;2 葉1 心至3葉1 心期應保持全天通風,保證溫度在26℃以下,以防蘗原基停止發(fā)育而出現早穗現象,同時保持土壤濕潤,防止青枯病的發(fā)生,當氣溫低于10℃需及時扣棚保溫;3 葉1 心期后根據大田天氣情況盡早移栽,移栽前3d 補1 次“送嫁肥”,有利于提早返青。
4.3 本田管理4 月末泡田7~10d,并依次完成修繕田埂、揚基肥、水靶地、撈前茬砟子等田間作業(yè)。待田間泥漿充分沉淀后噴施封閉除草劑,封閉5~7d后準備插秧。5 月中旬3 葉1 心期(秧齡達35d 左右)即可插秧,以9 寸(30.0cm)×4 寸(13.3cm)的規(guī)格進行。定期檢查田間有無潛葉蠅和負泥蟲,出現需及時噴施殺蟲劑。全生育期注意及時防治各種病、蟲、草害,7 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蟲,抽穗前藥劑防治稻瘟病。
4.4 施肥管理按照氮、磷、鉀配方施肥:純氮以基肥、分蘗肥、拔節(jié)孕穗肥、粒肥按4∶3∶2∶1 的比例,每hm2施用160kg;純磷100kg 用作底肥;純鉀80kg,基肥、拔節(jié)孕穗肥、粒肥按5∶3∶2 比例分次施用。同時配合施足硅、鋅、鈣、鎂、硼、鐵、錳、鉬、銅等中、微量元素肥,平穩(wěn)促進,穩(wěn)健生長,靠壯稈大穗、高度結實實現高產。
4.5 水分管理插后放苗高2/3 的水護苗,并及時施入返青肥,分蘗期以灌淺水增溫促蘗為主。無效分蘗末期,曬田控無效分蘗。除減數分裂期灌深水防低溫障礙性冷害,其他時間均放淺水增強水稻抗倒伏性。在始穗期和齊穗期噴施防治穗瘟病、頸瘟病的藥劑,齊穗后水層以淺、濕、干交替灌溉促進根系活力。收獲前15~20d 撤水。
5.1 保農105 系譜樹分析從圖1 可以看出,保農105 親本來源廣泛,屬于遠緣雜交。松93-9 是由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第二水稻研究所以松98-12 為母本、龍錦1 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松98-12 是由五優(yōu)稻1 號的姊妹系材料松粳3 號(松88-11)穗選變異株選育而成。龍錦一號是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1988 年以龍晴四號為母本、屜錦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松粳12 是由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第二水稻研究所以五優(yōu)稻1 號為母本、通306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并于2008 年經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松88-11 是由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第二水稻研究所以遼粳5 號為母本、合江20 為父本雜交育成,并于1999 年經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通306 是由吉林省通化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外源DNA 導入技術,將菰的DNA 導入水稻品種松前育成的具有抗病基因的超高產材料。
圖1 保農105 品種遺傳系譜
5.2 大穗型材料選育難點及思路興安盟地區(qū)稻米種植主要以長粒型水稻為主。水稻產業(yè)下游的加工企業(yè)為提高利潤提出了以水分和出米率為標準的折價收購方式。這樣一來,將種植戶在品種選擇上陷于兩難的境地,為解決這一現狀扎賚特旗佰東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在育種策略上進行了以下調整。
5.2.1 熟期在蒙東地區(qū),活動積溫2500~2800℃的種植區(qū)域占全境的80%以上。其中中熟水稻品種成熟度好,籽粒飽滿,出米率相對較高;晚熟品種極易因生育后期積溫不足使水稻籽粒充實度不夠,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出米率。因此,高端米品種的選育應著重選擇有效活動積溫2500~2600℃的品種。
5.2.2 粒型同一熟期的品種,在同樣的籽粒表面積條件下,圓粒型的體積最大,因此圓粒型品種出米率高于長粒型品種。比如龍粳31 的整精米率為71.6%~71.8%,同一熟期的橢圓粒型品種龍粳43,整精米率為66.2%~68.8%,而長粒型品種出米率很難達到這個數值。因此系譜選育選擇籽粒寬度時,需將籽粒長寬比嚴格把控在2.5~2.7,同時選擇糙米形狀接近紡錘形的品種,來降低碎米的出現。
5.2.3 品種耐冷性一般同一水稻品種在風調雨順的年份成熟度好,出米率高。若遇到延遲性冷害或者障礙性冷害等極端天氣,則會影響水稻正常生長,導致結實率下降,籽粒充實度不夠,從而影響產量和出米率。為此,扎賚特旗佰東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自2015 年開始對高世代穩(wěn)定品系做耐冷性試驗,剔除低于30%空殼率的品系;著重觀察并淘汰苗期遇見“倒春寒”后持續(xù)低溫時,秧棚表現不良的品系;淘汰插秧移栽后延后返青的“大緩苗”品系;剔除晚生、分蘗多的品系,選擇成穗率較高的品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