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保,關洪敏,潘震震,邢廣生,田澍遼*
(1.鄭州市動物園,鄭州 450008;2.鄭州城建職業(yè)學院,鄭州 451200)
東非黑白疣猴(Colobusguereza)屬于靈長目猴科疣猴屬動物。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赤道幾內亞、加蓬的熱帶和亞熱帶叢林中。主要以樹葉為食,也吃野果和谷物。東非黑白疣猴體態(tài)輕盈、四肢纖長,雄性體長54.3~69.9 cm,雌性體長52.1~67.3 cm,雄性體重9.3~13.5 kg,雌性體重7.8~9.2 kg。毛色黑白相間,臉頰、下頜以及額頭分布一圈白色毛發(fā),身體兩側密布白色長毛,從肩膀向下延伸到整個背部,尾尖白色長毛呈毛筆狀。拇指已退化成一個小疣,故稱疣猴。 由于毛皮漂亮,遭到人類捕殺,種群數量受到嚴重威脅,非洲各國已把該物種列為珍貴保護動物。
目前國內展示東非黑白疣猴的動物園數量逐漸增加,但關于其人工育幼方面的資料不多。筆者通過對鄭州市動物園一例東非黑白疣猴人工育幼過程的總結分析,以期為加強東非黑白疣猴的保育管理提供借鑒。
幼年東非黑白疣猴,出生時體重570 g,因母猴體質虛弱,自然娩出后出現棄崽行為,故將其與母猴隔離,進行人工飼養(yǎng)。
育幼箱;奶粉(某品牌0~6月齡嬰幼兒奶粉,成分及含量見表1)、新鮮榆樹嫩葉、女貞葉、窩窩頭(成分為玉米40%,小麥26%,黃豆10%,麩皮10%,大米5%,綠豆5%,高粱2%,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2%)、葡萄、蘋果、橘子、香蕉、小米粉。
表1 奶粉配料
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媽咪愛,規(guī)格為1 g/袋),購自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多維元素片(21金維他,成分及含量見表2),購自杭州民生健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干酵母片(0.2 g/片),購自廣東五洲藥業(yè)有限公司。
表2 每片多維元素片的成分及含量
由于幼仔出生時天氣寒冷,初期育幼箱溫度設定為30 ℃,7日齡時調整為29 ℃,120日齡時溫度調整為28 ℃,以后每半個月下調1~2 ℃,至25 ℃保持恒定,相對濕度為48%~60%。每天清理育幼箱,及時更換墊料,每周對育幼箱進行一次消毒,保持箱內環(huán)境衛(wèi)生。
奶粉的飼喂:投喂前將奶瓶等用具煮沸消毒5 min,再將40 ℃的溫水加入奶瓶,按照1∶6~1∶7(奶粉與水重量比例)的比例配制。初期幼猴體格小,不適應人工喂養(yǎng),可以選取規(guī)格為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奶液進行喂哺。每日喂奶總量按體重的2%~3%(干物質)計算[1],分6~8次飼喂,初期飼喂次數較多,隨著日齡增加,食物結構改變,逐漸減少飼喂次數。1~14日齡每日飼喂8次。15~56日齡每日飼喂6次。將多維元素片碾碎,每3 d奶液中添加一次,每次30 mg。57~154日齡每日飼喂5次,多維元素片使用量增加到每次80 mg。155~182日齡每日飼喂4次,并逐漸減少喂奶量至停止喂奶。見表3。
表3 東非黑白疣猴幼崽飼喂情況
樹葉和水果的飼喂:90日齡,每天09:00和17:00選取1~2 g干凈新鮮的榆樹葉碾碎,用勺子涂抹到幼猴口中刺激其采食。100日齡,將窩窩頭和榆樹葉稱重后碾碎,按1∶3比例混合,同時將葡萄和橘子去皮,蘋果去皮,切成小塊足量供應,自由采食。投喂2 h后將去皮的葡萄挑選出來丟棄,防止食物腐敗。120日齡,新鮮榆樹嫩葉、女貞葉、窩窩頭、葡萄、蘋果、橘子足量供應,自由采食。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前清理剩余的食物,盛放食物器具進行清洗、消毒。
30日齡時出現稀便,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0.1 g與奶液混合飼喂,每日2次,連續(xù)使用3 d,糞便性狀有所改善。69日齡時出現嘔吐,將小米粉熬制成小米湯少量投喂進行調理,很快恢復健康[1]。當完全采食樹葉和水果后,幼猴偶爾也出現排軟便或稀便,可以將干酵母片0.4 g碾碎,均勻灑在幼猴喜歡吃的水果上,任其自由采食。每日2次,糞便成型后停止使用。
東非黑白疣猴幼猴喂奶量逐漸增加,由1日齡時的32 mL逐漸增加到120日齡時的200 mL。但偶爾會出現采食量突然銳減或不愿采食的情況。因此喂奶總量呈現一定的波動性。隨著年齡增長和自主采食習慣的形成,喂奶次數由每日8次逐漸降少到每日4次,喂奶量也降到100 mL并逐漸停止投喂人工乳,改為自由采食新鮮榆樹葉、女貞葉、蘋果、葡萄、窩窩頭等飼料[2-3]。
每30 d對幼猴進行一次稱重。東非黑白疣猴幼猴出生時體重570 g,60日齡時為840 g,120日齡時達到1 110 g,180日齡時為1 461 g。其中60~90日齡體重增長幅度較慢,90~120日齡增重幅度較快,見圖1。3日齡時排出顆粒狀黃色糞便,7日齡時糞便呈黃色、黏稠、糊狀。之后糞便顏色緩慢加深,90日齡時呈棕色,即隨著自主采食樹葉等食物,糞便相應發(fā)生變化,糞便形態(tài)變成顆粒狀。
圖1 人工育幼東非黑白疣猴體重增長曲線
東非黑白疣猴剛出生時全身為銀白色,耳朵、眼周、嘴唇、四肢末端稍偏黑。14日齡時,黑色區(qū)域開始逐漸加深,面積擴大。至90日齡時身體腹側以及四肢末端毛發(fā)完全變成黑色。120日齡時前肢、胸腹部、后肢內側已全被黑色毛發(fā)覆蓋,頭頂黑色毛發(fā)明顯變長,接近成年體色(見圖2)。
圖2 不同日齡東非黑白疣猴毛色變化
提供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是動物育幼成功的關鍵。在東非黑白疣猴育幼的過程中,保持濕度在48%~60%,溫度初期控制在30 ℃,隨著體格發(fā)育完善,適應能力增強,再降至25 ℃。奶粉營養(yǎng)成分較為全面,哺喂幼猴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但身體增重緩慢。疣猴屬于靈長目,與人類親緣關系相對較近,結合相關報道和實踐經驗,用人用奶粉育幼是可行的,但由于不同物種對營養(yǎng)成分的需求不同,導致給幼齡動物人用奶粉營養(yǎng)成分配比未必達到最優(yōu)[4]。為了防止營養(yǎng)不均衡,可以每隔3~7 d適量添加多維元素片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關于幼齡疣猴營養(yǎng)需求尚缺乏翔實數據和報道,有待進一步研究。
成年疣猴以采食樹葉為主,因此隨著幼猴日齡增加,要減少奶粉的使用量,逐漸過渡到飼喂新鮮綠葉以及其他蔬果為主,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以適應其特有的消化系統(tǒng)[5]。150日齡時,每天選取天氣晴朗、溫度適宜時段外放1 h,并逐漸增加外放時間,使疣猴能接受到陽光照射并適應外部環(huán)境[6]。
育幼期間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道疾病[1]。但未必都是病原菌感染導致。在本次育幼初期,幼猴糞便多不成型,呈棕黃色糊狀。60日齡時還出現過一次嘔吐,這可能是導致60~90日齡體重增長幅度較慢的原因。但糞便和嘔吐物均未見有黏液、血絲和特殊氣味等異常情況。幼猴雖偶爾出現食欲突然降低狀況,體重卻未見下降,精神狀態(tài)良好,活動量未見減少狀況。對幼猴危害最大的是病原菌感染導致的腹瀉,因此要做好飼喂器具、育幼箱等的衛(wèi)生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