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楊武杰 ,韓 宇 ,安悅言 ,郝 季 ,張 強 ,鞠成國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遼寧 大連 6600;.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檢驗學院,遼寧 沈陽 0874)
益黃散出自宋代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又名補脾散,為補脾經典方劑。該方由陳皮、青皮、炮訶子、炙甘草、丁香組成,用于治療小兒脾胃虛弱、脾疳、腹大、身瘦[1]。方中陳皮用量獨大,為君藥,性溫,味辛、苦,專入脾胃,行氣健脾;青皮性溫,味苦,為臣藥,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之效;訶子性溫,味酸、澀,為臣藥,炮制后澀腸止瀉效果更佳;炙甘草性平,味甘,為佐藥,補脾和胃,調和諸藥;丁香性溫,味辛,為使藥,入胃,溫中散寒降逆;諸藥合用,共奏健運脾氣、行氣化濕之功[2]。該方在現(xiàn)代臨床多用于治療小兒厭食癥及脾虛泄瀉,用法以湯劑為主,但以上5 味藥材水煎液苦澀味重,兒童服用依從性差,因此將其開發(fā)成適合兒童使用的現(xiàn)代劑型尤為重要。文獻研究表明,方中各味藥材所含化學成分(如橙皮苷、訶子酸、甘草酸、丁香酚)等均具有良好的醇溶性[3—6],加上本課題組前期預實驗結果表明,方中各化學成分的水提取率較低。因此,為了充分提取該方中有效成分,本研究擬對該方醇提工藝進行優(yōu)化研究。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種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tǒng)的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其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成多個因素,再對多個因素進行兩兩比較,最終確定各因素的權重大小[7]。反向傳播神經網(wǎng)絡(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簡稱BP 神經網(wǎng)絡)是按誤差逆?zhèn)鞑ニ惴ㄓ柧毜亩鄬忧梆伨W(wǎng)絡,通過梯度下降法的思想,使網(wǎng)絡預期值與實際值均方誤差最小,已在中藥提取工藝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8]。但BP神經網(wǎng)絡存在收斂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缺點[9]。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結合了進化論和遺傳學機理的全局尋優(yōu)算法[10],能對BP神經網(wǎng)絡的初始權重和閾值進行優(yōu)化,提高其收斂速度,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11]。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本研究擬采用正交實驗設計,利用AHP確定各指標權重并計算綜合評分,再對正交實驗結果和GA-BP神經網(wǎng)絡預測結果進行驗證,確定益黃散最佳醇提工藝參數(shù),為新劑型開發(fā)提供實驗依據(jù)。
本研究所用主要儀器有LC-16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儀器(蘇州)有限公司]、FA1004B 型萬分之一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METTLER AE240型十萬分之一天平(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U301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日本Hitachi公司)。
陳皮(批號2209007,產地四川)、青皮(批號2210002,產地江西)、訶子(批號2208002,產地廣西)、炙甘草(批號2208005,產地內蒙古)、丁香(批號2209001,產地廣西)均購自安國市聚藥堂藥業(yè)有限公司,經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宋慧鵬副教授鑒定分別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的干燥成熟果皮和未成熟果實的果皮、使君子科植物訶子TerminaliachebulaRetz.的干燥成熟果實、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和根莖的炮制加工品、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
對照品橙皮苷(批號MUST-16041806)、沒食子酸(批號MUST-13040103)、甘草苷(批號MUST-16032801)、甘草酸單銨鹽(批號MUST-16032110)、丁香酚(批號MUST-16040204)均購自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均大于98%;對照品川陳皮素(批號PCS-220412)、橘皮素(批號PCS-220402)均購自成都植標化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純度均大于98%;對照品訶黎勒酸(批號PRF8112302)、訶子酸(批號PRF8071201)均購自成都普瑞法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純度均大于98%;乙腈、甲醇、甲酸均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
按處方配比稱取陳皮40 g、青皮20 g、炮訶子(取凈訶子置鍋內,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砸去果核,留取果肉,即得)20 g、炙甘草20 g、丁香8 g,共同置于粉碎機中粉碎,得處方樣品。取處方樣品加入一定量乙醇溶液,加熱回流提取,4 層200 目絹布過濾,濾液經減壓濃縮和60 ℃真空干燥,即得益黃散干浸膏。精密稱定干浸膏質量,計算干浸膏得率。
2.2.1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各對照品適量,加甲醇配制成含橙皮苷1 820.0 μg/mL、川陳皮素220.0 μg/mL、橘皮素180.0 μg/mL、沒食子酸860.0 μg/mL、訶黎勒酸1 220.0 μg/mL、訶子酸1 540.0 μg/mL、甘草苷820.0 μg/mL、甘草酸870.0 μg/mL、丁香酚340.0 μg/mL的混合對照品溶液。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2.1”項下所得干浸膏0.3 g,精密稱定,置于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40%甲醇10 mL,超聲(功率240 W,頻率40 kHz)5 min 使完全溶解,經0.45 μm 微孔濾膜過濾,即得。
2.2.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分別稱取缺陳皮和青皮、缺炮訶子、缺炙甘草、缺丁香的益黃散處方,按“2.1”項下方法制備干浸膏,再按“2.2.2”項下方法制備各陰性對照溶液。
2.2.4 色譜條件、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及色譜峰的歸屬
色譜柱為菲羅門Titank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動相A為乙腈,流動相B為0.1%甲酸-5%甲醇溶液,梯度洗脫(0~8 min,5%A→6%A;8~12 min,6%A→12%A;12~30 min,12%A→17%A;30~58 min,17%A;58~68 min,17%A→30%A;68~80 min,30%A→50%A;80~90 min,50%A→60%A;90~95 min,60%A→80%A);流速為1 mL/min;柱溫為30 ℃;進樣量為20 μL;檢測波長分別為283 nm(0~80 min)、250 nm(80~82 min)、283 nm(82~86 min)、330 nm(86~95 min)。取“2.2.1”“2.2.2”“2.2.3”項下各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色譜圖見圖1。結果顯示,該色譜條件下各成分色譜峰的分離度均大于1.5,理論板數(shù)均大于5 000。其中色譜峰5(橙皮苷)、8(川陳皮素)、9(橘皮素)來源于陳皮與青皮,色譜峰1(沒食子酸)、2(訶黎勒酸)、4(訶子酸)來源于炮訶子,色譜峰3(甘草苷)、6(甘草酸)來源于炙甘草,色譜峰7(丁香酚)來源于丁香。
圖1 混合對照品和各缺味陰性樣品的HPLC圖
2.2.5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2.2.1”項下混合對照品溶液,用甲醇依次稀釋2、4、8、16、32、64、128倍,然后按“2.2.4”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檢測,記錄各成分色譜峰峰面積,以各成分的質量濃度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繪制標準曲線。所得線性回歸方程和線性范圍如下:橙皮苷Y=12 559X-225.4(r=0.999 9),線性范圍為56.9~1 820.0μg/mL;川陳皮素Y=27 193X+200.65(r=0.999 9),線性范圍為6.9~220.0 μg/mL;橘皮素Y=32 786X+151.4(r=0.999 6),線性范圍為5.6~180.0 μg/mL;沒食子酸Y=24 286X+85.7(r=0.999 7),線性范圍為26.9~860.0μg/mL;訶黎勒酸Y=9 485.2X+14.8(r=0.999 9),線性范圍為38.1~1 220.0 μg/mL;訶子酸Y=11 410X+90.1(r=0.999 8),線性范圍為48.1~1 540.0 μg/mL;甘草苷Y=10 113X+78.8(r=0.999 9),線性范圍為25.6~820.0μg/mL;甘草酸Y=4 710.4X+46.6(r=0.999 8),線性范圍為27.2~870.0 μg/mL;丁香酚Y=3 367.1X-33.8(r=0.999 7),線性范圍為10.6~340.0 μg/mL。結果表明,各成分在其進樣質量濃度范圍內均呈現(xiàn)良好的線性關系。
2.2.6 精密度試驗
取“2.2.2”項下供試品溶液,按“2.2.4”項下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6次進行檢測,測得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沒食子酸、訶黎勒酸、訶子酸、甘草苷、甘草酸、丁香酚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42%、0.63%、0.24%、1.12%、0.44%、0.39%、1.27%、0.82%、1.24%(n=6),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7 穩(wěn)定性試驗
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并于制備后0、2、4、8、12、24 h 按“2.2.4”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檢測,測得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沒食子酸、訶黎勒酸、訶子酸、甘草苷、甘草酸、丁香酚峰面積的RSD 分別為0.53%、0.76%、0.71%、0.48%、1.05%、0.78%、1.26%、0.92%、0.74%(n=6),表明該供試品溶液在室溫放置24 h內穩(wěn)定性良好。
2.2.8 重復性試驗
按“2.1”項下方法平行制備6 份益黃散干浸膏,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再按“2.2.4”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檢測,記錄色譜峰峰面積,代入“2.2.5”項下線性回歸方程計算各成分含量。結果顯示,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沒食子酸、訶黎勒酸、訶子酸、甘草苷、甘草酸、丁香酚的平均含量分別為4.44、0.33、0.17、1.33、8.54、10.29、1.41、1.47、1.69 mg/g,RSD 分別為0.36%、0.75%、0.52%、0.95%、1.06%、1.25%、0.78%、0.52%、0.93%(n=6),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2.9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2.1”項下已知待測成分含量的處方樣品6份,每份2 g,分別按1∶1的比例精密加入各對照品,按“2.1”項下方法制備益黃散干浸膏,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2.4”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檢測,記錄峰面積并計算加樣回收率。結果顯示,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沒食子酸、訶黎勒酸、訶子酸、甘草苷、甘草酸、丁香酚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8.16%、99.32%、101.47%、99.02%、97.25%、98.72%、101.24%、98.29%、99.22%,RSD分別為0.78%、1.32%、0.83%、0.68%、1.41%、0.87%、0.74%、1.06%、0.93%(n=6),表明該方法準確度較好。
2.3.1 AHP判斷矩陣的建立
采用SPSSPRO 在線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https://www.spsspro.com)進行分析。根據(jù)“君臣佐使”原則、主要活性成分的藥效作用及含量,設置各指標的重要程度依次為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沒食子酸=訶黎勒酸=訶子酸>甘草苷=甘草酸>丁香酚≈干浸膏得率,再利用AHP 一致矩陣法,將各項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構建AHP指標成對比較的判斷優(yōu)先矩陣,詳見表1。
表1 AHP指標成對比較的判斷優(yōu)先矩陣
2.3.2 計算各指標權重系數(shù)
根據(jù)“2.3.1”項下所得的AHP 指標成對比較的判斷優(yōu)先矩陣,采用和積法計算各指標權重系數(shù),得到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沒食子酸、訶黎勒酸、訶子酸、甘草苷、甘草酸、丁香酚、干浸膏得率的權重系數(shù)(W1~W10)依次為20.631%、11.741%、11.741%、11.741%、11.741%、11.741%、6.449%、6.449%、3.884%、3.884%。
2.3.3 一致性檢驗
對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所得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CI)為0.005,一致性比例(consistency ratio,CR)為0.004,均小于0.1,表明該矩陣具有一致性[7]。
2.3.4 綜合評分計算
根據(jù)“2.3.2”項下所得權重系數(shù),按公式(1)計算單因素考察和正交實驗所得供試品的綜合評分。式中Y1~Y9依次為供試品中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沒食子酸、訶黎勒酸、訶子酸、甘草苷、甘草酸、丁香酚的含量,Y10為干浸膏得率,Y1MAX~Y9MAX依次為同一實驗的供試品中上述成分含量的最大值,Y10為同一實驗的供試品干浸膏得率的最大值。
2.4.1 因素與水平的確定
本研究前期以乙醇體積分數(shù)、液料比、提取時間、提取次數(shù)為考察因素,以綜合評分為考察指標進行了單因素考察,并根據(jù)單因素考察結果確定了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50%~70%、液料比為10∶1~14∶1(mL/g)、提取時間為60~120 min、提取次數(shù)為2次。
2.4.2 正交實驗設計
按“2.1”項下方法放大制備處方樣品,取該處方樣品9 份,每份10 g,用于正交實驗。根據(jù)單因素考察結果,以乙醇體積分數(shù)(A)、料液比(B)、提取時間(C)為考察因素,以綜合評分為考察指標,設計3 因素3 水平的L9(34)正交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2。按“2.1”項下方法制得益黃散干浸膏,測定干浸膏得率,每個序號平行3次實驗;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2.4”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檢測并代入線性回歸方程計算各成分含量,取平均值,計算綜合評分。
表2 正交實驗優(yōu)化益黃散醇提取工藝的因素與水平
2.4.3 正交實驗結果及分析
正交實驗安排與結果見表3,由直觀分析結果可知,各因素對綜合評分的影響作用強弱依次為B>A>C,各因素不同水平對綜合評分的影響作用強弱依次為A2>A3>A1、B3>B1>B2、C2>C3>C1。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由結果可知,B因素對綜合評分有顯著影響(P<0.05),A、C因素對綜合評分無顯著影響(P>0.05)。因此,確定正交實驗所得益黃散最佳醇提工藝為A2B3C2,即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60%、液料比為14∶1(mL/g)、提取時間為90 min、提取2次。
表3 正交實驗安排與結果(n=3)
表4 方差分析結果
2.5.1 GA-BP神經網(wǎng)絡建模
利用MATLAB R2021b 軟件構建3 層結構的BP 神經網(wǎng)絡,輸入層神經元個數(shù)設置為3,分別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A)、液料比(B)、提取時間(C);輸出層神經元個數(shù)設置為1,即綜合評分;通過查閱文獻和試錯法確定隱藏神經元個數(shù)為5。以9 組正交實驗數(shù)據(jù)為訓練樣本進行GA-BP 神經網(wǎng)絡建模,選擇tansig 函數(shù)作為隱含層傳遞函數(shù),purelin函數(shù)作為輸出層傳遞函數(shù),采用GA全局搜索BP神經網(wǎng)絡的最佳初始權值和閾值,提高BP神經網(wǎng)絡收斂速度和預測精度。設置總體進化迭代次數(shù)為80、種群規(guī)模為10、交叉概率為0.4、變異概率為0.05,進行全局尋優(yōu),確定BP 神經網(wǎng)絡最佳初始權值和閾值。設定網(wǎng)絡訓練參數(shù)值,最大訓練次數(shù)為 5 000 000次,訓練精度為0.001,學習率為0.5;采用sim仿真函數(shù)進行仿真輸出網(wǎng)絡預測,最終對構建好的GA-BP神經網(wǎng)絡模型進行驗證。驗證結果顯示,所構建的GA-BP神經網(wǎng)絡的均方誤差為0.000 12,預測值與真實值之間的相對誤差為0.82%,表明訓練后的GA-BP神經網(wǎng)絡預測性能良好。
2.5.2 益黃散最佳提取工藝預測
設置醇提工藝參數(shù)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50%~70%(步長為5)、液料比10:1~14∶1(步長為1)、提取時間為60~120 min(步長為10),將各因素進行排列組合,共排列出150種組合。在訓練好的GA-BP神經網(wǎng)絡基礎上,輸入排列出的150 種醇提工藝參數(shù)進行預測。預測結果顯示,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65%、液料比為14∶1(mL/g)、提取時間為60 min時綜合評分最高,為84.45分,因此確定以上參數(shù)為最佳預測醇提工藝參數(shù)。
分別對正交實驗以及正交實驗結合AHP 和GA-BP神經網(wǎng)絡預測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藝進行驗證。按“2.1”項下方法平行制備3份益黃散干浸膏,測定干浸膏得率;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測定各成分含量,計算綜合評分,驗證實驗結果見表5。結果顯示,GA-BP神經網(wǎng)絡預測的益黃散最佳醇提工藝綜合評分較高,因此確定益黃散最佳醇提工藝參數(shù):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65%,液料比為14∶1(mL/g),提取時間為60 min,提取2次。
表5 驗證實驗結果(n=3)
文獻研究表明,陳皮中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是其發(fā)揮燥濕健脾的主要活性成分,常作為陳皮的質量標志物[12—13]。青皮、陳皮植物來源相同,采收時間不同,兩者化學成分相近但含量有所差異[14]。研究表明,陳皮與青皮中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含量的明顯差異可用于解釋兩者功效的差異[15],故筆者推測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同樣可作為青皮的質量標志物。趙鹿等[16]通過對訶子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等進行分析,推測沒食子酸、訶黎勒酸、訶子酸可作為訶子及其炮制品的質量標志物。孫媛等[17]結合指紋圖譜及網(wǎng)絡藥理學研究,推測甘草苷、甘草酸可作為甘草及其炮制品的質量標志物。丁香中的丁香酚是丁香揮發(fā)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占70%以上[18],可作為丁香的質量標志物。本研究以各藥味的質量標志物為指標優(yōu)化益黃散醇提工藝,有利于保證復方藥效的發(fā)揮。另外,由于質量標志物與藥味的功效具有極高的相關性,以質量標志物為指標進行提取工藝優(yōu)化,所得提取物可代表該藥味的主要藥效成分群,亦可代表該藥味所發(fā)揮的功效。因此,可根據(jù)藥味在復方中“君臣佐使”的地位進行對應指標成分的權重設置。
正交實驗因其高效率、快速、經濟等優(yōu)點,已在中藥提取工藝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這種優(yōu)化方式所得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基于正交實驗結果所搭建的GABP 神經網(wǎng)絡能對任意提取工藝參數(shù)進行預測,可得到最佳預測提取工藝參數(shù)。本研究對正交實驗所得最佳工藝參數(shù)與GA-BP 神經網(wǎng)絡預測所得最佳工藝參數(shù)進行比較驗證,結果表明預測所得工藝的綜合評分高于正交實驗工藝,證明了GA-BP 神經網(wǎng)絡預測結果的可靠性。
綜上,采用正交實驗結合GA-BP神經網(wǎng)絡的尋優(yōu)方法較傳統(tǒng)的正交實驗尋優(yōu)方法效果更佳,其優(yōu)選出的益黃散最佳醇提工藝[乙醇體積分數(shù)65%、液料比14∶1(mL/g)、提取時間60 min、提取2次]穩(wěn)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