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棟
沿東(鎮(zhèn))濟(源)公路進入絳縣南眺,可以看到一座氣勢磅礴的古代宮殿佇立在東灌底村。這座古代宮殿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云宮玉皇殿。
景云宮始建于唐代,原先規(guī)模宏大,如今僅存主殿玉皇殿,其余建筑均已不存。
清乾隆《聞喜縣志·古跡寺觀卷》中記載:“景云宮在城東灌底村,唐貞觀年間建,明嘉靖道人燕全盛募修,邑人王宗舜記?!?997年的《絳縣志·古建筑篇》中記載:“景云宮,位于東灌底村。據(jù)聞喜舊志載,始建于唐貞觀八年,自南向北原建有山門、戲臺、獻臺、三清殿、玉皇殿、鐘鼓樓、三文殿、四圣殿、三武殿、四帥殿、道院、廊廡等,現(xiàn)僅存玉皇殿一座?!本霸茖m在歷代均有修葺、擴建,到清乾隆年間已形成了殿宇嵯峨、規(guī)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成為了當?shù)氐牡澜讨行摹?p>
當?shù)亻L者稱:民國時期,景云宮氣勢恢宏,占地數(shù)十畝,坐北面南,為四進院落。宮門是一座高三層的宮殿式樓閣,名曰渾元樓,俗稱三節(jié)樓。此樓下層面闊五間,通體由青磚砌就。底部開有三個門洞,中間是個大門洞,旁邊兩個較小,分別代表著天、地、人三界。門洞之上嵌著一塊石匾額,上書“景云宮”三個陽刻草體大字。一層樓體的兩側(cè)有攢尖頂鐘鼓樓,左為鐘樓,右為鼓樓。無論刮風下雨,清越渾厚的鐘鼓聲總是在清晨和傍晚響起。第二層樓體分為三間,為守宮人住處。第三層建有一間攢尖頂亭閣,內(nèi)立神像一尊。
穿過渾元樓,便進入了景云宮的一進院。這是一個青磚鋪地的場院,場院北面建有一座戲樓,正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甬道。
穿過戲樓底部的門洞,就進入了二進院。二進院內(nèi),正南建有戲樓。戲樓坐南面北,面闊三間,廡殿頂,前臉明柱、檁、枋施以彩繪。院子北面矗立著一座獻殿。
穿過獻殿,就進入了三進院。該院東西兩側(cè)各建有十多間廊廡。院北面是三清殿,此殿面闊五間,歇山頂,角檐高挑,雄偉壯觀。殿內(nèi)神壇上供奉著玉皇大帝的塑像。
四進院是景云宮的核心部分。院正北是宮觀中最神圣的玉皇殿,殿內(nèi)神龕中供奉著元始天尊像。玉皇殿東西兩側(cè)建有供奉三文、四圣、三武、四帥塑像的配殿。殿內(nèi)塑像栩栩如生,墻上壁畫色彩鮮艷、活靈活現(xiàn)。玉皇殿內(nèi)還有保存完整的唐碑一通,碑文720個字,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
20世紀50年代,當?shù)卣丫霸茖m開辟為學校。當?shù)亓呤畾q的老人大多在景云宮讀過書。可惜的是,20世紀70年代,景云宮內(nèi)留存下來的建筑大多數(shù)被拆毀,現(xiàn)僅剩元代遺構(gòu)玉皇殿一座。
1983年春夏之交,絳縣博物館邀請古建專家來絳縣考察文物時,發(fā)現(xiàn)十多名農(nóng)民正在拆除景云宮玉皇殿,在場的領導和專家趕忙制止。不久后,景云宮玉皇殿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山西省政府又撥專款對景云宮進行了落架重修。2006年,景云宮玉皇殿被國務院核定并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絳縣景云宮玉皇殿保護修繕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