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題
我們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往往會有自己的感想。有時一些人物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話》中的小人魚;有時一些場景會讓你深受觸動,如《祖父的園子》中“我”跟著祖父學種菜的溫馨畫面;有時文字中蘊含的道理會讓你深受啟發(fā),如《鐵杵成針》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感想寫下來,就是讀后感。
選擇讀過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寫一篇讀后感,可先簡單介紹一下文章或書的內容,重點介紹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選擇一兩處你感觸最深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感想,感情要真實、具體。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個別語句。
題目可以是“讀《×××》有感”或“《×××》讀后感”,也可以將其作為副標題,自擬主標題。寫完讀一讀,看有沒有把自己的感想表達清楚,再和同學交流。
導" 寫
一、理解作品,提煉主題
讀后感的寫作首先要建立在深入理解讀物的基礎之上。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認真研究作品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讀后,可以試著用一兩句話概括主要內容,并提煉出主題。這樣在寫作時就能緊扣主題,避免偏離中心。以文題為例,可以嘗試用一兩句話概括作品的主要內容,例如,“《西游記》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jīng)艱險,戰(zhàn)勝妖魔,最終取得真經(jīng)的傳奇經(jīng)歷?!倍谔釤捴黝}思想時,可以把重點放在“團結”這一主題上。唐僧師徒四人雖然性格迥異,但他們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攜手并進,共同面對,這種團結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在寫作讀后感時,就可以緊扣“團結”這一主題,結合書中的具體情節(jié)談感想。
二、梳理感受,明確觀點
讀后感的核心在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在閱讀過程中,可能產生情感共鳴和思考,這些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要認真思考,并注意標記或記錄讓自己感動、受到啟發(fā)或產生疑問的片段。讀后,再回顧這些標記,思考為什么這些內容會引起自己的這些感受。在寫作前,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感受,明確觀點——這個觀點應該是文章的靈魂,也就是整篇文章的表達重心,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表達。同時,注意觀點要鮮明,確保文章的論點清晰、一致。
三、結合實際,展開聯(lián)想
讀后感的寫作不僅要表達對相關讀物的理解和感受,還要結合生活實際,展開聯(lián)想,讓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和有說服力。寫作時,可以把作品中的人物、情節(jié)等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思考它們對自己的影響??梢詫懽约河∠笞钌畹囊粌杉?,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支持或反駁書中的觀點。舉例要真實,并能有效地證明自己的觀點。如以參加拔河比賽的經(jīng)歷思考作品的情節(jié)或人物對自己的啟示和影響,探討作品的主題或觀點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體現(xiàn),或者如何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樣寫出的讀后感就會更加生動、具體。
四、語言生動,條理清晰
在寫讀后感時,要注重運用生動的語言和恰當?shù)男揶o,如比喻、擬人等,以讓語言更加生動形象,為文章內容增添色彩。例如,在總結《西游記》中的團結精神時,可以這樣寫:“唐僧師徒四人,就像一株四葉草的四個葉片,雖然各自獨立,但緊緊相連,共同助力整個團隊的成長。在面對困難時,他們如同四葉草在風雨中搖曳,卻始終緊緊相依,不離不棄。”這樣的比喻,不僅讓師徒四人團結的形象更加鮮明,也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同時,條理清晰也是寫作讀后感不可或缺的要求。寫作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讓讀者跟隨我們的思路,理解我們的感受。例如,可以先從對作品的整體感受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對某一主題或情節(jié)的思考,最后總結自己的觀點或獲得的啟示。
五、結尾總結,升華主題
讀后感的結尾是對全文的總結和升華,可以回顧作品的主要內容和自己的感受,然后進一步提煉出主題,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悟。在結尾部分,也可以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使文章內容更具啟發(fā)性和感染力。
寫作完成后,可以請老師或家長指導,以便更好地完成讀后感的寫作任務。在實際寫作過程中,還要不斷積累經(jīng)驗和提高寫作能力。可以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作品,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也可以嘗試多寫多練,在實踐中不斷提升作文水平。
原" 文
什么是真正的團結
——讀《西游記》有感
“白龍馬蹄兒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這首歌我再熟悉不過了,沒錯,這就是動畫片《西游記》的主題曲,而這本名著我也是百讀不厭。
明代吳承恩寫的《西游記》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最終到達西天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記》里的人物形象鮮明。唐僧心地善良,但是難分善惡;豬八戒好吃懶做,但是對師父忠心耿耿;沙和尚擔著重物,如同一只(牛的數(shù)量應該用“頭”,所以“一只”應該改為“一頭”)辛苦的老黃牛。我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他三打白骨精后師父誤會,被趕回花果山,以為再也不回去取經(jīng)(用“回不去”比較通順)了??墒撬缼煾赣须y了,還是回到了師父身邊。不就是團結精神嗎?只要團結,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看完這本名著我就想到了自己。以前我總是自以為是,以為只要我一個人就能克服所有困難。遇到真正的困難時,我才明白:什么是團結。那是一次拔河比賽,剛開始我們每個人都信心滿滿,覺得自己能以一敵十,但隨著比賽的進行,我們越來越落后了。此時不知道誰喊了一聲:“一、二,拉!一、二,拉!”于是大家團結一心,勁往一處使。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站起來,手被拉得通紅通紅,就算如此,我們也沒有放棄,用盡吃奶的力氣,臉像一個個大紅蘋果,從開始被牽制著一點兒都拔不動,到后面就(“就”應改為“已經(jīng)”)拉動了一截,我們離勝利只有一步了。我們咬緊牙關,用力向后退(“退”改成“拉”,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最終勝利了。我們高興得跳了起來。這次比賽讓我深刻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團結,什么是“人心齊,泰山移”。所以,不管(加上“遇到”比較通順)什么困難,只要團隊同心協(xié)力,就能克服。
此時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灑滿大地,我不禁又翻開《西游記》,嘴里哼著:“白龍馬蹄兒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
升格指導
文章圍繞“團結”二字展開,結構清晰,從對《西游記》的概述到對個人經(jīng)歷的聯(lián)想,再到對團結精神的理解,情節(jié)連貫。這篇讀后感對《西游記》的解讀十分到位,不僅準確捕捉了原著中人物性格的特點,還通過自身經(jīng)歷,對“團結”這一主題進行了生動的闡釋。文章有幾個亮點:首先,開頭引用動畫片《西游記》的主題曲歌詞,立刻把讀者帶入熟悉的情境中。這是一種有效的情感導入方式。接著,簡要介紹了《西游記》的故事梗概,為后續(xù)的分析和解讀做了鋪墊。文章在分析人物性格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描寫,如“唐僧心地善良,但是難分善惡;豬八戒好吃懶做,但是對師父忠心耿耿;沙和尚擔著重物,如同一頭辛苦的老黃?!?。這樣的描寫不僅讓讀者對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展現(xiàn)了小作者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再者,文章通過小作者的自身經(jīng)歷——一次拔河比賽,把“團結”這一主題具象化了。比賽過程中的起承轉合、情感變化都被作者細致地描繪出來,使得讀者感同身受,對“團結”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語法、標點符號等方面來看,這篇文章沒有明顯的錯誤,表達流暢,但在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上,仍有提升空間。對《西游記》的概述部分,雖然簡要介紹了人物和情節(jié),但可以嘗試加入更多對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細節(jié)的描寫,以使內容更加豐富、生動。例如,可以具體描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節(jié),以及他后來被師父誤會,被趕回花果山,卻又在師父有難時挺身而出的故事。這樣能夠充分展現(xiàn)孫悟空的性格和團結精神。其次,在講述個人經(jīng)歷——拔河比賽時,可以進一步細化比賽的過程和感受。例如,可以講述比賽開始時大家的信心滿滿,到逐漸落后時的焦慮和無助,再到大家團結一心、克服困難的過程,以及最終勝利時的喜悅和激動。這樣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在語言表達上,可以注意使用更加生動、具體的詞匯和句子,以便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讀性。例如,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人物和場景,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在結尾部分,也可以對團結的精神進行升華和總結,強調其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梢月?lián)系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談談如何在未來更好地踐行團結精神。
升格文
什么是真正的團結
——讀《西游記》有感
“白龍馬蹄兒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這首歌,我早已耳熟能詳。每當旋律響起,我總會想起那部陪伴我成長的經(jīng)典之作——《西游記》。明代吳承恩筆下的這部作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除魔,最終抵達西天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的傳奇故事。
《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各異。唐僧慈悲為懷,但有時卻難辨是非;豬八戒貪吃懶惰,卻對師父忠心耿耿;沙和尚任勞任怨,默默付出,如同一頭辛勤耕耘的老黃牛。而最讓我最為感動的,莫過于孫悟空,他三打白骨精后,被師父誤會,憤然離去,卻又在得知師父有難時,義無反顧地返回營救。這種不計前嫌、以大局為重的精神,不正是團結精神的最好詮釋嗎?它告訴我們,只要團結一心,任何困難都可以被克服。
讀完《西游記》,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記得有一次拔河比賽,我們剛開始時信心滿滿,以為一定可以戰(zhàn)勝對手。但隨著比賽的進行,我們漸漸落后。就在此時,一聲響亮的口號響起:“一、二,拉!一、二,拉!”這口號,如同集合令,瞬間把大家團結起來,勁往一處使。雖然我們不斷跌倒,但每次都能頑強地站起來。雙手被磨得通紅,汗水浸濕了衣衫,我們決不放棄。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贏得了比賽。那一刻,我們歡呼雀躍,深刻體會到了什么是“人心齊,泰山移”。
這次拔河比賽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團結。團結不僅僅是人數(shù)眾多,更是心靈的契合與默契。它如同一條紐帶,把我們緊緊連在一起。正如《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他們雖然性格迥異,但在取經(jīng)路上卻能相互扶持、共同進退。這種團結精神讓我深刻領悟到“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
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灑滿大地。我再次翻開《西游記》,哼唱那首熟悉的主題曲。書中的故事和現(xiàn)實中的經(jīng)歷讓我更加明白,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無論面對什么困難,都能戰(zhàn)勝它。因為真正的團結,不僅僅是共同面對困難,更是在困難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珍視團結的力量,努力與身邊的人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我相信,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牢記《西游記》中的團結精神,攜手前行,共同書寫人生的輝煌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