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方法往往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和理論的講解,忽視了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興趣需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所以,在新課程理念和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更加適合學生的方法。繪本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策略,正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和認可。繪本具有豐富多彩的圖畫和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同時,繪本中的情境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此,文章主要對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數學繪本情境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一、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意識
數學符號作為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中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但是,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主要以形象化為主,在面對抽象的數學符號學習時會產生錯誤認識,從而出現(xiàn)學習主動性不高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教師應巧妙設計數學活動。繪本作為特別的存在,由于其文字與圖畫結合的形式,為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方向。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運用數學繪本,將枯燥的數學符號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使其發(fā)現(xiàn)數學的神秘,讓數學學習之旅變得充滿樂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最好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興趣偏好,挑選既能吸引眼球又蘊含深刻數學原理的繪本。
以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的《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為例。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求面積公式。在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借助《寬寬窄窄量量看》這一繪本故事進行輔助教學。首先,教師使用多媒體將繪本故事播放給學生看。這樣直接觀看繪本故事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在繪本故事播放后,教師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教師可以利用班級這個場域,組織學生根據繪本故事進行實踐活動。如要求學生準備一張紙,測量出紙張的長度與寬度,按照數學公式求出紙張的面積,再想辦法將紙張放到講臺上,確定講臺的長與寬,再次使用求面積公式確定講臺的面積。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真實的情境中主動思考問題,認識數學符號,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最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還需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主動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故事與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意識到每一個故事背后都隱藏著數學的智慧與奧秘。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真正深入數學的本質,實現(xiàn)知識與情感的雙重收獲,避免學習思維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
二、構建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尋找有效教學的方式。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xiàn)狀分析,存在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抵觸情緒與興趣缺失問題,這不僅成為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絆腳石,也嚴重制約了小學數學繪本情境教學的效果優(yōu)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從學生成長特點出發(fā)。小學生思維方式的直觀性與具象性特點,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會感覺很難。所以,在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時,要將這一問題放在重要位置。教師可以使用數學繪本,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知識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且感興趣的情境中,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自然而然地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結合繪本故事內容,聯(lián)合學生真實生活構建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究,對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以數學教師教學的《升和毫升》為例。首先,教師要選擇合適的繪本故事,如《升和毫升》。故事內容是升和毫升是一對好朋友,在小主人嘟嘟生日這天,因為比大小而吵架。其次,根據故事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認為升和毫升誰大?你在超市購買飲品時,是否也會計算升和毫升呢?請同學們幫助升和毫升解決誰大的問題,順便看一看超市中的飲品哪個更多。”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進入自主探究中。這個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一個身材比較胖、個子比較矮和一個身材比較瘦、個子比較高的瓶子,作為自主探究的工具。最后,經過努力,學生成功確定了升和毫升的關系,即1升=1000毫升。教師將生活中常見的飲品搬到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要求學生觀看瓶子上寫的“升”和“毫升”字樣,確定哪個飲品最多、哪個飲品最少。這種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知識的應用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的探索者與發(fā)現(xiàn)者,觀察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都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再以小學數學教學的《負數的初步認識》為例。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負數,知道生活中負數的存在,為進一步學習正數與負數知識夯實基礎。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選擇《外星人來啦》這一繪本故事。故事內容是龍一因為弄壞了外星人的宇宙飛船欠下債務,經過努力還清了所有債務。故事與數學負數教學有直接關系,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閱讀后進行互動:“同學們可以簡單描述故事內容嗎?”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繼續(xù)提問:“生活中是不是也經常有這樣的情境出現(xiàn)呢?比如,收銀員在超市打工,超市的老板是不是要支付一定的金錢呢?老板和繪本故事中的龍一雖然身份不同,但不是都需要支付給對方金錢嗎?”學生思考并給出了肯定回答。這樣的師生互動成功地讓學生認識到負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隨后,數學教師繼續(xù)與學生互動?;忧埃處熛仁褂梦⒄n為學生播放生活中人們用賺取的金錢購買商品的情境,并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商品的價格是5元,消費者給收銀員10元錢,收銀員找零錢給消費者5元錢,這一過程中是否有出現(xiàn)負數?請同學們做出猜想?!睂W生猜想這一活動中出現(xiàn)了負數,被鼓勵進入探究,確定了收銀員找錢和負數有關,因為其收到10元錢后的情況和龍一相同,都是欠了消費者5元錢。對于學生的解釋,教師給予了積極肯定,夸獎學生聰明,有當數學家的天賦。數學教師積極地將生活元素融入數學繪本情境教學之中,通過構建貼近生活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與提升。
三、構建趣味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良好的情境在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教師可以借助繪本與數學的融合,應用新媒體直觀的功能構建趣味情境,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在實踐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組織學生對繪本故事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一起開展團隊比賽活動。這樣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既可以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也可以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
以數學教師教學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選擇《小黃人旅行記》這一繪本。故事通過小黃人的旅行經歷,展示了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應用,讓讀者在故事中學習數學知識。其次,在確定故事內容后,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隨機分組,要求各小組學生一起閱讀繪本,整合數學知識。這一任務中,學生需要認真瀏覽作品,探究數學概念,掌握教材知識。最后,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總結、分享與提問活動,并將活動的結果進行了公示,確定了本次團隊比賽的勝出者。對于在團隊比賽中尚未取得好成績的小組學生,數學教師鼓勵其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爭取在下一次活動中取得好成績。同時,數學教師也告訴學生,一次活動結果并不代表什么,要求其主動回憶與小伙伴學習的過程,感謝同伴陪伴自己成長與進步。通過這一教學不僅成功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打開了學生走向數學世界深處的大門,還可以為學生日后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
四、構建故事情境,開啟快樂學習之旅
繪本教學是一種寓教于樂、潤物無聲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能夠滿足小學生的興趣需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用心挑選符合其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繪本,巧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繪本的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與成長。繪本故事對學生的吸引力主要體現(xiàn)在故事上,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分析故事內容構建相關的情境,與學生一起快樂地旅行,不知不覺學習數學知識。
以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二)》為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tǒng)計表,并能對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教師需要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與制作表格、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加強對數的認識,培養(yǎng)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可先確定繪本故事,如《好奇的鱷魚王》。故事中老鼠侍衛(wèi)為了回答鱷魚王的疑問制作了多個表格,包括花園里果樹上的水果個數、牛圈里的奶牛擠出的牛奶數量、糧倉里的糧食數量以及籃子里的蛋的數量等。通過這些表格,鱷魚王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統(tǒng)計知識,最終制作出味美的食品與家人分享。這本書通過美麗的圖畫和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的世界,理解統(tǒng)計的概念,是數學啟蒙的好幫手。數學教師可以應用VR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到“鱷魚王的生活”的世界中,開啟了解鱷魚王生活的旅途。在虛擬的情境中,教師先要求學生觀察老鼠每天都在做什么,再提出問題:“為什么老鼠能夠快速回答鱷魚王的問題?它是怎么記住這些數字的呢?”學生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因為老鼠有一個表格,在鱷魚王提問時,老鼠可以通過表格確定答案?!苯處熇^續(xù)提問:“老鼠手中的表格真的有這么神奇嗎?它的表格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請同學們也制作和老鼠侍衛(wèi)一樣的表格,通過表格確定王國內有多少個工作人員、每天要給牛喂食多少次?!睂W生開始模仿老鼠侍衛(wèi)制作表格,通過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將其填寫到表格中,形成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成功掌握了“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知識,觀察能力與信息整合能力、數學分析能力等也有明顯提高。
根據繪本故事內容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時,教師還可以組織故事續(xù)寫活動。如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二)》中,教師選擇了《好奇的鱷魚王》這一繪本故事。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續(xù)集,將學習的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并進行故事排練與表演活動。這一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數學的樂趣,提升學習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讓數學課堂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光彩。
五、結語
總之,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正處于關鍵時期,其認知方式和興趣點都呈現(xiàn)出獨特的特點。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選取適合的繪本,結合數學知識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對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數學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既可以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與學習效率,也可以促進素質教學目標逐漸實現(xiàn),為學生日后更好地學習數學與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