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成 芳,秦怡菲,楊 萍,唐志娜,孔賀芳
鉑類藥物(包括順鉑、卡鉑、奧沙利鉑、奈達鉑等)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因其抗癌機制獨特、抗癌譜廣泛,成為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化療藥之一[1-2]。作為基本藥物廣泛用于宮頸癌、卵巢癌、胃癌、結直腸癌、肺癌、膀胱癌、食管癌等常見惡性腫瘤的化療。有數(shù)據顯示,我國有80%的腫瘤化療方案涉及鉑類藥物[3-4]。然而,隨著臨床廣泛應用,鉑類藥物過敏反應越來越引起重視,近年來不斷有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文獻報道,發(fā)生率為12%~16%,且有上升趨勢,嚴重的過敏反應可導致病人死亡[5-8]。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在病情觀察,減少過敏反應的發(fā)生,降低病人非腫瘤性意外死亡率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士對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水平影響病人的早期預防、準確識別及有效的處理,直接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武漢市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現(xiàn)狀進行調查,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臨床實踐中開展相關教學培訓提供依據。
采取便利抽樣方法,2023年2月—3月,選取武漢市5所三級綜合醫(yī)院腫瘤中心及腫瘤??漆t(yī)院的230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從事腫瘤臨床護理工作且在崗1年及以上;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外院進修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護士;研究期間不在崗護士。獲得有效研究對象227人,其中男15人,女212人;年齡20~25歲18人,>25~30歲32人,>30~35歲99人,>35~40歲48人,>40歲30人;學歷:???7人,本科171人,碩士9人;職稱:護士38人,護師100人,主管護師89人。
1.2.1 調查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研究者自行設計,主要內容為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是否為腫瘤??谱o士、是否為帶教老師、是否接受過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相關知識培訓、是否參與過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病人的處理等信息。2)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調查問卷:本研究以知識-態(tài)度-行為理論模型為框架[9],在檢索并閱讀相關文獻及研究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設計調查問卷草案,邀請10名相關領域專家(2名主任護師、1名主任醫(yī)師、1名主任藥師、3名副主任護師、2名副主任醫(yī)師、1名腫瘤??谱o士)進行指導、審核,形成最終問卷。包括知識維度(15個條目)、態(tài)度維度(10個條目)和行為維度(11個條目)3個維度,共36個條目。各條目采用 Likert 5級評分法,知識維度各條目從“完全不了解”到“完全了解”分別賦予1~5分;態(tài)度維度各條目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賦予1~5分;行為維度選項“從來沒有”到“總是”依次計1~5分??偡?6~180分,評分越高說明知識水平越高,態(tài)度和行為更積極。各維度及總分得分率=實際得分/理論最高得分×100%[10]。按照百分制等級劃分標準,以得分率>85%為良,60%~85%為中,<60%為差[11]。該問卷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923;對30名腫瘤科臨床護士進行預調查,測得問卷的 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16,重測信度為0.794。
1.2.2 質量控制及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星收集資料,首先由研究者所在的科室護士長、主任聯(lián)系相關醫(yī)院科室護士長,征得同意后,研究者通過微信平臺將問卷鏈接發(fā)至對應的護士長,由其統(tǒng)一組織科內護士進行填寫,問卷填寫采用匿名方式進行,問卷前言部分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及填寫注意事項。通過問卷星權限設置同一IP地址限填1次,防止重復填寫、重復提交,且所有條目必須全部填寫完畢方可提交,由工作人員后臺審核,剔除答案一致及答題時間<1 min的無效問卷。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有效回收率為98.7%。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表1 不同特征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表3 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現(xiàn)狀(n=227)
鉑類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屬Ⅰ型超敏反應,由IgE介導,多發(fā)生在給藥幾分鐘內,發(fā)展迅速,病情兇險[12]。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皮疹、潮紅及胸悶、心慌、呼吸困難等皮膚改變及呼吸系統(tǒng)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導致病人死亡[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總分得分率為78.21%,知識維度得分率僅為68.37%,處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可能與國內缺乏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規(guī)范共識、針對過敏反應的預防及處理缺乏相應的最佳證據、護士對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獨特特點認知不足有關。奧沙利鉑過敏反應具有其獨特的劑量累積性,通常發(fā)生于給藥的第6~8 個周期。有研究對30例奧沙利鉑致嚴重過敏反應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過敏反應均未發(fā)生在首次用藥,全部發(fā)生在再次或多周期用藥后[15],卡鉑、奈達鉑、順鉑等其他鉑類藥物也是類似的特點[16]。與頭孢菌素、青霉素等抗生素及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化療藥的過敏反應發(fā)生在用藥首次有著很大不同,與護士的既往經驗有很大的差別,導致護士相關知識水平偏低。提示管理者應定期開展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相關知識培訓,講解國內外最新指南、專家共識及證據總結,傳遞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最新知識及研究進展,提高護士的認知水平,為規(guī)范合理的開展化療,減少過敏反應的發(fā)生,降低過敏反應導致的危害提供保障。
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態(tài)度得分率為86.34%,行為得分率84.21%,表現(xiàn)得比較積極,說明護士已經認識到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重要性,對相關知識的學習、過敏反應的預防及處理態(tài)度比較積極,也能遵循護理常規(guī)落實相應的護理行為。但整體得分率還有提升的空間,而且還有部分護士的得分率不高,說明相應的管理及培訓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鉑類藥物過敏反應有其獨特性,高危因素除了藥物累積劑量外,還有化療療程數(shù)、過敏史、用藥間隔時間等[17],過敏反應可發(fā)生在化療的任何一個周期,化療周期間隔越長,發(fā)生過敏反應的風險越高[18]。護士如果依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就會出現(xiàn)偏差,認為之前輸注過鉑類藥物沒有發(fā)生過敏反應,那么這次發(fā)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較小,一旦產生這種麻痹大意的思想,就會使自己陷入被動,如果病人發(fā)生過敏反應就會出現(xiàn)準備不足、搶救不及時的情況,導致嚴重的后果發(fā)生。在使用鉑類藥物前,護士需詳細詢問病人有無鉑類藥物、金屬鉑過敏史,此次化療的周期數(shù),間隔時間[19],對過敏高風險病人進行皮膚試驗,并做好針對性的搶救預案?;熐昂突熯^程中使用H1受體拮抗劑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預處理”,使用心電監(jiān)護儀密切觀察,重視病人主訴,病區(qū)應配備常用急救藥物和急救設備,并制訂簡潔清晰的搶救流程。胡燕等[20]采用用藥前、用藥中、用藥后的預見性護理降低了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發(fā)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規(guī)范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預防及搶救流程意義重大,需要廣大護理工作者提高認識,尤其需要提升與踐行過敏性休克正確搶救技能,積極學習鉑類藥物過敏反應預防、救治的相關知識及規(guī)范操作。
3.3.1 ??谱o士
本研究結果顯示,??谱o士對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水平較高(P<0.01)。與腫瘤科的普通護士相比,腫瘤??谱o士完成了主管部門規(guī)定的專科護士全部課程培訓并授予相應的證書,且在腫瘤??谱o理領域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水準[21]。每個科室的??谱o士均是該科室的核心人才,自身學習動力、學習能力比較強,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參與科室部分護理管理及教學培訓工作,制定相應的護理常規(guī)及工作流程,制訂進修護士、規(guī)培護士、新護士的培訓計劃并負責實施,因此具備較高的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水平。
3.3.2 參加過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相關培訓
規(guī)范化的??婆嘤柺堑湍曩Y護理人員工作能力提升的關鍵手段,對護士的成長及崗位勝任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研究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參加過相關培訓是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總分的影響因素,參加過培訓的護士得分高于未參加培訓的護士(P<0.01),說明培訓是提高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水平的重要手段。鉑類藥物作為腫瘤病人的基礎化療藥,臨床應用廣泛,對其各類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處理,尤其是過敏反應的應急處理,是腫瘤科護理人員的培訓重點內容。張曦等[22]建立了包含化療藥物不良反應及處理課程在內的腫瘤科護理人員危急重癥培訓課程,并對護理人員進行理論培訓及實踐能力培養(yǎng),提升了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保障了病人安全。
3.3.3 處理過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病人
本研究結果顯示參與過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病人處理的腫瘤科護士具有較高的知信行水平(P<0.01),說明親身參與過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處理,可以促使護士學習更多的知識,端正態(tài)度,規(guī)范護理行為。也提示護理管理者,制訂過敏反應培訓計劃時,培訓方式需要靈活多樣,盡量采用情景模擬、病例討論、工作坊的形式,使護士更能接受,提高培訓效果。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識水平處于中等偏低水平,態(tài)度和行為較為積極,專科護士、參加過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相關培訓、處理過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病人是腫瘤科護士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知信行的重要影響因素。提示護理管理者應加強過敏反應的理論培訓,培訓方式需要靈活多變,多采用情景模擬、病例討論、工作坊的形式,提高培訓效果,從而保障病人安全。本研究對象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以后需進一步開展多中心研究,擴大樣本量,為開展鉑類藥物過敏反應的培訓和臨床實踐提供更全面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