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龍曉田,花海洋,李建輝,郝欣
(1.承德醫(yī)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市中心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河北 承德 067000)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革蘭氏染色陰性的螺旋形細菌,可導致眾多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與胃癌的發(fā)生也有密切關(guān)系[1-2]。目前,13C 尿素呼氣試驗為篩查Hp 感染的首選方式,但容易受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假陰性[3-4]。隨著早癌篩查逐漸受到重視,人們對胃腸鏡體檢的意識逐漸提高,對于行胃鏡檢查的患者,可通過胃鏡下對胃黏膜活檢,再對病理組織進行特殊染色以檢查Hp。這也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有研究[5]指出,胃黏膜活檢標本是Hp 檢測的金標準,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2022 年《中國慢性胃炎診治指南》[6]指出,幾乎所有的Hp 感染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炎癥活動可表現(xiàn)為隆起、糜爛和發(fā)紅等。根據(jù)新悉尼系統(tǒng)[7],在胃竇部,多于距幽門口2 至3 cm 的胃竇小彎側(cè)取活檢以檢查Hp,其是常規(guī)活檢部位。但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常規(guī)活檢部位Hp的檢出率與13C尿素呼氣試驗的一致性,還有待提高。為此,本研究對胃竇部炎癥明顯的隆起或平坦糜爛病灶,以及常規(guī)活檢部位Hp 檢出率進行分析,以期為尋找Hp最佳活檢部位提供臨床指導依據(jù)。
回顧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本院行13C尿素呼氣試驗并行電子胃鏡檢查,于胃竇部位取活檢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按超基準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分為:13C 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DOB ≥ 4)和13C 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組(DOB < 4),陽性組共活檢1 360 塊組織,陰性組共活檢615 塊組織,收集患者的胃鏡報告和病理資料。按電子胃鏡下胃竇部不同活檢部位,分為3組: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距離幽門口2 至3 cm 的胃竇小彎處)、隆起糜爛部位組和平坦糜爛部位組。13C 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中,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有398 例活檢,共計398 塊組織,男185 例,女213 例,年齡(54.60±12.52)歲;隆起糜爛部位組有534 例活檢,共計534 塊組織,男282 例,女252例,年齡(56.41±11.94)歲;平坦糜爛部位組有428 例活檢,男203 例,女225 例,年齡(56.19±11.74)歲。3組患者年齡和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 和P=0.106),具有可比性。見表1。13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組中,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共納入282 例患者,男122 例,女160 例,年齡(56.41±10.39)歲;隆起糜爛部位組共納入患者121例,男61例,女60例,年齡(57.09±11.20)歲;平坦糜爛部位組共納入患者212 例,男109 例,女103例,年齡(55.50±12.16)歲。3 組患者年齡和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29和P=0.154),具有可比性。見表2。
表1 13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13C urea breath test
表2 13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negative 13C urea breath test
納入標準:行胃鏡檢查并于胃竇部取活檢者;行13C 尿素呼氣試驗者;年齡18~80 歲。排除標準:胃術(shù)后及惡性腫瘤者;存在肝硬化和尿毒癥等可引起胃部基礎(chǔ)疾病者;各種原因?qū)е碌南莱鲅?;有出血風險不能進行活檢者;患有嚴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內(nèi)鏡檢查者。
1.2.1 根據(jù)胃竇部活檢部位分組 電腦閱片后,根據(jù)患者胃鏡報告和病理資料,于胃竇距離幽門口2至3 cm 胃竇小彎側(cè)取活檢,未見明顯糜爛病灶者,列為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于胃竇部炎癥明顯的隆起糜爛處取活檢者,列為隆起糜爛部位組。于胃竇部炎癥明顯的平坦糜爛處取活檢者,列為平坦糜爛部位組。
1.2.2 根據(jù)13C 尿素呼氣試驗DOB 值分組分為:13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組和13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結(jié)合相關(guān)研究[8]報道,將13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按DOB值分為:A 組(4 < DOB ≤ 16)、B 組(16 < DOB ≤ 35)和C組(DOB>35),并分類統(tǒng)計每組患者胃竇部活檢及病理情況。
1.2.3 根據(jù)2022 年《中國慢性胃炎診治指南》分組 結(jié)合患者胃鏡報告和病理資料,將13C 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患者分為:萎縮性胃炎組和非萎縮性胃炎組,并分類統(tǒng)計胃竇部活檢和病理情況。
1.2.4 組織病理學檢查 采用Hp特殊染色進行Hp診斷。
應(yīng)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1 胃竇部不同活檢部位Hp 檢出率比較 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檢出率為92.7%(369/398),隆起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96.4%(515/534),平坦糜爛部位組Hp 檢出率為93.9%(402/428),3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6)。兩兩比較,隆起糜爛部位組Hp 檢出率高于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1);平坦糜爛部位組與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85);隆起糜爛部位組與平坦糜爛部位組Hp 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6)。見表3。
表3 陽性組胃竇部不同活檢部位Hp檢出率比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Hp detection rates at different biopsy sites of the gastric antrum in the postive group n(%)
2.1.2 不同程度DOB 值各部位Hp 檢出率比較1)A 組: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 檢出率為87.4%(139/159),隆起糜爛部位組Hp 檢出率為94.8%(238/251),平坦糜爛部位組Hp 檢出率為88.4%(129/146),隆起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最高,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檢出率最低,3個活檢部位Hp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6);2)B 組: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檢出率為94.9%(130/137),隆起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97.0%(162/167),平坦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95.4%(167/175),3個活檢部位Hp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22);3)C組: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檢出率為98.0%(100/102),隆起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99.1%(115/116),平坦糜爛部位組Hp 檢出率為99.1%(106/107),3 個活檢部位Hp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21)。見表4。
表4 不同程度DOB值各部位Hp檢出率比較 例(%)Table 4 Comparison of Hp detection rat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DOB values n(%)
2.1.3 非萎縮性胃炎組與萎縮性胃炎組不同活檢部位Hp 檢出率比較 1)非萎縮性胃炎組: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檢出率為91.2%(198/217),隆起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96.5%(247/256),平坦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92.0%(184/200),3個活檢部位Hp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3);兩兩比較,隆起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高于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6);平坦糜爛部位組與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81);2)萎縮性胃炎組: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檢出率為94.5%(171/181),隆起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96.4%(268/278),平坦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95.6%(218/228),3 個活檢部位Hp 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14)。見表5。
表5 非萎縮性胃炎組與萎縮性胃炎組不同活檢部位Hp檢出率比較 例(%)Table 5 Comparison of Hp detection rates at different biopsy sites between the non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and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n(%)
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Hp 檢出率為2.1%(6/282),隆起糜爛部位組Hp 檢出率為5.0%(6/121),平坦糜爛部位組Hp檢出率為4.2%(9/212),3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55)。見表6。
表6 陰性組胃竇部不同活檢部位Hp檢出率比較 例(%)Table 6 Comparison of Hp detection rates at different biopsy sites of the gastric antrum in the negative group n(%)
胃癌為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早在1994 年,WHO 就已將Hp 列為人類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因子,根除Hp,可以有效地降低胃癌的發(fā)生風險。因此,Hp 感染也成為了中國胃癌最可控的危險因素之一[9]。有研究[10]表明,Hp感染不僅可以導致胃內(nèi)疾病,還與缺鐵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維生素B12缺乏癥等胃外疾病相關(guān)。由此可見,早期診斷Hp感染并及時根除Hp,是非常重要的。
Hp 的檢測方法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常用的非侵入檢測方法為尿素呼氣試驗,侵入性方法以胃鏡和病理診斷為主[11]。隨著消化道癌機會性篩查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行電子胃鏡檢查和病理活檢篩查早癌。對于Hp感染菌量較低的患者,13C尿素呼氣試驗假陰性率較高,病理Hp 檢測可能是一種更好的篩查方法。目前,電子胃鏡下的活檢主要依據(jù)新悉尼系統(tǒng),常在胃竇部距離幽門口2至3 cm的胃竇小彎處取活檢以檢測Hp。但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胃竇小彎處Hp的檢出率與13C尿素呼氣試驗的一致性有待提高。因此,在胃鏡下對胃竇部進行更加精確的活檢,是非常必要的,能夠提高臨床對Hp的活檢效率。對于胃黏膜不能耐受多點活檢的患者,也能夠提高Hp檢出的準確性。
本研究中,13C 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組共活檢615塊,13C 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于常規(guī)活檢部位活檢398 塊,隆起糜爛部位組活檢534 塊,平坦糜爛部位組活檢428塊,分為:常規(guī)活檢部位組、隆起糜爛部位組及平坦糜爛部位組,3 組患者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在13C 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中,隆起糜爛部位活檢Hp 的陽性率更高,且3 個部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兩比較,隆起糜爛部位與常規(guī)活檢部位Hp 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平坦糜爛部位與常規(guī)活檢部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Hp 感染與胃炎活動相關(guān),糜爛的胃黏膜,中性粒細胞等炎癥因子不斷增加[12],炎癥的早期可表現(xiàn)為胃黏膜水腫,水腫的胃黏膜可表現(xiàn)為黏膜隆起,有的黏膜也會表現(xiàn)為發(fā)紅和平坦。筆者推測,炎癥會導致胃黏膜破壞,破損的胃黏膜更有利于Hp定植。因此,有炎癥反應(yīng)的部位,Hp 感染率會更高,而有隆起或發(fā)紅的部位,炎癥反應(yīng)更重,相對于常規(guī)活檢部位而言,Hp 的陽性率也會更高。在臨床工作中,增加對胃竇糜爛部位的活檢,不僅能早期根除Hp,阻止糜爛黏膜進展,還能增加Hp的檢出率,提高臨床活檢效率。
有研究顯示,DOB 值與Hp 的密度及胃黏膜炎癥活動程度呈正相關(guān)[13]。筆者根據(jù)13C 尿素呼氣試驗DOB 值,將納入對象分為:13C 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DOB ≥ 4)和13C 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組(DOB < 4),進一步將13C 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按DOB 值分為:A組(4 < DOB ≤ 16)、B 組(16 < DOB ≤ 35)和C 組(DOB>35)。13C 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組中,A 組共活檢556塊,B組共活檢479塊,C組共活檢325塊。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顯示,A 組中,隆起糜爛部位Hp 檢出率最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B 組和C 組中,3 個部位Hp 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3C 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組共納入了615 例患者,分別于常規(guī)活檢部位活檢282塊,隆起糜爛部位活檢121 塊,平坦糜爛部位活檢212 塊,3 個部位Hp 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DOB 值越高,13C 尿素呼氣試驗與病理活檢診斷的一致性越好??紤]原因為:DOB 數(shù)值越高,胃黏膜炎癥活動越重,胃竇部Hp 密度分布差異越小,從而導致不同部位Hp 檢出率差異不大;而DOB 的數(shù)值越低,Hp 菌量越少,胃黏膜的炎癥活動較輕,常規(guī)活檢部位與隆起糜爛部位Hp 分布差異較大,此時在隆起糜爛部位取活檢Hp 的檢出率更高。但對于13C 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的患者而言,胃黏膜菌量過低,3 個活檢部位細菌分布差異不大。因此,3個部位Hp的檢出率無明顯差異。
目前,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率非常高,而Hp 感染也成為了萎縮性胃炎最主要的發(fā)病因素[14-15],且萎縮性胃炎發(fā)生后,會影響Hp 的分布。Hp 共識[14]指出,Hp 多定植于胃竇部,但在胃黏膜逐漸發(fā)生萎縮時,隨著萎縮范圍的增大,胃酸分泌不斷減少,Hp 定植可由胃竇向胃體轉(zhuǎn)移。因此,對于Hp 的活檢部位,也可能存在差異。為了探究萎縮的發(fā)生是否會影響活檢結(jié)果,本研究進一步將患者分為:萎縮性胃炎組和非萎縮性胃炎組。非萎縮性胃炎組中,常規(guī)活檢部位活檢217 塊,隆起糜爛部位活檢256 塊,平坦糜爛部位活檢200塊。萎縮性胃炎組中,常規(guī)活檢部位活檢181 塊,隆起糜爛部位活檢278 塊,平坦糜爛部位活檢228 塊。非萎縮性胃炎組中,隆起糜爛部位Hp 檢出率最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萎縮性胃炎組中,3 個部位Hp 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提示,對于非萎縮性胃炎而言,隆起糜爛部位Hp 的檢出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于萎縮性胃炎而言,3 個活檢部位Hp 的檢出率無明顯差異??紤]原因為:胃黏膜發(fā)生萎縮時,Hp分布上移,胃竇常規(guī)活檢部位和糜爛部位Hp分布差異較小,如需提高Hp 的檢出率,可能需要上移活檢部位至萎縮交界區(qū)。對于是否在萎縮交界區(qū)Hp 活檢率更高,以及不同萎縮范圍的胃黏膜Hp 最佳活檢部位有無差異,筆者后續(xù)會繼續(xù)開展研究。
綜上所述,對于低DOB 值患者,隆起糜爛部位Hp 的陽性率更高。對于非萎縮性胃炎患者,與常規(guī)活檢部位相比,隆起糜爛部位Hp 的檢出率更高;但對于萎縮性胃炎患者,由于Hp在胃內(nèi)分布發(fā)生上移,胃竇部不同部位Hp 檢出率相近。對于類似的患者,有待下一步精準活檢以提高Hp的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