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牧舟先生的文章,我讀到了一種芳香。它吸引著我一直向前走、向前走,我沉醉一路,贊嘆一路。這是怎樣的一個讓男人敬重一生、欣賞一世、永久懷念的女性!
在縣文聯(lián)工作期間,一次到上觀鄉(xiāng)參加水蜜桃采摘節(jié),認識了牧舟的女兒妙霞,知道她從事少兒書畫教育,開辦了一個道昇書畫藝術工作室。她的中國畫作品在國家、省、市大賽中多次入選獲獎,是河南省書協(xié)、美協(xié)“雙料”會員。
近期,她把其父親一兩萬字的作品《英姿宛在》發(fā)給我,說要印刷成冊,希望我寫點東西。起初,我不以為然,之前很少看到牧舟先生的文字,其作品的容量和分量怎樣?
不讀則已,一讀令我意外不已。全文時代感強,人物鮮明,語言樸素,感情真摯,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十個章節(jié)一字排開,行云流水一般,容量大,分量足,是一本家風建設的好讀物。兩位老人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相濡以沫,情深意篤,共同翻越了人生中一座座山、蹚過了人生一條條河,演繹了一場樸素真摯的愛情故事。
牧舟先生把自己的愛人作為寫作對象,且寫了近兩萬字。一個八旬老人,能夠流暢自如地完成這樣一個不小的寫作工程,本身就說明了一切。妙霞有一個好父親,更有一個好母親。
女人是一個家庭的最好風水。牧舟先生的夫人有著中國傳統(tǒng)女性共同的優(yōu)點,她們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孝順老人,勤勞節(jié)儉,善于理財,樂于付出;生活中如水一般,能夠保持平衡和堅韌,看似柔弱,但柔弱勝剛強。這樣的為人處事方式,使得家庭和睦發(fā)達,后代受益無窮。
牧舟先生的愛人是個講求實際、實實在在過日子的女性?!跋嘤H”一節(jié),寫得十分精彩。在洛陽一中讀書的牧舟先生,回家相親時,想送給女方一雙深筒膠鞋,被拒收后,心起波瀾。他的愛人第一次亮相,一句簡單的“俺有,俺不要”,一顆純潔的心便躍然紙上。1959年,牧舟先生結婚時,聘禮僅有兩件新衣、一雙膠鞋、二十元錢。宴席以蘿卜白菜、丸子粉條、白面蒸饃為主?;槎Y簡樸,但生活同樣可以過得美滿幸福。夫妻幾十年,從來沒有紅過臉、吵過架,家庭安定安寧。他的愛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真摯的愛情并不完全建立在物質條件之上。
牧舟先生的愛人干一行,愛一行,顯示了超常的勇氣和個人能力。因家境貧寒,初中肄業(yè)后,她先后當過大隊幼兒園老師、韓城糧庫會計、農村電影放映員,后來,又成為全縣第一批女拖拉機手,馴服了當時最難發(fā)動、最難操作的從波蘭進口的單缸拖拉機。這是她最為意氣風發(fā)的年代,可以想象得到,在廣袤的田野中,她駕駛車輛戰(zhàn)天斗地的颯爽英姿。
文中記述了兩則與拖拉機有關的故事。一次是到李溝礦拉煤,下四五十度大坡時,兩個小伙望而生畏,她則不懼危險,憑借過硬的技術,將車安全駕駛到平坦處。一次是在路途中,看到一輛拖拉機出現(xiàn)故障,兩位年輕人束手無策時,她毫不猶豫地爬到車下,手拿扳手對機器進行檢查。待買回新零件后,重又爬到車下,把零件換好,使車輛恢復了正常運轉。
因工作需要,她服從組織安排,先后到不同的崗位工作。在縣面粉廠工作時,她把磨面房打掃得干干凈凈,麥袋和面袋分別放置,擺放整整齊齊,磨出的白面雜面,樣樣達標;在物資局當倉庫保管員時,庫里經(jīng)營的全是建筑材料,進貨,查收,銷售,勞動強度大,她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各項工作完成出色;在農機公司當倉庫保管員時,她將貨架上物品明碼標價,整齊擺放,往來賬目日清月結、沒有差錯。在每一個崗位上,她都能兢兢業(yè)業(yè),有條不紊,化平凡為不凡,把工作做到極致。
能否孝敬老人,操持家務,是衡量一個女性美德的重要內容。在幫助群眾耕種時,她住在一個孤寡老婦家里,幫老人喂雞喂羊,洗腳剪指甲,洗換衣服。老人愿認她做干閨女,是對她最好的褒獎。對待婆婆,她更是盡心盡力。回家鄉(xiāng)耕地的晚上,她總是和婆婆睡在一起,婆媳有說不完的知心話。婆婆到縣城養(yǎng)病,因骨傷疼痛難忍,喊聲不斷,她起床耐心給婆婆喂止痛藥。平日喂水喂飯,擦屎接尿,洗臟衣褲,從無怨言。在操持家務方面,她白天上班,夜里干家務活。無論酷暑,還是嚴寒,她總是堅持納鞋底做鞋,直到夜深人靜。
最為可貴的是,她面對錢財時表現(xiàn)出的個人原則。在農機公司當門市部主任時,農機配件十分緊缺,有的農民就將貨款交給常夫人保管。這是基于一種對她的品質和為人的高度信任。她用一個小木箱,把每家的錢用白紙包好,寫上姓名、貨物名稱、錢數(shù),放進小箱里鎖好,鑰匙別在腰間。有一年年底需要更換糧本,牧舟先生打起了小箱子的主意,想先用一下那部分錢,被愛人堅決制止了。
好人,人們永遠記得。牧舟先生83歲那年,和愛人回三鄉(xiāng)鎮(zhèn)古村參加尋根祭祖活動時,鄉(xiāng)親們見到其愛人,紛紛提起當年她墊錢幫助買架子車、買雙鏵犁、買鍘草機的情景,還提起買配件時,在她家里吃過一頓飯……樁樁件件,人們記憶猶新,有口皆碑。
聽說牧舟先生愛人于2023年辭世,牧舟先生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釋懷,寫出此文,心中離愁別痛才得以平復。牧舟先生應該欣慰,真正能夠留存的,歲月帶不走。親人雖難以相見,但音容笑貌宛在,精神品質永恒。隔開他們的,不是別的,是承載了他們一生情感、他們也耕耘了一世的土地。土地上有不滅的記憶,也有新的希望。土地深情,厚德載物。
讀過不少寫女性的作品,佳作如云,各有千秋。如果說這類作品是個百花園,那么牧舟先生的文章則是這園林中有著自己獨特清香的一株花木。正是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嘉木芳草,我們的社會才和諧有序,我們的生活才歲月靜好。
作者簡介:
馮清利,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洛陽市作協(xié)散文委員會主任。出版散文集《一路好奇》,作品入選《2023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2021年河南文學作品選散文卷》《洛陽文學年選散文卷(2020-2022)》,獲202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第五屆奔流文學獎優(yōu)秀獎,主編《宜陽散文選》。
責任編輯/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