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親
1958年的秋天,我還在洛陽一中上高二。
有一天突然收到家書一封。父親說:“你外婆有病,速回。”心想年邁的外婆可能出事了,叫我回家奔喪吧,霎時間我感到忐忑不安,看信后立馬請假回家。
到家后才知道原來是父母的一個圈套——善意的謊言。外婆依然健在,原來是他們給我提了一門親事,讓我去相親。
一個家住貧困山區(qū)的窮學生,穿沒新衣,戴無新帽,又小又瘦,要錢沒錢憑啥找媳婦?哪個姑娘會看上眼,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白日做夢。
盡管心里這樣想,但自覺回家一趟不易,還是依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硬著頭皮去相親了。
正值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那天風和日麗,路邊黃花競開,地邊柿樹上掛滿一串串橘紅色的柿子,遍地將熟的莊稼,一片豐收景象。我心中有事,就無心看景。女方離我家八里地,步行需一個多小時。我下身穿個大褲頭,上身穿件印著“洛陽一中”四個紅字的T恤衫,肩上背著一個挎簍,里面放著一雙深筒膠鞋,還有一把鐮,膠鞋算是最貴重的見面禮。外人看我像一個下地割草拾柴的男孩兒,誰也不會料到我要去做一件有關(guān)終身大事的事情:相親。
見面的地方是我堂姑家,她也是我們的媒人。
一進大門,就看見院中站著一位個子不高但精神煥發(fā)的中年男人,姑姑讓我和他用木杠抬起七八十斤重的一袋麥子過稱,后來才知道他就是我未來的岳父大人。
與女方見面是在西廈房的一個小屋里。屋內(nèi)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方凳子。姑娘端坐在床頭,上身穿紅白相間的方格布衫,下身穿粗布藍色褲子,相貌端莊,蘋果圓臉美麗大方,據(jù)說她在學校是學生會主席,少先隊大隊長,人稱“?;ā蹦?!
我坐在桌旁的方凳上,挎簍放在身邊,心情激動卻說不出話,她也低頭無語,靜坐床頭。
良久,我從身邊挎簍里拿出一雙膠鞋,怯怯地說:“俺家窮,沒啥給你,俺媽說先給你一雙膠鞋,別嫌?xùn)|西少?!?/p>
“俺有,俺不要!”她靦腆地回答。
輕輕的“俺不要”三個字對我如雷轟頂,轟得我有點兒頭暈?zāi)垦?,我想這事難成,極可能是人家姑娘看不上我這個衣不驚人、其貌不揚的窮學生。頓時,我便想起當時社會上流傳的順口溜:要想富,嫁干部;要想俏,嫁到八步校(軍官學校);要得窮,嫁學生。
完了!一切都完了。
沉默,沉默,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誰也不言不語。
后來我大膽地試探著問姑娘:“你愿意跟我嗎?”
“愿意!”她輕松爽快地回答。我懸著的心才放到肚子里了。
接下來依然是沉默,沉默,直到姑母把我們叫出小屋。
之后,我又背著盛有一雙膠鞋和一把鐮刀的挎簍,滿心歡喜地離開了岳父家。
回到家里我對父母說:“她同意了,但東西沒收?!?/p>
母親憂心忡忡地說:“別高興得太早了,打麻雀還得舍把米呢!”
父親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p>
第二天我懷著莫名的疑慮回到了學校。
二、婚禮
我懷著莫名的疑慮回到了學校,單純平靜的心起了波瀾,讀書難以專心,對于各種活動也缺乏了興趣。時時想起姑娘不收膠鞋之事,心想此婚難定不能成。為此我夜不能寐,輾轉(zhuǎn)反側(cè),愁煞人也。
思來想去,決定寫信探問究竟:“小英,那天你為何不收膠鞋?”
兩周以后,收到她的回信:“小常,安心讀書吧。咱們的事,愿意就是愿意,我不隨便收別人的禮物,這是我父母的家訓(xùn)。”
啊!原來如此,那我不完全是自尋煩惱、自討苦吃?現(xiàn)在該靜心學習了。
時光如流水,轉(zhuǎn)眼到了1959年,父親把婚期定在九月十六,黃道吉日。
我在發(fā)愁,結(jié)婚聘禮“三轉(zhuǎn)一響”俺一件也買不起,好在父親說:“人家啥也不要。只送去兩件新衣、一雙膠鞋、二十元錢便定了事?!?/p>
我們的婚禮可算是當時最簡單最寒酸的,結(jié)婚儀式,沒有龍頂花轎坐,借了一頭驢讓新娘子騎;沒有伴娘,沒有伴郎,更省去了新郎十字披紅去迎親;沒有嗩吶吹奏,沒有萬頭長鞭迎轎。
“新媳婦來啦!新媳婦來啦!”
一群男女小孩兒邊跑邊喊,蜂擁前去迎接新娘到來。
門前門后、街道兩邊站滿了扶老攜幼的鄉(xiāng)鄰。先到的是一輛牛車,拉著紫紅色的一箱一桌,上面搭著花紅柳綠的一床被褥,趕車人新衣新帽,手執(zhí)長鞭,胸前扎一朵小紅花。后面是一匹頭上掛著紅綾子的灰驢,上面騎著一個身穿大紅夾襖、綠色褲子的姑娘,頭上扎朵鮮花,兩只小辮吊在胸前,粉紅臉蛋兒上有一雙忽靈的大眼睛,高鼻梁下長著櫻桃小嘴兒,在紅襖烘托下如仙女般美麗嬌艷。
簡單的結(jié)婚儀式在小院里舉行,由本家叔叔喝禮,禮桌上搭著紅布,兩把竹椅放在桌前,父母坐在竹椅上。
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我們隨喝禮聲跪地叩首,互相行禮,被一群少男少女擁入新房。
院中有人撒糖,孩子們爭相搶拾。一場轟轟烈烈的婚禮儀式就這樣結(jié)束了。
大門外磚臺地上放了四張八仙桌,答謝娘家及親朋好友。擺開最簡單的宴席,桌上沒有山珍海味,沒有魚蝦雞鵝,盤中除了幾片大肉,盡是蘿卜白菜、丸子粉條、白面蒸饃。
盡管沒有美味佳肴,來客們也個個吃得津津有味,最后盤光饃光。
事后父親說:“過事花了不到100元。”難怪在婚后的幾十年中,愛人常常半開玩笑地說:“你算白撿到了一個媳婦,俺沒要你家彩禮,還倒貼一箱一桌一套被褥?!?/p>
我也笑著說:“呵呵!誰讓你嫁給我這個窮學生呢!”
三、就業(yè)
1958年7月,愛人以優(yōu)異的成績小學畢業(yè),被保送到韓城二中上中學。只讀了一年,因家境貧寒、弟妹多,父母無力供她上學,初二上學期便退學回家種田了。
她在家里是長女,幫父親干農(nóng)活,耕種收割,鋤地施肥,割草拾柴,樣樣精通;幫母親擔水,洗衣做飯,推磨拉碾,織布紡花,縫補衣裳,都很熟練。
生產(chǎn)隊長讓她去大隊辦的幼兒園上班。她特別喜歡這些孩子們,工作耐心細致,給孩子們講故事,陪他們玩兒,深受孩子們歡迎。夏收時節(jié),韓城糧庫收糧缺會計,生產(chǎn)隊長就推薦她去糧庫工作。她到那里除了記賬,還幫糧農(nóng)收糧過稱,時常累得汗流浹背,但卻從不叫苦。
那時公社為了活躍農(nóng)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成立了電影放映隊,生產(chǎn)隊長叫她參加,她背著放映機天天晚上跑東村,走西莊,給村民放映電影故事、農(nóng)科知識和醫(yī)療保健等影片。她每天都忙到深更夜晚,卻不覺得累,看到村民們興高采烈的神情,她也感到愉悅。
為了加快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機械化、現(xiàn)代化,縣里成立了拖拉機站。并在全縣內(nèi)選拔5名女拖拉機手到洛陽白馬寺培訓(xùn),生產(chǎn)隊長首先推薦了她去學習。
她到縣里報上名,領(lǐng)了厚厚的一本拖拉機技術(shù)培訓(xùn)課本,她看著書難為情地對報名負責人說:“我上學少,怕學不會?!?/p>
管報名的是一個身材高大又態(tài)度和藹的中年男子,他說:“別害怕,能學會。書上雖然寫得多,但操作很簡單,比如上一顆螺絲釘,書上寫了一頁多,用什么工具,如何操作,注意事項等等,實際不就是用板手把螺母擰上就可以了嘛。”
聽人家這么一講,她便有了信心。她不知道那個大個子就是他們的張站長。
愛人作為一個生長在偏僻農(nóng)村的姑娘,要到大城市去學習,這是天大的好事,為此她異常興奮。那時侯的洛陽城非常小,只有老城繁華點,澗西區(qū)才剛剛開始建設(shè),工地上機器轟鳴,鋼架林立,修建廠房,高樓大廈還未建起。洛南和西郊還是武則天游洛陽時駐軍留下的河北七營,河南十八屯變?yōu)榇迩f,到處是成片的麥田。
當時公共汽車很少,他們一群青年男女,在站長帶領(lǐng)下,早晨從縣城出發(fā),步行十多小時,才到洛陽老城。站長帶他們到飯館吃了飯,稍加休息后,看他們年輕氣盛,精力充沛,便問他們:“大家想不想去觀看洛陽八大景?”
“當然想!”大伙異口同聲地回答。
站長帶他們先后參觀了關(guān)林廟、龍門石窟和白馬寺(就是他們學習之地),在寺門前站長指著石馬說:“這就是當年唐僧西天取經(jīng)時騎的白馬。”他們興致勃勃地輪換騎上石馬,洋洋自得地仰天笑道:“我要去西天取經(jīng)啦!”
學習地點就在白馬寺村的村委會辦公室,由北京來的高級農(nóng)機師來授課。學員們不發(fā)工資,只發(fā)食宿費,每天8角,學期三個月。愛人舍不得花錢,學習結(jié)束時省下20元錢,回家全部交給了父母。
通過聽課和實際開車訓(xùn)練,結(jié)業(yè)考試時,愛人在50個學員中榮獲第一名,受到市農(nóng)機局長的表揚。
回縣后,愛人被分派到縣拖拉機站工作,成為縣里第一批女拖拉機手。
愛人駕駛的拖拉機是機型最高最大、振動最厲害、從波蘭進口的單缸拖拉機,也是最難發(fā)動、最難操作的機型。車上兩男一女,她是車長,他們的任務(wù)是耕地、跑運輸。和解放軍打仗一樣,每逢遇到艱難路段,車長必須義不容辭地沖鋒在前。最讓愛人膽戰(zhàn)心驚、終生難忘的是去縣城李溝礦拉煤那次,重車要下45度的大坡,開不好便是車翻人亡。
面對險情,兩個小伙望而生畏,愛人卻毫不猶豫,登上機車,雙手緊握方向盤,兩腳踩住剎車閘,拖拉機緩慢下行,兩個小伙在車前兩旁,提心吊膽地看著路況和機車駕駛。
路人也為之震驚,紛紛議論:這女子太不簡單了,兩個青壯小伙不開車,偏叫一個瘦弱姑娘冒這風險,太不像話了。
機車徐徐下行,終于到了平路上。愛人從車上走下來,換由小伙子上車開。
多少年來,愛人常對我說,若是現(xiàn)在,餓死你也不會讓我干這冒著生命危險的工作。當時我想,不過是車翻人亡,自己是車長,即使刀山火海也得沖上去。值得慶幸的是由于愛人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有極強的吃苦耐勞精神,有關(guān)心愛護同事的情操,對技術(shù)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在6年工作中,不論運煤還是送貨,連一只雞也沒軋死過。
愛人還感到內(nèi)疚地說:“當時你在洛陽教書,我在縣里山山坡坡、溝溝嶺嶺上耕地跑運輸,兩地分居,難得相處,只能如牛郎織女一樣,七七相會?!?/p>
我說:“我理解,要知道為了祖國建設(shè)迅猛發(fā)展,人民生活奔向小康,像我們這樣默默無聞、辛勤勞作、不計個人利害得失、一心為公的人,何止成千上萬呢!”
四、相會八中
1961年春天,我和愛人相會于八中。
當時國家正處于三年自然災(zāi)害中,糧食標準每月26斤,年輕教師的口糧也是前半月就吃光了,后半月東抓西借他人糧票,或買高價糧。我月薪30元,往往是每到月底糧光錢光,按現(xiàn)在的說法被稱為“月光族”。
自由市場上一個黃面窩窩頭或一個紅薯面糕子也都要1元錢。我們的學生周末回家返校時,帶點蒸紅薯,半路上走不動,在鐵道旁歇息,就會有工人買他們的紅薯,1元1小塊。我們一日三餐稀多稠少,早飯四兩三(四兩糧票三碗稀飯),中午糊涂面,晚上還是四兩三。
學校為了補充伙食,讓大家利用節(jié)假日到鄉(xiāng)下、河渠邊,或水塘邊采集水紅花(是一種紅葉帶節(jié)的長莖野草),曬干軋碎和到面里蒸饅頭吃,不甜不酸也不苦,吃到肚子里餓得輕些。
社會上流傳一句話:賊來不怕客來怕。
越是怕狼來嚇,偏偏就在此時,愛人不約而至,我是又喜又驚又無奈。喜的是新婚夫妻難得一見,無奈的是剛參加工作,恰逢大災(zāi)之年,生活標準低,招待客人難,無錢買房。
我們外語組三位老師,教研室也是住室,三張辦公桌,三張床,屋子占得滿當當。愛人來了住哪里,好在兩個同事善解人意,晚上各尋住處,我們夫妻得以同床共枕三個夜晚。
已到中午,辦公室里只有我們夫妻二人,我低頭不語,她喜笑顏開。“怎么,不歡迎我嗎?”愛人說?!安?,我……”我有口難言,愛人窺出我無可奈何的心事,爽快地說:“我知道你沒錢招待我這不速之客,我有錢。走,咱們吃飯去?!?/p>
她前邊走,我后邊跟著,在校外一家飯店坐了下來。
愛人點了飯菜,付了錢和糧票,一桌豐盛的午餐讓我飽食一頓。
飯后愛人拿出十斤糧票給我,讓我先用著,還說以后有難處了告訴她。
我手接著沉甸甸的十斤糧票,真乃雪中送炭,感動得我差點兒掉下眼淚。
夜里我問愛人:“大災(zāi)之年,你哪來這么多糧票?”
愛人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們忙碌的工作和令人羨慕的生活來。
“千百年來,地源遼闊的中國農(nóng)村,不能說是刀耕火種,但農(nóng)業(yè)極其落后,大都是牛拉犁耕種田地。貧困無牛的農(nóng)戶,甚至是人拉犁。解放后,黨和政府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加大對農(nóng)業(yè)投入,為盡快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機械化,縣里破天荒地把拖拉機開進了窮鄉(xiāng)僻壤,農(nóng)民心里樂開了花。我們一進村,農(nóng)民們像當年翻身農(nóng)民接待紅軍子弟兵一樣招待我們。鄉(xiāng)親們即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為我們殺豬宰羊蒸白面饃,不收錢也不收糧票,使我們省下糧票,我們咋能不盡心盡力為農(nóng)民服務(wù)呢?”
之后她還講了幫助農(nóng)民做的許多好人好事。
“有一天下午,本來是萬里無云好晴天,火辣辣的太陽普照大地,農(nóng)民們在場上曬麥子,突然狂風大作,烏云翻滾,電閃雷鳴,剎那間,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正在耕地的我們?nèi)税l(fā)現(xiàn)一對老年夫婦正在場里收麥,就毫不猶豫地跳下機車到場里幫老人收麥,七手八腳迅速把麥推成一堆,蓋上大棚。一個個被雨淋得水母雞似的,兩位頭發(fā)斑白的老人感動得要給我們下跪,我趕忙扶住老人,說這樣不好,我們年輕會折壽的,我們還冒雨將兩位老人攙扶回家。
“還有一次,在一個大熱天,我們在河邊犁地,突然聽到一個女孩的呼救聲‘快救人呀!淹死人了!’原來是幾個孩子在河里洗澡,男孩在水中游泳,兩個女孩不敢下水,在沙灘上撿石子,找蚌殼,孩子們不知道常年挖沙,使河床變得深淺不一,一個孩子不慎掉入大水坑溺水了。兩個男同事聞訊火速趕到河邊,潛入水中撈出落水孩子,平放在河邊沙地上,我給他按壓肚子幫他控水,過了一會兒,男孩吐了幾口水,慢慢地蘇醒過來。河邊許多村民圍觀,人群中擠出一對年輕夫婦,女人上前抱住落水男孩又氣又恨又心疼。男人拉住兩個同事的手謝口不絕,旁觀的村民不少人看到此景都潸然淚下。
“我住在一個孤寡老婦的家里,交談中知道她早年喪夫,無兒無女,日子孤苦凄涼,但人慈善和藹,待我十分親熱,我?guī)退羲畳叩?、喂雞喂羊、洗腳剪指甲、洗換衣服。有一天老人說‘有句話我不知當說不當說’?我說,有啥您盡管說。‘我沒兒沒女,孤寡一人,想認你為干閨女。不知你同意不同意’?我二話不說,‘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老媽在上,受女兒一拜。老媽媽連忙把我拉起,摟在懷里,語重心長地問‘你爹媽會同意嗎’?我說,我家姊妹多,我是老大。老人含淚說‘以后這里就是你的家’。臨走我對老人說,干媽,有空我會來看你。兩年以后我犁地又到這個村,問起干媽,鄉(xiāng)鄰們說半年前老人就去世了?!?/p>
愛人走后,我寫了一篇小說《兩個拖拉機手》刊登在洛陽《牡丹》雜志上,獲4元稿費。這點意外收獲貼補了我?guī)滋焐?,我心滿意足。
五、探病魚泉
老農(nóng)都知道小麥播種的適宜時令:七月白露搶著種,八月白露想著種。這一年正是七月白露,需搶種小麥,夏耕任務(wù)又緊急又繁重。當時拖拉機站在魚泉,愛人就在當?shù)叵母?,連續(xù)多天白天犁地、播種,晚上在車燈下加班耕地,鐵打的漢子也難頂下來。那些天來,她多次發(fā)燒,同事勸她休息,她說:“沒事,輕傷不下火線?!?/p>
在一個萬里無云、赤日炎炎的上午,愛人正在耕地,突然暈倒在機車上。同事送她到村衛(wèi)生所,打針急救,人蘇醒過來了,但仍發(fā)燒39度。輸液兩天,仍不退燒。站長心急如焚,一邊請醫(yī)生,一邊給我發(fā)電報。
接到電報,我不以為然,心想愛人身體健壯,不會有啥事。當時正處暑假,我沒回老家,還在校讀點書,寫點文章,到第三天才乘宜洛礦煤車回到縣城,步行40里來到魚泉拖拉機站。
站里房子緊張,都是集體宿舍,男工一大間,女工一大間。
我兩手空空,疲憊不堪地走進女工宿舍,見愛人躺在床上,兩眼緊閉,頭上搭著一條濕毛巾,旁邊坐著女同事小魏。
見此情景,我大吃一驚,忙問小魏:“小英怎么了?”
“高燒39度,醫(yī)生說她得了傷寒病。剛打了針,睡下了?!毙∥赫f。
我彎下腰撫摸她的臉,仍有點兒熱。問道:“小英,你咋了?”
愛人睜大了雙眼,死死地盯著我,不言不語,盯得我毛骨悚然,頭發(fā)堅起。我問小魏:“她咋不說話呢?”
小魏無可奈何地說:“唉,高燒三天,耳朵燒聾了,醒來時聽不見同事們說話,只是發(fā)笑。見了你,不知為啥不笑了?!蔽覇枑廴耍骸靶∮ⅲ徽J識我了?”
她依然不言不語,從她眼神里我窺出幾分怨憤。
我喂她喝水,她搖搖頭。我感覺到愧疚,來看病人,一沒帶禮物,二沒帶錢。只能在愛人病床邊傻傻坐著,直到天黑。
夜里我在會議室的大桌子上睡了一晚。
第二天我去問站長:“小英的病如何辦?”
站長說:“明天叫縣醫(yī)院醫(yī)生來會診,你放心走吧?!?/p>
第二天我少氣無力地步行回縣城,又乘宜洛煤礦的汽車返校。
在以后的幾十年中,每當提起此事,愛人便抑制不住情緒激動,抱怨我說:“在魚泉拖拉機站,我發(fā)燒耳朵都燒聾了,打電報給你,第三天你才回來,是探病嗎?兩手空空,是不是在外邊有別的女人啦?”
我連忙解釋道:“我敢發(fā)誓,蒼天可鑒,若有二心,天誅地滅。那時我年輕,不懂事?!?/p>
愛人說:“那也大可不必,不過你說你年輕,不懂事,你咋光知道每次回家,把身上錢全掏給你媽,走時向你媽要車費錢?!?/p>
我解釋說:“沒有的事,是我媽瞎說。”嘴里這樣說,心中暗暗埋怨我的傻媽媽。你咋啥話都給兒媳婦說呢。
值得慶幸的是,我走后醫(yī)生治好了她的耳聾。
我們夫妻共同生活的幾十年中,不論在雙方老人面前,還是在同學朋友中,或在子女團聚時,我們從來沒有紅過臉、吵過架。尤其是到后來,愛人得了糖尿病,我耐心護理她,更是相敬如賓。
我總想著,愛人勞苦一生,為國出力,為我生兒養(yǎng)女,我們兩地分居,她娘一半爹一半撫育子女,我欠她太多了,理應(yīng)竭盡全力伺候她。
愛人在洛陽多家醫(yī)院住院,同病房的病友,都夸獎我是個好丈夫。
記得曾有一個病友老太太,住院多天,老伴不來探視,更不護理她。見我給愛人喂飯喂藥,量血壓,測血糖,打胰島素,不知是羨慕還是忌妒,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對老夫妻,相處特別親密,老婆患病住院,老頭端吃端喝,擦屎倒尿,老伴走了,老頭拿著干糧,背著被褥,蹲在老伴墳前哭熬七天七夜,最后死在老伴墳前。
聽了這個故事,我心里五味雜陳,那一對老夫婦相親相愛的精神,和古代梁祝一樣感人肺腑,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我比不了人家,我只有盡心盡力伺候愛人,才感到問心無愧。
有一天二女說:“爸,我長這么大,從來沒見過你和我媽紅過臉、吵過架,你們也算一對模范夫妻了?!?/p>
我隨口答曰:“??!也算是吧。”
日子和樹葉一樣稠,60多年,2萬多天,上牙不可能不碰下牙,只是愛人肚量大,對我不滿時,往往是一言不發(fā),自生悶氣,此時無聲勝有聲,愛人的靜默無言是我最感懼怕的一招。一巴掌拍不響,遇到矛盾,我言她不語,她言我不語,這就是我們吵不起架的根本原因。
六、休假
年前下雪多,地凍如鐵,隆冬過去,開春又來了個倒春寒,冰雪難消。春耕推遲了,愛人放假半月,來到我的學校。
當時我已被下放到洛陽市西郊一個山村小學教書。
這個村大約千把口人,村子中央是條大深溝,村民住在溝兩邊,溝南溝北沒有橋,從上到下修了一條“之”字拐的羊腸小道,供人們通行。溝底有一條潺潺流水的小溪。
學校在溝北,校院不大,六間二層門面房做教室,院中間是操場,豎立著兩個球籃。東西兩邊有兩排小廈房,西邊一排是教研室和教師住室,東邊一排也是教室。最后一排面向南有三孔窯洞,一孔做伙房,兩孔做教室。窯洞教室內(nèi),用土坯墊底,上面搭放一塊長木板當課桌,學生自帶小板凳上課。
教師們吃百家飯,輪到誰家,村民用瓷罐盛飯,送到學校,每逢雨雪天氣,教師們就翻過深溝到學生家里吃飯。
東沙坡村民忠實厚道,雖然自己生活艱難,但給我們送的飯是早晚有饃、有菜、有湯,中午有面條。使我們吃得好、吃得飽。
我教畢業(yè)班語文、音樂,并兼畢業(yè)班的班主任、少先隊大隊輔導(dǎo)員,天天忙得不亦樂乎。
校長為了減輕村民負擔,讓我們自己起灶,公辦教師輪流做飯。校長是個多面手,炒菜、熬湯、發(fā)面蒸饃樣樣精通,跟著校長我也學會炒菜發(fā)面蒸饃的廚藝。
愛人休假來到這里,我沒像在八中那樣作難。
我是一個不修邊幅的大懶人,一個人生活,衣服被褥洗換不勤,大床單疊成兩層,一面臟了翻過來鋪,兩面全臟了才去洗。
愛人來校的第二天就忙乎起來了,把我的臟衣、臟被、臟床單、臟鞋、臟襪、臟枕巾,一樣一樣統(tǒng)統(tǒng)洗得干干凈凈,毫無怨言。
她這種勤快習慣是從小就養(yǎng)成的。小時候在娘家,背著二妹去上學,放學回家,夜里紡棉到深更半夜,冬天手腳凍得裂大口子,浸著血,沒有藥,讓母親從椿樹上挖些椿膠,在油燈上化成液體,滴到裂口上,疼得她齜牙咧嘴,眉頭緊皺,但不叫疼。
愛人天資聰慧,盡管放學回家,沒空讀書,但奇怪的是每次考試,總名列前茅。
愛人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我問她:“衣服洗完了,這半個月干點啥?”
“有事干!”她胸有成竹地說,“我看你們這些大男人,白天上課,晩上改作業(yè),還要輪流做飯讓我吃,我咋能吃下去呢,我想去伙房幫廚,你看行不行?”
我贊揚道:“好得很,這回你可以在老師們面前亮亮你的廚藝了。”
愛人出身貧苦家庭,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受勤勞補實的母親的耳濡目染,早就學會了做飯的技能。
到學校的第三天,她就自告奮勇跑到伙房干了起來。洗菜做飯,發(fā)面蒸饃,烙餅,做涼粉,包餃子,炸油條,蒸蒸肉……變著法兒做,讓我們老師們吃得有滋有味。同事們蹺起拇指夸贊她,校長喜笑顏開地對她說:“小英,難得你這一手好廚藝,不要走了,我高薪聘用你當俺的炊事員吧!”
愛人笑著說:“謝校長夸獎,不好意思,我還有我的工作呢。”
正逢周日,陽光燦爛,春風拂面,同事們各回各家,我和愛人一起下山,到繁華熱鬧的上海市場游玩。去公園登上假山,觀看市景,進市場游覽購物,進西餐廳共進午餐,愛人感到心滿意足。
太陽偏西,該上山返校了。
我們步行到半山坡,發(fā)現(xiàn)一輛波蘭拖拉機停在路中間,拖拉機的拖斗里裝了一車煤。只見兩個年輕的拖拉機手站在那里,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zhuǎn)。
我們來到車前,愛人一眼認出這倆小伙是她在平樂培訓(xùn)班的學友小劉和小趙。倆小伙也認出她是當年的師姐。
“二位,你們在這里干嘛?”愛人問。
“車開不動了,俺倆一直開的是東方紅拖拉機,只能耕地,為搞運輸,站里買來一部波蘭車,讓我倆學著開,還是不行啊,這不,車壞了,開不走了。”小劉說。
“哦,那讓我來看看。”愛人二話不說,毫不猶豫地爬到車下,手拿扳手對機器進行檢查。開波蘭車是愛人的拿手好戲,車哪里出問題,愛人從聲音都能聽出來。我站在車旁呆若木雞。
過了一會兒,愛人說:“問題找到了,一個零件磨損了,需要更換?!彼断聣牧慵?,從車下爬出來,讓小劉小趙去農(nóng)機門市部買新配件。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太陽快要落山了,兩個小伙才氣喘吁吁地跑回來,買回新零件。愛人重又爬到車下,嫻熟地把零件換好,又幫他們點燃燒棒,發(fā)動了車,小劉小趙登上機車,喊道:“謝謝師姐,再見了!”
拖拉機冒著黑煙“通通通”地上山了,走遠了,不一會兒就看不見了。
愛人心里樂開了花,卻顧不得看一看身上的泥土、手上的油污。
我說:“你可真算是開波蘭拖拉機的行家了?!?/p>
愛人會心地笑笑,并不言語。
回到學校,同事們見愛人這個樣子,哈哈大笑。校長開玩笑地說:“小常,你咋搞的,把你愛人弄成這個樣子?!?/p>
我不以為然地說:“這才是勞動人民的本色呢?!?/p>
愛人回單位了。
兩個月后,愛人來電話說:“我有了。”
我一頭霧水問道:“有啥了?啥有了?”
她說:“傻瓜,你要當?shù)??!?/p>
我連連拍打我的頭說:“我真笨,我真傻?!?/p>
此后,我興奮得一連好多天,夜夜輾轉(zhuǎn)反側(cè),久久不能入眠。
七、噩耗
一個深秋的下午,烏云蔽日,北風呼嘯,黃葉飄零,烏鴉亂飛,“嘎嘎”地叫個不停,大地一片悲凄景象。
在韓城到廟上的馬路上,一個身材不高、體魄健壯的中年男人,滿面悲容,步履蹣跚,少氣無力地拉著一輛架子車,后邊跟著一個身穿布衣、滿含熱淚的年輕孕婦。車上躺著一個用被子蓋著已經(jīng)絕氣的中年婦女。拉車的是我的岳父,年輕孕婦是我的愛人,車上躺著的是我已經(jīng)亡故的岳母大人。岳母患病,是昨天由岳父和愛人一起把她送進韓城醫(yī)院的,她拉肚子多天,拉脫了水。萬萬沒想到住院第二天,岳母病危,因肝腎衰竭,經(jīng)搶救無效就去世了,永遠地離開了人間,離開了我們所有的親人。
在醫(yī)院里,岳父和愛人放聲大哭,悲痛欲絕,手足無措,醫(yī)生說:“別哭了,拉回家辦后事吧!”岳父就這樣萬般無奈地拉著亡妻往家里回。
往日的十幾里路,現(xiàn)在走起來要比百里還長。岳父拉車前邊走,身懷六甲的愛人,邁著艱難的步子跟在后面,走一段歇一會兒。在歇的時候,岳父停下車子,愛人追上前去,站在車旁,半掀開被子,用手去摸母親的臉、手、胸……幻想著母親會坐起來、活過來。然而一切都像冰一樣涼,沒有呼吸,沒有心跳,雙眼緊閉。愛人的淚水從眼眶中流出來,滴到被子上,滴到母親的胸前,滴到母親那蠟黃的臉上……
當車子拉到家門口時,鄰居們都來幫忙,把岳母抬到小院中,放在一張小木床上,蓋好被子。見此情景,小弟小妹們,齊刷刷地跪在小床兩邊,嚎啕大哭,哭聲震天動地,天若有情天亦悲,地若有意地亦哀。岳父淚如泉涌,高聲吼叫:“天塌了呀!”五妹剛5歲,小弟才4歲,他們邊哭邊喊:“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小院中擠滿了東鄰西舍,無不悲傷落淚,大家紛紛議論著:真可憐呀,孩子們太小呀!……
當時我還在洛陽教書,這突然飛來橫禍,不知為什么愛人不通知我。噩耗傳來,我立馬乘車回家,但是已經(jīng)晚了,岳母已經(jīng)埋葬,我沒有見上她最后一面。我走進大門,跨過二門,只見小弟和小妹,在窯門口的兩個門墩上,滿眼含淚,沒精打采,可憐巴巴地坐著,看到我慌忙跑過來,一人抱住我一條腿,跪在地上哭著說:“大哥,我要媽媽,我要媽媽……”面對此情此景,鐵石心腸也心酸。
我雙手撫摸著他們的頭,安慰他們:“別哭,別哭。”一邊拿出糖果讓他們吃。他們只是接住糖,拿在手里,不住地哭,誰也不吃。
岳父在窯內(nèi)木凳子上呆呆地坐著。我走進窯內(nèi),“撲通”一聲跪在岳父面前,含著眼淚,十分愧疚地說:“爹,孩兒不孝,我回來晚了。”
岳父說:“人已經(jīng)埋了,還說這干啥,以后這一家大小全仗你和小英照看了?!?/p>
我說:“爹,你放心,我一定盡心盡力,幫你照顧好弟妹們。”說罷,我從口袋里拿出5元錢交給了岳父大人。
夜幕降臨了,四面漆黑一片,萬籟俱寂,土窯內(nèi)桌子上亮著一盞小油燈,一家老小七口人,圍坐在高低不同的凳子上。岳父不住地嘆氣,愛人默默不語,弟妹們滿含淚水,低聲抽泣著。
“小英,以后的日子怎么過?”我先開了腔。
愛人緊皺眉頭,不言不語。
“大姐,你不走了,你走了誰給俺做飯?”小弟哭著說。
“沒有媽媽,晚上睡覺我害怕,大姐,你不去城里上班吧!”小妹傷心地說。
“大姐不去上班,咱吃啥用啥,拿啥給你們買新衣服。”三妹說。
二妹開了腔:“三妹說的對,媽沒了,從今往后,大姐就是咱們的媽,大姐不上班,咱家咋生活,咱們都要聽大姐的話?!?/p>
“老二、老三說得都對,以后都要聽大姐的話。我一個大男人,心不細,恐怕照顧不好你們?!痹栏赋蠲伎嗄樀卣f。
愛人有淚不敢流,想哭不敢哭,她若哭,弟妹們會哭得更悲更慘。她強忍悲痛,把淚水往肚里咽。
看著這一家老小,從母親過世那天起,她就想到過辭職回家照顧他們,呵護小弟小妹。再一想,若自己辭職了,一分錢掙不來,單憑父親種田顧家,二妹、三妹還要上學念書,得交學費,油鹽醬醋需花錢買,買煤、買衣服需花錢,家人有點兒頭疼腦熱,治病得花錢。雖然工資不多,總是有點兒指望。再說縣拖拉機站只有這一部跑運輸?shù)牟ㄌm車,我又是車長,站里實在離不開我。她思前想后,進退兩難。無法向家人交代,只有眉頭緊皺,一言不發(fā)。
我窺出愛人的兩難之處,就說:“岳父,弟妹們說的都有道理,依我看,讓她先去上班,她可以向站長請求多來西鄉(xiāng)送貨耕地,既能?;貋砜茨銈?,還能拿到工資貼補家用?!?/p>
我話未講完,愛人插話說:“你們大哥說得對,就是我走了,便苦住了二妹、三妹,家務(wù)重擔全由你倆擔當了?!?/p>
“大姐放心?!倍萌谬R聲說。
岳父擦干了臉上的淚水說:“這樣也好,人死如燈滅,再哭也哭不活了,你們都去睡吧!”
第二天,我和愛人一同步行回城。在路上,我想愛人上班繼續(xù)開那波蘭拖拉機,我那未出生的孩子可要在娘懷里艱難地度過時光了。
八、孝老
埋葬了母親,愛人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回到了拖拉機站。她向領(lǐng)導(dǎo)講述了自己家里的實際情況。
在全體職工大會上,站長說:“小英同志,母親病故,家中父親弟妹需要照顧。本想辭職,但她卻以國家人民利益為重,仍堅守崗位,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為了方便照顧家庭,站里決定,讓她耕地送貨盡量多去西鄉(xiāng)?!?/p>
愛人重又登上了她心愛的波蘭拖拉機。白天耕地、拉貨,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夜里思念亡母,淚濕兩行。
周末我回到家里,勸她節(jié)哀。她萬分愧疚地說:“我算不上是個孝順閨女,只顧工作,對母親的身體關(guān)心不夠,致使拉肚子就能奪走她的命。她太年輕,才45歲。如今生我養(yǎng)我的二老只剩父親一個了,我必須加倍孝敬我可憐的父親?!?/p>
愛人每次回老家送貨,總要給父親買些營養(yǎng)品,給弟妹們買些他們喜歡吃的點心糖果,以及喜聞樂見的小禮品。
岳父農(nóng)閑時,擺攤做點小生意,多賣蔬菜種籽,愛人也按季節(jié)給他批發(fā)點各種菜種。
繁重的農(nóng)活與繁瑣的家務(wù)壓得岳父身體出了毛病,常常發(fā)燒不止,大量的感冒藥也無效。愛人帶他去村衛(wèi)生所,鄉(xiāng)衛(wèi)生院看過多次,打針,吃藥,都不見輕。愛人又把他帶到縣里幾個醫(yī)院檢查,由于當時沒有彩超,沒有磁共振等先進儀器,始終找不到病因,輸液也不見輕。
得知此事,我讓愛人帶岳父到洛陽市三院進行檢查。最后查出病因,肺結(jié)節(jié)轉(zhuǎn)為肺結(jié)核。醫(yī)生用一種雷米封的藥治好了岳父的病。
在小弟結(jié)婚前,岳父常常是面黃肌瘦進城來,住一段時間,紅光滿面回鄉(xiāng)去。
岳父年老時,在老家由小弟媳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進城來有時去三妹家住些日子,但大部分時間都在我家由愛人看護他。
愛人常說,人人都有雙重父母,無論對自己父母還是對公婆都應(yīng)一視同仁,盡心盡力一樣孝順。
曲劇《拉荊笆》中惡媳婦恨病中的婆婆,逼丈夫編荊笆拉婆婆到山上喂狼,孫子救奶奶回家后,將荊笆掛在屋檐下的墻上,丈夫問兒子為啥不扔掉荊笆?兒子說,還有用,等我媽老了,我還要用它送我媽上山呢。聽了兒子的話,惡媳婦同丈夫痛哭一場,后悔莫及,從此改邪歸正,侍奉老人,一家人和和睦睦度光陰。
愛人每逢回家鄉(xiāng)耕地,晚上總是和我母親睡在一張床上,婆媳拉家常到深更半夜,有說不完的知心話。
母親常對父親說:“小英是個可憐人,她沒有媽了,咱要把她當親閨女對待?!?/p>
我父母都有胃病,愛人每次回家,都要給二老帶回些胃藥來。每次往西鄉(xiāng)送煤,總是多捎兩袋,一家一袋。愛人見我父親收莊稼時拿不到家,就自己出錢給家里買了一輛架子車。
有一天,父親下地干活,母親獨自爬著梯子上崖頭上拔菜,正要下來時,說也真巧,愛人剛好回家,走進大門嚇了一跳,高喊:“媽,危險!別下!我來幫你。”邊說邊從窯內(nèi)搬來高凳,愛人站在高凳子上,扶著母親沿梯子慢慢下到院中。
愛人把此事告訴了我。得知情況,我利用暑假,和愛人沿東墻修了一條狹窄的小路,母親從此再不用爬梯子上崖頭了。
母親養(yǎng)了一只小花狗,毛色白中帶黃,很是好看,起名阿斗。有一次我回到家,不見阿斗,便問母親:“阿斗呢?”“跑出去玩兒了。”母親說。
不一會兒阿斗回來了,嘴里銜了一只兔子,扔在母親面前,“汪汪”叫了兩聲,便伸著舌頭臥在地上喘氣。母親驚喜地說,這阿斗很通人性,也夸我有口福。中午我們吃了一頓美味的兔肉午餐。
可萬萬沒想到,這個阿斗到后來給我母親帶來一場災(zāi)難。有一天,母親牽著阿斗外出串門,迎面來了一只大灰狗,狗見狗親,阿斗為追那只大灰狗,將我母親絆倒在地,造成骨股頸骨折,癱在床上,再也起不來了。
母親養(yǎng)病,來到縣城,先到大哥家住了一個月,再到我家。母親骨傷疼痛難忍,徹夜不眠,喊聲不斷,愛人從無怨言,還起來耐心給母親喂止痛藥。平日里喂水喂飯,擦屎接尿,洗臟衣褲……怕影響我第二天上課,她不讓我和母親睡在一個房間看護母親,而由她自己照顧。
她對我母親的孝敬之心,比對她二老有過之而無不及。后來愛人病重心衰住院,我日夜陪伴,犯病時速效救心丸都來得慢,醫(yī)生叫我給她用硝酸甘油,幾分鐘都緩解了。她時常說:“我的命就是你給的,我給你敬禮!”聽著這話,我直想掉淚。我說:“別謝我,那都是醫(yī)生的功勞,你對我家貢獻那么大,我怎么伺候你都是應(yīng)該的。”
為了贊揚愛人和我母親的親密婆媳關(guān)系,根據(jù)母親所講,我寫了一篇短文《錯聽》讀給愛人聽。
我家柴門外的石凳子上坐著一位頭發(fā)花白、面目清瘦、滿臉皺紋的老婦人,雙膝上放著一個竹篩子,里邊盛著一些干豆角,老人用干枯的手剝著豆角,眼睛不時地望著東方,心想:小英每月初一都會回來,今天初三了,怎么……
老人正在納悶。隱約聽到遠處一陣叫賣聲:修風匣,修風匣……
老人喜出望外,抬起頭用昏花的眼睛,往東邊一瞧,只見一個挑著擔子的中年男人,一邊吆喝,一邊朝她走來。當那男人離她不遠時,老人便開口說:“來吧!這就是小英家?!?/p>
那男人聽見有人打招乎,便知有了生意,欣喜若狂地挑著兩頭搖晃的擔子,大步走到老人面前問:“修風匣嗎?”
“是,這就是小英家,快到家里坐!”耳聾眼花的老人把那男人領(lǐng)到家里,連忙讓他坐下拿出大紅棗讓他吃,又一邊去伙房搟面、拉風箱、燒水、做酸面葉讓他吃。
中年男人吃飽喝足了,便問老人:“你家風匣在哪里?讓我看看啥毛病?”
“你大聲點,我耳朵聾,聽不清?!崩先苏f。
中年男人貼近老人的耳朵大聲重復(fù)了一遍:“壞風匣在哪里?”
老人說:“俺家風匣沒壞呀!剛才我還拉風匣燒火給你做酸面葉呢?!?/p>
老人已經(jīng)知道是自己錯把修風匣,聽成小英家了。埋怨誰呢?“哈哈”笑了起來。口里說:“我太聾,把話聽錯了!”
中年男人連連說著:“對不起,老媽媽。”隨即從兜里陶出5角錢給老人,老人拒絕收錢。
中年男子挑起擔子倒退著,連聲說,謝謝老媽媽!走出了院子。
愛人聽完短文也開心地笑了。
九、轉(zhuǎn)崗
嚴冬到了,北風呼嘯,寒氣逼人。父母聞知兒媳懷孕,暗暗自喜,托親戚幫忙,在院里蓋了一間小茅草房,供兒媳生孩子住。然而,因為家窮屋里連個像樣的床都沒有,這可難壞了白發(fā)二老。
去哪兒弄張床呢?父親愁眉不展。做個床吧,沒有木料,買個新的吧,又沒有錢,這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母親不言不語。
沉默了一會兒父親說:“你是咱家的智多星,別不吭聲。”
母親大字不識一升,但天資聰慧,家里遇到難事,總是她出主意,想辦法。
良久,母親開了腔:“活人能讓尿憋死?辦法總會有的?!?/p>
“你說我聽聽?”父親急不可待地追問。
“你先找人幫忙,到地里托些土坯,曬干后當床底座,再去地里割一些高梁稈,用麻繩編成笆子做床板,上面再糊些泥巴,這樣床不就做成了嗎?”母親說。
父親欣喜若狂,按母親的想法去辦,不久一張土制床便做成了。只待泥土干了,就可以接待功臣。
臘月將近,愛人捎口信說:預(yù)產(chǎn)期就要到了,她決定回家生產(chǎn)。那年代生小孩基本上不去醫(yī)院,都是在家里生的。
當時愛人還開著波蘭拖拉機往鄉(xiāng)下送煤,絲毫沒顧及到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可能造成胎兒流產(chǎn)。
臨產(chǎn)前十天,愛人才向領(lǐng)導(dǎo)請假,回家休息。
泥床還未干透,愛人回到了老家。誰料到家第三天,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大女兒就降生了。
我收到一封家書。父親說:“你已是人父之人了,小英給你生了一個可愛的好女兒?!?/p>
遠在百里之外洛陽城的我,大雪封路,無法騎自行車回老家。等雪消路開時,我回到了家,見到愛人,她果然給我生了一個像她一樣俊俏的好女兒。
沒有醫(yī)生,據(jù)說孩子由本家奶奶接生。她用剪刀在油燈上烤了幾遍做接生器械,給嬰兒剪臍帶。事后還聽奶奶說:“小英真有骨氣,我接生過多少孩子,從未見過生頭胎,強忍巨烈疼痛,沒叫喊一聲的?!?/p>
十冬臘月,天寒地凍,房門上吊著一個草簾子,沒有暖氣,沒有高熱量的伙食,屋里屋外一樣冰冷,她們母女二人將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度過酷寒的30天。
天上雪花飛舞,大地白茫茫一片。父親踏著半尺厚的積雪,步履蹣跚地從村口向鄉(xiāng)鎮(zhèn)的集市走去。他買回來木炭,用鐵盆生火,讓她們母女取暖。
母親把平時積攢的雞蛋拿出來,配上小米,作為愛人月子間的主要食物。老人們說:月子間不敢吃肉,消化不良,小米最養(yǎng)人,最下奶。
由于泥巴未干,滿月時,床上被女兒睡過的地方,被壓出一個人形小坑。
吃了滿月酒,愛人帶著女兒回到岳父家,歇到產(chǎn)假過完。這段時間,愛人反復(fù)在思索,母親過世了,婆母身體不好,自己姊妹雖多,但大的要上學,小的需要呵護,誰給我?guī)Ш⒆樱吭较朐桨l(fā)愁,越想越難過,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淚。
知女莫過于父,這時岳父大人對小英說:“別犯愁了,讓老三去幫你帶孩子吧?!?/p>
愛人說:“她正上學,哪能行?”
“女孩家能上出什么名堂。你二妹不能去,她不但要上學,還要在家做家務(wù),幫助我照顧小弟小妹,再說地里活也離不開她?!痹栏刚f。
愛人依從父親的安排,忠厚善良的三妹就隨愛人去到了拖拉機站幫助帶孩子。
此時,拖拉機站已搬到縣城,職工每人分了一間房,可以自己做飯,吃住有了著落。
愛人向站長講了困難,站長說:“你是車長,波蘭車離不開你。要不這樣吧,你可在近處耕地送貨,便于照顧小孩兒?!?/p>
愛人說:“謝站長關(guān)心。”
開波蘭車耕地送貨,對愛人來說輕車熟路,不在話下,但就是有了孩子,家務(wù)活要忙很多。
就這樣,愛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好早飯,再準備午飯,她把面條搟好,以便下班回來能省點時間做午飯。她買了奶粉,半晌讓三妹喂女兒喝。
有時候,愛人夜里開會,女兒不睡,三妹就抱著女兒到院里轉(zhuǎn)悠,看西山上煤礦閃爍的燈火,瞧院子里來回飛舞的螢火蟲,聽山下溪邊青蛙“呱呱”的鳴叫聲。慢慢地女兒進入夢鄉(xiāng),三妹才能躺在床上,眼睛盯著天花板,等大姐回來。
有時愛人出車拉貨,讓三妹抱著女兒,坐在拖斗里的凳子上。拖拉機冒著白煙,“嗵嗵嗵”地鳴叫著,在筆直的馬路上奔馳,女兒坐在三妹的雙腿上,見路邊的房屋、樹木、行人一個個往后跑,她的小臉笑開了花,三妹也感到愉悅。慢慢地,單調(diào)的機車聲變成了催眠曲,女兒就會閉上眼睛,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
到了田里,愛人駕車耕地,三妹抱著女兒,在麥茬地抓螞蚱,在路邊的草叢中捉螳螂,熱了就到地頭柿樹下歇涼,撿樹上掉下來的烘柿。半晌換班時,愛人給女兒喂奶。盡管勞累,但內(nèi)心感到充實快樂,感到欣慰。
幾個月過去了,不知怎的,女兒一聽見機車發(fā)動,聽見“嗵嗵嗵”的響聲就害怕、就哭。
站長見此情景,看在眼里,憐憫在心中。就對愛人說:“小英,這工作確實不適合你干,帶著孩子太辛苦,我與縣面粉廠聯(lián)系好了,調(diào)你到面粉廠去磨面,你愿意去嗎?”
愛人說:“這不是讓我轉(zhuǎn)行了嗎?”
站長解釋道:“等孩子大了再回來?!?/p>
愛人點頭同意。
帶著鋪蓋和生活用具,愛人和三妹、大女兒乘坐站里派的車,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過了些日子,三妹想回家上學,岳父就讓小妹來縣城看護女兒。
磨面房不大,僅磨面機就占了1/3。師傅耐心細致地手把手教愛人如何開機關(guān)機、裝料,如何收面裝袋、控制流量,愛人虛心學習。
在師傅的熱心指導(dǎo)幫助下,愛人很快就掌握了磨面的全部技能。白天她坐在磨面機旁的操作臺上,頭頂一條白毛巾,面上戴著口罩,兩手不停地操作著機器,小妹抱著女兒坐在機旁的小凳上,目不轉(zhuǎn)晴地看大姐在忙碌地工作。女兒感到好奇,便咧開小嘴笑,不哭也不鬧。
小妹比女兒大5歲,看到女兒和小妹開心的樣子,愛人無比激動。心想,真是蛤蟆帶老鼠,小孩兒帶小孩兒。這樣不是一舉兩得嗎?不僅女兒有人帶,同時可憐的小妹也能得到大姐的呵護和關(guān)照,那時小妹還不到6歲。
愛人每天按時上班,把磨面房打掃得干干凈凈,麥袋和面袋分別放置,各自擺放整整齊齊,磨出的白面雜面,樣樣達標,得到領(lǐng)導(dǎo)的好評。
愛人是學機械的,在磨面房工作有點兒屈才。不久,農(nóng)機站在韓城設(shè)立門市部,站領(lǐng)導(dǎo)調(diào)愛人去韓城門市部當會計,愛人二話不說,又搬家到韓城去工作。
韓城農(nóng)機門市部不大,人也不多,一個主任,一個會計。主任是當?shù)厝?,一頭沉,晚上在家住。愛人白天值班,夜里在門市部看守門戶。
愛人對農(nóng)機配件并不陌生,售貨,收錢,記賬,進貨登記,查收,有條不紊。貨架上物品明碼標價,擺放整齊,井井有條,往來賬目日清月結(jié)、不出差錯。對待顧客笑臉相迎、童叟無欺,深受廣大客戶一致好評。
在韓城工作的時候,單位不給分房,愛人就租住在農(nóng)民家里。她與房主和睦相處,親如一家,誰有困難都互相幫助。每逢過年,愛人總還要割塊兒豬肉給房主送去。乃至后來愛人調(diào)到縣里工作,不知不覺也和房主家成了好朋友。
愛人白天上班,夜里還要加班加點干家務(wù)活,一家老小吃的穿的全靠她。無論赤日炎炎的夏日,還是嚴寒酷暑的冬天,愛人總是納鞋底做鞋到半夜,中午也從沒午休過,愛人從不叫苦連累,相反還覺得日子過得順心,舒心,開心。
輕松愉快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一晃三年過去了??h里單位調(diào)整,又來調(diào)令,讓愛人回縣城去物資局當倉庫保管員。頻繁地調(diào)動,多次地搬家,居無定所,的確讓人煩惱,但愛人總是無條件服從,毫無怨言。在她心里,黨和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要高于一切。
當時,我們公職人員奉行的準則就是:革命戰(zhàn)士是塊兒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十、團圓
愛人從韓城來到縣物資局當倉庫保管員,庫里經(jīng)營的全是建筑材料,如鋼筋、水泥、瓷磚、涂料等沉重的物資。進貨,查收,銷售,勞動強度大,常需民工相助,才能完成工作。愛人不怕苦不怕累,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
讓她感到困難的是,家里又添了兩個孩子,二女兒出生后,四妹棄學來帶,小三出生后小妹來帶,多幾口人吃飯,繁重的工作,繁瑣的家務(wù),壓得愛人緩不過氣來,身體也出了毛病。先是胃不好,后來肚子疼,患急性盲腸炎住院,再后來又拉肚子,身體日漸消瘦……
我在外地聞知愛人得病,內(nèi)心焦慮不安,害怕愛人重蹈岳母的覆轍。岳母因泄肚不止身亡,這次她又與母親犯同樣的病。
我急在心里,無能為力,寢食難安。工作時忘掉一切,閑暇時常為愛人擔憂,夜里總被惡夢驚醒。
不行,我不能眼睜睜看著愛人,任由病魔折磨,走到可怕的境地,我必須回縣城,幫愛人一把。
我多次寫請調(diào)信,交給校長,送到市文教局。校長說:“你是骨干教師,學校離不開你?!闭堈{(diào)信送到局里,往往石沉大海,渺無回音。
到現(xiàn)在,我還真羨慕改革開放后的農(nóng)村青年,可以背著行囊到大城市去打工,北上廣自由挑選。有了錢,可以買房買車。攢多了錢,學會了技能,還可以自立門戶、創(chuàng)辦公司,開工廠當經(jīng)理,當老板?;叵胱约?,工作幾十年,兩地分居,請調(diào)不批,真是心急如焚。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終于盼到了回縣城工作的那一天,和縣一中一位家在洛陽的教師對調(diào),成功調(diào)回縣宜洛煤礦中學工作,結(jié)束了長達十幾年的兩地分居的艱難生活,與家人團聚。此時,小妹也可以回老家復(fù)學了。
當時我和愛人的工資合起來不足80元,不僅要養(yǎng)活一家大小五口人,還得接濟雙方老人及她的弟弟妹妹。兒女們慢慢長大了,上學要交學費,看病要花錢,油鹽醬醋糧油樣樣都得買。生活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愛人在物資局干了幾年后,又被分配到農(nóng)機公司工作,這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退休。
在農(nóng)機公司,她先是當門市部主任,后當倉庫保管員。
倉庫很大,農(nóng)機配件上萬種。一個人當保管員,在琳瑯滿目的農(nóng)機配件面前,愛人并不感到畏懼,因為她喜歡和農(nóng)業(yè)機械方面打交道。
上崗后,她起早貪黑,整理貨物,不知熬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才將一個龐大的倉庫物品,分門別類擺放整齊,貼好標簽,便于查找。
愛人對待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每次大貨車拉來一箱箱配件,她都要親自拆開,一件件查收,登記造冊,分類擺放。倉庫貨架很高,有一次為了給客戶取貨,她不小心,竟從梯子上摔了下來,差點兒造成骨折,還好,只是傷到了皮肉。
我在家里,只能幫愛人做早飯晚飯,幫孩子們做功課,中午飯由愛人準備。
那時候,農(nóng)機配件如架子車、雙鏵犁、四輪拖拉機機、播種機十分緊缺,農(nóng)民為買架子車或農(nóng)機配件,跑好多回都買不到。
此時,愛人自然成了熱門人物。親戚朋友,家鄉(xiāng)父老,來買農(nóng)機配件的,貨不到,就將貨款交給愛人保管。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難以推辭。為此,愛人買了一個小木箱,她把每家的錢,用白紙包好,寫上姓名、貨物名稱、錢數(shù),放進小箱里鎖好,鑰匙別在腰間,并把小木箱放到大衣柜頂上。這小箱成了她保管鄉(xiāng)親們財物的保險箱。
每年到12月底,各家必須得將糧油購買完,糧店才能給更換糧本,過期作廢。
眼看年底到了,愛人給兒女弟妹及父親買了新衣新鞋,錢快花光了,糧本還沒換,咋辦呢?我便把眼睛盯上了那個小小的保險箱。
“看啥看?”愛人說,“別打我那小箱的主意?!?/p>
我說:“貨沒來,那錢放著也是放著,不如咱先挪用幾天,把糧本換回來,等年后開了資,再還人家還不行嗎?”
“絕對不行!”愛人斬釘截鐵地說,“若年前來貨,你偷錢還賬嗎?”
我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萬般無奈,我只好抹下臉面,硬著頭皮去中學找同事借錢。
星期天的下午,我到學校,看見幾個同事圍坐在一起打牌聊天。便走上前去,聆聽他們在聊些什么。
這個說:“快過年了,辦年貨又得花錢。”
那個說:“孩子下學期學費還沒著落?!?/p>
還有一個說:“唉!老伴住院,借的錢到現(xiàn)在沒還,總不能拖到春節(jié)后再還人家吧!”
眾人七嘴八舌,都在為錢的事發(fā)愁,我咋開口借錢呢?
于是,我又跑到另一群同事面前,問一個知友:“老伙計,問你個事?!?/p>
“啥事?你直說?!?/p>
“年底換糧本,我想借點錢,不知誰有錢?”我說。
“杜老師可能有,他老伴賣衣服,做小生意的。”
我來到杜老師家門前,沒等我開口,他便笑著說:“啥風把你吹到我家來了?”
“年底換糧本,想借點錢,不知……”
“要多少?”他爽快地說。
“30元就夠了?!蔽艺f。
“沒問題?!闭f著他從抽屜里拿出30元錢交給我。
這真是雪中送炭,我感動不已,連忙說:“謝謝杜老師,年后一定奉還!”
“區(qū)區(qū)小事,不足掛齒?!彼f。
接過30元錢,買了糧油,換了糧本,渡過了難關(guān)。
夏天到了,火紅的太陽烤炙著大地,熱風撲面,愛人滿臉汗流,懷里抱著兩個大西瓜,從街上回來。我連忙上前接過西瓜,問道:“你咋舍得買這么多西瓜?”
愛人說:“今天去銀行交款回來,在十字街口遇到一個賣瓜的小伙,非要給我兩個瓜,我說,我不認識你。他說,你不認識我,我認識你,我是古村的,那年我還找你辦過事。聽說古村兩個字,我就知道是鄉(xiāng)親,但給錢他說啥也不要,我只好把瓜抱了回來?!?/p>
第二天中午放學回家,路過十字街口,才知道是本家兄弟在賣瓜,我當即買了一兜面包讓他帶上。
我們是平頭百姓,但對于忠厚善良的鄉(xiāng)親,你只要給他辦一點好事,他們就會感謝不盡,永記在心。這些年愛人幫鄉(xiāng)親們,買架子車、雙鏵犁、播種機等,只要貨到,立即買下,大件存放在倉庫內(nèi),小件放在家中。讓鄉(xiāng)親們少花車費,少跑很多路,得到鄉(xiāng)親們的一致好評。
我們村兩千多口人,一個常字掰不開。大前年村里搞追宗尋根祭祖活動,省內(nèi)外幾百名常門后生,歡聚一堂。我和愛人也回到家鄉(xiāng)。
這是我的家鄉(xiāng),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953年13歲時,我外出上學、工作;83歲回鄉(xiāng),整整70年。見到年輕人,如果不問他爺爺叫啥,便不知他是誰家的后生。
在去村祠堂的路上,鄉(xiāng)親們見了愛人,如迎貴賓,連連握手。
有的說:“還記得嗎?那年你墊錢給我買過架子車?!?/p>
有的說:“你給我買的雙鏵犁,至今還沒用壞?!?/p>
有的說:“你給我買的鍘草機,不但便宜,送了一張犁,還按政策補助了800元錢?!?/p>
還有的說:“那年去農(nóng)機公司買配件,我還在你家吃過一頓飯呢……”
愛人連連說:“這都是我的本分工作,應(yīng)該的?!?/p>
愛人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她像視察工作的領(lǐng)導(dǎo),我倒像是她的隨從、護衛(wèi)、勤務(wù)兵。禿子跟著月亮走,借光哩。
光陰荏苒,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愛人也50歲,到了該退休的年齡。這時公司調(diào)來一位年輕的女大學生當經(jīng)理,她既有人才,又有文才,還有干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禮賢下士,善解人意,對工作嚴肅認真。公司來貨,她和同志們一道下車,或抬或搬,不怕臟,不怕累,一邊干活,一邊談笑風生。
女經(jīng)理聽說愛人要退休,親自登門勸說:“老姐姐,幫幫妹子吧,偌大一個倉庫,上萬種零件,短時間真培養(yǎng)不出一個合適接手?!?/p>
愛人說:“人老了,干不好了?!?/p>
經(jīng)理說:“您工作踏實認真,有口皆碑,年年當模范,誰不知道?您是公司的骨干,再干幾年,以老帶新,給我培養(yǎng)出接班人再退行嗎?”
女經(jīng)理苦口婆心地勸說,讓愛人動了心。于是愛人答應(yīng)再干下去。
雖屬返聘,但不加工資,愛人不計報酬,依然一絲不茍地忘我工作,又干了3年才正式退休。
如今她的弟妹們?nèi)汲杉伊I(yè),生子立后,各有千秋。
我和愛人團聚了,一家人過著簡單平凡的日子,其樂融融,花好月圓,共享天倫之樂。
責任編輯/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