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斌,付從貴*,賀宏達,郭 銳,陳華鋒,張 秀,馮友仁
(1.天津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作物研究所,天津 300380; 2.天津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天津 300192)
發(fā)展設施農(nóng)業(yè)是解決我國人多地少制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有效技術工程。天津市是全國較早發(fā)展設施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地區(qū)之一,設施農(nóng)業(yè)面積主要分布在武清、西青、薊州、靜海、寶坻。設施農(nóng)業(yè)種植品種主要涉及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等,其中蔬菜面積超50%[1]。蔬菜種植偏向于茄果類、瓜類等高產(chǎn)、經(jīng)濟效益突出的蔬菜生產(chǎn),但隨之出現(xiàn)了連作障礙嚴重、生產(chǎn)投入高、種植效益下降等一系列問題。鮮食玉米屬禾本科,是一種集果、蔬、糧于一體的高效栽培作物。鮮食玉米與茄果類、瓜類蔬菜等淺根系作物輪套種有利于對肥料、土壤中養(yǎng)分的平衡利用,減輕瓜果類蔬菜重茬類病害的發(fā)生,可促進保護地土壤可持續(xù)發(fā)展[2-6],是一種優(yōu)良的設施農(nóng)業(yè)輪茬作物。隨著鮮食玉米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設施栽培成為有效延長鮮食玉米供應期、調節(jié)鮮食玉米上市時間的重要途徑,因此“玉米+蔬菜”一年多茬高效設施種植模式特別適合城郊商品蔬菜基地及糧、經(jīng)爭地的地方實施。萵筍是我國重要的高產(chǎn)蔬菜品類之一,是天津大棚的主要栽培品種,種植區(qū)域分布廣泛,市場需求大。關于玉米和萵筍的輪作雖然已有一些報道[7-9],但適合天津地區(qū)的設施栽培模式尚沒有相關技術總結,本研究對適于天津地區(qū)的“鮮食玉米+萵筍”一年多熟的設施高效栽培技術進行總結,該模式具有產(chǎn)值高、上下季茬口銜接較松、勞動力不密集、易于操作、便于復制推廣等特點,為進一步促進天津地區(qū)鮮食玉米產(chǎn)業(yè)發(fā)展及設施農(nóng)業(yè)高效發(fā)展提供參考。
“萵筍-鮮食玉米-鮮食玉米”和“萵筍-鮮食玉米-萵筍” 冷棚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產(chǎn)量及效益見表1、表2。這兩種高效種植模式各有優(yōu)勢,從單位收益上分析,第二種栽培模式的產(chǎn)值高于第一種栽培模式,但由于第一種栽培模式的人力成本投入較小,技術環(huán)節(jié)簡便,容易掌握,便于推廣,茬口安排與品種選擇更靈活,既適合規(guī)?;卟嗽O施種植合作社,也適合家庭勞力投入為主的小規(guī)模農(nóng)戶生產(chǎn),故以下重點介紹“萵筍-鮮食玉米-鮮食玉米”栽培模式的技術要點。
表1 萵筍-鮮食玉米-鮮食玉米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產(chǎn)量及效益分析
表2 萵筍-鮮食玉米-萵筍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產(chǎn)量及效益分析
第一茬萵筍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前一年的12月開始在大棚里做苗床小拱膜進行萵筍育苗,農(nóng)歷新年后在大棚里開始移栽定植,至4月初萵筍采收完畢。萵筍采收后即刻整地直播鮮食玉米,可采用棚內地膜雙膜種植或直播種植,4月上旬完成春季鮮食玉米的播種,7月上旬—中旬成熟采收。第三茬夏季鮮食玉米播種時間在7月底至8月初完成,9月底至10月上旬第二茬鮮食玉米完成采收。
1)品種選擇。春萵筍品種建議選擇早中熟、耐寒性好、產(chǎn)量較高、品質好的圓葉類萵筍品種,如不易抽苔、抗病及高產(chǎn)的青皮綠肉園葉品種。
2)播種育苗。浸種催芽。播前浸種催芽有利于出苗,一般采用冰箱催芽法。將種子用清水浸泡12~24 h,撈出搓洗干凈后,用干凈濕紗布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區(qū)催芽,保持溫度在3 ℃~5 ℃,經(jīng)過24 h冷藏后置于室內不超過20 ℃通風處進行催芽,當種子開始露白時即可播種。整理苗床。選擇水肥條件好、背風向陽的冷棚地塊做苗床,提前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3000 kg/667 m2、磷酸二銨30 kg/667 m2和磷酸二氫鉀30 kg/667 m2旋耕整平,整成高20~25 cm寬1~1.2 m的畦,做到畦面土壤細、平、實。整平畦面澆足底水,待水下滲至畦面無明水時即可播種。適期播種。春萵筍播種時間在12月份中下旬至1月初。每畝大田需種50~80 g,播后覆蓋細土,覆土厚度控制在1 cm左右,以完全覆蓋種子為宜。覆土后輕壓掃平畦面,覆地膜保墑,畦面上搭設小拱棚。
3)移栽定植。冷棚移栽于農(nóng)歷春節(jié)后,即2月上中旬定植,適宜移栽苗齡期40 d左右。適當定植密度為行距40 cm、株距30~33 cm,每667 m2定植5000~5600株。定植時建議分開大小苗,栽植深度以子葉節(jié)剛入土為宜。定植后及時澆緩苗水,促進幼苗盡快成活。
4)定植后管理。水肥管理。定植澆2遍緩苗水后進行中耕,以利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發(fā)育。幼苗緩苗后即追施肥,生長前期追肥以氮肥為主,中后期配合磷、鉀肥。定植田定植前可施氮磷鉀復合肥25~30 kg/667 m2做底肥,緩苗后配合澆灌追施尿素15 kg/667 m2,莖開始膨大時進行2次追肥,每667 m2行間穴施或沖施三元復合肥10 kg,以利筍莖肥大。溫濕度管理。萵筍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11 ℃~18 ℃,20 ℃以上生長不良,易竄苗。定植后,天津2月份整體氣溫偏低、日夜溫差變化大,要做好大棚溫度管理,尤其是寒潮到來時閉棚覆蓋保溫材料。當莖部開始膨大至收獲前,棚溫白天15 ℃~20 ℃,超過24 ℃通風,夜間應不低于5 ℃。在適宜溫度下盡量加大通風,在濕度偏大的情況下及時通風散濕,減輕病害發(fā)生。病蟲害防治。大棚萵筍因通風透光較差、濕度大,主要病害為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等。早期預防可使用種子質量3%~4%的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苗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防治2~3次。發(fā)病后可使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菌核病和灰霉病可使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和斑潛蠅等??捎?%阿維菌素3000倍或75%滅蠅胺7500倍或20%啶蟲脒8000~10 000倍液防治。
5)適時采收。萵筍從定植到采收大約需55 d,當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即可采收。
1)品種選擇。春季鮮食玉米宜選用口感好、產(chǎn)量高的春播或春夏播兼用鮮食玉米品種,以選擇天津地區(qū)生育期(出苗到采收)不超過80 d的早熟、中早熟甜糯玉米品種為宜,如津鮮糯365、彩甜糯2號、田蜜三號、華耐甜玉782、奧弗蘭等。如散粉期處在撤棚膜后,應注意不同類型品種之間需要做空間隔離300~500 m種植,以免品種之間串粉造成鮮食玉米品種的口感品質下降。
2)整地及播種。春季鮮食玉米的播種時間在萵筍收獲后,整地前每畝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2000~3000 kg、磷酸二銨35~40 kg、硫酸鉀5~10 kg。進入4月份,冷棚內15 cm地溫穩(wěn)定達到或超過10℃即可冷棚內直播或覆地膜直播。采用行距60 cm、株距33~35 cm等行距種植,種植密度控制在3100~3400株/畝。使用正規(guī)包衣種子,降低后期瘤黑粉及絲黑穗病的發(fā)生率。
3)春季鮮食玉米管理。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早間苗、適時定苗,一般玉米3葉期可開始間苗,去弱留壯,每穴留1~2株,5葉期定苗,每穴留1株,缺苗處可適當留一穴雙苗。中后期管理。早熟鮮食玉米肥水以早促為主。除了施足底肥外,在大喇叭口期和吐絲散粉初期結合灌溉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對于易產(chǎn)生分蘗的玉米品種需去除分蘗,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玉米苗期適宜生長溫度為18 ℃~20 ℃,棚內白天溫度超30 ℃,需打開大棚側簾及兩頭通風換氣降溫。玉米中后期的適宜生長發(fā)育溫度為22 ℃~28 ℃,至5月中下旬,依據(jù)大棚日最低溫度穩(wěn)定在16 ℃以上時揭去棚膜,方便溫度管理。如鮮食玉米吐絲散粉時大棚膜仍未完全揭除時,需注意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保證玉米籽粒正常授粉發(fā)育。 蟲害防治。天津地區(qū)春季鮮食玉米的主要蟲害有玉米螟、紅蜘蛛及蚜蟲等。玉米螟發(fā)生時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在大喇叭口期提前使用8000 IU/μL的蘇云金桿菌懸浮劑750倍液噴霧生物防治或在玉米螟發(fā)生初期每667 m2使用6%甲維鹽蟲螨腈+5%虱螨脲10~20 mL常規(guī)化學防治。紅蜘蛛高發(fā)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危害期可用1.8%蟲螨克乳油3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全株均勻噴霧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玉米采收期前20 d停止使用殘留期長的農(nóng)藥。及時采收。鮮食玉米的適宜采收期比較短,近采收期時應每天查看玉米灌漿情況,一般甜玉米在吐絲授粉后20~22 d,最佳采收期一般是通過記錄散粉時間推算,早熟糯玉米吐絲為授粉后18~22 d,甜糯玉米吐絲為授粉后21~23 d。早了籽粒太嫩、晚了籽粒太老,都會影響鮮食玉米的口感??赏ㄟ^觀察玉米苞葉的網(wǎng)紋及顏色變化確定是否采收,當玉米果穗不再增粗、苞葉網(wǎng)紋最大時,苞葉綠色開始發(fā)暗發(fā)灰,需及時采收上市。早熟(甜)糯玉米適采期較短,應在2~3 d內采收完畢,甜玉米采收不要超過5 d。
1)品種選擇。夏季鮮食玉米選擇適宜夏播的中、早熟品種,如津鮮糯380、金冠597、銳福99、津鮮糯386等。需注意與周邊不同類型玉米進行種植隔離,通過后期棚膜隔離、300~500 m空間隔離或20 d以上的時間隔離。
2)播種及密度。夏季鮮食玉米播種時間在春季玉米收獲后,為爭取時間,可直接在收獲春季玉米行間順原行直接播種,種植密度以不超過3500株/畝為宜。冷棚栽培條件下,一般在7月30日之前播種中、早熟品種均可完成正常成熟采收。
3)田間管理。苗期管理。夏季鮮食玉米播種時正值天津雨季,光、溫條件好、出苗好,可采用精量播種。苗期生長快,間定苗可合并在3~4葉期一起進行。玉米3~5葉期噴施甜(糯)玉米專用苗后除草劑防治雜草,每667 m2可使用25%硝磺草酮·莠去津油浮懸液180~220 mL或30%苯唑草酮懸浮液5~6 mL全田噴施。中后期管理。如夏播鮮食玉米是在原茬基礎上直播,在小喇叭口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30 kg、硫酸鉀10 kg,隨后澆水。吐絲散粉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隨著氣溫下降,日夜溫差變大,至9月中旬,可覆蓋棚膜進行溫度調節(jié),白天棚內溫度超30 ℃可通風降溫,夜晚閉棚保溫。如后期玉米吐絲散粉期處于棚膜覆蓋狀態(tài)時,需在玉米吐絲散粉期,每天上午9—11點進行1~2次的人工輔助趕粉操作。病蟲害防治。夏季鮮食玉米的主要蟲害有地下害蟲,如地老虎、蠐螬、黏蟲、棉鈴蟲、玉米螟、紅蜘蛛、蚜蟲、飛虱。防治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1.5~2 kg與細土15~30 kg混勻制成毒土,撒于地表。棉鈴蟲、玉米螟等鱗翅目害蟲用提前使用8000 IU/μL的蘇云金桿菌懸浮劑750倍液噴霧生物防治或發(fā)生初期使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或用25%天達滅幼脲1500~2000倍液進行化學防治噴霧防治。紅蜘蛛、蚜蟲和飛虱可用2%阿維菌素3000倍液細致噴灑植株進行防治。適時采收。夏季鮮食玉米乳熟期處于氣溫下行,日夜溫差變大時期,籽粒灌漿速度變慢、時間拉長,采收期也相應變長,甜玉米采收標準一般以手掐穗部中上籽粒呈乳白漿液、糯玉米以手掐籽粒呈濃漿狀為適宜采收期。
夏季鮮食玉米收獲期在9月底10月初,此時天津地區(qū)冷棚仍有近2個月的閑置時間,市場前景看好情況下可開展第4季耐寒性好的葉菜類蔬菜生產(chǎn),如小香菜、小白菜等種植效益更高。
利用早春鮮食玉米提前上市的價格優(yōu)勢,春季萵筍收獲后立刻播種,選用極早熟鮮食玉米品種,采用種子催芽、地膜覆蓋、大棚膜覆蓋等促早栽培技術措施,使春季鮮食玉米提前到6月中下旬上市[10],以獲取較7月上市更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增加種植效益。第二季鮮食玉米的播種時間調整到7月底或8月上旬,具體播種日期按照選用批量品種的生育期長短,使夏季鮮食玉米采收時間延續(xù)到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利用此時本地露地鮮食玉米供應期結束,有效延長鮮食玉米鮮穗市場供應期,取得更好的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