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成軍,陸雯雯,郭艷敏,王杰民
蘇州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江蘇 蘇州 215000
胃食管反流病是以燒心、反流、反酸、胃灼熱、聲嘶、噯氣、咽部不適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據(jù)統(tǒng)計,在全球范圍內(nèi)發(fā)作頻率≥每周1次的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為13.3%,其患病率存在較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我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低于歐美國家[1]。目前臨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思路為減少胃酸分泌、促進食管黏膜愈合等,常用的藥物種類有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黏膜保護劑、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等[2]。雷貝拉唑?qū)儆赑PI類藥物,可有效抑制基礎(chǔ)胃酸以及由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是臨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藥物[3],但對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效果有限[4]。中醫(yī)在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獨特的認識,肺失宣肅、脾失健運、肝膽失于疏泄導致胃失和降,進而引起胃氣上逆,引發(fā)一系列的臨床癥狀[5]。加味左金丸具有降逆止嘔、疏肝和胃的功效,對胸脘痞悶、噯氣吞酸、胃痛少食等癥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6]。本研究旨在探討加味左金丸聯(lián)合雷貝拉唑腸溶膠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
選取2021 年1 月—2023 年3 月蘇州市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4 例,女性46 例;年齡28~68歲,平均年齡(49.14±8.81)歲;病程4~16 個月,平均病程(8.39±2.86)個月;糖尿病9 例,高脂血癥21 例,高血壓18 例。本研究通過了蘇州市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批件號20210108)。
納入標準:(1)符合《2020 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中的診斷標準[7];(2)患者及其家屬均了解本研究的內(nèi)容,且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1)合并有潰瘍性結(jié)腸炎等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2)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精神疾病者;(3)治療依從性較差,不能按照醫(yī)囑進行治療者;(4)對治療方案中藥物過敏者;(5)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6)有上消化道手術(shù)史者;(7)妊娠、哺乳期婦女。
雷貝拉唑腸溶膠囊由濟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20 mg/粒,產(chǎn)品批號2010138、2105125、2 205115;加味左金丸由北京同仁堂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6 g/100 丸,產(chǎn)品批號20201108、20210106、20221202。
將100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 例)和治療組(50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22例;年齡28~66 歲,平均年齡(49.32±8.67)歲;病程4~16 個月,平均病程(8.15±2.63)個月;糖尿病5 例,高脂血癥10 例,高血壓8 例。治療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0~68 歲,平均年齡(48.96±8.94)歲;病程5~15 個月,平均(8.62±3.05)個月;糖尿病4 例,高脂血癥11 例,高血壓10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要求調(diào)整生活方式。對照組患者口服雷貝拉唑腸溶膠囊進行治療,1 次/d,20 mg/次。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口服加味左金丸,2 次/d,6 g/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8 周。
在治療8 周后進行內(nèi)鏡檢查,依據(jù)《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中的內(nèi)鏡療效評價標準進行療效評價。若治療后內(nèi)鏡檢查顯示病變情況消失,且各項臨床癥狀消失則判定為治愈;若治療后內(nèi)鏡檢查結(jié)果較治療前改善≥1 個級別,且各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則判定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則判定為無效。
1.5.1 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前后采用反流性疾病問卷(RDQ)評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燒心、反食、反酸、胸部不適4 個癥狀的情況,每個癥狀均根據(jù)發(fā)作頻率和嚴重程度進行評分,發(fā)作頻率從低到高依次給予0~5 分,嚴重程度從輕到重依次給予0~5 分,燒心、反食、反酸、胸部4 項評分之和即為RDQ 總得分,得分越高說明臨床癥狀越明顯[9]。
1.5.2 生活質(zhì)量評分 在治療前后采用SF-36 量表對所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SF-36 量表主要包含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生命活力、心理健康8 個方面,其中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的回答只有“是”和“不是”2 項,其余6 個方面的問題為4~6 個層級,每個問題的選項均有相應的權(quán)重,每個方面均可轉(zhuǎn)化為百分制得分,得分越高代表該項內(nèi)容狀況越好[10]。
1.5.3 食管括約肌靜息壓檢測 在治療前后采用美國Sandhill 胃腸動力學檢查系統(tǒng)檢測所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下括約?。↙ES)靜息壓和食管上括約?。║ES)靜息壓。
記錄患者在藥物治療期間發(fā)生的不良反應。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臨床癥狀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等計量資料經(jīng)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治療后,兩組患者燒心、反食、反酸、胸部不適評分、RDQ 總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治療組燒心、反食、反酸、胸部不適評分、RDQ 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Table 2 Comparison on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Table 2 Comparison on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 <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兩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治療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F-36 量表評分比較( )Table 3 Comparison on SF-36 scal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3 兩組患者SF-36 量表評分比較( )Table 3 Comparison on SF-36 scal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 <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兩組患者LES 靜息壓和UES 靜息壓均明顯升高(P<0.05),且治療組患者的LES 靜息壓和UES 靜息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食管括約肌靜息壓比較( )Table 4 Comparison on resting pressure of esophageal sphincter between two groups ()
表4 兩組患者食管括約肌靜息壓比較( )Table 4 Comparison on resting pressure of esophageal sphincter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1 mmHg=133 Pa)。*P <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1 mmHg=133 Pa).
對照組頭痛1 例,惡心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治療組頭痛2 例,惡心1 例,便秘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0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胃食管反流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較多,涉及肥胖、吸煙、飲酒、遺傳等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煙民、肥胖人數(shù)的增多,導致胃食管反流病的發(fā)病率呈升高的勢態(tài)[11]。胃食管反流病除了疾病本身引起的不適癥狀外,還會導致哮喘、反流性咽喉炎等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增加,部分患者病情反復遷移甚至會引發(fā)食管癌,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均帶來了較為沉重的疾病負擔,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非常重要[12]。目前西醫(yī)主要是通過PPI 類藥物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進行治療,但療效差異較大,部分患者即使應用雙倍劑量的PPI 進行規(guī)范性治療后,依然難以改善相關(guān)臨床癥狀[13]。近年來中西醫(yī)結(jié)合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在常規(guī)PPI 類藥物的基礎(chǔ)上聯(lián)用中藥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14-15],探索這方面的治療策略可能會對臨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的幫助。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且治療8 周后,兩組患者的RDQ 的子評分項及總分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的降低幅度更為明顯,這提示加味左金丸聯(lián)合雷貝拉唑腸溶膠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相關(guān)臨床癥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胃酸分泌過多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病理基礎(chǔ),質(zhì)子泵是機體促進胃酸分泌的重要介質(zhì),其實質(zhì)是一種H+,K+-ATP酶,雷貝拉唑中的活性亞磺酰胺可與H+,K+-ATP 酶α 亞單位的半胱氨酸殘基形成二硫鍵的共價結(jié)合,進而抑制H+,K+-ATP 酶活性,起到減少胃酸分泌的作用,進而達到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16]。加味左金丸以吳茱萸、黃連、柴胡、香附、延胡索、枳殼、郁金、木香、陳皮、青皮等藥材組成,具有降逆止嘔、疏肝和胃的功效,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燒心、反流、反酸、胃灼熱、噯氣等癥狀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17-18]。胃食管反流病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病痛折磨,對患者的日常飲食、睡眠、工作、心理等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導致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明顯降低[1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8 周后,兩組患者的SF-36 量表各項評分均明顯升高,且治療組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這提示加味左金丸聯(lián)合雷貝拉唑腸溶膠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這可能與該治療方案有更好的臨床效果有關(guān)。LES 是食管與胃之間的屏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普遍存在LES 靜息壓過低的現(xiàn)象,而UES 則是咽和食管之間的屏障,其壓力下降易導致反流物從食管進入咽喉部[20],由于食管括約肌松弛在胃食管反流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巴氯芬等抗食管括約肌松弛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中也有明顯的作用[2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8 周后,兩組患者的LES 靜息壓和UES 靜息壓均明顯升高,且治療組的LES 靜息壓和UES 靜息壓高于對照組,這提示加味左金丸聯(lián)合雷貝拉唑腸溶膠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可明顯增加食管括約肌靜息壓,這可能是其具有較好療效的作用機制之一。此外,本研究采用的治療方案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無中途停藥或更換治療方案者,提示加味左金丸聯(lián)合雷貝拉唑腸溶膠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加味左金丸聯(lián)合雷貝拉唑腸溶膠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較好的療效,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增加食管括約肌靜息壓,且不良反應低。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