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虹,李雁翔,王琳,吳小玉
天津市北辰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天津 300400
急性腦梗死具有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特點,是較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1]。該病的診斷主要以臨床表現(xiàn)結(jié)合影像學檢查為主,但發(fā)病時間不確定、癥狀不典型、影像學檢查延遲或陰性患者的診斷仍較為困難[2]。尋找急性腦梗死超早期的生物學標志物,有助于縮短血管再通時間,改善患者預后[3]。動脈粥樣硬化被認為是急性腦梗死的主要病因,并且大動脈粥樣硬化型急性腦梗死的死亡率和復發(fā)率較高,F(xiàn)azekas 量表評分為重度的患者,提示血腦屏障嚴重破壞,靜脈溶栓可能預示著出血轉(zhuǎn)化的發(fā)生,嚴重危害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健康[4]。阿替普酶是血栓溶解藥,能激活血栓中的纖溶酶原,并溶解栓塞血管部位的纖維蛋白,從而達到解離血栓的作用[5]。依洛尤單抗是調(diào)脂藥,可降低血管內(nèi)絲氨酸蛋白酶水平,達到有效強化調(diào)脂的作用[6]。為此,本研究采用依洛尤單抗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大動脈粥樣硬化性、Fazekas 量表評分為重度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1 月天津市北辰醫(yī)院腦神經(jīng)科收治的112 例大動脈粥樣硬化性、Fazekas 量表評分為重度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其中男性51 例,女性61 例;年齡56~79 歲,平均年齡為(66.45±7.58)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23.91~29.43 kg/m2,平均(25.44±7.58)kg/m2;合并癥:高血壓病61 例,冠心病38 例,糖尿病13 例。本研究經(jīng)過天津市北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BCYY-20-05)。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7]診斷標準;經(jīng)CT/MR 檢查證實,發(fā)病至入院時間≤4.5 h;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時滿足病因為大動脈粥樣硬化且Fazekas 量表評分為重度。
排除標準:《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靜脈溶栓禁忌證患者;對本研究藥物或其中成份過敏者;患有免疫性疾病者;既往脫髓鞘、視神經(jīng)脊髓炎等神經(jīng)免疫性疾病患者;顱內(nèi)出血者。
注射用阿替普酶由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 生產(chǎn),規(guī)格50 mg/支,產(chǎn)品批號202005029、202 112018;依洛尤單抗注射液由Amgen Manufacturing,Limited (AML)生產(chǎn),規(guī)格1 mL∶140 mg,產(chǎn)品批號202006011、202208017。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56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6 例,女性30例;年齡為56~73 歲,平均年齡為(66.18±8.26)歲;BMI 23.91~29.43 kg/m2,平均(25.51±6.08)kg/m2;合并癥:高血壓病31 例,冠心病18 例,糖尿7 例。治療組男性25 例,女性29 例;年齡為59~79 歲,平均年齡為(66.29±6.40)歲;BMI 23.35~28.79 kg/m2,平均(25.68±5.49)kg/m2;合并癥:高血壓病30 例,冠心病20 例,糖尿病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按照0.9 mg/kg計算,最高劑量不超過90 mg,總劑量的10%靜脈慢推1 min,其余90%藥物靜脈點滴1 h。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皮下給藥依洛尤單抗注射液,140 mg/次,1 次/2 周;溶栓過程中動態(tài)監(jiān)測心率、血壓等情況,24 h 后進行頭顱CT 檢查(腦內(nèi)無出血)。兩組用藥2 周觀察治療情況。
顯效:治療后,患者癥狀(偏側(cè)肢體無力、吞咽異常等)基本消失,治療2 周的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為0 分,血脂水平趨向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口角歪斜、偏側(cè)肢體麻木等癥狀有所緩解,治療2 周的NIHSS 評分比發(fā)病時NIHSS 評分減少≥4 分,血脂水平有所改變。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好轉(zhuǎn)跡象,有患者病情加重。
1.5.1 癥狀緩解時間 治療期間,觀察患者偏側(cè)肢體無力、口角歪斜、吞咽異常、偏側(cè)肢體麻木癥狀緩解情況,并記錄相應緩解時間。
1.5.2 血脂指標 檢測前12 h 禁食禁水,在晨時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采用美國飛利浦416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總膽固醇(TC)、三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遵照試劑標準嚴格操作。
1.5.3 血清炎性因子 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肘部靜脈血5 mL,并進行離心機分離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神經(jīng)損傷100β 蛋白(S100β)、血清細胞間黏附因子-1(ICAM-1)、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按照實驗試劑盒標準進行操作。
在治療過程中,記錄所有患者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包括肝功能異常、牙齦出血、腦出血、皮疹等。
采用SPSS 22.0 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表示。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是9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36%(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治療后,治療組偏側(cè)肢體無力、口角歪斜、吞咽異常、偏側(cè)肢體麻木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Table 2 Comparison on symptom remiss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Table 2 Comparison on symptom remiss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對照組比較:*P<0.05。*P < 0.05 vs control group.
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LDL-C 水平均較同組治療前顯著降低,而HDL-C 水平顯著升高(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Table 3 Comparison on blood lipid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3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Table 3 Comparison on blood lipid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 <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兩組S100β、ICAM-1、NSE、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S100β、ICAM-1、NSE、TNF-α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Table 4 Comparison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4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Table 4 Comparison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 <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對照組發(fā)生肝功能異常2 例,牙齦出血1 例,皮疹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7.14%;治療組發(fā)生肝功能異常1 例,牙齦出血1 例,皮膚瘙癢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5.36%;兩組不良反應無差異。
急性腦梗死指腦部血液供應障礙所致的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從而出現(xiàn)相應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的疾病[11]。該病占腦血管病發(fā)病的60%以上,有效控制其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是預防急性腦梗死發(fā)生、發(fā)展和改善其預后的關鍵[12]。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持續(xù)升高,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血脂狀態(tài)刺激動脈內(nèi)皮功能,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13]。而大動脈粥樣硬化性急性腦梗死的患病率、早期復發(fā)率及病死率均較高,且臨床并發(fā)癥也較多,因此對該病進行積極的預防與治療至關重要[14]。另有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是脂質(zhì)代謝紊亂、慢性炎癥等多種機制導致的進展性疾病,其中血脂中LDL-C 水平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明確關系[15]。阿替普酶是重組人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對機體內(nèi)的纖維蛋白有特異性親和力,并有能促進降解纖維蛋白凝塊、纖維蛋白原的作用[16]。依洛尤單抗屬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G2,能迅速降低體內(nèi)脂質(zhì)水平,并充分調(diào)節(jié)腦內(nèi)病變部位的脂質(zhì)物質(zhì),降低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17-1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藥物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偏側(cè)肢體無力、口角歪斜、吞咽異常、偏側(cè)肢體麻木好轉(zhuǎn)時間均顯著縮短;治療組TG、TC、LDL-C 水平降低更明顯;治療組治療后HDL-C 水平較高,說明同時應用阿替普酶與依洛尤單抗治療,能極大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麻木、口角歪斜等癥狀,機體血脂水平得到較好調(diào)節(jié)。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藥物干預后S100β、ICAM-1、TNF-α、NSE 水平均較低,說明運用阿替普酶與依洛尤單抗聯(lián)合治療,患者腦神經(jīng)受損功能恢復加快,機體的炎性反應得到控制,整體機能好轉(zhuǎn)加快。其中S100β 蛋白在血腦屏障破壞最嚴重時其水平升高,與病情進展有密切關系。ICAM-1 是細胞膜表面糖蛋白,水平升高可加重腦組織細胞損傷,并一同參與加重的機體炎癥反應狀態(tài)[19]。TNF-α是重要的炎癥介質(zhì),其水平升高可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疾病發(fā)展,從而加重疾病惡化。NSE 在腦神經(jīng)元細胞發(fā)生壞死的過程中,被大量釋放到細胞外,參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及變化[20]。在不良反應方面,兩組患者均無腦出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依洛尤單抗聯(lián)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加快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并可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機體炎癥反應,值得借鑒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