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臣
當前,整本書閱讀存在多種困難:篇幅長,任務重,時間難保證。高中生的學習時間像金子般寶貴,反復的紙質閱讀是不現(xiàn)實的。在這個媒體形式豐富,平臺多樣的時代,師生完全可以利用各種平臺進行讀、看、聽的練習,將零散時間整合起來,從而讀懂、讀透作品??缑浇殚喿x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具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在后期教學中,跨媒介閱讀方便對重要問題展開更深入的研討,并幫助學生撰寫高質量的作品等??傊缑浇榈拈喿x形式,讓學生擺脫局限,幫助教師真正實現(xiàn)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的。
跨媒介閱讀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教師展開教學,尤其是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任務?;ヂ?lián)網(wǎng)平臺有海量資源,其表現(xiàn)形式新穎,立體直觀,且使用者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這樣的視聽覺沖擊下,學生可以自由聽書、隨心閱讀,想想也是一件暢快的事!下面列舉幾種教學中可利用的跨媒介閱讀方式:
一、聽書模式
喜馬拉雅FM聽書、企鵝FM聽書等聽書類的手機客戶端,資源豐富,形式多樣。平臺里的主播的聲音各有特色,富有感染力,引人入勝。學生沉醉在那不緊不慢的解讀中,如同徜徉于一首首悠長舒適的曲子中,讓讀書的勞累感得到消解。即使是聽完整本書,學生絲毫不覺有負擔,輕輕松松就能深度閱讀,日積月累,便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主題朦朧,其塑造的主人公更是不好琢磨??峁仿爼闹鞑\笑安然的閱讀不急不緩,聲音優(yōu)美,閱讀人物心理時更是細致入微,深入人心,再配上節(jié)奏時而舒緩時而緊張的音樂,瞬間把聽眾拉進了一個傳奇神秘的異域。教師在進行《百年孤獨》的教學中運用聽書的方式,一方面迅速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外國小說獨特的表達方式。這都將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契合了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的思維特點,讓課堂教學變得形象生動。多媒體閱讀運用錄像、課件等形式,營造一個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的教學情境。學生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達到融情于景,激發(fā)其閱讀情感的教學效果。
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課,主要描述了北大荒秋天的美麗景色,那西天的流云,清澈見底的小河,黑紅黑紅的高粱,金燦燦的草甸子,多么美的景象。但是這些景象很多是學生不曾見過的,甚至是第一次聽說的。因此,學生單憑想象可能很難還原那些場景。此時,如果應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像等進行處理,對他們的視覺神經(jīng)、聽覺神經(jīng)進行刺激,便會使學生如臨其境,領略北大荒的無限風光。通過這種特殊的“閱讀”,學生感受了文學語言的無窮魅力,其心靈受到震撼,人格獲得成長。
三、視頻形式
觀看電影或電視劇,是整本書閱讀的“快餐式補充”。雖然我們在生活中不提倡快餐,但是這種快餐式閱讀卻能在短時間內(nèi)使學生的閱讀量得到快速擴充。視頻是最有吸引力的,人物塑造、情節(jié)展開能緊緊吊住學生胃口,這是視頻的最大的優(yōu)點。在《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教學任務完成后,學生觀看了電影《大衛(wèi)科波菲爾》,更直觀立體地走進書中,去熟悉純良質樸的保姆、堅定樂觀的大衛(wèi),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艱難坎坷的人生磨礪。主人公的勇敢執(zhí)著在學生心底點燃了一顆火種,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擁抱生活!
《平凡的世界》是高中整本書閱讀任務。由于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書中關鍵情節(jié)的相關劇集,達到快餐式補充的目的。如果認為這種閱讀形式只是流于表面,不能品味到文章精髓,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完成由淺閱讀向深閱讀的轉化。
教師可提出問題:孫少平頑強堅韌,擁有高貴的靈魂,和去年熱播的《人世間》中主人公周秉昆比較,二者有哪些共同的優(yōu)秀品質,哪些方面最讓你感動。
上述問題的設立,不僅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身上頑強堅韌、無私奉獻的可貴品質,從而完成深度轉化。就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言,“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都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下面略舉學生觀看作品后的一篇筆記,? ? ? ? ? 題目為《平凡而不平庸——周秉昆和孫少平人物對比》。
“這朵花沒有人注目,也許唯有自身的芬芳。”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在平凡的世界中,許多絢麗的生命之花在悄然開放卻不為我們所知。是深淵還是救贖?是悲劇還是圓滿?在無數(shù)個奮斗的日夜,在崩潰的邊緣掙扎,在痛苦中尋找快樂,在平凡中鑄就自己不平凡的人生。這一點在周秉昆和孫少平身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周秉昆遭受種種磨礪和社會不公,仍然保持一顆溫暖的心,孝順父母,愛護子女;孫少平作為一個農(nóng)家少年,憑借自己堅韌的性格,一路幫助身邊的人,激勵無數(shù)青年人勇敢地追夢。不甘于平凡的現(xiàn)狀,所以才會奮勇向前;經(jīng)歷了世界所有的不平凡,所以愿意將自己融入不平凡的世界中。人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平凡的,但我們不甘于現(xiàn)狀,我們心中有夢。即使最后我們失敗了,但曾經(jīng)努力過,不曾后悔。你要記得“種自己的花,愛自己的宇宙”,這大概就是路遙先生與梁曉聲先生共同表達的主題。
雖然只是片段,文筆也略顯幼稚,但流露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真情,這都是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后,寫出的真切感受。從視頻形式獲得的直觀感受快速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思維、價值觀起到引領作用。可見,這種整本書閱讀完全可以達到深度閱讀,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終極目標,這才是真正走向了“課程觀”。
四、其他閱讀形式
評書,結構單純,眉目清楚,語言豐富,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細節(jié)描寫較多,是幾代人共同追求的心頭最愛。話劇,作為一種很直觀的方式,很有震撼力。如果條件允許,以上都是我們可以采納的“閱讀”方式。學習蒲松齡的《促織》,就用喜馬拉雅聽李慶豐的《畫皮》《青鳳》《胭脂》三部評書,既品味了原著文雅十足的文言表達,又欣賞到名家別具一格的解讀,讓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評書閱讀的形式雖然不新穎,但是優(yōu)點在于能讓學生輕松、快速地接觸到大量的信息,閱讀量呈幾何式成倍增長,好處不言而喻。
五、結束語
以上是跨媒介閱讀的四種形式,是在整本書閱讀中實踐的新的閱讀方式。作為探究性、研究性較強的學習活動,整本書閱讀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跨媒介形式的閱讀使閱讀形式更加靈活,更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