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云佳 顧子迪 喬建仙 包河彬
利用膠囊實現對液態(tài)油品燃燒熱的測量,同時通過編寫燃燒熱自動測定軟件,實現溫差數據實時采集、實驗數據雷諾圖分析校正、實驗結果自動計算等功能,對物理化學實驗中燃燒熱的測定實驗(氧彈法)進行改進。
燃燒熱(ΔcHm)是指物質與氧氣進行完全燃燒(氧化)反應時放出的熱量,是熱化學中重要的基本數據。它一般用單位物質的量、單位質量或單位體積的燃料燃燒時放出的能量計量。目前,實驗室測定物質燃燒熱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氧彈式燃燒熱測定方法,該法是把一定量的樣品放在充有高壓純氧的密閉彈筒(即氧彈)中完全燃燒,并使其燃燒放出的熱量通過彈筒傳遞給水及儀器系統(tǒng),再根據水溫的變化計算出樣品的發(fā)熱量。測量物質的燃燒熱是工業(yè)生產和研究中進行熱值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是大學物理化學實驗中的一個基本的熱力學實驗,是化學熱力學實驗不可或缺的基本內容之一[1]。
本研究主要探索和改進物理化學實驗中燃燒熱的測定方法(氧彈法),使用膠囊對油品進行燃燒熱的測定,并基于實驗儀器硬件進行二次開發(fā),編寫了燃燒熱自動測定軟件,從而實現對于油品燃燒熱的快速測定。
2.1實驗設備及藥品。氧彈式量熱計(SHR-15,南京桑力公司),精密數字溫度溫差儀(SWC-ⅡD,南京桑力公司),計算機,電子天平,鎳絲,膠囊。苯甲酸(A.R.分析純),93#汽油,0#柴油,航煤。
2.3實驗軟件。根據油品燃燒熱測試需求,基于南京桑力實驗硬件(SHR-15氧彈式量熱計、SWC-IID精密數字溫度溫差儀),自行編寫開發(fā)的實驗軟件(由于儀器硬件限制,需手動點火),可實現溫差數據實時采集、實驗雷諾圖分析、實驗結果自動計算功能。
2.3液體燃燒熱測定的測定過程。實驗采用膠囊盛裝油品,點火絲嵌在膠囊中,增加了點火絲與油品的接觸面積,使點火絲能與油品充分接觸,從而提高了點火成功率和實驗效率。(1)測量膠囊熱值:稱取膠囊,將燃燒絲纏于膠囊中部,在氧彈中加入10m l蒸餾水,按之前步驟測量熱值后,平行3次實驗結果作為膠囊的平均熱值。(2)測量油品熱值:以膠囊作為裝樣容器,稱取膠囊后將待測液體滴入膠囊中,扣緊密閉。實驗步驟與之前相同,測量混合體系的熱值,計算出樣品的燃燒熱值,平行3次實驗結果作為樣品的平均熱值。
3.1精密數字溫度溫差儀通訊協議分析、數據解析與轉換。SWC-IID精密數字溫度溫差儀采用BCD碼進行數據傳送,基于RS232串口發(fā)送數據。由其通訊協議可知,當軟件與下位機開始通訊后,下位機溫差儀會持續(xù)向上位機發(fā)送數據,因此需要通過軟件從原始數據中提取需要的數據幀,根據通訊協議可知數據幀的幀頭為0xFF,幀長度為14,以此為判定規(guī)則,提取得到一幀完整的實驗數據,如FF800A090105070A000901000000。溫差數據ΔT如圖1所示,由于溫差數據為BCD碼格式,因此直接將數據拼接即可,則溫差數據值為+09157,小數點位數為3,最終的溫差數據ΔT為9.157℃。同理,解析溫度數據T如圖2所示,由于溫度數據同樣為BCD碼格式,因此直接將數據拼接即可,則溫度數據值為+00910,小數點位數為2,最終的溫差數據T為9.10℃。
圖1 溫差數據ΔT解析
圖2 溫度數據T解析
圖3 燃燒熱曲線求導劃分實驗區(qū)間
圖4 燃燒熱實驗溫差數據曲線區(qū)間劃分
圖5 基于室溫確定I點
圖6 基于I點確定A點和C點
圖7 校正后的溫差值ΔT校正
3.3燃燒熱實驗軟件的改進編寫。根據以上通訊協議、溫差校正算法和燃燒熱計算公式,使用Pascal語言編寫實驗軟件。軟件的總體架構設計如圖8所示,TRS232Controller類用于控制溫差儀的串口通訊和數據采集,TRSEm uController類可實現脫機時的模擬采集功能,即軟件可以在不連接溫差儀的情況下進行操作,模擬實驗過程數據采集情況,該功能主要用于軟件的演示和培訓使用。軟件界面采用Docking方式進行設計,即所有功能組件均以Docking方式加載到主窗體中,雙擊每個功能組件的標題欄,該組件可轉變?yōu)橐粋€獨立的窗口程序,軟件主界面如圖9(a)所示。此外,軟件的“實驗曲線”頁面可實時繪制燃燒熱實驗數據曲線(可同時采集溫差數據和溫度數據);“數據監(jiān)控”頁面可實時顯示采集到的原始實驗數據,便于實驗人員檢查實驗數據;“數據處理”頁面主要用于最后的實驗數據處理和計算,得到最終的燃燒熱實驗結果,如圖9(b)所示。
圖8 燃燒熱實驗軟件的總體架構設計
圖9 燃燒熱實驗軟件界面截圖
本論文對“物化課程燃燒熱測定實驗”進行了探索和改進,使用膠囊對油品進行燃燒熱的測定,在此基礎之上,針對實驗儀器硬件進行二次開發(fā),編寫了自動化檢測分析軟件,從而實現對于油品燃燒熱的快速測定。
引用出處
[1]張軍峰,龐素娟,肖厚貞.物理化學實驗(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