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華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新課標給當下的中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從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來看,教師需要有效地給學生打造“高效課堂”?!案咝дn堂”意味著學生需要以較輕的心理壓力和較少的學業(yè)負擔去完成語文課程的學習。那么,如何才能基于新課標的背景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文章將對此進行具體分析,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在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課堂教學效率相對較低。很多時候教師雖然想盡辦法促進學生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始終不理想。為此,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改背景下,需要教師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不斷地打造高效課堂,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一、阻礙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教學方法單一
小學語文課程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因此,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然而,縱觀小學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從識記生字詞、劃分課文段落、明確課文主旨等幾個角度進行教學。在他們看來,這幾個條件都滿足了,教學便能夠取得應有的效果。
然而,這種僵化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做到高效率的學習,難以提高語文能力和結合素養(yǎng)。其與基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背道而馳,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難以主動去探索知識的困境,最終導致學生低效率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
(二)課堂互動不足
新課標非常注重在教學中進行互動,尤其在語文教學中更是強調了這一點。事實上,進行課堂互動是一種不斷促進學生開動自己的思維,積極進行思考的手段。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力、思考力與想象力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發(fā)揮出學生的潛能。然而,從當前的語文教學來看,語文課堂進行互動的環(huán)節(jié)總體偏少,這也是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二、新課標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方式
在學校語文課堂上,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教學。中小學生的精力往往很難集中,如果他們的學習效果達不到新課標對課堂效果的要求,那么構建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就會不容易實現(xiàn)。而高效率課堂對學生而言卻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不但可以節(jié)約他們課下學習時間,使他們在課堂上盡可能地轉化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有效學習的意識。由此可見,高效率課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已經(jīng)勢在必行。
(一)給學生提供鍛煉和展示的機會
語文課既要強調語文實際能力的訓練,也要注重以人為本,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既要突出語文整體能力的把握,也要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要想讓學生在未來有所作為,在未來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就必須在語文課堂中多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得到鍛煉,使學生從中獲得提高,使能力素養(yǎng)和知識素養(yǎng)得以同步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快速發(fā)展和成長。
從教學開始,教師就應該訓練學生即興演說、團隊活動等能力,使他們較早地在課堂上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引導他們更努力地去探索知識。這樣,學生的能力形成往往會超過教師的預期。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學心理,正確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探索有助于調動興趣、活躍思想、啟發(fā)思考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安排各單元中心篇目的學習上,教師采取“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知識領域精心設計題目,并開展教學活動。在自由、互動、探索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提高他們思維、質疑、探索和善于捕捉新鮮事物的能力,并將這些技能的訓練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進行積累
小學階段正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起步階段。如果教師靈巧地運用各種方式、策略,使學生自小就喜歡上閱讀,學生會學會積累大量的詞匯、句子、語段、語篇及大量寶貴的材料和表達經(jīng)驗,并建立起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要想提升語文學習效果,教師應該多引進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書籍,供其閱讀。
例如,新課標中專門給語文教學列舉了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上課時,教師給學生留一些閱讀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帶到課堂上閱讀,同伴間互相交換書籍、交換閱讀體會,共同分析經(jīng)典段落,分享閱讀的樂趣。在長時間的讀書中,不知不覺就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能力、識字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以及理解和寫作能力。閱讀一段優(yōu)秀的文字,就如同享用了一頓美妙的精神大餐,好吃又富有營養(yǎng),學生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滋養(yǎng)。
(三)開展賞識性教學
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與管理中,強化手段通常包括兩種:一類是被動強化手段——懲罰;另一類則是主動強化手段——獎賞。實踐也證明,學生對懲罰往往會產(chǎn)生畏懼情緒和逆反心理,但對教師的獎賞則欣然接受。因此,改善學校語文課堂效果的另一種方法是賞識性教學,即對學生的長處、優(yōu)點要多進行賞識,尤其是要進行公開的賞識;對學生存在的缺點、錯誤則要單獨溝通,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教師要把關懷更多傾斜給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加以引導和鼓勵。
教師要變成學生的親密好友,課堂教學也要變身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這樣,學生的人格也能夠從中得以全面展示和提升。特別是對那些積極進行互動,在課堂上勇于質疑,提出具有創(chuàng)意性的觀點的學生,教師更要積極地對他們進行賞識性教學。這樣在有效的教學時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更加豐富的體驗與展示的平臺。課堂并不是死氣沉沉的“死角”,而是如同布滿了陽光一般,處處都是平等、合作與溝通并存的狀態(tài),探索、嘗試與思考同在,學生各種鮮活的思想,以及不同學生的閃光點,都會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展示。
(四)嚴謹有效的語文課堂設計
要想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的進程中建立高效課堂,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要全面和嚴謹?shù)卦O置課堂進程,唯此才可以保障課堂教學進程的平穩(wěn)推進。所謂課堂設計,就包含了必要的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問題的設計方法,問題的解決方案等,這些都是課堂教學設計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教師也唯有把握好課堂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即把握好必須完成的問題和時間,才可以確保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不但要以嚴謹?shù)囊暯钦莆照麄€課堂過程,還要充分地把握小學語文的課程特點,以及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并滲透到整個課堂教學設置中。從語文的課程特性而言,中小學生是相當喜愛語文的,由于難度不大且貼近生活,且他們自幼了解古詩詞和語言基礎知識,所以他們對語文并不陌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對這些他們喜歡的方面加以教學,這可以讓課堂設置更豐富,同時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五)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靈活的教學方法重點在于提升教師對教學的掌控力,即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有效情境。首先,在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上,教師需要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梢哉f,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也給教師的課堂操作帶來了便利,教師把課程中貼近生活的知識點和課文本身相結合,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對課文閱讀的積極性,還可以幫助他們在生活的氛圍中體會課文內涵。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自然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內容中,把目光聚焦在教師所涉及的課堂議題上,如此一來,為有效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和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可以選擇莫扎特的兒童歌曲《渴望春天》作為課堂上的背景音樂。這樣,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就不會感到枯燥,他們會主動地學習課文,這就給提升課堂效率創(chuàng)設了有效的先決條件。同時,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通過背景音樂中的情境,能夠有效促進他們與課文的情境產(chǎn)生共鳴,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六)引導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合作
如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沒有辦法滿足新型課堂,教師需要尋找新型的課堂模式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小組協(xié)作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被很多教師接受,小組間互相幫助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利用學生間思想的碰撞和互相幫助,可以讓問題在較大程度上得以解決。由于中小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是很強,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首先指導即將要教學的語文知識點,而后讓小組進行探討交流,直到確定結論,這些必要的自由式溝通對教師進行語文教學非常有幫助,對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靈活運用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建設一個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
例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地掌握課文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搜索等方式了解雷鋒的事跡。然后在課堂上通過簡短的時間(一般10分鐘左右)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雷鋒叔叔生前曾經(jīng)有過哪些‘平凡見真情的事跡?你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再通過了解雷鋒叔叔的事跡,可以從中得到哪些感受?”同時,引導學生從中進行深入思考。這樣的教學,能有效在語文課堂中把語文和德育結合起來。
(七)采用豐富的教學情感色彩
豐富的情感色彩是最能打動小學生的課堂元素之一,所以當學生向教師傳達出自己的情感時,學生也期待教師能以豐富的情感回饋自己。這樣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學互動,對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非常有益。對小學語文課堂而言,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含有很多自己的主觀感情,他們沒辦法像高年級學生那樣比較客觀地對待語言文字,但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表達情感,并給予情感認同。
例如,在進行《找春天》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自己對身邊的“春景圖”的體會,盡情表現(xiàn)自己心中關于春天的描述和感受,這時候學生的答案很有可能天馬行空,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思考予以肯定和引導。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傾注一定的教育情感,和學生進行共同學習,一旦教師的情感充分注入,那么學生必然會被感染,將情感融入的課堂,更能成為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堂。
(八)注意進行有效的課堂反思
學生與教師都須在開展課堂教學的反思中不斷獲得提高。學生開展課堂反思,可以使他們進一步掌握學習知識點;教師開展課堂反思,可以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課堂功底,使教師用更加專業(yè)的態(tài)度投身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小學語文課程中,關于古詩詞的內容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不少的比例,其中很多古詩都是學生早已誦讀過的,這意味著教學課堂可能比較輕松。不過課堂教學反思環(huán)節(jié)依然不能缺少,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反思的過程中穿插一些課外內容,如提問:“詩人是怎樣利用詩歌傳達情感的?你認為詩歌中的哪一句和哪些字詞的運用能夠打動你?”教師通過這些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反思,這些相對陌生但又具有創(chuàng)意性的問題,可以讓他們主動投身反思過程中。而課堂的反思過程也要求教師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所學情況和教學效果加以總結思考,在實踐中累積成功經(jīng)驗,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語文課堂。
三、結語
打造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這是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所追求的一種教學狀態(tài)。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多個視角入手,通過課堂觀念和課堂開展形式方面的改革,順利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從而真正地做到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有效成長。
參考文獻:
[1]鄭帥. 小學語文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J]. 基礎教育論壇,2022(23):102-103.
[2]施春亞. 核心素養(yǎng)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 文理導航:下旬,2022(06):46-48.
[3]王永喜. 合作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探索[J]. 語文新讀寫,2021(07):9-11.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