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微微 楊秋爽
語法是語言的構造規(guī)則,蘊含在語篇中的語法是語篇的核心架構。語法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語法教學的地位及如何呈現(xiàn)與練習語法一直是一線英語教師教學的重難點。無論是傳統(tǒng)的演繹法,即通過呈現(xiàn)、解釋、比較與運用進行語法教學,還是歸納法,即通過呈現(xiàn)、例子、應用與引出進行語法教學,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語篇的地位與作用?;谡Z篇的語法教學是呈現(xiàn)語法形式和語境信息的有效載體。因此,只有以語篇為導向的語言知識整合“反哺”語法學習,形成正向的學習反饋,才能促進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整合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實現(xiàn)英語學科的育人目標。
語法學研究詞的形式、用法和句子各個組成部分及其安排的規(guī)律。語法就形式而言是一個語言內部組織層次(黃國文 1988)。韓禮德(Halliday 2007)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認為:“語法是研究句法(形式)、語義(意義)與語用(運用)是如何共同起作用以達到語言交際的。語篇是語言學習的主要載體,語言學習者主要是在真實且相對完整的語篇中接觸、理解、學習和使用語言?!绷硪晃徽Z篇語法教學的奠基者拉森-弗里曼(Larsen-Freeman 2003)在三維語法理論中提出:任何一項語法都由form(形式)、meaning(意義)和 use(用法)三個維度組成,且三個方面相互作用。因此,在語法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學習語言的規(guī)則形式,而且要學習如何有意義、恰當?shù)厥褂谜Z言來達成交際(程曉堂 2021)。因此,語法教學應依據(jù)語篇有意義地呈現(xiàn)出來,使語篇成為語法呈現(xiàn)在具體語境中的重要載體。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語篇要承載表達主題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保ń逃?2022)與此同時,《課程標準》在語法知識的三級表述中提到,“要在‘形式—意義—使用’的統(tǒng)一體中,明確學習語法的目的是在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教育部 2022)??梢?,在語篇里的既定語境中進行語法教學,能夠實現(xiàn)目標語法教學。在理解語法規(guī)則的同時,能夠在語篇中運用,使語法在語境中呈現(xiàn),以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此外,《課程標準》在學生的學習策略層面提出要求:“從形式、意義與使用三個角度關注和學習語法。”(教育部 2022)基于《課程標準》,依據(jù)學生的學習與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GDM(the Guided Discovery Method)在語篇情境下陳述特定的語法結構(王薔 2006)。GDM 語法教學法通過關注語篇中的語法結構形式,逐步生成對目標語法的結構,并在練習中深化對目標的認知,在運用中產出有關目標語法的語言輸出,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模式,是一種語篇導向的語法教學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Bruner 1961)作為建構主義學派的代表,提出了“發(fā)現(xiàn)法”,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得出學習結論。在發(fā)現(xiàn)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指導發(fā)現(xiàn)法指在教師有計劃的啟發(fā)過程中,學生進行知識探索以求獨立發(fā)現(xiàn)結論,并將新認知納入原有認知結構的過程。指導發(fā)現(xiàn)法的教學策略是學生根據(jù)教師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問題,真實觀察、積極思考、仔細分析、自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建立概念的一種方法。指導發(fā)現(xiàn)法的核心要義是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可操作的學習模式,用以發(fā)現(xiàn)與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該模式與儲存信息的內部系統(tǒng)密切相關,并且這些需要存儲的信息是通過人與周圍環(huán)境出現(xiàn)的一切事物相互獲得的。在交互的過程中,新認知可以納入原有認知系統(tǒng),從而達到新知識的學習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指導發(fā)現(xiàn)法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發(fā)現(xiàn)結論,并將新結論納入原有認知進行再次建構。通過誘導產生興趣,指導學生開展實踐,疏通其思維障礙,引導其進行歸納發(fā)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發(fā)揮了主導作用,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
在GDM 語法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該結構的基本規(guī)則及其在語境中的意義,明確教學和學習目標結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語篇中輸入目標語法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生成語法規(guī)則,在練習與應用中內化并輸出語法規(guī)則,符合二語習得規(guī)律。從語篇到語篇的過程,讓學生在語篇導向的語法環(huán)境中學習語法,提高其語法學習效率?;谡Z篇導向的GDM 語法教學法的實施思路見下圖:
基于語篇導向的GDM 語法教學流程圖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的目標語法——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為例,闡述以語篇為導向,通過“多模態(tài)語篇輸入—指導生成目標語法—應用內化目標語法”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目標語法的教學。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生成與運用語法的能力。
語法不能作為孤立的語法規(guī)則教給學生,而應讓他們在語境中感知、探索、使用和內化語法知識(徐曉瀾 202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定涵蓋目標語法的多種語篇。語篇類型可以是不同體裁的文本,也可以是歌曲、圖片文本、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趯W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置整體難度呈梯度遞進的語篇,激活其已有語法知識。在呈現(xiàn)過程中,設計趣味性強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更多高度貼合的語境化文本提供大量目標結構的語境,使學生對語法結構實現(xiàn)前期建構和認知。
【教學片段1】
1.Listen to the song entry Five Hundred Miles.
If you miss the train I’m on,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2.Watch a video clip.
If you give up,you’ll lose.
If you try,you will have a half chance.
If you hold on,you will be succeeded.
If you never try,you will never succeed.
3.Read passage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begin with “If”(見表1).
表1
【設計說明】在第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呈現(xiàn)包含語法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的多模態(tài)語篇,使學生在多模態(tài)語篇中感受語法結構,在有關問題解決的真實化情境文本中感知語法結構。語篇形式多樣,由易至難,在真實的主題語境中圍繞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這個目標語法結構,使學生在大腦中對目標語法進行前期建構,為下一階段的語法教學夯實基礎。
指導發(fā)現(xiàn)內在語法規(guī)則是GDM 語法教學法的主要部分,也是學生在多語篇語境中生成目標語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呈現(xiàn)多種語境化的語篇示例后,運用強指向性的課堂指令及問題鏈引導學生生成目標語法內容,引導他們建構起目標語法結構。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于點撥,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討研究、揭示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邱瑞君 2008)。因此,在問題鏈的推動下,學生建構目標語法的過程是大腦中目標語法認知結構具體化的過程。
【教學片段2】
Teacher:Now,let’s find something in common in the texts above.Have you found the common grammar structure in the texts?What is it?Think it for a while and show me your answers.
Teacher:We can see that the clause in each sentence begin with “If”,right? What’s the meaning of “If” used in the clause?
Students:It means “如果”.
Teacher:And what’s the tense in the “If” clause?
Students:It’s simple present tense.
Teacher:What about the tense used in the main clause?
Students:It’s simple future tense.
Teacher:Can we make a summary about the tense and the structure used in “If” clause?Now,fill in the chart(見表2)and work together with your partner.
表2
【設計說明】在呈現(xiàn)情境化的多模態(tài)語篇后,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教師要用明確的教學指令問題,激發(fā)學生生成目標語法結構。在學生回答出目標語法后,教師呈現(xiàn)正確的語法結構,重現(xiàn)上一教學步驟的語篇內容,加深他們對生成的語法結構的認知與理解。教師的教學指令層層遞進,逐步引導學生產出目標語法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結構上,讓他們發(fā)現(xiàn)關鍵結構的規(guī)則及其含義。學生在教師的逐步指引下生成的語法結構是已經在語篇呈現(xiàn)過程中內化了的語法認知的產物。
語法練習是語法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法知識、培養(yǎng)及發(fā)展語法運用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呂國征、陸鋒 2017)。在練習與應用的過程中,學生將內化了的語法知識通過基于語篇的有意義的練習,加強對目標語法的理解與運用,形成語言知識架構。通過情境化的目標語法應用,能夠使學生根據(jù)目標語法結構輸出目標語言,以達到語法知識建構的目的。在情境化語篇下的有意義練習能最大化地還原語法應用場景,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下內化目標語法,具備能夠獨立輸出情境化目標語法的能力。
【教學片段3】
Task 1: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Dear Su Mei,
I don’t know what to do about going to Mike’s birthday party tomorrow night.My parents________(think) I should study for my English exam next week.If I________(go)to the party,they________(be)upset.If I_______(go)to his party,he______(be)sad.Mike ____________(tell)us to wear nice clothes,but I don’t _____________(have)any.If I_______(wear)jeans,I_______ _(look)the worst.Also,I’m not sure how to _________(go) to the party. If I________(walk),it________(take)me too long.If I__________(take)a taxi,it_________(be)too expensive.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please?
Tina
Task 2:Complete the sentences using your own ideas.
1.If I get up late tomorrow,________.
2.If I don’t finish my homework,________.
3.If I don’t get enough exercise,________.
4.I will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study if____ _.
5.I will not make any friends if________.
Task 3:Write a story with your group on a piece of paper. The first person begins the story with “I think I will...”.The others add sentences with “If”.Pass the paper around twice.Then read the story.
e.g.:I think I will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If I go to the movies,I won’t finish my homework. If I don’t finish my homewor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說明】為使學生真正內化語法知識,針對目標語法的深層次加工是十分有必要的。以上練習與應用的設計特點:從關注語篇內的目標語法結構到關注具體語境中的目標語法句子,再到通過設定真實的語境,讓學生利用目標語法結構輸出語篇。通過精心選取的語篇資源及創(chuàng)設的包含目標語法的語境,引導學生操練、模仿,在具體情境中運用目標語法,在語言內化中深刻體會語法形式與意義結合的重要性。
多類型語篇鋪墊下的語法建構是GDM 語法教學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運用明確且有針對性的課堂指令,在關鍵節(jié)點引導學生構建新的語法概念。在課堂觀察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語法建構情況,及時作出調整,轉變語言策略,逐步引導他們建構結果,提升其語法認知,為下一個教學步驟作好目標語法結構鋪墊。該環(huán)節(jié)對目標語法教學起決定性作用。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明確主題意義,要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語篇傳遞的意義,挖掘文化內涵和育人價值(教育部 2022)。語篇承載著語法、語用及交際功能,更蘊含一定的主題意義。因此,在語篇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授語法的同時,要圍繞既定的語篇主題語境,幫助學生構建語法概念,并圍繞某一主題意義層層遞進地呈現(xiàn)多類型語篇,使他們在建構語法概念的同時深挖語篇的主題意義,從而實現(xiàn)主題意義的育人功能。
語法練習通常分為兩種,機械性練習和有意義練習(王薔 2006)。機械性練習指傳統(tǒng)意義上基于某種語法采用“題?!睉?zhàn)術式的機械的語法運用,通過重現(xiàn)某語法結構進行重復性練習,并在單一練習環(huán)節(jié)喪失語言的交際功能,使語法的生成與產出都脫離了語篇語境。那么,相比于機械性語法練習,GDM 語法教學中的有意義練習是基于語篇的語法輸出,在語篇形成的具體語境中建構起語言知識結構,并在深層次的加工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真正習得并真實運用語法項目,使語法學習從語篇語境中來,再到真實的語篇語境中去。
基于語篇導向的GDM 語法教學能為目標語法提供真實語境,以語篇為載體的語法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提高語法教學效率?;谡Z篇導向的GDM 語法教學法是兼顧語篇語境和語法意義的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語篇中生成并運用語法形式、在理解語法意義的過程中準確掌握語法形式和語法語用功能?;谡Z篇導向的GDM 語法教學以語篇為基礎,以語境為支撐,在注重語言形式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語法的意義和用法?;谡Z篇導向的GDM 語法教學兼顧語法教學的三個維度,即形式、意義與用法,從而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法教學的建議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