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思維發(fā)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的掌握而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往往會忽略科學探究與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進而導致幼兒對科學探究失去興趣。為此,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比較物體長短,按物體長短排序等,進而感受科學探究的魅力和快樂!
活動目標:1.初步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
2.能夠借助標記按照物體長短排序。
3.體驗彩帶飄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1.材料準備:彩色吸管、彩色皺紋紙、托盤、背景音樂。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長短有初步的認知概念;掌握數(shù)字1~3的序列性。
活動方案
[活動時長]20~30分鐘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以“魔力吸管”導入,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比較的方法。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寶貝(教師從口袋里取出黃色、藍色的吸管),它們是“小黃”和“小藍”。除了顏色不一樣,“小黃”和“小藍”還有什么不同?
幼:長短不一樣。
小結:“小黃”和“小藍”除了顏色不同,長短也不一樣——“小黃”短、“小藍”長。
二、自主比較,分享經(jīng)驗
1.自主操作,探究比較方法
師:你們的小盤里也有“小黃”和“小藍”,請比比看“小黃”和“小藍”誰長誰短。
幼兒拿起自己托盤里的吸管,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
師:誰長誰短呢?哪個小朋友能站到前面,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比的?
邀請個別幼兒上臺演示。
2.教師示范,提升經(jīng)驗
教師演示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小黃”“小藍”底部不對齊,用手握住吸管底部,從上面比較會發(fā)現(xiàn)兩根吸管一樣長。
方法二:將“小黃”“小藍”的底部對齊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小藍”長。
小結:我們在比較長短的時候,要讓兩個好朋友挨在一起,確定一頭對齊的情況下,再比一比誰長誰短。現(xiàn)在你們再用老師的方法比一比吧!
三、小組合作,深入探索
師:現(xiàn)在我又要請一位好朋友了,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變!變!變!
配班老師把放有紅色吸管的托盤輕輕放到幼兒的桌子上;教師出示第三根吸管,提醒幼兒再次睜開眼睛。
師:咦,誰來了?原來是小紅。現(xiàn)在誰最長?誰最短?誰不長也不短?請你們用“挨在一起”或“一頭對齊”的方法比一比吧!
師:誰最長?誰最短?(請幼兒上臺分享)
小結:現(xiàn)在“小紅”最長,“小黃”最短,“小藍”不長也不短。
四、激發(fā)幼兒興趣,借助托盤標記排序
1.幼兒以小隊長身份給三個好朋友排隊
師:現(xiàn)在老師送給你們一個神氣的名字——“小隊長”。請小隊長給你們的好朋友排排隊,注意好朋友的一頭要對齊托盤左側的黑線。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幼兒上臺分享。
師:(出示兩個不同的排序結果)這兩個小朋友排序一樣嗎?原來他們的排序結果不一樣:一個是從長到短排的,從上到下越來越短;一個是從短到長排的,從上到下越來越長,這兩種排序方法都是正確的。
2.觀察學習,再次操作
師:現(xiàn)在請你們聽老師的口令將你的好朋友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幼兒上臺分享。
師:現(xiàn)在再用從短到長的方法給好朋友排排隊。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并邀請個別幼兒上臺分享。
五、做飄帶,體驗玩飄帶的樂趣
1.比較彩帶的長短
師:現(xiàn)在老師又有新問題了——你們的盤子里還有什么?(彩帶)老師的口袋里也有彩帶,這可是最長的彩帶,接下來我要用最長的彩帶和最長的吸管朋友做個游戲。
教師將彩帶的一端粘到紅色的吸管上,并揮動吸管,讓彩帶飄起來。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可是有一個難題,你們的托盤里有3根彩帶,要選出最長的彩帶才能做出老師這樣的飄帶。
幼兒拿出3根不同顏色的彩帶,并找出最長的彩帶。
2.制作飄帶
師:要做最長的飄帶,除了要用最長的彩帶,還要用最長的吸管。
幼兒制作飄帶,教師觀察指導。
3.玩彩帶
師:飄帶做好了,我們來比比看誰的飄帶最長。
師:(播放音樂)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飄帶和老師一起玩一玩吧!
六、結束活動
師:現(xiàn)在讓我們拿著好看的飄帶去戶外玩一玩,讓飄帶和春風交個朋友。
首先,教師用變魔術的方式出示吸管,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教師又用不同顏色的吸管作比較,并與幼兒一起為吸管取名字,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比較”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師采用“挨在一起”“一頭對齊”等通俗易懂的語言快速幫助幼兒掌握比較的方法。
“小紅”的加入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操作的興趣。三者比較對幼兒來說有難度,因此教師要注意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重復比較方法,進而實現(xiàn)經(jīng)驗的遷移。
在托盤的左側做黑線標記,能夠指導幼兒準確擺放。教師也可以加入數(shù)字123,引導幼兒潛移默化地感知排序的意義。
排序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排列方法,教師鼓勵幼兒自主探究,在操作中感知長短概念,掌握排序方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帶領幼兒尋找更有趣的玩法,不僅鞏固了比較長短的方法,還在游戲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活動延伸]
教師在區(qū)域投放多種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對不同物品進行比較、排序。
反思: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排序”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啟發(fā)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長短,再鼓勵幼兒通過擺弄手中的吸管、飄帶,掌握比較和排序的方法?;顒又?,我給予幼兒自由的空間和充分的支持,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中操作、體驗、感受、提升,最終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