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麗華
摘? 要:近年來,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加快下,英語學習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高中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意識到英語教學對學生英語詞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離不開詞匯知識,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诖耍恼聦谡Z境理論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語境理論;高中英語;詞匯教學
一、當前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形式單一
高中階段,很多教師都不斷地壓縮課堂時間,希望可以在課堂上將所有的教學內容順利講完。但是,這樣的思想也造成了教師無法將時間過多地用在課堂活動的組織中,教師僅能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講授知識。即便有些教師會與學生進行互動,也僅僅是一些較為簡單的一問一答,并沒有給學生預留過多的時間,這無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詞匯教學脫離語境
當前,我國許多高中英語課堂仍然把語法放在首位,忽略了語境對英語教學的影響。以語法為主的英語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變得枯燥乏味、效果不佳。教師孤立地講解詞匯,忽略了篇章層面的整體性,使學生對語境的理解不全面、不到位,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結果。
(三)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指導
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同樣是一個“教”與“學”的有機結合。由于學生缺少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不知道怎樣進行有效的詞匯記憶和鞏固,導致許多學生盡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掌握詞匯,但效果都不好。所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詞匯學習方式和策略十分必要。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規(guī)定:要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制訂符合其學習特征的學習策略,這并不只是一個獲取特定知識和技巧的歷程,而是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的過程。學生只有正確地運用學習策略,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學習。
二、基于語境理論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單詞的學習與記憶之后,學生的英語單詞詞匯量會得到一定的積累,實現(xiàn)質的變化。這時教師應提前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并為學生構建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與學生的積極互動。
在互動中,教師要先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英語基礎能力、心理變化等,再因材施教,以實現(xiàn)高質量的單詞教學;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結合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總結文章詞匯,讓學生根據(jù)對詞匯的理解進行標注;然后教師分析學生標注的詞匯的意義,便可以掌握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學習情況;最后教師再結合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教學活動。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地鼓勵學生,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認可,這會對學生后續(xù)的英語詞匯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制訂日常的詞匯學習計劃,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導向,促使學生在教學引導之下提高學習能力,進而全面提高了英語單詞的學習效果。
(二)借助語境,提高記憶效率
高中生記憶英語單詞的效果普遍不佳,這是由于大部分學生仍然沿用了反復背誦、機械記憶的學習習慣,雖然在短時間內學生可以記住生詞的釋義,但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會迅速遺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不斷重復機械背誦,直到將單詞完全記住。這種學習方式十分枯燥乏味,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教師如果能結合語境理論,改變單詞的記憶方式,學生的單詞學習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針對這個目標,教師可以創(chuàng)立“謎題”語境,用以輔助學生的詞匯學習,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所謂“謎題”語境,是用一段簡單的文字作為謎面,其與單詞的含義相互對應。當學生接觸到新單詞時,教師先不讓學生了解單詞的中文釋義,而是通過猜謎的方式,鼓勵學生結合謎題語境去思考、分析。從表面上看,這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量,但在實質上,這種思考過程能成為中英文詞匯轉化的紐帶,讓學生將記憶過程與邏輯思考結合在一起。學生在成功解答了謎題之后,潛意識里就能將單詞和謎題建立聯(lián)系,這促進了學生的深度聯(lián)想,長此以往,學生的單詞記憶效果會更加扎實、深刻,遺忘的速度也會逐漸變慢。
(三)拓展單元主題,在交際性情境中運用語法知識
學生圍繞單元主題汲取了一定的話題知識和語法知識,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單元所學的知識完成一系列遷移、創(chuàng)新任務。將語法學習融入各種交際性的語言活動中,有助于學習者在潛移默化中自然習得語法知識。對此教師可以依據(jù)單元主題飲食文化以及“Grammar”板塊健康飲食的主題創(chuàng)設交際性語境,讓學生用不定式做不同成分的句型,探討自己家鄉(xiāng)在不同時節(jié)食用的時令菜。由于生活背景的差異,學生會給出不同的時令食物,這時教師可以追問或者補充這背后有關文化、健康等方面的知識。
例如,蘇州當?shù)鼐陀小安粫r不食,順時而食”的飲食習慣,在小滿時節(jié)吃“苦”,即用苦瓜搭配其他菜肴,這能夠起到祛熱解暑的作用。在中國南方地區(qū),也有在春分時節(jié)吃時令野菜的習俗,這能夠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對此教師可以適當給出一些提示性的圖片,讓學生在回答時有所參考,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在反饋學生的分享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健康的飲食文化,并且讓學生運用本堂語法課重點探討的不定式語法知識描述中國獨特的飲食文化,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要有一定的文化行動力,堅定文化自信,從而實現(xiàn)英語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除了單一的語法書面練習,還可以圍繞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運用課堂中所學習的語法知識進行語篇層面的整體輸出活動,促使學生解決新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如布置一個主題為“Eat healthily”的演講,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搜集素材,演講稿中需要運用含有非謂語的句型,并選出代表在下堂課進行演講。學生代表進行演講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小組對學生代表演講的內容、語言和姿態(tài)方面進行點評,提出合理的建議,實現(xiàn)學生在互相評價中的不斷反思、調控學習、共同成長,繼而實現(xiàn)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四)創(chuàng)設語境,鍛煉應用能力
“理解—記憶—應用”,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高中生掌握單詞的釋義,將其牢牢記憶在腦海中,只是淺層的學習目的,更為核心的目標,是為了能在口語交流、閱讀理解、文字寫作時,靈活應用掌握的單詞。當前,大多數(shù)學生普遍存在相同的學習問題,即雖然能將單詞記憶得非常清晰,但在實際應用時,卻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使用錯誤。這是由于學生的實踐經(jīng)歷較少,不能將所學的單詞融會貫通。對此,教師可以結合語境理論,為學生提供各種應用單詞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jīng)驗,使其深入理解詞匯的內涵,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據(jù)此,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預設英語語境,充分鍛煉學生的詞匯應用能力。例如,高中英語中有許多含義相近、容易混淆的詞匯,學生在實踐應用時,很容易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情況。教師可以將這些詞匯專門列舉出來,結合語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區(qū)分這些詞匯的差異。
(五)應用語境學習法
語境學習法,指的是教師將詞匯放置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特別是一詞多義、熟詞僻義等詞匯。在新高考的考卷中,命題教師通常會利用詞匯的特點設計陷阱。以單詞chip為例,在教材中,它的釋義是薯條,這是學生最熟悉的一種用法,而教師在教學時,還要為學生拓展更多的釋義。這個單詞一共有三種詞性:動詞、名詞、形容詞,以及一個行業(yè)專用詞釋義——芯片,晶片。當它以這個釋義出現(xiàn)時,通常與互聯(lián)網(wǎng)、科學技術等話題有關,而互聯(lián)網(wǎng)與科學技術也是高考英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話題情境,因此教師可以摘取包含這個單詞的科技類英語新聞,供學生學習。這種行業(yè)詞匯的專業(yè)釋義需要學生有意識地去積累,因為釋義通常是約定俗成的,具有專一性和排他性,特別容易在近義詞的題型中被凸顯出來?;氐皆~性上講,作動詞時,chip有打破,弄缺,被損壞,切下等釋義;作名詞時,有缺口(例如木頭、玻璃等的),碎屑(如木頭、玻璃等破損后留下的)等釋義;作形容詞時,有唧唧叫(麻雀、栗鼠等)等釋義。教師可以用句子、短文等方式為學生進行詞語拓展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匯,而不是死記硬背詞匯的各種釋義。
(六)整合詞匯知識,豐富詞匯結構
要想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教師可以基于概念隱喻的視角實施教學,對多元化的英語詞匯知識進行整合,要求學生關注詞匯之間的關聯(lián)性,借助單一詞匯引導學生進行引申學習,從而解決學生詞匯量不足、詞匯學習能力差等方面的問題,實現(xiàn)高效的詞匯教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英語2必修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一課時,對這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教師可以利用概念隱喻理論引導學生展開詞匯學習。概念隱喻是基于具體的教學素材對抽象概念進行解讀的過程。在教學wildlife這一單詞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不同野生動物的圖片,要求學生說出相關詞匯,然后利用短句來解釋單詞的含義:“The se are the lives that live in the wild.”。在給出句子之后,再從句子中提取出wildlife這一單詞,讓學生借助概念隱喻理論學習詞匯知識。對其他結構相似的詞匯,教師也可以借助“圖片+釋義”的方式進行講解,如broadcast,教師可以展示動畫場景:音波順著發(fā)射器向更為寬廣的區(qū)域擴散,讓學生基于broad(寬的)和cast(投射)兩個詞匯解讀英語單詞,從而理解了廣播的含義。
在概念隱喻的視角下,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具體對象中提取抽象英語詞匯知識的機會,在整合詞匯知識的同時,提供直觀化的學習素材,以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有效拓寬詞匯教學范圍。
(七)依托語篇,巧用語境記憶
詞匯的教學離不開句子,更不可能脫離語篇材料,在開展語篇材料教學時,詞匯不能脫離具體的語境,離開了語境,詞匯就失去了活力和生命力。例如Art這一詞匯比較抽象,如果學生脫離原文將很難記憶。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回歸語篇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語篇了解西方繪畫藝術的發(fā)展歷程,掌握不同時期繪畫藝術的風格與特征。
語境能夠使詞匯變得更有生命力,學生在語篇學習的過程中,既能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又能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傊?,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和語篇,感悟詞匯的妙用和魅力,并設置各種不同的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八)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在于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情感,調動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讓他們樹立自信,以全面發(fā)展其語言技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科學素質、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力。當學生在學習中碰到問題時,不要著急向教師咨詢,可以先利用學習工具解決問題,比如在網(wǎng)上或者圖書館查閱有關的信息。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進行評價,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良的小組合作現(xiàn)象,可以通過小組的評價來調節(jié),使學生認識到小組是一個集體,只有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手勢和眼神提醒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行為,并給予表現(xiàn)好的小組額外的分數(shù)。最后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總結,讓其整理出零散的知識點,并適時鞏固,這能夠有效改善課堂教學效果,順利地完成任務式的教學。
(九)加強課外閱讀,注重單詞復現(xiàn)率
高中階段詞匯教學的開展主要依托單元閱讀語篇,即便教師在閱讀教學的讀前、讀中、讀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利用閱讀語篇呈現(xiàn)過生詞,但這些詞的復現(xiàn)率也是不夠的,尤其是英語必修三的單詞量多、對詞匯的要求高,僅憑課本閱讀語篇的教學讓學生習得單詞是不可能的。語篇有限,高頻詞匯的復現(xiàn)率也不高,所以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注重單詞復現(xiàn)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單詞記憶效率很重要。教師在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同時,也應注意選擇課外閱讀材料,除了考慮相關詞匯的復現(xiàn)率,還要注重詞匯的難易度,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
三、結語
在高中英語的詞匯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方法記憶詞匯,并與課堂實踐相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這同時能夠增加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對詞匯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于美月. 主題語境視域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行動研究[D]. 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22.
[2]鄒淑娟. 關于語境理論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實踐[J]. 黑河教育,2022(04):20-21.
[3]謝錫玲. 基于語境理論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22.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