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廣 王 珍
(1.北京朝陽凱文學校普高部;2.安徽省泗縣第一中學)
什么是開放題?先請看一個事例,在幾十年前日本情報人員對大慶油田位置的研判、產量的估算,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開放題,其過程展示如下:
問題一:大慶油田在什么地方?
問題二:大慶油田有多大的規(guī)模?
問題三:中國煉油能力如何?
從上圖可以看出,日本情報人員對大慶油田的信息獲取,即問題情境,是開放的,他們不擇手段,從一切可能的渠道獲取直接、間接的資料;分析、推理路徑是開放的,其推理過程是在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下進行的,因而問題分析的路徑是多維的,對中國大慶油田結論也是多元的,即對日本人來說,得到關于大慶油田的結論越多越好,因而,縱觀日本情報人員對大慶油田的“研究”,是一個情境開放、條件開放、路徑開放、結論開放的問題研究,屬于是一個典型的開放題。
開放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上的開放題是指結論不唯一的試題,廣義上的開放題是指在情境、路徑、結論三個方面有一個是開放的即可認為是開放題。也有學者認為,只有這三者全部開放時,才稱之為開放題?,F階段,對一個試題是否能算得上是一個良好的開放題,其判斷標準一般有三個:結論的開放性、結構的復雜性、情境的真實性。
目前高考試題類型一般分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類,選擇題基本都是單項選擇題,即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限制性非常強,又稱為客觀題;非選擇題又分為簡答題、論述題、實驗題、繪圖題等,結論的書寫、操作的過程都有明顯的主觀性,結論可能是千差萬別的。當然,批閱、評價也有不同程度的主觀性,因而又稱為主觀題,有明顯的開放性,因此,也稱開放題。主觀題都有開放性,但是開放的程度不同。一般來說,開放程度越高,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思維能力、學科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的檢測性越強,因此,開放題在選拔性考試中備受青睞。具體的優(yōu)點主要表現有:強調真實性的任務,而非虛構性任務;主張學習的建構性而非選擇性;強調學習任務的時空開放性而非封閉性;注重學習目標的多維性而非單一性。
開放題一般可以分為:操作型開放題、表現型開放題、論文型開放題、問題解決型開放題。操作型開放題,如對地理實驗操作的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表現型開放題,如要求學生繪制某地的地質剖面圖、土壤剖面圖、地理統計圖等,學生最終呈現出來的圖示形式是多樣的,呈現的結果可能千差萬別;論文型開放題,是用小論文的形式來表達觀點,能夠檢測學生多種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是目前最受歡迎的開放性試題;問題解決型開放題,如調水方案的比較、交通線的選線等,屬于考查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開放題。
人類的學習,有高級學習和低級學習之分,對于“回憶”“再認”等低級形式的學習活動,使用標準化測驗,效果、效益都會很好,而對于“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等高級形式的學習水平的評價,開放題顯得更為有效。開放題不僅僅是一種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測量和評價工具,它更是一種促進學生學業(yè)與人格發(fā)展的學習工具,這是“教學評一體化”的必然趨勢。開放題除了培養(yǎng)認知能力外,還關注學生解決實踐性問題的能力,注重科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學生的支持作用,關注學生公民意識與社會意識的養(yǎng)成。
開放題設計往往具有開放性、層次性、起點低、入口寬的特點,一個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能提升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激發(fā)學習內驅力和所學知識的生命力;開放題還具有過程性、生成性,學生參與過程即為學習過程,能夠在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開放題教學中,教學目標指向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問題意識、合作意識以及關注現實、關注人類發(fā)展的社會意識和責任感,利于教學目標的依次達成。
近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高考命題改革也在深入發(fā)展,其中,最明顯的標志就是開放題的比重增加、開放題的開放程度加大,同時,開放題在內部結構上也呈現更加細化、更加多樣的趨勢,下面從例題分析入手,進一步了解開放題命題的規(guī)律。
一個非選擇題可能有多個小題,每個小題都有一個中心任務,而這些任務往往是有內在聯系的,從任務設置的開放程度上看,這些任務往往從第一小題開始往后逐漸開放,它標志著對思維能力的要求逐漸提升,由低階走向高階,對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也是從單一走向多元,難度由易到難。請看下面的例題分析:
【例1】(2023年6月浙江省選考,28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qū)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yōu)槿斯ぞG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zhèn)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qū)域。
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qū)略圖,圖2為洪積—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
圖1
圖2
圖3
(1)制約天然綠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說出山前傾斜平原上天然綠洲的分布特點。
(2) 指出人工綠洲土壤易受侵蝕的主要自然條件。
(3) 簡析山前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別開墾農用地的適宜性。
(4) 分析影響人工綠洲擴展速度和方向的人類活動。
【解題思路】(1)圖示區(qū)域為天山北麓,降水稀少,天然綠洲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天山冰雪融水,因此主要因素為水源,且其在山前傾斜平原上的分布特點是沿河分布。
(2)人工綠洲主要位于綠洲和沙漠的結合區(qū)域內,其土質較差,以沙土為主;水源稀少,植被覆蓋率很低,固土能力很差;距離沙漠近,容易受到風沙的侵蝕,因此人工綠洲的土壤更易被侵蝕。
(3)山前傾斜平原上部坡度最大,以礫石為主,不適宜開墾,由于位于山口處,水源充足,可橫向挖溝或填充客土;中部區(qū)域坡度相對和緩,但是地下水位較深,主要依托河流水灌溉,其土壤主要是砂土,其透水性和透氣性好,肥力較高,因此最適合農業(yè)種植;下部區(qū)域靠近沙漠,主要為黏土和粉砂,土地鹽堿化,可種植耐鹽堿作物或發(fā)展畜物業(yè)。
(4)人工綠洲的擴展主要是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首先是農田的灌溉,農耕地的不斷增加,將會增大人工綠洲的面積,影響擴展的速度和方向;區(qū)域內城鎮(zhèn)化建設用地的不斷增加,以及建設的方向,將影響城鎮(zhèn)的方向,從而影響人工綠洲的擴展速度和方向;區(qū)域內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設的方向和速度,將大大影響人口和農業(yè)用地的方向,從而影響人工綠洲的擴展和方向;人工防護林的建設,也會影響人工綠洲的擴展和方向。
【答案】(1)水源 分布特點:分布不均;分布受河流水源因素影響,沿河流集中分布,且呈放射狀分布;從沖積扇頂部向下游分布逐漸減少。
(2)水源來源和補給量少;植被分布比較稀疏;氣候更加干旱,外力(風力)侵蝕作用強;土壤較為淺薄,被侵蝕后難以恢復;地勢較為平坦,摩擦力小,風力強。
(3)上部以礫石為主,不適宜開墾,但水源充足,可橫向挖溝或填充客土;中部地下水豐富,土質細膩,適宜開墾;下部土地鹽堿化,不適宜開墾,可種植耐鹽作物或發(fā)展畜牧業(yè)。
(4)拓展速度加快。原因: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耕地面積也會隨之擴大 ;經濟發(fā)展水平提高,城市和村鎮(zhèn)建設用地面積也會隨之增加;合理調節(jié)水資源使用,人工水域會變大。向下游拓展。原因:(在水源保證的情況下)下游地勢平坦,土壤疏松,土地面積廣。
【命題開放性分析】第(1)題,試題的結論是唯一的,限制性較強;第(2)題,影響條件是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具有多維性,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第(3)題,對山前傾斜平原不同部位農業(yè)適應性的評價,試題開放性強,學生呈現的答案主觀性強,差異很大;第(4)題,本題屬于結果的開放性,人類活動包括很多,尤其是按不同標準可以做出很多的分類,與人工綠洲擴展速度和方向有關的只是一部分,影響人工綠洲擴展速度的人類活動主要有:人口的遷入、遷出,人口自然增長率,對農產品的需求量,直接影響人工綠洲的擴展速度;城市建設影響人工綠洲擴展的速度,也影響擴展的方向;灌溉農業(yè)發(fā)展,影響人工綠洲擴展的速度與方向;水利工程建設影響灌溉農業(yè)發(fā)展,從而進一步影響人工綠洲的擴展速度與方向;防護林的建設也會影響人工綠洲擴展的速度與方向等。學生在作答時,并不需要說出這么多方面,說出三方面就可以得到滿分,而且,還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合理的答案,所以,第(4)題的開放程度是最高的。由此可以看出,從第(1)題到第(4)題,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另外,如果我們用“思維結構分類理論”來審視這一組試題,會發(fā)現它非常契合這一理論,從第(1)題到第(4)題,恰好對應的是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和拓展創(chuàng)新結構,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的命題,正是試題從限制性走向開放性最顯著的標志。
有限的開放,也可以說是半開放,是指命題在任務設置時,給出一定的限制條件。其任務的完成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任務是有限制的開放性,開放性不高,學生要做出選擇;第二階段任務開放性更高,在第一階段選擇的基礎上,深化情境分析,做出相應的答案。
【例2】(2023年6月浙江省選考,27題)(節(jié)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黃河上、中游蒸發(fā)的水汽會隨大氣環(huán)流輸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徑流深度是單位流域面積上的徑流總量。近年來,人類活動對黃河流域徑流深度變化影響顯著。
材料二圖4為黃河中上游流域略圖。圖5為黃河中游兩個時期徑流深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圖4
(3)有專家認為,“南水北調”西線引水有利于黃河中上游流域的種植業(yè)發(fā)展。你是否贊同? 試從水循環(huán)角度,說明你的理由。
【解題思路】贊同的原因可以沿以下思路分析:“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將水引入黃河,增加了黃河中上游的水量,為沿線的農業(yè)增加水源,同時增加了區(qū)域內水汽的蒸發(fā)量,使得區(qū)域內的空氣更加濕潤,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不贊同的原因可以沿以下思路分析:黃河中上游地區(qū)為干旱、半干旱區(qū)域,蒸發(fā)量大,過度灌溉會導致該地區(qū)地下水位上升,次生鹽堿化加劇,土地退化,種植業(yè)減產。
【答案】(3)贊同?!澳纤闭{”西線引水可以增加黃河中上游徑流量,增加灌溉水源,有利于擴大種植面積;灌溉增多使流域蒸發(fā)量增大,提升再降水,可降低種植物灌溉頻率。
或不贊同。黃河中上游地區(qū)為干旱、半干旱區(qū)域,蒸發(fā)量大;過度灌溉會導致地下水位上升,蒸發(fā)量增加,次生鹽堿化加劇,土地退化,種植業(yè)減產。
【試題開放性分析】選擇贊同和不贊同,表示選擇了不同的路徑,就進入了不同的問題情境,贊同這個觀點要闡釋工程可能帶來的好處,不贊同這個觀點,要分析指出工程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必須按照地理邏輯,從選定的角度加以說明。而本題的設置,兩個路徑的分析在難度上是不對等的,選擇不贊同,思維更加開放,同學們在作答的時候更有可能出現創(chuàng)新思維。
表現型開放題是指任務的完成結果可以是不同類型的形式,如對某個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可以用圖、表、文字、視頻等不同形式。這類問題從表面上看學生有多個呈現方式的選擇,實際上,當學生選擇了任意一種方式之后會發(fā)現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導致學生在不同形式之間游移、切換的情況出現,最終他們會發(fā)現,完成任何一種形式的任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問題解決型開放題是指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地理問題,在尋求解決時發(fā)現其方法、措施往往是多方面的,這些方法和措施,是可以有選擇地呈現的,表現出極大的開放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例題中,第(2)題可以看成是表現型開放題,第(3)題可以看成是問題解決型開放題,具體請看例3及分析:
【例3】(2023年北京市等級考,16題)(節(jié)選)某校中學生赴蛇魚川流域進行野外研學。圖6(a)為該流域示意圖,圖6(b)為某同學撰寫的考察報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6(a)
任務二 探究水環(huán)境變化
查閱文獻,獲取到圖中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監(jiān)測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2)繪制統計圖,概括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的變化特征,并說明理由。
任務三 調研流域生態(tài)治理
以“清水下山、凈水入庫”為目標,當地對蛇魚川流域開展生態(tài)治理。
(3)在甲、乙兩地中任選其一,從保護水質的角度列舉該地應采取的治理措施。
【解題思路】(2)可以繪制成折線圖、柱狀圖等;變化特征可以從不同季節(jié)變化的角度說明;理由從不同季節(jié)人類農業(yè)生產活動施用的化肥、農藥多少不同進行說明。
(3)甲地是河流上游山區(qū),因而要保護水質,退耕還林,保持水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乙地是河流下游平原地區(qū),注意減少農業(yè)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工業(yè)生產污水的排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答案】
或
變化特征:先增后降呈單峰變化,8月中旬河水氮含量最高(或夏秋季節(jié)河水氮含量高)。
理由:2—4月降水少,徑流量小,沖刷地表帶來的氮元素少;而7—8月降水量多,暴雨沖刷土壤中的氮元素進入河流中;7—8月正值農作物生長旺季,使用的化肥農藥多,增加了河流中的氮含量;9—10月雨帶南退,降水減少,沖刷帶來的陸源氮元素減少,河水氮含量下降。
(3)選甲,甲位于蛇魚川上游,可通過封禁治理、生態(tài)移民和生態(tài)補償等措施,減少人為活動和干擾,恢復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山區(qū)水源涵養(yǎng)功能,實現自然保水;加強宣傳教育,共同保護上游的水質。
或選乙,通過調整農業(yè)種植結構、節(jié)水灌溉等措施,節(jié)約用水,控制水土流失,減少面源污染(或減少農田污染物對水體污染);通過污水治理措施,防止污水直接進入河流與水庫;采取適當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恢復和建設河道及水庫周邊濕地生態(tài)系統,凈化水質。
【試題開放性分析】第(2)題,要求將表中數據轉化為統計圖,統計圖的形式多種多樣,這就意味著此題的結果不是唯一,無論是柱狀統計圖、折線圖等,繪制正確均可得滿分。對地理事物“表現方式”呈現出開放性的特點。第(3)題,從甲、乙兩地中任選其一,問題的設置具有選擇性,屬于半開放試題,學生選擇不同區(qū)域,就意味著選擇的問題情境不同。接下來,要求列舉治理措施,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開放性問題,基于各自的情境從不同的角度列舉多項的措施,而最終的評分細則也是“五選三”或“五選四”等即可得滿分,體現出對作答結果的開放性要求。
論文型開放題是目前紙筆考試模式下開放程度最高的試題,它的情境往往是開放或半開放,信息多而雜,分析路徑多有限制性,即給定一些分析“角度”的限制,而結果的表達是以論文的形式呈現,對學生地理知識原理的運用和論證邏輯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最重要的是,它的評價也是開放型的,因為沒有任何兩個學生的小論文是一模一樣的。評價時,是先分等級、再量化,實際操作時,評價結果帶有評價者的主觀性,操作難度大、費時耗力,但是,這種評價可以考查出學生的多種能力、多項核心素養(yǎng),與當前推行的“等級考”十分契合,備受命題者的青睞,是高考命題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具體見以下例題:
【例4】(2023年北京市等級考,20題)小微綠地是斑塊狀散布在城市內部的開放空間。圖7示意我國不同區(qū)域小微綠地的探索和實踐。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城市功能區(qū)小微綠地行點商業(yè)區(qū)多位于商業(yè)街區(qū)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門前空地,透視性好,花卉類植物造景與小雕塑結合,設置休息座椅、移動貨亭等服務設施居住區(qū)利用社區(qū)閑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種植便于養(yǎng)護的鄉(xiāng)土植物,建有游樂、健身、社區(qū)文化展示等設施,可作為社區(qū)議事場所工業(yè)區(qū)在工業(yè)園區(qū)干道兩側或企業(yè)入口街角,選擇除塵降噪效果好的喬、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綠,并利用數字媒體墻等進行工業(yè)文化展示
結合實例,論述不同區(qū)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綠地對拓展城市空間的意義。
【評分參考】
表現水平水平描述水平4緊密結合區(qū)域,視角豐富,實例恰當,邏輯自洽、嚴謹,條理清晰,結構完整,準確運用地理術語水平3能結合區(qū)域,視角較豐富,實例恰當,邏輯自洽、較嚴謹,條理較清晰,結構較完整,運用地理術語水平2與區(qū)域結合不緊密,視角單一,實例較恰當,缺乏邏輯,無條理,結構不完整,無地理術語水平1不結合區(qū)域,無視角,無實例
【解題思路】本題審題的關鍵點:一是結合實例進行論述;二是要從不同區(qū)域尺度進行分析論述;三是要有論述的過程;四是要從論述中得出意義。答題思路應該是“不同區(qū)域尺度的實例+地理論述過程+意義(或好處)”,大多數的學生在作答時,只有最后一項意義,而沒有結合不同區(qū)域尺度實例,沒有分析過程,就會被認定為水平2的層次,如果本題滿分是7分,那么這樣的答案可能就是1~2分。
【試題開放性分析】情境材料復雜,有較大的開放性,思維路徑是開放的,在學生作答時,可以從不同城市中選擇實例分析,也可以從不同功能區(qū)中選擇實例分析,結論是多元的,雖然答案差別很大,但是都可能是滿分。評價是多元的,先是等級評價,然后再做具體分值核定。
問題式教學是用“問題”整合相關學習內容的教學方式。問題式教學以“問題發(fā)現”和“問題解決”為要旨,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的思維方式,建立與“問題”相關的知識結構,并能夠由表及里、層次清晰地分析問題,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特別關注開放性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這里所說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就是開放程度很高的開放題,用以引發(fā)學生個性化的思考,形成獨特的思維,最終達成不一樣的結論,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設置開放題作業(yè),允許學生處于不同背景下,采用不同的途徑和方式方法獨立或合作完成作業(yè)任務。例如,教師布置“流水侵蝕的影響因素實驗” 課外作業(yè),學生可以自選場景、器材,在不同時間完成,結果可以是實驗報告文本、可以是PPT分享,也可以是實驗視頻等,允許小組合作完成,在完成實驗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和問題可以及時與教師聯系,教師及時提供解決困難的參考意見供學生選擇,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探索、實踐的好習慣。
大概念是指有組織、有結構的科學知識和模型,能反映學科的本質,體現學科關鍵思想,將許多分散的知識和技能相互聯結。大概念具有核心性、可遷移性、深層性、多元性等特點,運用大概念進行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一個大概念,圍繞這個大概念,學生容易認知、評價區(qū)域開發(fā)、利用出現的問題和利弊,提出不同的解決措施,促進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等多個核心素養(yǎng)。
“思維結構分類理論”將學生學習結果表現出來的思維狀況分為無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和拓展抽象結構。思維結構理論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高考命題之中,因而,教學中要把學生表現出的思維結果分類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運用開放性的視野和地理聯系的觀點,多維度思考與分析問題,促進思維結構由低級向高級成長變化,在此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應對開放性的情境、尋找開放性的路徑、形成開放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