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陰市北漍中心小學(214414) 丁雪蓮
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是小學階段立體圖形教學的起始課,也是學習立體圖形的種子課,知識點多,需要先梳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再結合具體案例闡述具體實施的路徑,以形成促進“教—學—評”一致性的理解性教學策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活動品質,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近年來,學業(yè)評價愈加趨向于考查學生的理解力水平,有些教師卻還停留在原有的評價標準上。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學業(yè)評價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及體積的概念和計算比較熟練,但是遇到選材料拼搭長方體框架或制作盒子、根據(jù)平面展開圖選立體圖形、求一張紙的體積等實際問題時,就會感到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平時的教學重書本知識講解、輕動手操作,重經驗教學、輕評價導向教學,導致學生理解不透徹,學習不深刻。
學生在理解表面涂色的正方體的規(guī)律上存在困難,一段時間后就會遺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割裂,教師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問題應是由學生逐步探究得到的,如果讓學生毫無準備地解決一個個復雜的問題,會導致課堂活力不足,甚至陷入低效能狀態(tài)。
本單元有不少數(shù)學實踐活動,雖然有些教師設計了很多實踐活動,但這些活動思維含量低,學生只是聽令而行,不明白操作的原理、方法,因此體驗不深刻,思考淺表化。這種泛化式的活動是無效的學習活動,極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顯而易見,上述三種問題背離了《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評價標準,教學與評價呈現(xiàn)出“兩張皮”現(xiàn)象,教、學、評不一致。
崔允漷教授曾言,要讓教學“回家”,必須基于《課程標準》,追求“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敖獭獙W—評”一致性理念下的理解性教學,旨在通過真實、豐富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理解力,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特征。
隨著《課程標準》的頒布,對學生學業(yè)質量的評價逐漸傾向于評價學生在情境性的真實問題中的解決情況,因為“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是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平臺,能為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提供真實的表現(xiàn)機會。本單元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平面展開圖、表面積、體積等知識的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灌輸,而是在單元整體視域下開展真實問題情境教學的整合,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探究,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在親身經歷中深化學習體驗,在知識聯(lián)系中走向深度學習。在理解性教學中,保證情境真實性的目的是以評促教、以學定教、寓評于學,更好地促使教師教得豐厚而深遠。
理解意味著學生能圍繞某個主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思維和行動,意味著學習的真正發(fā)生,而學會學習是深度學習視域下學生理解力提升的良好表現(xiàn)。當學生離開教師的引導,獨立運用所知所學完成挑戰(zhàn)性任務時,就是學習方法、思想應用遷移的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并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平面展開圖、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后,應讓學生將所學應用遷移到解決正方體的實際問題中,并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看似相同其實又不同。遷移的過程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學生得以收獲新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學評價事關課堂教學發(fā)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教學導向。教師在設計每個問題情境前理應認真梳理評價維度,根據(jù)每個任務預期的不同結果表現(xiàn)設計對應的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做到尊重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全力探索有趣又有料的多元評價路徑,并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與家長評價等綜合評價方式豐富學生的體驗,鼓勵學生在自主、開放、富有創(chuàng)意的評價中展示個性、增強自信、汲取持續(xù)向上的生長力量,讓學生的成長真實發(fā)生。
教、學、評三個維度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三者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改、以評提質。
下面以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具體闡述理解性教學賦能“教—學—評”一致性實施的有效路徑。
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應以“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的順序,逆向規(guī)劃教學活動和評估任務。
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前,教師在詳細了解與本課時內容相關的教學基礎、后續(xù)延伸及單元目標后,首先要精準確定學習目標,其次是厘清結果表現(xiàn),最后是做好評估任務設計(見表1),以實實在在的表現(xiàn)性評估活動檢驗教和學的活動是否落到實處,體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
表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評活動逆向規(guī)劃表
在逆向規(guī)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評活動時,教師要利用“望遠鏡思維”向遠處看,在教學中搭建從宏觀到微觀的總體框架,促進學生達成表1 中的四個學習目標。另外,教師要運用放大鏡思維向內挖,幫助學生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學深悟透,實現(xiàn)有效遷移。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課時學習目標,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在這6 個評估任務中的真實表現(xiàn)來進行客觀評估,從而根據(jù)學生真實的理解水平做出及時的教學調整和改進,有效提升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理解,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宜立足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讓學生在“做數(shù)學”的過程中親身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核心本質。
如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時,學生需要經歷“立體—平面—立體”的空間觀念建構過程。教師應創(chuàng)設巧妙的真實性問題情境(見表2),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更好地形成空間觀念。
表2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學習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
在解決“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是怎樣的?”“怎樣判斷平面展開圖能否折成長方體、正方體?”這兩個真實性問題時,學生充分運用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去操作、想象、推理,借助手勢幫助思考,發(fā)現(xiàn)真困惑,學會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判斷,促進了對數(shù)學知識、方法和思想的理解,“學”得更透徹、更持久,發(fā)展了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多元化的評價能更好地促進教與學的活動,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
學生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學習活動各個階段中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根據(jù)評價多元性的特征,筆者制訂了具體、公平的評價標準(見表3),選擇多樣化的評價主體,對學生學習活動中反映出的學習水平、過程性表現(xiàn)等做出全面評價,幫助學生在探究與推導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活動中有效提升小組協(xié)作能力,提高表達能力、推理能力、應用能力,從而有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表3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學習活動評價量表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的理解性教學源于教師對教材的個性化理解,立足學為中心、以學定教的單元整體教學,錨定學習目標。根據(jù)預期的學習結果表現(xiàn),教師以逆向設計理念規(guī)劃教、學、評活動,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不斷深化感知、明確數(shù)學本質,在新的挑戰(zhàn)任務中積極探究、遷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對數(shù)學知識的深刻理解,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