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忱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精髓,是中國文化長河里的瑰寶。古人用詩詞來抒發(fā)胸中意氣。吊古懷今、社會風貌、自然山水、傷情別離皆成了詩詞描摹的對象。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更是經(jīng)過篩選的精品。短短的幾行字,寥寥數(shù)語,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韻,讓學生受益終生。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一直是教學難點?!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小學古詩詞教學目標是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詩詞的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領悟詩句內(nèi)容,提高欣賞品味的能力。然而,在常規(guī)的古詩詞教學課堂上,教師講解字詞的意思,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習效率低下,也激不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如今,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運用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范式,為教學注入了新的元素,這也有利于人工智能時代下高效課堂的構建。
讓文字被看見、聽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當學生對所學事物建立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時,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它能使學生形成強有力的學習動力,這種內(nèi)驅(qū)力能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積極思考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集圖、文、音、視、動、色于一體的特性,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表現(xiàn)手法多樣化,提供活潑鮮明的教學形象和動聽的音樂,刺激小學生的多種感官,營造一個和諧逼真、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積極地學習,主動地探索,提高想象能力,優(yōu)化教學效果。
如教學王維的《從軍行》一詩時,學生需要想象前兩句詩中描繪的邊塞景色,感受邊塞的荒涼肅殺。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白話語言描述,學生很難在腦海中聯(lián)想出詩人所表述的情景,這就會導致學生無法感受邊塞羈旅的艱苦。教師可以將多媒體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播放木蘭從軍的視頻,方便學生通過視頻深刻地感受邊塞景色的特點和軍旅生活的艱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盡可能地還原千百年前詩人的所看、所感,使學生沉浸于詩人所營造的氛圍,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VR進課堂,在虛擬真實情境中交流
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將VR技術引進課堂,學生通過使用全景展示、實景模擬、語音導覽、互動分享等特色功能,輕松與詩人“對話”、與古詩詞背景“互動”。詩詞中的物、景紛紛“復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人的生活和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同時,教師設計學生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詩人的感受,對古詩詞進行正確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悟。如在《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中,“耘田”“績麻”這樣的詞語,原本只能通過教師的描述來幫助學生理解,VR技術卻能幫助學生在實景中感受詩中農(nóng)人們白天耕田晚上在家搓麻線的情景,感受農(nóng)家勞作的辛苦。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體會詩人筆下的農(nóng)村生活的模樣,感受詩人喜愛的田園生活,以及詩歌中忙碌但快樂的體驗。
VR技術還能實現(xiàn)學生與“詩人”的虛擬面對面交流,讓學生將心中的疑問與“詩人”進行溝通。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維吟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詩時,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學生通過VR實景向“詩人”提問,讓“詩人”為學生解答心中的疑問。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既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拍攝微視頻,讓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近年來,課本劇的形式十分流行,但是課本劇的準備費時、費力,學生現(xiàn)場表演的效果也是參差不齊,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教師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用手持的云臺拍攝微視頻,手持云臺操作方便,穩(wěn)定性好,再利用電腦軟件將學生拍攝的作品進行剪輯,這樣一個效果好、時效性強的微電影就做好了。這種形式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又能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
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中,整篇文章都是圍繞“太陽何時離人近、何時離人遠”這一話題展開的,這就需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考和想象。為了解兩小兒爭辯的內(nèi)容,教師提前制作微視頻,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將太陽升起、正午和日落時候與人的距離進行模擬,展示兩小兒各自觀點所對應的觀察角度和實際情景,然后讓學生扮演兩個爭論的孩子在微視頻里描述他們的感受。這就將文言文里的場景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義。
總之,把人工智能更加充分地運用起來,運用多種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古詩詞課堂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大意、體會情感、領悟哲理。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學智慧課堂構建及實施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JB241)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