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四川省簡陽中學
張清渠 四川省簡陽中學
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教師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核心教育目標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是培養(yǎng)全方位發(fā)展的人的關鍵。面對新時代教育的發(fā)展,我們提出了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而德育便是答案?,F(xiàn)如今德育已經(jīng)滲透到了每一個學段、每一個學科之中,但是取得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根本就是德育工作的教育評價存在諸多不足。在學校教育中智育有明確的責任人,而德育沒有,智育可以通過量化考核,但是德育不可以,德育所觸及的是人本身,是無法量化的,難以考查的。也正因此,德育工作的開展出現(xiàn)了“轟轟烈烈進行,平平淡淡收尾”的現(xiàn)象。這不僅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和滲透,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而以核心素養(yǎng)為依托對德育工作進行觀察和分析,不僅能夠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具體和可量化的標準,還能夠為學校和教師提借進一步優(yōu)化德育效果和質量的措施,為高中德育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筆者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出發(fā),對高中德育評價改革進行了以下幾點探討。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每天都會獲取到各種各樣的素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識。在各科知識大量涌現(xiàn)的今天,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灌輸?shù)慕逃呀?jīng)落后于時代,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且高效地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成為教育的一個必然趨勢。德育不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踐行真、善、美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德育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評價改革過程中,教師要從文化層面的教育評價角度去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源于道德楷模的影響,理智和法治貫穿于整個古代史,也正是因為如此,“德”成了中華文化的代表,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和風骨。而從道德層面對高中德育進行教學評價改革,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優(yōu)秀文化的影響下形成正確的“三觀”,并且在德育的具體指導中形成自身正確的道德判斷與價值判斷依據(jù),使學生能夠辨別生活當中的假、惡、丑,只有讓學生做到“見賢思齊”,才能夠真正地發(fā)展與提升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德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強化學生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時刻保持向善的態(tài)度。而從身心層面出發(fā)對現(xiàn)階段德育評價進行改革,能夠從教育評價方面引導學生心理的發(fā)展與成長,同時也能夠依托教育評價的風向標讓德育更加關注學生心理的發(fā)展。通過德育的引導和評價的改革助力高中階段的學生實現(xiàn)心理健康成長,既為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夯實了基礎,又能通過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品質助力學生多元的成長,真正的落實培養(yǎng)全方位發(fā)展的人的核心目標。
在高中階段的德育過程中,德育的效果并不明顯,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在于德育評價主體具有很強的單一性。相對于智育來說,德育是滲透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之中的,德育沒有明確的責任人。即便現(xiàn)階段我國越來越關注德育的開展,開設了多層次的德育活動,但是德育并不像智育一樣能夠通過知識、方法和思維方式進行量化評價。德育所觸及的是人本身,是無法量化和難以考查的。從具體的德育指導層面來說,生活環(huán)境和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學生品德形成的關鍵因素,而這也恰恰是德育無法進行量化評價的主要原因。但是,學校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面對這些問題,卻又不得不對德育進行評價,所以部分學校將德育評價的重點內容放在了學生校內的德育理論考核和校外的一些社會實踐等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德育實踐考核方面。這也就使得當前德育的教學評價出現(xiàn)了只圍繞著學生理論成績或者是圍繞著教師相對固定的德育內容和體系進行評價的特點。由此可見,當前階段高中德育評價主體具有很強的單一性。
從德育的教學性質上不難發(fā)現(xiàn),德育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綜合性的教育概念。例如,德育中既包括了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又包括一些政治層面的教育內容,目的是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心,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青年。但是,從當前高中德育評價的實踐觀察中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德育評價內容還集中在針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層面的評價和考核,不僅缺乏學生思想道德實踐能力的考核,還缺乏對學生政治教育方面的評價,這也就使得德育評價工作的開展缺乏一定的全面性。與此同時,部分學校為了統(tǒng)一教學評價的結果,將德育課程的教學評價納為重要的評價指標,而忽視了對其他課程和學生自身行為的評價。評價內容較為單一,評價結構缺乏全面性,不僅阻礙了德育課程的開展,還弱化了德育的效果。
1.組建社團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和立德樹人理念的不斷落實,高中德育也在有序地進行,而為了更好地保證德育質量和效果,教師就必須依托德育內容來進行德育評價改革,只有通過有效的教育評價改革和豐富的教育評價內容,才能夠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德育體系,才能夠培養(yǎng)出更加合格的時代新人。而在德育評價改革的過程中,只有依托學生主體來豐富評價方法,才能夠真正地實現(xiàn)有效的改革,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組建社團來關注學生身心成長,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很關鍵的一點。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將面臨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轉折——高考,也正是因為其的重要性,學生有較大的學習壓力。很多學生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成績,放棄了很多休息和活動的時間,這不僅嚴重阻礙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還會使學生在長期壓抑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心理問題。面對這一問題,學??梢越M建豐富的實踐社團,通過豐富的社團活動來引導學生合理地調配自己的時間,幫助學生實現(xiàn)勞逸結合。例如,學校可以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的體育運動愛好,依托校內體育器材組建以學生興趣愛好為主的體育社團,并要求社團定期開展一些體育競賽活動。學校也可以為諸多體育社團提供一個表演和展現(xiàn)的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社團,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社團實踐活動當中。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優(yōu)化社團建設。例如,在體育社團的定期活動中滲透德育內容,將德育與社團進行橫向的聯(lián)系與雙向的溝通,在寓教于樂中體現(xiàn)德育的滲透性和深入性。在此之后,學??梢酝ㄟ^壓力調查表,或者是學生身體素質、體育運動技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確保學生能夠在社團輕松且愉悅的活動中實現(xiàn)勞逸結合,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2.學習小組關注學生能力發(fā)展
在以往的德育評價過程中,德育評價的方式和內容過于理論,不僅不能關注學生主體,還不能體現(xiàn)教學的發(fā)展性。面對這一問題,要想做好德育評價的改革,教師就必須以學生能力發(fā)展為基礎,切實做到尊重學生主體,推動學生成長。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建學習小組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讓學生在組內的多維度探究中實現(xiàn)各種能力的提升,同時通過組內的德育評價來搭建一個更全面和更具結構性的德育評價體系,以助力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為其布置生活探究式的實踐任務。例如,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讓學生探索傳統(tǒng)文化在當前社會的新發(fā)展形勢,以此引發(fā)學生組內的合作與探索,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去探究璀璨的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與自信心。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評價,對學生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的氛圍進行評價。通過此評價方式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并對學生小組合作和交流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溝通習慣,助力學生成長。
3.拓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三觀”
現(xiàn)階段德育評價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過于理論化,導致德育評價體系全面性不足。我們也曾經(jīng)提到,當前階段德育評價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無法量化。德育評價是一個全面而又細致的工作,若只是通過德育理論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這會導致德育評價工作重理論而輕實踐,但是,德育的本質在于以引導學生去不斷踐行正確的“三觀”,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拓展教育評價范圍,將德育評價拓寬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以實踐拓展的形式去觀察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在六一兒童節(jié)或者是重陽節(ji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當?shù)氐挠變簣@、敬老院進行慰問活動,或者組織學生去當?shù)氐纳鐓^(qū),對一些空巢老人進行智能手機應用、消防知識等方面的宣傳,然后針對具體的活動和學生具體的過程進行評價,如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是否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是否能夠耐心地對空巢老人進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除了需要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評價之外,還可以發(fā)放評價調查表,讓學生針對自己整個實踐的過程進行自主反思,通過自我評價來彌補傳統(tǒng)德育評價維度單一的不足。將德育活動拓展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針對學生具體的活動表現(xiàn)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教學評價更具全面性和科學性,還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形成正確的“三觀”,讓德育更具滲透性和深入性。
德育評價的改革重點在于創(chuàng)新。而在當前教學過程中,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基礎的教育現(xiàn)代化改革成了當前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結合這一新的教學工具和新的教學理念,教師需要做好以數(shù)字媒體為基礎的多元化和立體化的德育評價改革。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拓展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多維度的德育評價,同時也可以依托一些更專業(yè)和更先進的教學評價系統(tǒng)來保證教育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以此來有效推動德育的教學評價改革。
首先,教師可以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的拓展性和科學性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如在傳統(tǒng)的德育過程中,由于德育內容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所以學生所學習到的大多是一些理論知識。在理論教育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利用數(shù)字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一些更科學的調查問卷,借鑒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調查問卷上傳到學生線上學習平臺,如微信或者是釘釘,同時也可以將這些內容發(fā)放給學生家長,由家長進行填寫。通過線上互聯(lián)的形式,做好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讓評價更真實和科學。此外,在實踐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具體的實踐過程以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線上教學平臺,由其他學生進行觀看,然后再開展自主和他人評價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自主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通過他人評價讓學生能夠在客觀且全面的描述中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依托數(shù)字資源來搭建一個更全面和立體的教學評價平臺,用豐富的評價方法來保障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德育是滲透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的,同樣也是融合在每一個學科教育過程中的。在當前階段的德育評價改革當中,除了要從學生主體和數(shù)字資源兩個方面進行改革之外,還需要結合課堂思政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當中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行為品質和思想道德進行評價,評價內容要具體與全面。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與其他學生和教師交流的情況進行觀察,對學生在師生日常交流當中所體現(xiàn)的道德認知和素質表現(xiàn)或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如“學生在面對學習難題時,是否擁有良好且積極的心態(tài)”“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是否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合作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擁有良好且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然后,歸納和整合各個學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并對其進行全面的總結。通過課堂思政做好全面評價,讓評價內容更加準確和客觀,讓更多的教師和學生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教育評價改革的過程是長期且復雜的。在高中階段德育評價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依托核心素養(yǎng)來進行可量化的教育評價之外,還需要依托核心素養(yǎng)內容來引入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完善評價內容指標和結構,用更科學的評價方法提升德育工作的教育質量,同時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去量化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回答教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