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雋曉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獅山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小學英語教育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起點,其課堂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發(fā)展至關重要。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方式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忽視了學生的多維度發(fā)展評價,本文從核心素養(yǎng)視角出發(fā),對小學英語多維度課堂評價進行分析,旨在探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英語學習效果的具體措施。
多維度課堂評價是核心素養(yǎng)視角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其基于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認識,將評價的焦點從單一的知識掌握轉向了包括實踐能力、交流能力等在內的多個方面。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這意味著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對詞匯和語法的理解,更要關注他們在實際交流中的表達能力、在閱讀理解中的思維能力等。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指出,教學評價不但是課程教學的一部分,而且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教學評價在英語課程中被賦予了更加廣泛的涵義。它不再只是簡單地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進行衡量,而是包括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綜合評估,這樣的評價方式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水平,包括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表現(xiàn),具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功能。同時,這種評價方式的變化也反映了教育目標的轉變,即不再單純地追求學業(yè)成績的高低,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全面發(fā)展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通過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優(yōu)勢、特長、興趣等,從而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引導,促使他們在學業(yè)水平和育人質量方面都得到提升。
當前,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過于籠統(tǒng)。這一情況往往源于小學生學習任務的繁重以及教學內容的廣泛,教師為了確保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會相應地縮短英語教學評價活動的時間。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通常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對學生的評價相對單一和不夠細致,沒有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問題和學習優(yōu)點,這就使得學生很難意識到自己學習中的短板在哪里,課堂氣氛也變得沉悶,學生的進步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同時教師們的教學水平也很難有所提升。因此,在評價學生時,教師應當特別注意評價內容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同時,需要將評價內容進行細致化,讓評價與具體的課堂內容相互聯(lián)系起來。不能簡單地給予學生一些籠統(tǒng)的、模糊的評價,這樣做既無法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學習狀況,也無法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課堂評價的實踐中,常見的情況是教師主要采用口頭語言或書面批改進行評價,然而這些評價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存在著評價內容單一、評價深度不足的問題,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習質量并不具備積極作用。因此,我們強調教師的評價方式應當具備多樣性,不應僅僅局限于語言表達形式。
評價不應是一個孤立的行為,而應當與教學內容相互貫通,使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在本堂課中存在的問題,并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從而促使學習的完善,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未能很好地將評價內容與所教授的具體內容聯(lián)系起來。他們往往傾向于使用一些簡單的鼓勵或者批評的措辭,這種做法未能充分發(fā)揮教育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教師們應當在評價過程中緊密結合課程的具體內容進行評價,包括評價學生對單詞的掌握情況、對語法的應用情況以及發(fā)音方面的優(yōu)缺點等。評價內容應當具體明確,而不是簡單地用“好壞”這樣模糊的評價來描述學生的表現(xiàn)。通過將評價內容與所教內容相連接,我們能夠使評價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質性,使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
缺乏對綜合素養(yǎng)的評判意味著評價體系與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水平脫節(jié)。綜合素養(yǎng)是一個包括認知、實踐、情感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而僅以考試成績?yōu)橹饕u價方式,無法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評價體系需要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體系相結合,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個性化教學提供科學依據(jù)。
綜合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以及對學生多元能力的注重,顯著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演進與實踐。該評價方法不拘泥于特定技能或領域,而是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在多個層面上的表現(xiàn)和能力。通過涵蓋聽、說、讀、寫等多個語言技能,確保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各個層面都得到全面發(fā)展。同時,綜合評價也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考等智力要素,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智能,提升其綜合素質。此外,綜合評價也突顯了學生軟技能的重要性,如情感態(tài)度、團隊協(xié)作等。通過對學生在小組活動和討論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促進他們團隊精神和溝通技巧的培養(yǎng),全方位提升其綜合素質。這一評價方式不僅具備全面了解學生整體發(fā)展情況的優(yōu)點,還能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勢和發(fā)展?jié)摿Γ瑸閭€性化教學提供有力支撐。綜合評價的理念與實踐,為教育提供了更為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有望引領教育教學的未來發(fā)展。
以三年級上冊Unit 6At the Snack Bar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綜合評價方法,以確保對學生的聽、說、讀能力進行全面評估,并考查其語言運用、合作表演及情感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詳細的評價表格,將聽、寫、讀能力分別與耳朵、手、嘴巴相對應。在這個單元中,學生需要熟練掌握詞匯如 coffee、tea、juice、rice、fish、big 等,句 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please.Anything else?”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是否能準確地聽懂、發(fā)音、讀出這些單詞和句型,記錄下他們的表現(xiàn),從而對他們的聽、說、讀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此過程中評價學生的合作表演能力。在點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需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ordering food。教師可以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流利地使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please.”來進行點餐,并且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選擇。同時,教師也可以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積極程度、互動方式等,以全面了解他們的合作表演能力。
此外,教師還需特別關注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的情感表達。通過評價他們的表情、語調等非語言因素,可以了解學生對所點食物的喜好程度,以及真實地展現(xiàn)自己的點餐過程。這也能反映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最后,教師應結合單元目標中的技能目標,評價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征求別人的意見。比如,他們是否能準確地使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I like…”來表達自己的喜好以及理解他人的點餐需求,展現(xiàn)出良好的交際能力。
主體多元化與學生互評是教育領域中一種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策略。這種評價方法突破了傳統(tǒng)的單一評價模式,將評價的主體從僅限于教師擴展到學生本身,以及彼此之間的互相評價。傳統(tǒng)的教師評價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學生互評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評價,減少了單一視角的主觀性,提高了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同時,學生在評價他人時,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這就需要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科素養(yǎng)。這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將會促進整體學習氛圍的提升。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從而深入理解學科知識,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以五年級下冊Unit 1Cinderella的教學為例。針對此單元,合作表演評價是一個有力的方式。學生可以分組合作表演故事,然后展開相互評價,評價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如表達清晰度、情感表達和合作默契等。這種互評方式不僅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故事情節(jié),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準備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進行口語朗讀練習,并給予建設性的意見和評價,著重考查語音語調、語速節(jié)奏和情感表達等,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語音語調,使得朗讀更加流利和準確,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使他們在朗讀時更加自信和流暢。
通過合作表演故事,學生將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運用進一步鞏固和理解故事中出現(xiàn)的詞匯,如prince、fairy、why、because、clothes、let、put on、before、have to、try on、fit等。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將會更深入地理解這些詞匯的含義,從而提升他們的詞匯應用能力。同時,通過故事中的句型“Why...?Because...”的使用,學生可以在表演中實際運用這個句型,達到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目標。而日常用語如“Come and help me...Let me help you.I have to...”等,也將會在實際情景中得到運用,使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這些句型,從而提升他們的日常交際能力。此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也可以通過合作表演來破解。學生可以在整體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詞匯和句型的具體用法,突破了在聽故事過程中對特定詞匯和句型理解的難點。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是多元評價方式的核心。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的、持續(xù)性的評估,旨在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而及時進行調整和幫助。終結性評價則是對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和評定,一般在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通過這兩種評價方式的有機結合,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既包括他們的學習過程,又包括最終的學業(yè)成果。
以六年級英語6A Unit 1Public Signs的教學為例。在這個單元中,教師可以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法,通過復習、課前準備以及課堂筆記,持續(xù)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提前設定教學目標,包括學生掌握公共標志的含義、鞏固特定句型、了解字母組合的發(fā)音等。然后,通過日常的互動和課堂活動,收集學生的表現(xiàn)數(shù)據(jù),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教學目標方面,教師明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包括學生熟練掌握公共標志的含義、鞏固句型“What does this sign mean?It means you shouldn't...It means...”了解字母組合“ea”的發(fā)音以及會唱歌曲“The Signs in the Park”等。這些目標旨在保證學生在知識、語言和音樂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
教學重點方面,教師可以強調熟練掌握詞組、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的單詞、句型和日常交際用語以及初步靈活運用本單元的對話等重點。終結性評價可以在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使用終結性評價工具,如配套試卷,來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考試或終結性項目,教師可以評估學生是否成功達到了既定的學習目標。這個過程可以提供有關學生在學期末所達到的學業(yè)水平的信息。
在小學英語教育領域,實施精確評價是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一項關鍵措施。為避免陷入單一、機械性的評價模式,教師應當倡導并實施多元評價策略,以全面、精確地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表現(xiàn)。
首先,教師可以在不同組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材和任務,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他們能力水平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個性化評價可以通過實時觀察和記錄學生在各自組內的表現(xiàn)來實現(xiàn)。
其次,教師可以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yè)和任務,靈活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口頭表現(xiàn)、書面作業(yè)、小組討論等,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適合他們水平的作業(yè)中挑戰(zhàn)自己。通過定期的作業(yè)和練習,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進展和需求。這種評價方式允許教師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避免單一評價方式導致信息不全面。為此,教師可以使用在線教育平臺或評估工具,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表現(xiàn),提供實時的個性化反饋,為教學提供科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