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學(xué)”視野中的蘇東坡

      2024-01-12 17:22:43張岑
      名作欣賞 2024年1期
      關(guān)鍵詞:朝云程頤人學(xué)

      張岑

      《東坡心耕錄》是語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八十歲以后的新作。為什么八十歲之后要來寫一本關(guān)于蘇軾的書?在幾年前出版的《王尚文口述自傳:守望語文的星空》中,他曾透露過寫作此書的一些心跡。王先生20世紀(jì)50年代后半期在杭州大學(xué)求學(xué),在眾多老師中,與詞學(xué)大家夏承燾先生淵源最深。據(jù)他回憶,1984年初,夏先生寄給他一個包裹,里面是他在大學(xué)期間寫的一篇關(guān)于蘇軾的文章,畢業(yè)已逾二十年,人間歷經(jīng)滄桑巨變,夏先生卻依然珍重學(xué)生曾經(jīng)的夢想。這份特殊的作業(yè),應(yīng)是《東坡心耕錄》最早的“草稿”吧。

      很巧,夏承燾先生青年時代曾任教過的嚴(yán)州中學(xué),正是筆者的中學(xué)母校。他當(dāng)時寫過一首《清平樂》(嚴(yán)州大雪,早起遍行城內(nèi)外,盡日方歸):

      敝裘輕舉,送我泠然去。忽訝詩來無覓處,天外數(shù)峰清苦。沖寒繞遍江城,踏殘千頃瓊英。明日高樓臥穩(wěn),好山任汝陰晴。

      嚴(yán)州是杭州西部一座幽美的山城,素日難有大雪。對蓄勢未發(fā)的青年夏承燾來說,大雪或添了些清苦之意。不過“明日高樓臥穩(wěn),好山任汝陰晴”這樣暢快的詞句,卻令人聯(lián)想起昔日在黃州寄情山水的蘇東坡。在與創(chuàng)作這首詞同時期的日記中,他曾留下少許在嚴(yán)州中學(xué)授課的細(xì)節(jié),課后學(xué)生來問難,他樂于解惑:“……恂恂可親,予亦不厭為詳講細(xì)剖,各能滿意而去?!币舱菓阎@樣的教書態(tài)度,才會有幾十年后仍將學(xué)生作業(yè)認(rèn)真批改且寄回的事情發(fā)生。因此,王先生的東坡情結(jié)里,是有復(fù)雜構(gòu)成的。且看他這段回憶:

      有一個問題時時糾纏著我,揮之不去,有時竟至深夜難眠:我們可愛的學(xué)生為什么會……變得那么……我收起了有關(guān)東坡的書籍、資料以及我自己相關(guān)的讀書筆記,取出珍藏的蘇東坡像,以幾碟蔬果祭拜之,向他告別,并鄭重約定退休后再見。

      此后幾十年里,他告別了東坡和古典文學(xué),轉(zhuǎn)向語文教育實踐與研究。從中學(xué)、中師到大學(xué),從“人文”“語感”到“對話”,從《新語文讀本》到《人之初——現(xiàn)代蒙學(xué)四十六課》,一路開花結(jié)果。在成就了這些事業(yè)后,再來整理自己的東坡情結(jié),可謂一種別樣的精神煥發(fā)和生命感召。

      《東坡心耕錄》這個書名,令人想起《大藏經(jīng)》中一則故事:釋迦牟尼前往婆羅門處乞食,正值婆羅門耕田。婆羅門于是請他一起下田勞作。佛回他:“我亦耕田下種,以供飲食?!逼帕_門聽了不以為然,反問佛:“自說耕田者,而不見其耕。為我說耕田,令我知耕法?!狈鹫f偈如下:“信心為種子,苦行為時雨,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婆羅門聽罷頓悟,嘆佛“極善耕田”

      蘇軾也是一位“耕者”,從被貶黃州開始,蘇軾就身體力行地下地耕種;再貶惠州期間,蘇軾創(chuàng)作了《擷菜(并引)》,提到自己借王參軍家半畝地種菜,半夜喝醉就煮菜解酒,還夸自己種的菜“味含土膏,氣飽風(fēng)露,雖粱肉不能及”。蘇東坡更是一位“心耕”者,在命運的曲折起落、人間的是非冷暖面前,蘇軾不斷由“故我”走向“新我”,從士大夫、臣子、百姓蝶變?yōu)橐粋€近于理想的“人”?!稏|坡心耕錄》討論的正是這個復(fù)雜迷人的歷程:

      我認(rèn)為貶謫黃州躬耕于東坡,是他自覺告別“故我”走向“今我”的轉(zhuǎn)折點,至于相對于“故我”,“新我”新在何處,從何而來,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心路,這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

      全書基本圍繞著東坡不斷發(fā)展的人道思想展開。書中指出:“人生的所謂關(guān)系,無非就是‘與己’‘與人’兩類”,蘇軾的一切“與己”,都是建立在考慮了“與人”的基礎(chǔ)上,東坡為人所稱道的人生哲學(xué),無不與其對他人、對人性的尊重一脈相承。這個理解呼應(yīng)蘇軾晚年對“誠同”的解釋:

      野者,無求之地也。立于無求之地,則凡從我者,皆誠同也。彼非誠同,而能從我于野哉!同人而不得其誠同,可謂同人乎?物之能同于天者蓋寡矣,天非求同于物、非求不同于物也,立乎上,而天下之能同者自至焉,其不能者不至也。至者非我援之,不至者非我拒之,不拒不援,是以得其誠同,而可以涉川也。故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誠同”體現(xiàn)著一種包含仁愛、推己及人的人生哲學(xué)。蘇軾向往的人際關(guān)系,是超越世俗利益的純粹尊重、欣賞的“誠同”。《東坡心耕錄》顯然領(lǐng)會了這種“誠同”的精神,且看作者對《題西林壁》的重釋:

      千百年來,這首詩總是提醒千千萬萬的讀者,當(dāng)我們在生活里、工作中或?qū)W術(shù)上和別人發(fā)生意見分歧時,不能只把眼睛死死盯在“不同”上,而應(yīng)當(dāng)意識到我之為嶺與別人之為峰都是真實的……發(fā)現(xiàn)“不同”,首先應(yīng)當(dāng)感到高興,因為我們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非個人逞能……對問題的態(tài)度,對“不同”的態(tài)度,其實往往就是對人的態(tài)度。

      沒有別人的“誠同”而強求之,在蘇軾看來,實乃不仁之行。在元祐六年狀奏的《杭州召還乞郡狀》中,蘇軾表露了彼時因與他人“不同”而腹背受敵的處境:“始論衙前差顧利害,與孫永、傅堯俞、韓維爭議,因亦與司馬光異論。光初不以此怒臣,而臺諫諸人,逆探光意,遂與臣為仇。臣又素疾程頤之奸,未嘗假以色詞,故頤之黨人,無不側(cè)目?!鼻笸娈愂侨穗H關(guān)系中很難自覺自省和踐行的精神,在官場上政見“不同”更容易演變成黨派間相互攻訐的唇槍舌劍,蘇軾將這種依附勾結(jié)的人際關(guān)系稱為“比”:“‘比’以無所不比為‘比’,而‘同人’以有所不同為‘同’”,在蘇軾看來,或許有所不同才是“誠同”實現(xiàn)的基礎(chǔ)。

      《東坡心耕錄》中關(guān)于蘇軾與程頤交惡的評析,可見作者對“誠同”的理解。蘇、程二人結(jié)怨僅始于一件小事。元祐元年九月,司馬光去世。彼時一群大臣結(jié)束了明堂大享,準(zhǔn)備前去祭奠司馬光,這時程頤出來阻止他們道“子于是日哭則不歌”,暗指群臣此舉不合禮數(shù),蘇軾對此不以為然,當(dāng)眾戲稱程頤是“鏖糟陂里叔孫通”,眾人大笑,遂不顧程頤之言前往吊喪。蘇軾給程頤起的這個綽號相當(dāng)犀利,“鏖糟陂里”大致指的是鄉(xiāng)野臟亂處,叔孫通雖是漢代大儒,但司馬光就曾在《資治通鑒》中批評其人是一位諧世取寵的器小之徒。

      以蘇軾豁達(dá)的性格,為何會對程頤口出惡言,甚至“深疾之,每加玩侮”呢?或許,是因為他在程頤身上未曾看到人情味。司馬光對蘇軾、程頤二人皆有恩,在無朝廷明令禁止的情況下,于情于理,程頤都沒有理由指摘群臣前往吊唁司馬光這一行為。蘇軾怒程頤此舉之虛偽,怒其缺乏一個人最為珍貴的同理心。而程頤的為人處事也確與蘇軾所欣賞的“誠同”相去甚遠(yuǎn),他性格古板迂腐,宋哲宗曾有一次不過憑欄折了一支柳條,程頤看到便向皇帝正色說理。凡此種種不近人情,使程頤幾乎和身邊的上司、同僚關(guān)系極差,這和他元祐二年被罷出核心政治圈密切相關(guān)。道不同不相為謀,在程頤黨人身上,蘇軾看不見“誠”,也認(rèn)為不需要與之“同”。于程頤一事,他雖有違君子“不失口于人”這一標(biāo)準(zhǔn),但并不懷有惡意,《東坡心耕錄》里也提到,他在給王定國的信里“曾自號鏖糟陂里陶靖節(jié)”,既然自嘲尚且如此,說明這不過是蘇軾一時之間的任情之舉;反之,洛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此后不斷誹謗污蔑、斷章取義構(gòu)陷蘇軾,進(jìn)一步惡化了政治環(huán)境。

      蘇軾的“誠同”,是彼此間即使有政見的相異,卻依舊可以以個體的“人”的方式相處。比如蘇軾與王安石因為變法意見抵牾,私下交往時卻大方放棄成見,金陵相會,同游蔣山,唱和頗多。《東坡心耕錄》引了一段蘇軾對王安石的批評:“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實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好使人同己?!弊髡哒J(rèn)為,蘇軾一方面肯定王安石的才華,另一方面也敏銳地指出王安石“好使人同己”引發(fā)了不良風(fēng)氣。蘇與王的交往方式,堪稱“誠同”典范了。這種與己對人的寬厚而真摯的態(tài)度,在他生命過程中不斷至臻至善。

      蘇軾以上“誠同”的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男性生活世界。那么關(guān)于女性呢?古代士大夫筆下關(guān)于女性的筆墨,一般都不多,或者單一化。就此《東坡心耕錄》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比如作者非常同情蘇軾的妾朝云的處境,他小心翼翼地分析了蘇軾對她態(tài)度中的“復(fù)雜性”。

      作為蘇軾身邊的知心人,朝云的舉動默契地應(yīng)和了蘇軾的“誠同”,而蘇軾感念愛妾的相隨,創(chuàng)作了《朝云詩并引》。可以說,在第二任妻子王閏之去世后,蘇軾對朝云感情最深。既然如此,蘇軾為何始終未將朝云扶正呢?王先生的困惑是:“我不明白東坡于此究竟是怎樣想的?!敝詴μK軾的這一抉擇不解,是因為,以他對蘇軾的人格期許來看,蘇東坡作為一位“在生活中、現(xiàn)實里能夠撇開等級制度和觀念去愛人”的仁者,卻對朝云過于冷漠和不近人情。例如,在蘇軾書信中,朝云始終是出現(xiàn)不了名字的“庖人”“女使”,在朝云的墓志銘上,蘇軾罕見地稱呼自己為“東坡先生”,在作者看來,這也表現(xiàn)了蘇軾對朝云缺乏應(yīng)有的平等意識。這和《東坡心耕錄》一直稱許的蘇軾有幾許相去之處。王先生的討論,激起筆者就此探索的熱情。于是查閱了若干相關(guān)論著,或能對理解此問題略有助益。

      從社會環(huán)境看,北宋時期雖然風(fēng)氣較為開放,喪偶男女都有權(quán)選擇再婚,不過男女面臨的境況也不盡相同。官府宣揚贊頌守節(jié)女性,但也允許再婚:“或嫁或不嫁,惟阿區(qū)所自擇,可也?!标P(guān)于男子居喪嫁娶,蘇軾元祐八年上書的《乞改居喪婚娶條狀》透露了許多信息:

      右臣伏以人子居父母喪,不得嫁娶,人倫之正,王道之本也?!韧踔嘤羞m時從宜者矣。然不立居喪嫁娶之法者,所害大也。近世始立女居父母喪及夫喪而貧乏不能自存,并聽百日外嫁娶之法。既已害禮傷教矣,然猶或可以從權(quán)而冒行者,以女弱不能自立,恐有流落不虞之患也。今又使男子為之,此何義也哉!男年至于何娶,雖無兼侍,亦足以養(yǎng)父母矣。今使之釋喪而婚會,是直使民以色廢禮耳,豈不過甚矣哉。《春秋》禮經(jīng),記禮之變,必曰自某人始。使秉直筆者書曰,男子居父母喪得娶妻,自元祐始,豈不為當(dāng)世之病乎?

      蘇軾雖不反對元祐五年頒布的女性百日居喪嫁娶條例,但這是建立在考量女性真實生存境遇后的“從權(quán)”之舉,身強力壯、有能力贍養(yǎng)長輩的男性完全沒有沿用此制的必要。值得注意的是,他前后多次強調(diào)這一法令有“害禮傷教”之險,不難看出蘇軾對禮制的重視。這次上書的最終結(jié)果是“癸亥,詔從軾請”,男子居喪百日得嫁娶這一法令在元祐八年被罷廢。蘇軾對上述“禮教”的看重,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guān)系。家譜書寫史上具有垂范意義的“歐蘇譜例”就是蘇洵和歐陽修一起創(chuàng)立的,其基本原則是:書男與嫡妻,不書生女,不書繼娶,不書妾。在《蘇氏族譜亭記》中,蘇洵列舉了一系列惡行來警示子孫,其中就包括妻妾關(guān)系的混亂:

      夫某人者,是鄉(xiāng)之望人也,而大亂吾俗焉?!运谷酥枣悠淦抟玻帐畡e混……其輿馬赫奕,婢妾靚麗,足以蕩惑里巷之小人……是州里之大盜也,吾不敢以告鄉(xiāng)人,而私以告族人焉。

      妻妾之間必須有明顯的等第界限,這是儒家禮法的重要內(nèi)容?!睹献印じ孀酉隆分性鴮Α安恍ⅰ碧岢鋈缦露x:“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薄豆騻鳌べ夜辍芬灿涊d了齊桓公在諸侯大會上的話:“無障谷,無貯粟,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币宰鸨百F賤的秩序,來防范嫡庶間的爭斗,這是封建社會維護(hù)家庭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北宋法律沿襲唐制,對妻妾的身份有明確區(qū)分。以妾為妻,將妾扶正這一行為,被明令禁止且設(shè)有對應(yīng)處罰,據(jù)《唐律疏議》載:“以妾及客女為妻,以婢為妾者,徒一年半,各還正之?!?/p>

      當(dāng)然,具體生活與律法實施之間總有回旋的余地,官府制止而民間陽奉陰違者常有。到清朝將重點轉(zhuǎn)為禁止亂妻序,不再明文禁止將妾扶正:“凡以妻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后娶之妻)離異(歸宗)。”這或許能稍加解釋王先生“平兒尚且都被賈璉扶正”,而蘇軾卻未扶正朝云的困惑。論及此,我們先看看元祐八年蘇軾的政敵黃慶基彈劾蘇軾的折子,即《東坡心耕錄》中提到的《蘇軾散官惠州安置制》:

      法者天下之平也,雖天子之尊不敢以喜怒而輕重,況于人臣乎?為人臣者茍欲廢法私恣喜怒,則上竊國柄,下貽民患,其禍非小也。按禮部尚書蘇軾,天子兇險,不顧義理……筆下擢之于罪廢之中……固宜奉法循理,而乃專以喜怒之私,輕廢朝廷之制。

      黃慶基這一番“義正辭嚴(yán)”的污蔑可謂兇險至極,指責(zé)蘇軾越過天子之尊,因一己喜怒而罔顧法理,“輕廢朝廷之制”,而事實上,據(jù)蘇軾、蘇轍后來呈上的辯詞,這些都不過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卒后,蘇軾一黨徹底處于任人宰割的境地,他也走上了長達(dá)八年的一再貶謫之路。

      將朝云未被扶正這件“家事”與“國事”一起看,或可印證蘇軾的選擇。一方面,彼時洛、朔二黨“未嘗一日不在傾臣”,蘇軾的一舉一動影響著舉家安危和政治走勢,牽連著立場一致的友人,蘇軾斷不會因家事而授人以柄;另一方面,雖然不斷遭到嚴(yán)遣遠(yuǎn)貶,但這并未改變蘇軾“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過大庾嶺》)和“殺身故有道,大節(jié)要不虧”(《和陶詠三良》)的人格操守和禮法觀念。簡言之,微妙的兩性情感或許就這樣被壓抑在身為士大夫的社會責(zé)任感之下。蘇軾對此應(yīng)該是有愧疚的,他在朝云病逝后寫下這樣傷心的詩句:“算應(yīng)負(fù)你,枕前珠淚,萬點千行?!?/p>

      被貶黃州時,蘇軾曾在《答李端叔書》中寫道:“軾少年時,讀書作文,專為應(yīng)舉而已。……然世人遂以軾為欲立異同,則過矣?!米镆詠恚钭蚤]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蔽淖种?,一方面為自己“同人”觀念遭到誤解而進(jìn)行解釋,另一方面展現(xiàn)出貶謫后傾向上的轉(zhuǎn)變:田園山水成為他遣逸世俗浮沉苦痛、擺脫心為形役束縛的“特效藥”,陶淵明作為一種精神符號開始效用于蘇軾的內(nèi)心世界,耕種便自然而然地成為蘇軾接近陶淵明的一種默契,在《與王定國》(第十三)中,蘇軾寫道:“近于側(cè)左得荒地數(shù)十畝,買牛一具,躬耕其中。今歲旱,米貴甚。近日方得雨,日夜墾辟,欲種麥。雖勞苦卻亦有味。鄰曲相逢欣欣,欲自號‘鏖糟陂里陶靖節(jié)’,如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蘇軾視陶淵明猶如隔世知己,但與陶淵明強烈的避世情緒有所不同的是,蘇軾始終積極直面且熱愛人生,真誠平等地對待底層群眾并十分樂意這樣去做,這種不會因時境遷移的社會責(zé)任感,令他在“道喪士失己,出語轍不情”(《和陶飲酒二十首其三》)的冷酷現(xiàn)實中能始終葆有那一份溫情的“人”味,《東坡心耕錄》中當(dāng)然也提到了這一點:“在這條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他接續(xù)陶淵明‘此亦人子也’的人道傳統(tǒng)”,“時時流露出作為一個‘人’的感情,實踐作為一個‘人’的責(zé)任”。可以說,在蘇軾漂泊無定人生的當(dāng)下,陶淵明不僅成為他可供回望的精神堡壘,隨時可借用以慰藉情累,而且更打破了單純的習(xí)陶、和陶思路,通過重構(gòu)陶淵明來玉成心耕道路上的“新我”。

      王尚文先生或許和東坡這位老朋友在這一方面“不謀而合”?!稏|坡心耕錄》的出版,了卻了王先生自青年時代就懷抱的“研讀蘇東坡”的心愿:“現(xiàn)在我最想讀的還是蘇軾。好多年前,我有一首小詩:‘前身原是一書童,煮酒烹茶明月中。六十年來長告假,踟躕愧見老髯翁?!痹跁?,無論是與“誠同”的共鳴,還是朝云問題的提出,出發(fā)點都是他心心念念的“人學(xué)”。這一概念可溯源至五四運動,也是王先生這代人心目中崇高的詞。比如,他對20世紀(jì)50年代后期錢谷融的《論“文學(xué)是人學(xué)”》一文記憶深刻。在特殊歲月里試圖追尋人之為人那些要素的過程中,“往回看”成為知識分子的一種選擇:以傳統(tǒng)做全新意義上的根基和起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東坡心耕錄》向讀者展示的那位近乎完美的“東坡”,或也是作者歷史處境和個人追求造就的某種理想主義的象征烙印,正如他曾說過的:

      文學(xué)以審美的方式作用于讀者的全身心、全人格,文學(xué)教育的實質(zhì)就是情育(情感教育)、美育,不僅能使我們認(rèn)識外部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幫助人們認(rèn)識自身,認(rèn)識自己的思想、靈魂,自己的內(nèi)部世界,從而反觀自我,完善自我,并不斷提升自我的情感,塑造自我的精神,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東坡心耕錄》追溯和闡釋的東坡,正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一種投影,一種期待和回歸。作者以此為切入點重塑蘇軾形象,是希望就“何以為人”的探討,點亮古典的“人學(xué)”視野,作為接近古典的新入口,啟發(fā)當(dāng)代讀者找到屬“人”、屬己的“蘇東坡”。

      猜你喜歡
      朝云程頤人學(xué)
      蘇東坡“煉丹”
      THE NUCLEAR OPTION
      漢語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3:12
      《借東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學(xué)“說”法
      遠(yuǎn)行的舞者
      遠(yuǎn)行的舞者
      北人學(xué)沒
      【程門立雪】
      中國夢的人學(xué)新境及其希望價值
      湖湘論壇(2016年4期)2016-12-01 04:24:29
      程門立雪
      如何理解馬克思的人學(xué)革命
      人文雜志(2005年3期)2005-04-29 00:44:03
      灵石县| 汤原县| 滨海县| 郁南县| 肥西县| 达拉特旗| 富宁县| 梁山县| 讷河市| 顺义区| 彭州市| 玉环县| 延津县| 泰兴市| 原阳县| 宜兴市| 林州市| 惠安县| 星座| 静乐县| 阳信县| 新河县| 台前县| 拜泉县| 简阳市| 满城县| 通州区| 临猗县| 乡城县| 兴义市| 陈巴尔虎旗| 阜新| 三门县| 宁远县| 浦江县| 延长县| 辽源市| 太仓市| 巴马| 夏河县| 屏山县|